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不長壽?

笑口常開9046874


一、生於亂世三國的諸葛亮壽命其實不算短

公元234年二月,諸葛亮率軍10萬出斜谷進行第五次北伐。司馬懿“堅壁拒守,以逸待勞”,諸葛亮對峙不下,急火攻心,病死在五丈原軍中,終年54歲。

《論語·為政》: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按理說,50多歲的年齡,在生產力水平比較低下的古代社會,已經是“知命之年”。

《呂氏春秋·孟冬紀第十》雲:“人之壽,久之不過百,中壽不過六十。”

特別在人均壽命只有20多歲的亂世三國,諸葛亮54歲去世,按《呂氏春秋》的說法,雖然不算長壽,也可以說是有壽之人,壽終正寢了。

這一個點,在有“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個金句的《劉備敕劉禪遺詔》中,劉備也稱 :“人五十不稱夭,年已六十有餘,何所復恨,不復自傷。”可見,那個時候,人過五十歲就算是有壽之人了。

與曹丕的39歲,曹仁的53歲,郭嘉的37歲,荀攸的57歲,張遼的54歲,司馬師的47歲,司馬昭的55歲,周瑜的36歲,魯肅的46歲,呂蒙的41歲,法正的46歲,這些人相比,諸葛亮的壽命的確也不算短。

當然,與張昭的81歲,司馬懿的73歲,孫權71歲,曹操的66歲,劉備的63歲相比,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確是去世得有點早,比較可惜。

所以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諸葛亮使用祈壤之法延壽,在賬內設立7盞明燈,若七日內主燈不滅,則可將自己的星位拉回正軌,可延壽12年。只可惜最後一晚,被魏延冒失絆倒了主燈,諸葛亮延壽失敗。

不然的話,諸葛亮也可以活到66歲,也可以像劉備那樣“何所復恨,不復自傷”了。

二、造成諸葛亮不長壽的幾個致使因素

上面演義中說的,因為魏延不小心導致諸葛亮延壽失敗,當然只是人們對諸葛亮早逝的惋惜。

真正造成諸葛亮壽命不長的原因恐怕還得從諸葛亮的自身上找,掌心羅列了一下,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個,缺乏體育鍛煉,生活不規律。

我們知道,司馬懿之所以長壽,主要得益於經常練華佗的“五禽戲”,這種強身健體的鍛鍊方式。

而諸葛亮作為一名手無縛雞之機的文臣,體力運動本來就不夠,何況一生作息時間也不規律。

在隆中時,他“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食無定量,睡不定時,而且好做夢,生活極其不規律。

到了出山後,不是隨著劉備征戰,就是在準備征戰的路上,劉備去世後,更是軍政大事一肩挑。長期快節奏的生活,對身心健康非常有害。

再加上,諸葛亮不會騎馬,每次出行征戰都只是“手搖羽扇,獨坐輪車”,缺乏必要的身體鍛鍊。

在諸葛亮主政後,親自率軍“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並日而食。”用了三四個月時間平南蠻,六出祁山,五伐中原,在荒蠻之地,蕭瑟邊塞打了十多年的仗,地理條件艱苦十分艱苦,行軍打仗生涯,一日一三餐沒個準點,“所啖之食,日不過數升”,這更加重了他腸胃功能的負擔。

在《三國演義》中,就多次記載了諸葛亮吐血的場景,說明諸葛亮生活不規律引起了消化性潰瘍等症狀。

第二個,缺乏健康心態,憂國又憂民。

諸葛亮出道後,心理壓力是巨大的,特別是劉備一意孤行,在蜀漢政權立足未穩之際,執意伐吳,大敗而歸,不久撒手人世,留給諸葛亮的是一個內外交困的政權和一個年幼無知、扶不起來的阿斗,作為託孤重臣,諸葛亮“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其內心壓力可想而知。

諸葛亮受命之後“夙夜憂慮,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他一方面要儘快平定內亂,發展生產,調和荊州集團、東州集團、益州集團內部矛盾,穩定政局,另一方面又要明知不可為而強為之,完成劉備臨終託付的“討伐漢賊、興復漢室”未竟大業。

所以諸葛亮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每天睡不安穩,飯吃不香,心事重重,全部心思就是如何去報答先帝劉備對他的知遇之恩,完成先帝光復漢室的遺願。

這種內心壓力得不到有效果排解,長期的這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負重心態,對其身心健康影響是非常大的。

另外,諸葛亮內心十分敏感,又非常追求完美,北伐屢次失敗,讓他憂心忡忡,心急如焚,給他造成沉重的精神負擔。正因為追求完美,所以,每件事都必須做到滴水不漏,盡善盡美,容不下一點小失誤。

比如在第一次北伐失敗後,諸葛亮"戮謖以謝眾",同時向劉禪上表,自責“授任無方,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責帥”,請自貶三等,攬下全部責任。

可以看出,諸葛亮是個非常追求完美,責任感非常強的人,這一類型的人,非常注重自身形象,在意別人的評價,所以一次次北伐的無功而返,無法兌現對世人的諾言時,就會有自責心態,負罪感,導致心態長期抑鬱,對健康十分不利。

第三個,缺乏領導藝術,太過於勞累。

《三國志·晉書·宣帝紀》記載,帝問曰:“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幾米?”對曰:“三四升。”次問政事,曰:“二十罰已上皆自省覽。”帝既而告人曰:“諸葛孔明其能久乎!”竟如其言。

這是關於諸葛亮“事無鉅細,事必躬親”的史料記載,連處罰20軍棍,這樣的小事,諸葛亮都要親自過問,這恐怕不是一位堂堂相國丞相,三軍統帥所操心的事。

丞相下面還有副相,長史,參軍,主簿,如果凡事都由丞相去過問,去監督,去批閱,自己精力是否照顧得過來不說,必然造成的行政管理錯位,責任不清,效率低下。

看看劉備去世後,諸葛亮在蜀漢,相當於把蕭何、張良、韓信的角色任務,都一個包圓了。

“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是諸葛亮;“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也是諸葛亮;“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還是諸葛亮。

諸葛亮畢竟是人事是人神,一個人精力畢竟是有限的,經常超負荷工作,透支生命,早衰早逝,也就順理成章了。

可以說,諸葛亮完全是活活累死的!

三、開腦洞的諸葛亮不長壽另類奇葩說。

第一個,陰德說。

《三國演義》第九十回寫到:“孔明在山上往下看時,只見蠻兵被火燒的伸拳舒腿,大半被鐵炮打的頭臉粉碎,皆死於谷中,臭不可聞。孔明垂淚嘆曰:‘吾雖有功於社稷,必損壽矣!’”

諸葛亮為了平定南蠻叛亂,將三萬藤甲兵引入山谷,縱火燒之。

藤甲是油浸過的,不怕水,但怕火,身穿藤甲的南蠻兵,一旦著火,必死無疑,而且現場慘不忍睹,所以諸葛亮看到藤甲兵痛不欲生的慘狀,有了“陽壽必減”的感嘆。

其實諸葛亮為了蜀漢大業,一生中共用了五次火攻, 可稱得上“火攻之王”。他一出山,就“新官上任三把火,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再加上火燒藤甲兵,火燒上方谷,一生被諸葛亮活活燒死的人數以十萬計。

上蒼有好生之德,雖然諸葛亮是為了匡復漢室,但那畢竟是十多萬的人命葬身於火海,

而最愛用火攻的屬諸葛亮莫屬,諸葛亮第一次是諸葛亮的成名戰-,此戰諸葛亮用計將太過殘忍有損陰德,必然折壽。

當然這只是“天道循環,因果報應”的封建迷信,我們故且聽之,不足為信。

但這麼多在慘死於諸葛亮的火攻計謀,諸葛亮目堵戰場上的此情此景,造成巨大有心理陰影也是可以相像的。

第二個,減壽說。

這主要是指諸葛亮三氣周瑜後,周瑜一句“即生瑜,何生亮"後,箭傷復發,吐血病倒。周瑜自知將不久於人世,告訴魯肅自己死後,一定要停棺二十一日,方可下葬,便於法請南鬥星君借壽十八年。

諸葛亮曲指一算,知道其中有詐。為了除掉周瑜這個厲害對手,親自帶著趙去赴柴桑弔孝,一探究竟。

到了東吳,諸葛亮發現周瑜的棺材是柏木做的,上面打有小孔,就知道其中的門道了。他一方面讓趙去在外面故意和東吳眾將生怒,拖住魯肅在外調解,自己則衝到周瑜的棺材前,一手按住棺材上的孔,一手拍擊棺蓋,哭得悲痛欲絕,哭得天昏地暗,哭得氣死命斷,那傷心投入的情景,把在場的人都感動了,大家都跟著哭起來,也沒人敢上去勸解。

其實諸葛亮使的以命換命的殺招,他每用手拍一下棺材,就是自己一年的壽命抵走了周瑜一年的壽命,這樣諸葛亮一連拍了十八下,周瑜借來的十八年陽壽都被諸葛亮抵了個乾淨。再加上諸葛亮用手摁住氣孔,把整個棺木封嚴實了,周瑜也就再了活不過來了。

為個幹掉一個周瑜,諸葛亮損了自己十八年陽壽,這個代價是不是太大了點,也太不值得。

這不過只是民間傳說,笑笑而已,不可當夫真。

第三個,替身說。

有個奇怪現象,諸葛亮生於公元181年,死於公元234年,活了54歲,東漢王朝的最後一個皇帝漢獻帝劉協,出卒年份與諸葛亮完全一致,都活了54歲,這也太巧合了吧。

於是有人大膽推定,諸葛亮其實就是漢獻帝。

”衣帶詔事件“失敗後,劉備為漢獻帝找了個替身留下,自己將真漢獻帝護送出宮,以”諸葛亮“這個名字隱居於南陽隆中,因為是真命天子自幼宮中學習,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所以敢稱”臥龍“。

劉備之所以在袁紹處混得好好的,突然轉投荊州劉表,其實就是來與漢獻帝會面,共商復漢大業,由於漢獻帝不便於公開身份,只好以劉備為主公建立蜀漢政權作為復興漢室的基地,劉備則讓諸葛亮,也就是真漢獻帝全權軍政大權。

漢獻帝為了早日還於帝都,執意北伐,結果均告失敗,特別是遇到司馬懿這位軍事奇才,知道消滅曹魏已是不可能的事了。

加上曹魏那邊又傳來假漢獻帝病逝的消息,想到即使自己真的北伐成功,又有誰會相信他是真漢獻帝呢?所以心灰意冷,一病不起,也於234年去世了。

這也是漢獻帝,也不是諸葛亮為什麼只活了54歲的原因。

當然這個太開腦洞,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沒信,呵呵。

以業餘視角品讀歷史,用淡泊心態談笑古今,掌心讀歷史歡迎各位看官繼續關注點評!


掌心讀歷史


諸葛亮也想“向天借五百年”,奈何上天不成全!

誰都知道孔明“事必躬親”,積勞成疾,死在辦公室出征途中,是過勞死的典型模範!


那麼為什麼會過勞死呢,中醫又有什麼解釋說法?

當一個人嘔心瀝血,一門心思都撲在工作上,茶飯不思,按中醫的說法,那叫“虛性亢奮”,簡單說來,就是明明沒吃飯,因為心思都在工作上,卻不覺得餓,而且還很興奮,不疲勞。


那一個人沒有進食,沒有額外的能量補充,那又是靠什麼來支持身體?


說白了那是諸葛亮在透支身體,在提前消耗生命力,若把一個比喻成蠟燭,因本身能量有限,再加上又沒有補充,你只能提前動用身體之前儲備的能量。當這筆儲蓄用完時,也就提前玩完。

所以中醫強調,要養生,要飲食適量、要規律作息、不要熬夜,無非告訴你,不要透支你的生命,每個人的生命力都是有限的!只有讓其慢慢燃燒,你才能長壽。


本草百曉生


諸葛亮無法決定自己的壽命長短,因為這事兒,就不是人能決定的。該死還得死啊,是吧。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過程。至於每個人的壽命有多長,那就不是自己說了算的。

一個人能活多久,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

  1. 疾病、自然災害、天災人禍。

  2. 戰爭

  3. 仇殺、情殺、被人謀財害命

  4. 吃飯都有可能被噎死

所以啊,人是很脆弱的,但人同時也是很堅強的。

人的壽命雖然有限,但人的理想卻是無限的。所以才有了,歷史上那麼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三國時期的蜀漢丞相諸葛亮,一生的理想就是完成“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先主遺願,奈何天不遂人願,最終病死五丈原。

但是諸葛亮為了完成先主遺願的那種忠誠,卻是深深的影響後世。

南宋抗金名將岳飛,戎馬半生,就是為了收復失地,迎回二聖,奈何被奸臣構陷,最終慘死風波亭。

但是岳飛的忠肝義膽,卻被後人所銘記。

歷史上諸如此類的人物,還有很多。

他們雖然壽命短暫,卻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歷史會銘記他們。

老爹有話說:你對“諸葛亮為什麼不長壽?”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可以在評論區裡,發表你的看法。


老爹有話說


司馬懿曾經說過一句話“(諸葛亮)食少而事繁,其能久乎”。

一個人吃那麼點飯,卻每天做那麼點事,操那麼多心,沒日沒夜地加班。雖然這是個減肥的有效辦法,卻不是長壽的秘訣。

試想,諸葛亮就像是一個當今互聯網創業公司的總經理。他要考慮公司戰略,要解決資金問題,要顧及用人的問題,要親自上陣搞產品設計,要趴在桌子上寫代碼寫文案,要親自參與產品測試,要親自過問產品運營,要親自下市場搞調研和營銷。

這樣的工作強度,如果對於能吃下三升米飯,十斤肉的武將(比如廉頗那樣的)來說,也許不算什麼。可是,諸葛亮是個讀書人,一份快餐外賣都吃不完的讀書人。在這樣的加班加點下,鐵打的身子也吃不消啊。

最噁心的是,他還要處理公司的行政事務,尤其是人事管理。

最要命的是,老闆臨死前,把董事長的位子傳給了自己的兒子,諸葛總經理事事都要照顧小劉董的面子。

整個蜀漢公司,要錢沒錢,要人缺人,一起創業的老員工魏延,還不是個省油的燈。他自己帶出來的實習生馬謖,還大大地坑了他一把。

他無數次地帶領團隊向北去開拓市場,一次次地花光了資金,又返回總部。創業公司再強,也拼不過人家曹魏這樣的上市企業啊!

背後是江河日下的蜀漢,前線是諸葛亮蒸蒸日下的身體。

終於,在最後一次出差的途中,諸葛亮因為精神和身體的極度疲乏,死於征戰的途中。諸葛總經理過勞死,是蜀漢不可估量的損失,沒過多少年,蜀漢被曹魏正式收購。


平凡人讀史記


諸葛亮的壽命還是可以的,中國古代人的壽命平均30多歲。諸葛亮執政的十三年裡,他受命於危難之中,為國家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他善於治理國家,不善於軍事,導致多次北伐失利。窮兵黷武,人民苦不堪言。

諸葛亮死後,劉禪果斷放棄北伐政策,休養生息。使國家又延續了三十多年。希望大家關注,互粉交流。


鯉波說史關之必關


關於諸葛亮為什麼不長壽,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客觀條件上老孔心細如髮,凡事都是舉輕若重,事必躬親,累啊!

再有,東家的產業是家族式,不是兄弟就是關係戶,職場平衡之術是最糟心的。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小明只有聰明而缺少智慧,一心只想偷窺天機,佔盡先著。卻不想天道之大,不管何人都不能逃脫天道。

所以,事有正反,比較一下司馬懿就釋然了。




擇善固執說事


諸葛亮在那個時代已經算是長壽之人,古人十幾歲就結婚生子,三十幾歲的年紀就當上爺爺輩了,至於五十多歲,恐怕應該是見到重孫子,甚至玄孫子了,豈能說是不長壽。這個觀點就是謬論。

三國時代的人均壽命不超過二十六歲,諸葛亮活了五十四歲已經算是壽星老了,諸葛亮因為事必躬親,抓的手裡的權利緊緊不放,是工蜂型的人物,釀的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活活的把自己累死了,一個連軍士挨二十大板都要親自過問的人,不把自己累死才怪呢,其實諸葛亮大可放手軍事這塊,讓魏延,姜維代替,後勤這一塊,楊儀是天才,諸葛亮只要把自己的戰略意圖告訴將士們,自己只在後方坐鎮就可以,但是諸葛亮寧做雞頭,不做鳳尾,大事小情,鬍子眉毛一把抓,也不分主次,反正就是工作狂吧!,愣是把健康的身體拖垮了,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能行嗎?,



諸葛亮,其實我也不想這樣,怪只怪先主,沒有給自己留下階梯型的後備人才,一個馬謖誇誇奇談之人,竟被當做後備人才使用,致使街亭丟失,北伐成空 哎!蜀國沒有人才,我不拼命行嗎?只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





約定9521


情深不壽,慧極必傷。諸葛亮長年勞累,為國為民,操心勞肺,沒有得到很好的休養,所以身體受到傷害。諸葛亮把所有的事自己扛,沒有讓下屬很好的分擔,這是他不明知的地方。


八卦小一


諸葛亮之所以不長壽,最大的原因就是殫精竭慮,勞心費神,操勞過度。

《三國演義》第103回寫道,諸葛亮為激怒司馬懿出戰,派人送去巾幗婦人之衣及羞辱書信,司馬懿不為所動,卻“重待來使。懿問曰:‘孔明寢食及事之煩簡若何?'使者曰:‘丞相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覽焉。所啖之食,日不過數升。’懿顧謂諸將曰:‘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 ”司馬懿老謀深算,透過現象看本質,一語中的,直接預示了諸葛亮早逝。而這個情節是史實,見之於《三國志 諸葛亮傳》注引,並非小說《三國演義》虛構。

小說接下來寫蜀使回營向諸葛亮彙報後,“孔明嘆曰:‘彼深知我也!' ”緊接著主簿楊顒與諸葛亮有一段對話,如下:

主簿楊顒諫曰:“某見丞相常自校簿書,竊以為不必。夫為治有體,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必使僕執耕,婢典爨,私業無曠,所求皆足,其家主從容自在,高枕飲食而已。若皆身親其事,將形疲神困,終無一成。豈其智之不如婢僕哉?失為家主之道也。是故古人稱:坐而論道,謂之三公;作而行之,謂之士大夫。昔丙吉憂牛喘,而不問橫道死人;陳平不知錢穀之數,曰:‘自有主者。’今丞相親理細事,汗流終日,豈不勞乎?司馬懿之言,真至言也。”孔明泣曰:“吾非不知。但受先帝託孤之重,惟恐他人不似我盡心也!”眾皆垂淚。

這段對話也不是小說虛構,出自《三國志 楊顒傳》注引,與原文相比,小說只是增加了最後一句“司馬懿之言,真至言也”。不過,需要說明的是,歷史上楊顒病逝於公元228年,小說中這段話的時間背景是公元234年--小說作者根據創作需要,把歷史上這段真實對話移花接木,卻也恰到好處。

由此可見,諸葛亮“受先帝託孤之重,惟恐他人不似我盡心”,事無鉅細,躬親問之,連軍中處罰二十軍棍這樣的小事也要操心,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不懂得層次管理,以至“汗流終日”,加上北伐征戰屢屢受挫,進展不利,精神壓力巨大,最終導致“出師未捷身先死”,病逝於五丈原作戰前線。

有人認為諸葛亮享年54歲,在當時已算長壽。但是,如果諸葛亮不至於勞累過度,鞠躬盡瘁,他的生命決不至於終結在54歲。



雷霆萬鈞2019


因為大漢當滅!孔明不死,掩有晉朝??再者!事必躬親!積勞成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