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為什麼偏愛梅花

毛澤東為什麼偏愛梅花

  在中國歷史上,許多人都有襯托自身情趣和品格的心愛之物,如仙風道骨的李白愛酒,慷慨悲壯的辛棄疾愛劍,淡泊閒逸的陶淵明愛菊。

  一代偉人毛澤東則對梅花情有獨鍾。他一生戀梅、惜梅、品梅、詠梅,與梅花結下了不解情緣。

  日日起居見梅花

  宋代王觀《江城梅花》有“年年江上見寒梅”之句,對毛澤東來說,應是“日日起居見梅花”了。

  毛澤東在中南海的寓所旁有幾株挺拔的紅梅,豐而不盈,約而不浮。北京在舊時因天寒不能露地栽梅,愛梅的乾隆皇帝在紫禁城裡露地栽培梅花時,還要設氈棚護之。中南海在故宮旁,卻有百年樹齡的梅花,而且蒼勁挺拔,實屬罕見。

  百忙之中,毛澤東總會抽空賞梅,他尤其喜歡在雪天賞梅。他曾說雪中賞梅能從中領略到梅花傲霜鬥雪、勁節挺立的風姿,還寫出了“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的詩句。

  除了中南海,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居住時間最長的地方就是武漢東湖,東湖梅嶺一號是毛澤東在武漢的住所。毛澤東對這座以“梅”命名的客舍情有獨鍾。每次要去湖北的時候,他總要對身邊人說:到武漢去,還住梅嶺。“梅嶺”這個名稱充滿詩意,雖並非梅樹成林;但下榻梅嶺,也似乎終日與梅為伴,高潔而清香。

  自然界的梅花畢竟有開有落,不可能天天見到,而毛澤東日常生活用品上所裝飾的梅花卻整天陪伴著他。

  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珍藏和展出的毛澤東遺物中,有200來件生活用瓷,包括碗碟、茶杯、筆筒、菸灰缸等,大多數都裝飾著他喜愛的梅花圖案。除了生活用瓷,連地毯、桌布、手帕等物,毛澤東也偏愛梅花圖案。他的遺物中,有一塊點綴著梅花圖案的墨綠色地毯,現用於韶山紀念館中南海豐澤園復原陳列室。上海宋慶齡故居的梅花地毯,據說亦為毛澤東所贈。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用的瓷器是景德鎮生產的建國瓷,上面裝飾著山水圖案。1965年初,考慮到這批瓷器的工藝式樣均已陳舊,中央辦公廳一組與景德鎮聯繫,為毛澤東製作一套新的日用瓷器。在商定製作方案時,毛澤東身邊工作人員要求廠方在製作時將餐具印上梅花圖案。

  這一年8月,汪東興、吳旭君等工作人員受毛澤東派遣去江西上饒參加社教工作。次年1月社教結束後,他們順道參觀景德鎮,並將當初預訂的瓷器帶回了北京。當新制作的瓷碗、瓷碟第一次擺上餐桌,毛澤東深感意外。碗、碟內外粉紅色的臘梅花栩栩如生,明豔動人。他非常喜愛這樣的雙面梅花碗。

  贊比亞前總統肯尼思·卡翁達曾於1967年和1974年兩次訪問中國。第二次來華訪問時,卡翁達向毛澤東贈送了銅製茶具。毛澤東微微一笑,表示致謝,然後指著茶几上的高白釉“紅梅”茶杯說:“我習慣了用它喝水。”這時,卡翁達總統才關注到面前的高白釉。茶杯正面和茶碟,均繪有一株紅梅,彷彿迎著漫天風雪盛開著。卡翁達端起茶杯仔細端詳,稱讚不已。毛主席說:“我的雖好,但一摔就碎;你的雖然沉,但耐摔。咱們各有千秋。”

  一日三找詠梅詩

  1961年,對中國來說,可算是個多事之秋,中國面臨的國際環境是歐美封鎖,蘇聯翻臉;面臨的國內環境是經濟困難,災害重重。面對困難和壓力,毛澤東想要表明共產黨人的態度和鬥志,便醞釀寫一首詞。他讀陸游的《卜算子·詠梅》,感到文辭好;但意志消沉,只可借其形,不可用其義,所以他要再讀與陸游的詞風格不同的詠梅詞。

  當年11月6日上午,毛澤東接連三次寫信給秘書田家英,請他找詠梅的詩詞。第一次是早上6點,信中說:“請找宋人林逋(後人稱為和靖先生)的詩文給我為盼,如能在本日下午找到,則更好。”林逋隱居杭州西湖,終身不仕,以賞梅養鶴自娛,羨煞後世鍾情自然、追求自由的人們,以致明朝的袁中郎說:“孤山處士,妻梅子鶴,是世間第一便宜人。”林逋的詩作大都反映其隱逸生活和閒適的心情,尤以詠梅著稱,風格幽靜淡遠,藝術性很高。其詠梅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為讀書人所熟知。因毛澤東愛梅,所以他對林逋心儀已久。

  田家英很快將林逋的詩文找到並及時呈送給毛澤東。毛澤東馬上翻閱了其中有關詠梅的詩。

  上午8點半,毛澤東又給田家英一信:“有一首七言詩,其中兩句是,‘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是詠梅的,請找出詩八句給我,能於今日下午交來更好。何時何人寫的,記不起來了,似是林逋的;但查林集中沒有,請你再查一下。”

  信轉出之後,毛澤東仍在搜索記憶:“何時何人寫的?”很快,他又給田家英追加一信:“家英同志:我記起來了,是否是清人高士奇寫的,前四句是,‘瓊枝只合在瑤臺,誰向江南處處栽。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後四句忘記了,請問一下文史館老先生便知。”末署時間是“六日八時”,這“八時”可能是“九時”的筆誤,因上一信署的時間是“八時半”。

  也就在這一天,毛澤東揮毫作書,寫下了信中說的這首詩,《毛澤東手書古詩詞選》影印了他書寫的這首詩的墨跡。

  他寫梅花與眾不同

  就在這段日子裡,毛澤東較為集中地讀了不少詩人詠梅的詩詞。南宋詩人陸游平生愛梅,寫詠梅的詩詞在百首以上,其中最有名的是《卜算子·詠梅》一詞:

  驛外斷橋邊,

  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

  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

  只有香如故。

  毛澤東讀了這首詞後,萌發了“反其意而用之”的創作構思,於1961年11月在廣州寫下初稿,12月回到北京後,經修改個別字句後寫出了著名的詞作《卜算子·詠梅》:

  風雨送春歸,

  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

  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

  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

  她在叢中笑。

  1961年12月27日,毛澤東把這首詞作為文件批給在北京參加中央工作會議的人們看,並將陸游原詞附後,且加註說明:“陸游北伐主張失敗,投降派打擊他,他消極頹廢,無可奈何,因而作此詞。”

  十幾天後,毛澤東寫信給康生:“近作詠梅詞一首,是反修正主義的,寄上請一閱。並請送沫若一閱。外附陸游詠梅詞一首。末尾的說明是我作的,我想是這樣的。究竟此詞何年所作,主題是什麼,尚有待於考證。我不過望文生義說幾句罷了。”

  郭沫若在《待到山花爛漫時》一文中說:“我們的處境好像很困難,很孤立,不從本質上來看問題的人便容易動搖。主席寫出了這首詞來鼓勵大家,意思就是希望黨員同志們要擎得著,首先成為毫不動搖、毫不害怕寒冷的梅花。”

  1963年12月,《詠梅》公開發表時,毛澤東在詞前寫有小序雲:“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已是懸崖百丈冰”句中的“百丈冰”原為“萬丈冰”。“猶有花枝俏”句中的“猶有”原為“獨有”。可以看出,毛澤東不但借梅詠梅,而且治學態度也很嚴謹。

  梅花在毛澤東的詩詞中與歷代文人墨客筆下的梅花形象相比,有相同之處,如梅的芬芳、高潔,梅的鬥雪傲霜等品格;但更多的是它的獨特之處。

  林逋《山園小梅》筆下的梅花“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它是隱士林逋不趨榮利、趣向博遠的思想性格的自我寫照。陸游《卜算子·詠梅》抒發了他孤獨寂寞的心情和芳潔遠大的志向。陸游一生立志抗金,收復失地;但屢遭投降派的排擠和打擊。於是,只好把自己寂寞的心情凝聚於孤傲的梅花形象上。而毛澤東詩詞裡的梅花形象與眾不同。無論是創作於1961年12月的《卜算子·詠梅》,還是1962年12月的 《七律冬雲》,梅花被賦予了挺立風雪的俏麗形象、樂觀的態度、獨特的性格和驚人的氣度,創出一種新的氣象與景觀,令人耳目一新、歡欣鼓舞。

  一曲《紅梅贊》伴多年

  毛澤東不僅寫梅、賞梅,而且還非常喜歡“聽梅”。《紅梅贊》這首歌伴他多年,飯前會後,或是在舞會上,他總是要點播一下《紅梅贊》。“紅巖上紅梅開,千里冰封腳下踩,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這首歌唱出了梅花的高潔,也唱出了革命者的風骨。在1962年中南海的一次舞會上,毛澤東還特意與《紅梅贊》的詞作者見面,表達他對歌詞的喜愛。

  1962年2月,毛澤東的大兒媳、乾女兒劉松林在毛岸英犧牲12年後,與空軍學院教員楊茂之結為夫妻。毛澤東把他剛剛修訂好的《詠梅》一詞,親手書寫了一幅中堂,送給他們作為新婚賀禮。這幅墨寶,濃縮了毛澤東對晚輩深深的祝福和無限的期望。

  人至暮年,疾病纏身,毛澤東感到“知音杳渺,不勝高寒”。在這種情況下,他很喜歡欣賞配樂古詩詞,來排遣孤獨。在諸多唐詩宋詞中,他最喜歡聽宋朝詩人洪皓的《江梅引·憶江梅》和岳飛的《滿江紅》,用以寄託對歷史滄桑的感喟,但更多的是表現他與病魔抗爭的勇氣,與生命極限、歷史侷限挑戰的激越情懷。這使人聯想到《文心雕龍》中的名言:“寫景圖貌,既隨物以宛轉;屬採附聲,亦與心而徘徊。”時過境遷,境隨心換,同樣是梅花,在不同的年齡段和歷史時期,給予了毛澤東以不同的感受和慰藉。

  (王一 綜合自《人民日報》、《黨史天地》、《黨史信息報》、《黨史博覽》)

轉自:共產黨員網



(瞭解更多反邪教知識,傳播社會正能量,請關注我們微信公眾號“太白劍”、微博“寶雞反邪教”、網站秦嶺雪“http://qinlingxue.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