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力求的"民主"為何反而讓經濟陷入困頓?

1979年是兩岸關係發展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年,1978年5月蔣經國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而他在蘇聯留學時的老同學鄧小平也成為了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核心。兩岸領導人曾經同學的經歷也是兩岸關係的巧合。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理念,40多年來推動了國家經濟的發展,東方巨龍屹立於世界東方。而蔣經國也提出了類似經濟優先發展的理念,所以臺灣大力發展半導體產業,讓其成為了亞洲四小龍。

臺灣力求的

1988年蔣經國去世,李登輝繼任後臺灣開啟了"民主化"進程。但是"民主化"進程的一大弊端就是臺灣的藍綠惡鬥,甚至一家人因為選舉支持者的不同而造成親人反目的鬧劇,所以有人調侃的說到"不去臺灣,不知道文革還在搞的話語"。

臺灣力求的

其背後就是臺灣因為過分的"民主化"而導致藍綠惡鬥不斷,許多施政計劃無法實現,大量寶貴的時間都耗在了民進黨和國民黨在打嘴官司上了,比如歷經了20年臺灣桃園機場捷運終於在2017年正式通車,對已屬經濟發達的臺灣來說是個笑話。這項工程之所以拖了那麼久,技術當然是原因,但藍綠對峙心態同樣脫不了關係。"最明顯的例子是,國民黨馬英九在執政時曾建議捷運'先通車、再改善',但遭民進黨藉桃園市長鄭文燦的堅決反對,後來民進黨蔡英文上臺後,鄭文燦隨即'變臉',同意'先通車、再改善'。"綠營的政治心思那麼細密,可惜未用於經濟民生上。2010年海基會和海協會代表兩岸簽訂《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時,民進黨堅決反對,但執政後卻又完全保留。這就是臺灣民進黨政客的心態,不是從臺灣人福祉考慮問題,這樣必然影響臺灣經濟的發展。到現在臺灣的主要建設還是蔣經國時期搞得,這也是臺灣人懷念蔣經國的原因。

臺灣力求的

最近臺灣人在節目當中說大陸吃不起茶葉蛋和只吃榨菜的言論迅速引起了大陸網友的關注。客觀的說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大陸民眾的生活水平同臺灣民眾存在不小差距,但是現在當臺灣政客拼命鬥爭時,外面的世界早已一日千里,像是大陸早已於2008年、2009年開通京津城際高鐵與武漢高鐵,而曾居亞洲四小龍之首的臺灣和大陸的經濟水平差距也越拉越大。

臺灣力求的

隨著兩岸交流的發展,有大量的臺灣人"扎堆"來大陸工作,但具體在大陸究竟有多少臺灣人在工作呢?據相關數據統計:在2012年的時候就有學者估計至少50萬臺灣民眾在大陸工作,而且人數不斷在上漲。對於總人口只有2000多萬的臺灣人來說,還是相當大的一個比例的。相信隨著大陸的不斷髮展和制定各項惠臺的政策,大陸會吸引更多的臺灣人來大陸發展。這種潮流是阻擋不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