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金陵十三釵》日軍帶走的13名女子,代替女學生,簡直沒人性

1937年,日軍入侵南京,處處殘酷橫行,滿目瘡痍,讓人驚心動魄。掃尾便是一支軍隊在猛烈的烽火中犧牲,為了在維護一群教會學校的女先生。女先生躲到了一個教堂,約翰收容了她們。

電影《金陵十三釵》日軍帶走的13名女子,代替女學生,簡直沒人性

後來又來了一群女人,正是人們口中下賤的妓女。女先生們開端是看不起她們的,甚至於帶著輕蔑。但是後來,日軍來了教堂,打起了女先生的主見。而女大先生則眼看就要被日軍擄走欺侮,在這個時分這些男子站了出來,用本人來交換女先生。她們剪了短髮,似乎也都變為了先生時單純明澈的容貌,可見,她們又是閱歷了多少苦難才變為了如今的樣子呢?她們無法的成為妓女,只為了能在這個亂世裡活下去。但是在關鍵的時辰,她們又英勇的站了出來,令人打動不已。

電影《金陵十三釵》日軍帶走的13名女子,代替女學生,簡直沒人性

電影中設計的很棒的一段是,把十二釵化裝為女先生之後,她們互相慨嘆已經的純真。玉墨說,她的生活就是在13 歲的時分被徹底改動了,從一個好女孩變為了一個壞女人。這些被逼良為娼的女人們, 13 歲的時分都是純真爛漫的女孩,就像教堂裡的女先生一樣。受過摧殘的她們更懂得維護年幼的女孩,所以她們自告奮勇了。那曲《秦淮景》,第一次是穿著先生服唱的,而在書娟的回想裡,卻是穿著豔麗旗袍的十四釵。歌聲似乎把我們帶回到了秦淮河岸,在那烽火紛飛的年代,地窖裡留下了她們最初的光榮。很悽美,很淒涼。玉墨的扮演不必多說,一代秦淮頭牌的風情,全在她舉手投足間。即使站立在姐妹們兩頭,一眼就能把氣質非凡的她識別出來。

電影《金陵十三釵》日軍帶走的13名女子,代替女學生,簡直沒人性

電影到了最初,導演給了一個開放性的結局:秦淮慢慢流,盤古到如今,江南錦繡,金陵風雅情,瞻園裡,堂闊宇深,白鷺洲,水漣漣,世外桃源……琵琶一曲,有衷腸也有離腸,我們依從地承受了失足婦女作出的決議,並因而群情衝動。在日軍的圍殲中,貝爾帶著一群鮮活的生命完成了最初一次觸目驚心的包圍,直到卡車捲起煙塵,消逝在一片陽光之中。電影中的金陵十三釵,本來都是位置低下、為人所不恥的妓女,但卻在關鍵時辰自告奮勇,那麼金陵十三釵是真實的嗎?還是僅僅只是一部電影而已?

電影《金陵十三釵》日軍帶走的13名女子,代替女學生,簡直沒人性

《金陵十三釵》的原作者嚴歌苓在承受採訪時曾稱,她寫作《金陵十三釵》,最後的靈感來自美國人明妮·魏特琳的日記。在南京陷落時期,明妮·魏特琳的身份是金陵男子文理學院教育系主任兼教務主任。這是一所教會學校,位於平安區範圍內,絕對比擬平安。魏特琳冒著生命風險自告奮勇,讓大批的婦女和兒童進入她所在的校園,協助她們躲過虜掠。

電影《金陵十三釵》日軍帶走的13名女子,代替女學生,簡直沒人性

魏特琳在日記中提到了一批協助其他“書娟”們逃過日軍強暴的“妓女”那是1937年12月24日,魏特琳被叫到辦公室,與日本某師團的一名初級軍事參謀會晤。對方要求魏特琳從1萬名難民中挑選出100名妓女,他們以為,假如為日本兵佈置一個合法的去處,這些兵士就不會再騷擾無辜的良家婦女了。當天的後果是,對方最終挑走了21名婦女。

電影《金陵十三釵》日軍帶走的13名女子,代替女學生,簡直沒人性

這樣看來,金陵十三釵應該是真實的,這21名男子就是金陵十三釵的原型。這21名男子均是金陵男子文理學院的先生。至於作者為何沒有寫金陵二十一釵什麼的,那是由於在東方,“十三”是基督教文明中一個重要的意味,意味著不吉利。她們為了使“和平中最懦弱的生命”不被糟蹋、不成為“最不可思議的犧牲品”,在安全夜裡,她們自告奮勇,自動將本人送上祭臺。她們被挑走之後無非就是軍妓或許送去軍營當慰安婦,據南京大屠殺慰安婦倖存者稱,她們懷孕了有的間接被日軍處決,有的就是拉走了,不曉得下落。然後有人他殺,有人對抗被殺掉,馬上就有新的婦女來替補。她們所閱歷的都是非人道的,就算最終倖存上去,其心思生理創傷用終身的工夫也不能撫平。

其實片中還有很多鏡頭讓我印象深入,也很打動,但我最終想說的,就是我們都不應該遺忘那段慘痛的歷史,那是真真正正存在的,是比影片裡出現的還要嚴酷的多的。金陵十三釵,她們只是代表了一局部人,但她們的英勇卻是值得我們讚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