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為何法國很快就投降了?

窮極一生追尋的大伊萬


很快就投降了是因為很快被打敗了。

打敗的原因是主力在法國北部被德軍消滅,剩餘部隊擋不住德軍進攻。英軍從敦刻爾克撤退以後,重新開始向法國腹地進攻,法軍節節敗退,直到投降。

在北部失敗的原因是德軍戰術高明。法國步兵無法抵擋德軍裝甲師的進攻。


一葉楓流O靈似舞妖


二戰爆發以前法國的 軍事方面非常強大,是世界一流軍事強國。二戰爆發時,法國有300萬正規軍,連同預備役超過600萬。法國裝備了3250輛坦克、3000多架飛機,上千艘艦艇,軍事實力世界名列前茅,特別是法國的陸軍,號稱世界第一。當時美國還沒開動戰爭機器,英國陸軍不是強項,蘇聯剛剛經歷大清洗、裝備和戰鬥力都不行,日本和意大利與法國不是一個層次,二戰前有能力擊敗法國的只有德國。

法國人對防禦戰略的自信體現在對馬奇諾防線上。馬奇諾防線始建於1929年,是以當時法國國防部長的名字命名的。全長約390公里,共構築各種用途的永備工事5800個。防線基礎為工事群。其中大型工事群,正面約1200米,縱深1500米,守備兵力為1100至1200人;中等工事群守備兵力為500人;小型工事群守備兵力為200人。工事群內主要武器有75、120、135、毫米火炮,25、37毫米反坦克炮,50、60、81毫米迫擊炮。裝甲炮塔能旋轉360度。工事群有坑道,位於地下20—90米深處。地道寬6-8米,高3-6米。彈藥補給可由地下鐵道電動車運送,並經升降機送到地面工事的彈藥室內。馬奇諾防線只能防禦,難以保障部隊集中兵力和機動出擊。

馬奇諾防線的修建耗資巨大,嚴重影響了法國軍隊的現代化建設,一旦馬奇諾防線被攻破,裝備落後的法國軍隊將不堪一擊。

法國和比利時邊界的阿登森林地區被法國參謀部認為是安全可靠的天然屏障,而且法國參謀部認為他們的盟國比利時本身對法國來說就是一處很好的戰略緩衝區,至少可以為法國爭取八天時間來組織防禦力量。這一結論是按步兵行進速度得出的,可當時德軍機械化程度已經很高了。當德軍機械化部隊繞過了馬奇諾防線,從阿登地區突入法國境內時。

法國一下子就懵了,根本不知道該如何應對。法國的防禦體系徹底崩潰,指揮系統失靈,完全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法軍的抵抗意志也迅速瓦解,德軍只 用六個星期時間就將法國徹底擊敗。

二戰時期法國之所以這麼快就被德國打敗,馬奇諾防線只是原因之一,主要還在於當時的法國最高統帥部意識僵化,軍事思想落後。在面對已完全現代化的德國軍隊時,法軍顯得束手無策。


時光隧道2019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對法國的戰事,從1940年5月10日就正式爆發,但僅僅花掉43天時間,法國就在6月22日當天簽署了第二次貢比涅停戰協議,正式宣佈投降。如果將這43天時間中,去除掉德國進攻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的時間,以及法國從6月18日就已經計劃談判停火到簽字這段時間,法國戰敗的時間事實上更短,只有一個月的抵抗。相比之下,遭受德國和蘇聯兩大強國同時進攻,且得不到外來援助的波蘭,也足足支撐了37天才完全陷落。
那麼,為何得到英國支持的法國,擁有強大陸軍反而匆匆投降呢?真的如玩笑所言,法國人“十分紳士”,特別“愛舉手”嗎?
為了一血前恥,德國和法國之間必有一戰這是當時各國都能猜得到的,為了嚴防未來可能到來的德國進攻,法國從1930年代初就開始在德法邊境修建一系列的防禦工事,即馬奇諾防線,仰仗此防線,法國能憑藉最精銳的部隊擊潰來襲的德軍進攻。而以北的阿登地區由於植被茂密,法軍最高指揮部堅信,憑藉所謂的小手段,就能夠阻擋住德國人,讓阿登成為“不可逾越”的禁區。
再往北是三個低地國家——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法國對局勢的錯判認為德國不會冒著英法德怒火貿然進攻這三個國家。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德國在5月9日晚開始執行“黃色行動”,突襲盧森堡和荷蘭比利時,在英法沒有反應過來的時間就擊潰了除了法國之外的一切反抗,直插阿登森林德德國裝甲集團軍配合工兵拆除掉路障,前行沒有收到任何干擾。
就在德軍打敗比利時的時候,法國仍然拖拖沓沓,沒有任何緊迫感,他們認為德軍軍力集結會同等緩慢。除非得到重炮支援,否則法軍不會渡河作戰。儘管法軍意識到德國坦克和步兵編隊很強大,但他們仍對己方強大的防禦工事和炮兵優勢充滿信心,事實上法國早就不佔據兵力優勢了。
整個法國戰役,德國動員了420萬陸軍和100萬空軍,另有20萬海軍和10萬黨衛軍,考慮到東線的威脅,德軍大約有300萬人參與到對法作戰,由於存在部分新兵,德軍在當時僅能算作是版現代化部隊,摩托化率僅10%到15%。但德軍做得最好的是無線通訊能力,每一輛坦克都配有無線電接收機,可以接收到所在排的所有指令,指揮官乘坐指揮坦克和部隊之間實現語音通訊,這也使得實施戰術部署成為可能。
反觀法軍,法國在當時僅能招募到117個師,兵力只有德國的一半,法軍部隊的水準參差不齊,大部分裝甲師都才剛剛組建,根本沒有接受系統的訓練,如果上戰場只能說是送死。且面對德國的強大空軍,法軍缺乏防空火力,也缺乏機動炮兵部隊,無法快速對前線局勢作出反應。此外,法國的無線電通信系統極其糟糕,坦克內部沒有無線電,無法對每一輛坦克實施部署,有時候為了保證信息不洩露,法國指揮官甚至要通過信件來和前線部隊通信。
除了前線防禦,法軍還需要將不少精銳部隊部署在德法交界的馬奇諾防線,以應對德國的正面襲擊,一增一減,可以調遣的前線部隊就更少了。果不其然,到了1940年5月末,法軍在前線的最精銳部隊由於指揮上出現問題,外加德軍從阿登森林的包抄,如同鐮刀一般將法軍包圍殲滅,法國已經失去了絕大部分的重型武器,失去和德國一教高下的能力。
有趣的是,如果法國僅僅依靠英國,未必會敗得這麼迅速這麼慘,英國首相丘吉爾提出建立所謂的“英法聯盟國”來抗擊德國,將英法關係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比如任何一名法國人都能獲得英國國籍,但法國總理保羅•雷諾認為這是英國企圖吞併法國的陰謀,所以對此提議充滿著敵意,加之內閣部長們不再對雷諾予以支持,法國寧可選擇投降德國,也不願意成全英國。
截至到6月22日,德國一共陣亡了2萬7千名士兵,而法軍也陣亡9萬7千人,超過150萬法國士兵被俘,如果英法堅持作戰,仍剩餘的近200萬軍隊仍然能夠給德國帶來不小損失,不過前線潰敗、法國首都巴黎成為不設防城市、法國總理辭職等一系列接踵而來的壞消息已經徹底擊碎了法國士兵繼續作戰的信心。就連希特勒都沒想到回取得如此完勝,希特勒已經做好了陣亡一百萬德軍代價的心理準備,但六週結束法國戰役就連他自己都沒想到,德國全國國民的戰爭狂熱也到達了頂峰。
不過,投降也給法國保留了東山再起的基礎,這些被俘的戰俘在法國重新得到解放的時候,仍然剩下100萬,成為抗德的最先鋒,這何嘗不算是為法國保留有生力量呢?

科羅廖夫


對於二戰時的法國投降確實是出人意料的,但是對於法國來說在情理之中,因為法國人不想再打了。

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法國人已經被一戰的殘酷消耗所給嚇壞了,一戰讓法國損失慘重,法國人很難再承受一場大戰的,類似於一戰的損慘重損失讓法國人承受不起了。

法國在初期失利之後,也就沒有再打下去的意思,對法國人來說早日結束戰爭也是最為理想的,僅就與法國與德國之間的關係來說,他們之間戰爭已經打過幾次,總的來說還是有“文明”,對於戰敗方的結局也只是接受了賠款割地,即便再次投降法國也無所謂,德國不可能過分的要求法國,德國只給予了法國的待遇還算不錯的,只是法國人沒想到,這只是一場世界大戰的開始了。


麥田軍事觀察


其實是在於法國的戰爭準備嚴重不足。

法國軍事思想被束縛在了一戰,這點基本上是共識。所以法國的戰爭計劃仍然是以一戰模式設計的,他們計劃用馬其諾防線抵擋德軍可能的進攻。(至少3周,為動員爭取時間)阿登地區被視為更容易防守的地方,而靠近比利時的北部防線則可以集中力量與德國打一場曠日持久的塹壕戰,利用比利時領土避免法國本土被過度破壞。(比利時人:我有句……)

但是沒想到德軍率先完成了戰術革新,將裝甲部隊集中使用並快速通過被視為有利於防守的阿登森林,對法軍和英國遠征軍主力快速實施了合圍。這樣下來,法國根本沒有足夠的動員時間,主力被擊敗殲滅後後續部隊就根本無力抵擋德軍的快速推進。

這背後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法國在一戰和二戰之間並沒有能夠形成穩定的政治秩序。一戰導致了法國132萬人死亡,300多萬人受傷,幾乎一整代年輕人被消耗在戰場上。人力缺乏導致了低生育水平。雖然法國在兩次大戰期間經濟表現尚可,但大蕭條還是最終波及到沒有那麼金融化到法國,並予以重創。相對於其他國家,法國更注重實體經濟、自足經濟的特點使其受衝擊更晚,但恢復也更晚。

之後,法國經濟不穩就會出現更大範圍的政治分裂,左翼與極右政黨同時存在,背後則是親蘇派和親德派。1933年納粹黨在德國上臺,魏瑪共和國徹底進入歷史,1936年西班牙內戰,這些都對法國政治穩定構成了外部的壓力。法國政局不穩直接表現在議會政治混亂,1932年5月到1934年1月就換了五屆政府,1934年2月更是爆發大規模騷亂,之後右翼變得更加極端。1936年,左翼的人民陣線勝選,但勃魯姆政府提高工人福利和收入的做法卻無助於經濟恢復。保守主義力量與進步主義力量相互內訌,這也是拿破崙之後法國政治的常態,因此法國很難真的為戰爭做好準備。

法國政治內訌的背後還有國際格局的問題。其實德國的地緣位置遠遠好於法國,德國才是真正的歐洲中心,輻射西歐、南歐、東歐和北歐。所以從德國1871年完成統一以後,其實法國面對德國時的相對弱勢就難以避免。在一戰後,美國資本事實上通過道威斯計劃大規模進入歐洲,與德國資本相互配合。美國資本也在法國資本最重要的中東歐地區橫行搶佔市場,這些都導致法國能夠整合的資源不多,進而出現更多的問題。


怪蜀黍老囧曾


表面上是法軍的軍事失敗,從本質上來看,是法國國力的整體衰落。

首先看看法軍的軍事失敗。在二戰初期的西線作戰中,法軍被德軍圍殲了大量部隊,在這些部隊中很多都是像法國外籍軍團這樣的精銳,這些部隊在短期內無法由法國南部的二線部隊來替代,這些二線部隊缺乏系統性的軍事訓練,且未經受近代戰爭的洗禮,在戰鬥力上與德軍比差得遠了,這樣看來,貝當政府被迫求和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儘管法國國土面積廣闊,擁有廣闊的國防縱深,但是隨著巴黎的淪陷,失去工業中心的法國政府也無法為法軍提供充足的軍事裝備,相反,德軍在佔領了這些軍火工廠後,其軍事實力也大為增加,雙方實力此消彼長,再加上戰敗後上臺的是年老德薄的貝當,這使得法國政府最終同意與希特勒媾和,通過割讓北部領土及首都,獲得了生存的空間。

當然這些都是表象,從根本上來說,還是法國沒有從一戰中的慘痛損失中緩過神來。

一戰的直接後果是把法國上下給打殘了,法國總共傷亡150萬士兵,基本上把法國的90後壯漢死的差不多了,經濟上的損失更是無法估計,保守估計四年間損失了數千億法郎。這使得戰後法國國內厭戰、怕戰情緒蔓延,在日後對德問題,法國始終是通過犧牲小國利益德綏靖政策而避免與德國鬧翻,這種情況到貝當政府則到達了頂峰,也造成了法國投降的歷史。


兵說


哨兵小虎第853條回答。

關於法國二戰中僅用39天就投降,在網絡上有許多“專業辱法”的段子:

沒有人能在法國投降之前佔領巴黎!

就連大名鼎鼎的特朗普也在法國總統要建立“歐洲軍”的時候,嘲笑二戰時法國人在巴黎學德語。


看來,法國人的投降,確實給大家帶來了很多歡樂,那麼在一戰中還豪氣萬丈,號稱世界第一陸軍的法國,經歷了凡爾登戰役,為什麼在二戰時不到短短兩週(5月12日-5月26日)就投降德國了呢?

投降,首當其衝便是軍事方面的失利。

一、馬奇諾防線害了法國。

“馬奇諾防線”可以看成法國人軍事思想的腐朽,他給法國人造成了一種錯誤的安全感,只要我躲在鋼鐵防線後,就可以保證絕對安全。

但希特勒的坦克戰和裝甲戰把運動戰發揮到了極致,而令法國萬萬沒想到的是,德國不僅引誘他們馳援比利時,且恰恰選擇了法國人最不願防守的阿登高地,順利進入了法國,而且繞道了馬奇諾防線的後面。。。

二、法國人兩面壓寶,誰勝利了,法國人都得利。

法國人之所以投降,可以說也是非常“精明”的了,他們通過維希政府和德國人合作,保留了大量的實力,另一方面,以戴高樂為首的法國將領則通過敦刻爾克撤退,與英、美合作,保留了反攻法國的大量精銳。



這可以說是當時法國人投降的絕佳理由,既然戰略戰略縱深短,打是打不過德國的,索性投降,再者,德國人給法國人開的條件也是非常不錯的。


哨兵小虎


當時的法國,號稱擁有世界最強陸軍,武器裝備方面處於世界一流水平。其在法國東面所設的馬奇諾防線,更是被法國人認為是牢不可破的防禦設施。但讓所有人都萬萬沒想到的是,德軍繞過了馬奇諾防線,從阿登地區進入法國境內。只花了6個星期時間,就將法國徹底擊敗。 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其實法國戰役真正有效交戰僅2個星期時間。5月26日,當敦刻爾克大撤退發生時,法國其實就已經是實質上戰敗了。 許多人將法國戰敗的原因歸結為馬奇諾防線,這個說法並沒有錯。不過,馬奇諾防線雖然並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卻也不是法國迅速崩潰的主要原因。從地理上來說,法德兩國邊境地形相對平坦,必須有一個有效的防線作為戰略緩衝。德國也有齊格菲防線防禦法國的突襲。如果沒有馬奇諾防線,德軍的坦克就可以長驅直入,連繞路到阿登地區都不需要了。 為了修築馬奇諾防線,法國每年都要投入一半的國防經費。馬奇諾防線幾乎成了法國國防的精神支柱。他們認為德國人如果膽敢進犯,必然會在馬奇諾防線面前撞得頭破血流。直到馬奇諾防線幾乎沒有發揮任何作用就被孤立,這讓當時的法國軍隊頓時感覺天塌地陷。


除了馬奇諾防線幾乎成為擺設外,法國軍隊的組織、戰略構想依然停留在一戰的水平。而在面對德國軍隊先進的閃擊戰術時,法軍根本還沒來得及反應就已經被擊敗。 法國和比利時邊界的阿登森林地區被法國參謀部認為是安全可靠的天然屏障,而且法國參謀部認為他們的盟國比利時本身對法國來說就是一處很好的戰略緩衝區,至少可以為法國爭取八天時間來組織防禦力量。然而這一結論是按步兵行進速度得出的,可當時德軍已經實現了摩托化和機械化。 當大規模的德軍機械化部隊突入法國境內時,法國一下子就懵了,根本不知道該如何應對。法國的防禦體系徹底崩潰,指揮系統失靈,完全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法軍的抵抗意志也迅速瓦解,從而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放棄了抵抗。

因此,二戰時期法國之所以這麼快就被德國打敗,馬奇諾防線只是原因之一,罪魁禍首還在於當時的法國最高統帥部意識僵化,軍事思想落後。在面對軍事戰術方面已完全現代化的德國軍隊時,法軍顯得幾乎毫無抵抗之力。


小軍觀歷史


法國的投降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首先法國的軍事技術發展落後,從一戰開始,坦克的威力和裝甲理論的發展便開始大行其道,法國也做了很多研究和突出成果,但不為軍方重視,包括法國的輕武器,海軍,空軍裝備基本都落後於同期的英德。當德國通過閃擊戰震驚歐洲的時候,法國和英國還躲在馬奇諾防線後面歌舞昇平。

其次就是戰爭準備不足,從德國閃擊波蘭開始,英法兩國便充當和事佬,兩國作為歐洲大國,自然認為自身實力超過德國,不能擊敗德國,但也不會輕易被擊敗。結果就是法國投降,英國因為孤懸海外逃過一劫。

還有就是法國的軍事部署失誤,法國沿著法德邊境修建了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投入絕大部分軍事資源,並和英國協同,確保了德國無法突破。結果被德國繞道比利時,做了反包圍,也讓法國門戶大開,最終被德國趕到了敦克爾克,法國全軍覆沒。

最後當然就是歐洲的地形了,西歐多平原,這也為德國的裝甲閃擊戰提供了先天的條件,馬奇諾防線失去了作用,德國不對一馬平川,一路狂奔,法國也就此失去抵抗。

所以,法國的投降是必然的,當一個民族不能居安思危,成天想著安享太平,自然也就離危險不遠了。


以史知今


我是鵬正!我來回答!我是喜歡軍事和歷史的小學弟鵬正。

現在“軍迷”和“歷史迷”眼中時常都會乳法(取笑法國)說沒有人能夠在法國投降之前佔領巴黎。取笑法國人戰鬥能力低下,驕傲的高盧雞已經成為了歷史。其實在小編眼裡這是一種誤解,我認為法國人的戰鬥能力還是很強悍的。為什麼會這樣說呢?請看下一組數據。眾所周知的是法國在二戰時期是“世界陸軍第一強國”這個可不是用嘴說說的,而是實力在那明擺著的,法國擁有世界第二大殖民地,擁有大量資源和武器裝備,其實在數據上來看法國可是一個無法被忽視的巨人,一戰中法國和德國死磕的表現能力已經很能體現,法國軍人的戰鬥能力其實並不差。


(德國佔領巴黎)

可是為什麼法國卻和德國作戰僅38天就被攻陷投降了,最主要的原因並不是實力問題而是戰術問題。當時的法國人還是一戰時期的思維,認為“塹壕戰”和“陣地戰”才是進行戰爭的最好方式,其他的都是歪門邪道。而德國已經在戰術方面已經上升的很大部分臺階,開始運用裝甲作戰。用強大的衝力衝破別人的防線。再加上歐洲的戰略縱深很小,說實話整個歐洲加起來也就和咱們中國一樣大,能有多大點地方?所以如果德國突破法國前幾個防線的話,法國是根本來不及進行抵抗的,直到被德國人全面佔領為止。根本來不及進行反抗,德國人的閃擊作戰更是屢試不爽,有的國家給你睡一覺的時間,就變成德國人了,所以德國人很快快到根本就反應不過來。
(投降德軍的法國軍隊)


還有一種原因就是法國人的抵抗意識並不是很強(的確是如此)德國攻陷法國以後竟然產生了奇異的繁榮,僅幾年時間就生下了幾萬的德法混血,並沒有向東線那樣殘酷。造成這樣的原因就是法國人在一戰中付出的巨大代價,戰爭徹底將法國人打怕,而相反對比崇尚武力的德國人來說根本就是天差地別。


(德國佔領法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