“死磕”到底,“三戰老兵”再戰一線

從2003年的非典、2009年的H1N1甲型流感,到2013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再到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一位“戰疫老兵”始終衝鋒在一線。

李德林,1964年生,現在是浦口區衛健委疾控中心疾控一科科長。這些天來,他一直在帶領流調團隊加班加點對可疑病例及密切接觸者進行個案調查,徹夜研究整理流調報告:“我們的一點點疏忽,都會造成重大後果,衛健人此刻責任比山還重。”他說。

從1988年到江浦縣衛生防疫站工作,初入行是處理麻風病和皮膚病問題,李德林自己也沒想到,職業生涯竟然和多次疫情“死磕”上了。進行了多年的麻風、皮膚病和艾滋病防控後,2003年,李德林所在單位整合並改名為浦口區疾控中心,他任門診部主任。單位才整合完畢,第一次衝擊就來了——人人畏懼的非典。疫情來得很兇猛,一開始很多人都發蒙,39歲的李德林也不例外。但是,身為防疫一線工作人員,他責無旁貸,也沒有後退的理由。浦口區內疑似對象追蹤、調查、處置,李德林都身先士卒,為患者量體溫、現場操作規範流程等,“非典戰鬥到一半,突然悄無聲息不見了,作為衛生人,且喜又憂,我們擔心它會捲土再來。”

安靜的生活過了6年,疫情警報再度響起,H1N1甲流來了。

轄區內一所大學出現病例,李德林帶領工作組進駐,進行了長達一個月的蹲點。他參考非典應對經驗,果斷地採取了集中隔離、宿舍區隔離成幾個功能區的模式,情況很快得到控制。而在校外,為響應一戶居民的求助,李德林等人身著防護服、護目鏡等專業裝備上門觀測,卻發現電梯壞了,他們爬到15樓,防護服裡全是汗水,只好脫下來,重新整理後再進戶。

又是一個4年過去了,H7N9禽流感疫情出現了。

“當時有個老人,別人送給他兩隻雞,他讓老伴打理,沒想到老伴沒事,他出現症狀。”在將老人送到指定醫院就診之後,李德林等人奉命處置現場。病人家屬提出要求:“我們住在這裡,不想以後被親戚朋友歧視,所以你們能不能不要穿著很誇張的防護設備進來啊。”為了第一時間處置好傳染源,李德林和同事們將防護服包在袋子裡,快速處置了問題。

時間來到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更加兇猛。

李德林和同事們從大年三十戰鬥至今。作為專業骨幹的李德林依靠平時積累的經驗,帶著團隊巡查在一個個流調現場、隔離現場,只要有疑似病患,他們就會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和信息採集工作。“排查中,我們發現一個疑似案例,這個疑似案例的接觸史非常複雜,因為是聾啞人,交流障礙和傳染風險呈正比。最重要的就是患者發病前的48小時行程,這是傳播非常厲害的時間,其行程和接觸史需要按照分鐘為單位摸排,實現閉環調查。講不清楚的時候,還需要調用其他技術手段幫助排查,這樣才能安心。”李德林說。

作為一個防疫老兵,李德林有很多心得。

“首先要敬畏,防控人員起步就上高級別防護是必須的,後期情況明朗後降下來可以,前輕後重的處置辦法則可能帶來麻煩。”李德林說。

針對普通市民,李德林的第一個建議也是要“有知有畏”,對不明情況,保持起碼的畏懼感,“這不可笑,這是高智商的表現。”其次,要有自律,克服一切障礙,減少活動,做好個人防護,“疫情時刻,我們需要更為嚴格的自律!”

南報融媒體記者 於志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