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時代,遊牧民族和漁獵民族哪一個的軍隊戰鬥力強悍?

閃擊伯爵2


如果只是單純的遊牧民族和漁獵民族軍隊,其本身的戰鬥力都不強。只有整合農耕地區的資源和技術後,遊牧民族和漁獵民族的軍隊戰鬥力才能爆棚。

純粹遊牧民族—匈奴、柔然、突厥

匈奴帝國、柔然帝國和突厥帝國都是由遊牧民族組成的帝國。這種帝國的特點是軍民一體 ,民族平時遊牧戰時全民皆兵,可以迅速組織起十萬以上的騎兵。

但缺點也很明顯,內部凝聚力渙散,大汗只是各部盟主,各部有很強的獨立性。打順風帳可以,一旦碰上戰鬥力強的對手,很容易一戰崩潰帝國解體。

如匈奴帝國在漢武帝時代幾次大戰後,實力迅速衰落。烏桓、鮮卑、烏孫這些附庸勢力紛紛投奔漢朝,做為漢軍的先鋒和嚮導。先是分裂為南北匈奴,南匈奴投降漢朝,北匈奴被漢朝組織的聯軍圍攻後滅國西遷。

柔然帝國前期多次被北魏打的部落離散,後期被突厥取代。

突厥帝國在北魏分裂後迅速崛起,北齊和北周爭相納貢,勢力鼎盛時還控制了西域諸國、契丹、高句麗等附庸國。但很快分裂為東西突厥,唐太宗時李靖、李世績滅東突厥,唐高宗時滅西突厥。

純粹漁獵民族—扶余、黑水靺鞨、野人女真

扶余、黑水靺鞨和野人女真都是有漁獵民族組成的國家。雖然軍隊戰鬥力強悍,但人口稀少經濟落後,內部組織比草原遊牧部落還要鬆散。

與其說是國家,實際上不過是大號的部落聯盟。扶餘國最後被高句麗所滅,黑水靺鞨被渤海國所滅,野人女真被後金所滅。

遊牧農耕混合—北魏、遼、元

北魏是鮮卑部落和漢人門閥共同建立的國家,使內遷的五胡部落和漢人融合。既保有遊牧民族全民皆兵的尚武傳統,有吸收了漢人的中央集權制和典籍文化,統治中國北方一百多年,留下的很多制度被隋唐兩朝繼承。

遼國的核心族群是契丹遊牧部落和漢人、渤海農耕民族,首創南北面官制度,分別統治遊牧部落和農耕地區,和宋朝並列為南北朝。成功統治中國北方一百多年,滅亡後宗室耶律大石還徵西域建立西遼。

元朝是在蒙古帝國分裂後,忽必烈聯合漢地軍閥和色目人建立的帝國。依靠漢人組成的軍隊和部分蒙古軍隊,忽必烈成功擊敗阿里不哥奪取汗位。最後更是滅亡南宋,成為第一個統治整個中原、江南的少數民族政權。

漁獵農耕混合—高句麗、金、清

句麗、金、清都是以漁獵民族為主體立國,剛立國時都多次被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擊敗。

經過擴張整合農耕地區後都成了中原王朝的大患,隋唐兩朝四代帝王經過幾次戰爭,才趁著高句麗內亂攻破平壤城滅亡高句麗。

金朝更是短短几十年內亡遼滅宋,將宋朝徽欽兩帝關在五國城到死,更是成功統治遼朝核心地區和中國北方一百多年。

清朝更是創造了八旗制度,入關滅明、滅蒙古,成為第二個完全統治中原、江南漢地的少數民族政權,而且統治時間接近三百年。

綜上所述軍隊戰鬥力方面排名

1漁獵農耕混合

2遊牧農耕混合

3遊牧民族

4農耕民族


來自邊境之光


關於遊牧民族與漁獵民族的戰鬥力問題,我看過我家先祖,關於這些方面的記載。在宋朝時期,我家族先祖有九代人,是以從軍為業。他們作為宋軍將士,先後參加過與契丹人丶越南人、党項人、女真人丶蒙古人的戰鬥。

我家先祖的記錄中,對蒙古人與女真人的戰力有過詳細的描述:

,關於蒙古人。

1,蒙古人從小就練習騎射,加之飲食以奶肉並重。因此蒙古人能騎善射,尤其是在策馬奔馳時,射箭依然較為精準。

2,蒙古騎兵不但機動靈活,而且蒙古將領深諳騎兵陣法。兩軍對壘時,亦能依仗騎兵陣法,以少勝多,大獲全勝。

3,蒙古將帥不意氣用事,一遇強敵,亦不頑抗。通常在知會其主上後,率軍遁走。

4,蒙古人打鐵技藝精湛,據說成吉思汗、元世祖忽必烈,都有一手鐵匠好手藝。據說蒙古刀的品質,十分好。

蒙古軍也有幾大弱點:

1,蒙古軍攻打堅城能力,普遍較弱。

2,蒙古騎兵戰力,受地勢影響較大。一旦地形複雜、地勢不利,蒙古騎兵施展不開,蒙古軍的戰力就會大幅下降。

3,蒙古騎兵畏懼強弩丶火器。例如,以床子弩擊射蒙古騎兵,以火器突襲蒙古騎兵。蒙古騎兵就只能遁走,而別無他法。

順便多說一點,個人看了先祖記載後,對草原民族的衰敗,有了一個新的看法。

個人認為,草原民族退出人類歷史大舞臺,並不是熱兵器導致的。

個人認為,是工業革命後,出現的機械動力,讓騎兵機動靈活的優勢沒了,草原民族在機動靈活上,處於了絕對劣勢。如此一來,草原民族就只有捱打的份,沒有翻身之日了。再好的戰馬,與汽車丶飛機相比,也就是普通牲口而已。

,關於女真人。

1,女真人不善養馬,騎術並不出眾。女真人以漁獵為生,女真人善射,善造弓矢。女真弓矢堪稱珍品,為天下英雄所好。據說,女真弓箭自古就作為貢品,上貢給中原天子。

女真人的貧富,處決於射箭能力。女真人大都能在二百步之外,一射洞穿奔跑的狐狸的雙目,而不傷狐狸的皮毛。

據說,女真英主阿骨打與遼軍作戰時,就是仗著女真人射箭的射程,比遼軍射箭的射程遠;女真人的箭射得比遼軍準,而大破遼軍的。據說,遼軍大都死於女真人的弓箭之下。

2,女真人出於漁獵生活的需要,善於豢養獵犬,善於馴鷹(熬鷹)。

女真人能與獵犬和鷹,進行一定的溝通。

女真人作戰時,常利用獵犬,去打探敵方伏兵位置。女真人還利用鷹,在空中收集敵方情報,探察地形、道路。據說優秀的女真薩滿大巫,有與馴養的鷹,進行相互溝通的能力。

3,女真人是漁獵民族,因而女真人積累了豐富的野外生產生活經驗,女真人擅長於利用地形地勢圍殲對手,擅長於在山地、叢林丶原野上作戰。

4,女真人以漁獵為生,因而野外生存能力較強,女真軍對輜重補濟的依賴程度,遠低於漢人軍隊,甚至比蒙古軍還低。女真軍善於漁獵,很多物質可以沿途解決,無須過多補給。

5,女真人生產工藝落後,又是漁獵為生。因此女真人的兵器大多為重兵器,例如,狼牙棒、大砍刀丶大斧頭…,這類武器在打獵時很有用。而且女真人經過長期的生產鍛鍊後,也能輕鬆的用這類重兵器打仗。

雖然重兵器不利於持久戰,但是兩軍短兵相接那一瞬間,重兵器的殺傷力是驚人的。

據說岳飛元帥抗金時:

1,先射其鷹、獵其犬。

2,避實擊虛,攻其必救。

3,與金兵對壘時,從上風坡放煙,削弱金兵弓矢威力。

4,岳家軍把與金軍相持的陣地,選在自然條件較差的地帶,讓金軍無魚可捕丶無獵可打。

5,岳家軍與金軍開戰時,岳家軍多以防守陣法與金軍相持。由於岳家軍攻防得法,金兵手持重兵器,也難以對岳家軍造成重大傷亡。一旦久戰,手持重兵器的金兵,就會體力不支,很容易被岳家軍擊殺。

總之,嶽元帥對金軍的打擊,是有很強的針對性的。從而導致金軍一遇上岳家軍,就焦頭爛額,束手無策。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在冷兵器時代,遊牧民族在整體層面上的戰鬥力,還是要強於漁獵民族的。這當然有前提條件,那就是草原部落要相對的統一,要接受統一號令。

漁獵民族的長處,在於局部的攻伐能力,十分卓越。一旦漁獵民族能積小勝為大勝,也就能完成,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女真金國就是這麼建立並且發展起來的。

其實漁獵民族,只有女真金國做到了稱雄天下。其實後來的建州女真,已不是漁獵民族了。建州女真是以農耕文明為主的族裔,建州女真以農耕為主,以放牧丶漁獵為輔。建州女真無論在文化素質上,還是在生產力水準上,都十分接近於中原。建州女真只能看作是中原勢力的外延,清朝代明,也只能看成是體系內的取代。清朝入主中原,也不能看作是漁獵民族的勝利。

總的來說,冷兵器時代,遊牧民族的整體戰鬥力,還是要超過漁獵民族的。


鬼影147951010


這個問題,不是簡單對比就能得出結論的。

首先,軍隊的戰鬥力與私下打架不同,要受更多的因素影響,如政策、制度、指揮、訓練、武器裝備、物質供應等。

其次,不論那個民族,都有強悍的時候,不是一直都能強悍,或一直都弱小的。如遊牧民族的蒙古大軍橫掃歐亞,但在他弱小、衰落時也一樣被漁獵民族契丹、滿清痛打。像漢族這樣被認為是軟弱的農耕民族,幾千年來大部分時間不都佔統治地位嗎?

第三,要看是在那個環境作戰。蒙古鐵騎能摧毀的大多是同樣處於大陸平原地帶的對手,但對海洋國家如日本,山地國家如越南時,就毫無戰鬥力了。

所以,評定戰鬥力不能單看一時一地的情況,而是要結合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來看。


醉眼朦朧看天下


冷兵器時期的遊牧民族,在我國,主要有蒙古,突厥,柔然,吐蕃(包括氐族),匈奴,党項等,其中對中原漢民族影響最大的就是蒙古族,匈奴。漁獵民族主要是滿族和鮮卑,對中原漢民族衝擊也是非常大的。

在我看來,漁獵民族是遊牧民族的一個分支,或者說是遊牧民族的進化。遊牧民族很好理解,就是騎馬牧牛羊。而漁獵民族在保持了遊牧民族的特點以後,生活方式又有了很大提高,方式更多,捕魚也是一種重要手段,而農業生產,更是標誌著生產力的提高。

“爾蒙古以養牲,食肉,衣皮為生,而我國則以耕田食谷為生矣。”這句話是努爾哈赤以極其驕傲的語氣,對蒙古族說的。由此看出,滿族逐步脫離遊牧方式,是社會的進步。

至於遊牧民族和漁獵民族的戰鬥力比較,個人認為,個體是遊牧民族強,整體是漁獵民族佔優。畢竟,漁獵民族是從遊牧民族脫離出來的,保持了遊牧民族騎射的能力,又有了漢民族高超的戰爭技巧,不再單單憑藉個人武力去征服對手,遊牧民族的彎刀弓箭,以及簡單又強大無比的鑿穿戰術,在漁獵民族更加平衡的攻守面前,很難施展手腳,滿族入關前,蒙古族幾次對滿族的戰爭,基本都失敗了,這才有了蒙古和滿族的聯盟。即便滿族打敗了蒙古族,但是滿族依然對蒙古族的騎射彎刀忌憚不已,清朝的三大國策之一,有一項就是對蒙古的,那就是“南不封王,北不斷親”。康熙年間,近180位皇族女兒,嫁到蒙古。這項國策就說明,蒙古的戰鬥力,不容小視。

總起來說,漁獵民族戰力佔優,但是優勢不大。以上是我的分析,有不同意見的歡迎留言。


夜之風16


“武德”一詞,近幾年突然在網絡上爆火。這個詞最近幾年成了一種戰鬥力的計量單位。網絡上很多人認為越是野蠻的民族,越具有武德。比如:征服羅馬帝國的凱爾特人、日本的阿伊努人、亞馬遜人等等。在這些民族中,各方面文明的發展,往往具有更高的軍事技術、軍隊組織、訓練和嚴格的紀律、以及更加穩定的後勤。而且這些趨於野蠻的民族,在軍事上有更高的動員效率,但是這些趨於野蠻的民族,在其他方面仍然有巨大而缺陷。

當然“越野蠻就越有武德”其實也並不完全正確。在歷史的戰爭中,往往具有“武德”的政治經濟發展較為落後民族,更偏向於遊牧民族和一些並不算是落後的山地民族。而一些半遊牧半定居、完全漁獵民族、刀耕火種的早期農耕民族,他們在戰鬥力上往往表現的非常拙劣。

那麼他們之間的戰鬥力為什麼差別這麼大?

在冷兵器時代,這種“武德”高低的深層原因:

首先以遊牧民族為例。遊牧民族無論是在文明時期,他都會對其他國家的政權構成嚴重的威脅。遊牧民族本身最大的優勢就是他們的生產方式,而“馬”就是他們軍事文明進步的工具。而且遊牧民和馬匹的接觸,也讓他們擁有大量的騎兵。

與遊牧民族相比,山地民族則更多的是一些優質的步兵,但是也並不是絕對的正確。比如:青藏高原曾經的吐蕃帝國,也有大量的騎兵軍隊。其實這和他們的生活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其實山地民族的生活環境相當惡劣。雖然有很多山地民族也發明了自己的文明,但他們耕地或者牧場的匱乏,卻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硬傷。所以,山地民族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有限的資源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總的來說,“武德”一詞還是一個非常籠統的概念,而“野蠻”、“落後”,嚴格從歷史、社會乃至軍事角度來說,也都並不是什麼嚴謹靠譜的概念。總之戰爭本身,其實就是對社會形態的一種體系,所以戰鬥力的強弱,也自然更多是社會條件的因素匯聚所產生的結果。


公元前


先後入主中原的有:

北魏,鮮卑族,東北漁獵民族;

遼、金,東北漁獵民族;

清,東北漁獵民族;

蒙古比較特殊,本與鮮卑是一體兩支,都發源於外興安嶺一帶,但等到它崛起時,已經在漠北漠南生活將近千年,生活習俗已經遊牧化,具備雙重身份。

結論應該很明顯。至於原因何在,我也說不出來。我在知乎提過這個問題,沒人回答


江上一峰青


單純論單兵戰鬥力的話,可能差不多。如果論群體戰鬥力的話,可能有牧民族要更勝一籌。

為什麼呢?因為漁獵民族平時的戰鬥力主要來源於其狩獵生活,但是遊牧民族平時就不狩獵嗎?不是的,遊牧民族平時也要進行狩獵活動的,而且狩獵活動還比較頻繁。

早在漢朝時期,匈奴就被稱為“引弓之國”。在描述匈奴的國力的時候,會說冒頓有“控弦之士”30萬。也就是說,使用弓箭對於遊牧民族來說是一個非常頻繁而正常的活動。而遊牧民族的主要兵種也是弓箭手,或者說操作弓箭是普通牧民都必須掌握的技能。

那麼問題來了,放牧的時候需要使用弓箭嗎?其實單純的放牧並不需要使用弓箭。牧民之所以要如此頻繁使用弓箭有兩大原因。一是放牧的時候可能要防備狼之類的食肉野獸盜取牲畜。第二就是因為遊牧民族需要使用弓箭狩獵野生動物補充肉食。

成吉思汗當年發佈的《大札撒》(蒙古的基本法律規範)當中就規定普通牧民平時應當多多進行狩獵活動。

冷兵器時代的遊牧民族主要的肉食來源,其實並不是自己牧養的牲畜,而是通過狩獵野生動物獲得的。遊牧民族畜牧的牲畜,主要功能是提供奶製品,而不是提供肉類。

所以說遊牧民族狩獵的頻率不併不亞於漁獵民族。所以如果狩獵活動賦予了他們主要的戰術戰鬥素養養成的話,二者的單兵平均戰鬥力是不相伯仲的。

那為什麼說總體而言遊牧民族可能更勝一籌呢?因為遊牧活動提供的食物來源比單純的漁獵活動要更豐富一點,所以遊牧民族能夠供養的單部落人口要超過漁獵民族。這就導致遊牧民族有條件在更大範圍內組織人口進行集體配合的集團作戰。而正因此,遊牧民族對於相對大規模的作戰作戰組織和戰鬥形態更加熟悉。

也就是說遊牧民族既有條件組織更大規模的作戰團體,同時也有更豐富的進行大兵團作戰的經驗,因此我認為如果論整體戰鬥力的話,遊牧民族和漁獵民族相比,前者的戰鬥力要更強一些。


唐律疏議


這個,不好說,要考慮很多因素。戰爭勝利與否,與其民族成分並沒有太大的聯繫

戰爭的成敗,不會是因為一條原因就能決定的。不過,等我分析完兩個民族之後,或許我們對這一問題會有新的看法。

一、漁獵民族與遊牧民族的區別

漁獵民族

顧名思義,就是以打漁為生的民族。依賴河流、湖泊乃至海洋來謀生。典型的漁獵民族古代有女真人(這裡指野人女真)。而當代還存在的漁獵民族中,典型的是生活在北極圈附近的愛斯基摩人。

(漁獵活動)

遊牧民族

這個大家都很熟悉,就是以放牧為主要謀生手段的民族。比如匈奴、突厥、蒙古等。而我們漢人是農耕民族,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之間的衝突,幾千年一直沒有停歇。

(遊牧民族)

二、兩類民族之間的界限,並沒有那麼嚴格

通俗點說就是,原本的遊牧民族也有可能打漁,而原本的漁獵民族也有可能放牧。

這一點,在女真人身上體現的尤為明顯。

女真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在中國歷史上,曾兩次入主中原。

(女真人)

第一次是在北宋時期,女真人建立大金政權,覆滅了遼朝,且將宋朝政權趕到了長江以南,史稱南宋

第二次是在明末,女真人的後代即我們今天所說的滿族人,入關建立了清政權,即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王朝。

而女真人的生產方式,可不僅僅只是漁獵,還兼有農耕、畜牧等謀生手段。畢竟,無論是畜牧還是漁獵,亦或者是農耕,不過只是謀生的手段罷了。只要能更好的生活,自然是什麼有用用什麼。

三、各類民族都有各自的特點,但就戰爭而言,各有勝負

按理說,遊牧民族也好,漁獵民族也好,平時惡劣的生活環境,應該會使他們的戰鬥力較為強大。當然事實上也是這樣,這兩類民族的戰爭能力都是較為強大的。可遍觀中國歷史,絕大部分時期,仍然是以農耕為生的漢人佔據了中原,在中原建立了輝煌的文明。

而遊牧民族與漁獵民族的戰爭中,也是各有勝負。

譬如在金朝尚未強大起來之時,就一直受著遼朝的欺辱,而在金強大之後,又覆滅了遼朝。這裡的金朝,大致可以歸為漁獵民族。而遼朝則是遊牧民族。

再比如,明末時期,海西女真曾聯合蒙古人一齊攻打努爾哈赤所領導的建州女真,而此次戰爭中,建州女真取得了勝利。這也可以看作是漁獵民族的勝利。只不過,此時的建州女真,已經不只是依靠漁獵為生了。

因此,可以看到的是,不管是哪個民族,都有勝利的時候,也有失敗的時候。究其原因,與他自身是什麼民族無關。而與其的領導、後勤、對軍隊的訓練,以及外部環境有關。

即使是在冷兵器時代,向來被異族視為綿羊的農耕文明,不也在漢唐時期使得萬邦來朝麼。


我怕是個史人了


從歷史來看,遊牧民族和漁獵民族的戰鬥力應該說相差無幾。中國歷史上中原農耕民族兩次被外族入侵併掌控中原,一次就是遊牧民族蒙族,一次就是漁獵民族滿族。但就威脅的時間長度和威脅的烈度來說,遊牧民族要超過漁獵民族。遊牧民族從春秋戰國時代就開始對中原農耕民族形成了禍害,一直到明朝建立,才解決了遊牧民族的禍患。對南方的漁獵民族,中原農耕民族從漢朝起一直佔優勢的,對北方的漁獵民族滿族在明朝中期還是佔優的,只是到了明末內部腐敗,明王朝喪失了民心,民眾造反,崇禎舉措失當,致使明帝國王朝覆滅。說起遊牧民族比漁獵民族的優勢在於,機動性強,周旋的地盤廣闊,在人口數量的發展上要超過漁獵民族。


李渝泉1


軍隊是一個紀律性很強的人類社會組織,其的戰鬥力的強弱,涉及的因素非常多。政治組織形式、經濟發展水平、軍功制度等,都能夠影響一支軍隊的戰鬥力水平。單純以遊牧、漁獵的生產方式來斷定軍隊戰鬥力強弱,是不夠客觀的。


(遊牧民族)

從人類的文明形態來說,工業、農業、遊牧、漁獵等經濟生產形態對應著不同的發展階層。越是複雜的生產方式,社會協同的需求越大,社會組織越是精密,相應的對於政治生活的要求也就越高等。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生產關係要匹配對應生產力的發展需求,不然社會各個階層對於更大利益的訴求會造成社會革命來完成這一進展。

漁獵的生活方式,僅僅比原始社會的採集高等一點。相對於遊牧經濟對於水草的選擇、牲畜的繁殖以及對抗自然災害、野獸襲擊等,尤其還需要同其他民族爭奪生存空間,獲得生活物資等,漁獵的生活方式更像是靠天(憑運氣)吃飯。這種賭運氣的生產方式與遊牧、農耕、工業等生產方式最大的不同是他不能對生產進行預判,而且也不能大量儲藏生活物資,私有制缺少生存的環境,社會組織形態還處於原始狀態。

這樣的部落,或者稱之為氏族更為合適,他們的剩餘物資無法支撐起一個龐大的脫產官僚階層,所以,他們也無法形成更復雜的社會組織。

(漁獵民族無法形成更復雜的社會組織)

這種狀態下,漁獵民族的單兵作戰能力(野外生存能力)要比遊牧、農耕、工業等實現了社會分工的兵員素質要高的多,因為他們的生活狀態決定了他們必須要這麼強悍,那些弱小的都已經被淘汰了。他們一旦有了一個組織,在見識到更高階文明創造的財富後,其作戰意志也是極為強烈的。

這樣的兵員素質、作戰意志,再加上原始的共產主義的戰利品分配機制(軍功制),使得漁獵民族組成的軍隊的戰鬥力頗為強悍。不過由於漁獵民族單位面積能夠養活的人口極為有限,所以漁獵民族的軍隊的人數都不會很多。也因為這樣,漁獵民族的軍隊往往長於戰術,短於戰略。

至於遊牧民族的單兵戰鬥力,也因為他們的生活環境要比農民們惡劣的多,他們因此就掌握了更多的生存技巧,比如騎射功夫。所以,遊牧民族往往能快速拉起來一支騎兵隊伍。只是其單兵作戰能力,要弱於漁獵民族。

(漁獵的生產方式最為原始)

由於遊牧的生產方式有了更多的剩餘物資,他們的社會組織要比漁獵精密,開始形成部落、民族,這給了遊牧武裝力量提供了大軍團作戰的可能。由此,遊牧民族的戰略指揮藝術要高於漁獵民族。

一般情況下,如果不存在文明之間的互相影響,原始落後的漁獵民族是不可能獲得軍事優勢的,這其中包括冶鐵工藝、攻城器械等。漁獵民族雖然單兵素質較強,整體上也不可能是遊牧民族的對手。

可是,由於器物文明可以更快被複制,落後的漁獵民族的武器水平能夠很快達到遊牧民族的程度,同時,較為簡單的社會組織形式也保證了內部損耗維持在較低的水平,社會組織效率高。這樣反而會使得漁獵民族的軍隊戰鬥力後發而先至,能夠以更快捷的社會組織和戰場反應能力獲得更好的戰鬥表現。

(蒙古、女真在歷史上長期敵對)

如果此時漁獵民族又出現了兵家好手,在戰略上給予這些莽夫們以指導,這樣漁獵民族的戰鬥力就會強大到遊牧民族也難以抵敵的程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