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祖“懿行碑”考

先祖“懿行碑”考

孟慶國

在我老家村西道旁,有一座“懿善亭”,是村莊孟氏族人2005年4月5日集資建成的。亭身為鋼筋混凝土整體結構,仿古造型,四柱挺舉,四周挑椽,四角翻翹並飾以獸脊,紅色琉璃瓦覆蓋。雖然有些粗糙,卻也不失典雅,亭前翠柏掩映,周邊田疇千頃,為原野平添了一抹亮色。亭內豎立“懿行碑”(亦稱路碑)一通,是中華民國十九年(1930年)九月,當地官員、士紳、鄉賢及眷親友人,為我去世的先祖孟光照捐資所立。建亭立碑時,發起人孟慶江族兄曾與我商議,我覺得是件有意義的事,在族人中積極倡導籌資並帶頭捐款。待碑碣重立,碑亭建好,即成村莊一景,但對碑刻內容一直沒有深考。今年春節回家,正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肆虐,當地政府為防疫封村禁行。我居家無事,對路碑內容細琢考證了一番,弄清了路碑的來歷與遭遇,從中解讀出先祖不平凡的人生。

我故鄉的村莊叫劉莊,是鎮平縣楊營鎮程廟村所轄的一個自然村。村內有孟、王、楊、劉、吳諸姓,以孟氏家族為眾。據家譜記載,劉莊村孟氏家族遷始祖為孟毓法(67代),於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前後,從鎮平縣侯集鎮孟莊村搬遷到此定居。孟毓法和孟楊氏夫婦育有三個兒子,形成了劉莊村孟氏家族大門、二門和三門。從始祖遷居劉莊至今,已歷240個春秋,孟氏家族在劉莊已繁衍了10代。目前有族人50餘戶480 餘人,分佈在全國多個省市。

先祖孟光照(字吉甫),生於1875年,逝於1930年,是劉莊村孟氏家族三門傳人。育有五子,我爺爺是他的小兒子,按我們當地習慣稱謂,他是我的老爺。我出生在劉莊,在故鄉的懷抱中長大 ,青少年時期常聽爺爺父輩們講老爺經商和仗義疏財的故事,頗為敬仰。經過對“懿行碑”仔細考證,並與孟莊村和劉莊村新修訂的家族譜加以印證,老爺不平凡的人生經歷和懿德風範在我心中逐步清晰、高大、完善起來了。

先祖所處的年代,正是大清王朝、北洋政府、中華民國政權更替的社會動亂時期,軍閥混戰,天下大亂,豫西南一帶匪盜橫行,民不聊生。先祖生逢亂世,自幼承祖聖遺訓,勤奮好學,成人後從師學醫,懸壺濟世,成為家鄉一帶有名的兒科醫生,籍行醫積累了良好口碑與人脈。三十而立,步入商界,從賈宋街開“萬順豐”絲行開始做絲綢生意,後遇土匪打劫搬遷至鎮平縣城。他購絲織綢、購綢營銷、放包機、開商行,勤奮敬業,誠信經營,很快在商界有了聲譽,“萬順豐”成為絲綢業界有影響力的商家名號。先後在鎮平、石佛寺、賈宋、南陽、老河口、武漢、上海、開封、洛陽、西安、蘭州等地聯建了十三家連鎖商號,創下了豐厚的家業,書寫了他的人生輝煌。先祖經商的才能與業績,碑文中有如下記敘:“孟公光照字吉甫邑西南風洋店地方劉莊人也,乃名門望族。在賈宋開設萬順豐商號,公平交易,不欺不詐,四方歎服。因遇土匪遷至鎮平縣城……”

先祖不僅是經商奇才,人品也很厚道,他以仁為本,以善為鄰,以誠待人,在社會上留下良好口碑。他常扶弱助貧, 施粥於饑民,舍茶於路人,築橋樑、辦學校、濟福社會。鎮平縣城西南柳坡村南頭趙河上有一座石橋,為先祖捐資修築,至今尚存。原為“便民橋”,現改名為“幸福橋”。當年橋建成後,先祖曾在橋頭蓋一茶庵,命專人舍茶供過往行人飲用。鎮平縣在新民市興辦公立學校(現鎮平一高前身)時,先祖曾帶頭捐助鉅款。他還在鎮平縣共和村投資創建了第五公立小學,派長孫孟憲章任校長。

先祖事業興旺時期,正值辛亥革命爆發。武昌乃首義之地,革命烽火高漲,先祖在武漢經商,深受革命精神影響。我曾聽爺爺們講過,先祖在武漢經商時,經常接觸、接濟革命黨人,深受三民主義影響。1925年北伐先鋒軍攻克武漢,時至年末,青年軍戰士還穿著單衣作戰,先祖優先響應護國擁軍號召,傾囊捐款捐物,為戰士贈衣禦寒, 購糧充飢。由於接受了革命思想,他悟出了人生奮鬥的意義不僅在於自家之富足,還在於勞苦大眾生活之保障和國家之安定,故對家財看的很輕。臨終前他身患重疾,自知不久於人世,於是招回十三店管事,當面叮囑疏財決定:孟氏名下十三處連鎖商號,除鎮平“萬順豐”本部外,其餘十二分號都要捐出一部分錢為社會作些善事,施善積德,留下一部分資金可維繫週轉運行。所留部分由原分號主管掌握,自主經營,更名改號與我孟氏無關。所有田產除留給五子各三十畝土地養家餬口,維持生計外,其餘田產土地歸原佃戶自主耕種。

此決定傳開,先祖仗義疏財懿德在鎮平商界傳為美談,受到人們廣泛讚譽與敬重。先祖逝世時,家人守靈百日,當地士商及生前友好,受其恩澤而來弔唁者絡繹不絕。現存的這通“懿行碑”就是當時當地社會名流捐資勒石為先祖豎立的路碑,以頌其德,以彰其行,以表其誼。

碑身正面中間,縷刻著“清鄉耆孟公(諱)光照(字)吉甫懿行碑”一行大字,兩旁銘刻著立碑人身份姓名。以前省議員、民團軍司令、新民市(現石佛寺鎮)區長兼寨長畢德炳為首,攜清庠生冀厚三、新民市公安局局長賈中光、新民市區區長畢海祿、新民市商會長秦肇澍、鎮平縣立中學校校長郭慶雲、清邑庠生冀洪瀾,以及縣丞、民團團總、各村村長、清武庠生、清膳廩生、清監生、清文生等當地官員、士紳、社會名流、眷親等共計70人。左下方注有先祖五子名字,即我的五個爺爺,由他們監石立碑。

碑身背面是《清鄉耆孟公光照(字)吉甫懿行碑序》,由前同知銜福建補用鹽大使、河南諮議局議員、順天鄉試舉人付堂氏黃雲甫撰文,省立第五高級中學校畢業鼎生楊炳中書丹。碑序開篇曰:“披貨殖之傳,生財有道,讀致富之書,創業維艱。陶朱公白圭啟商頌遺風,歷來承者無數,然觀之焉如孟公吉甫其人也……”按著從先祖在賈宋街開設萬順豐絲行開始,概述了他一生的創業經歷與善行義舉,其中頗多溢美之詞。可惜碑體中間部分經路人幾十年踩踏磨損,文字己無法辨認,我逐字研琢多日,只能依可辯文字知其大概。

碑帽正面為“二龍護碑”圖,背面為“福祿壽”三神圖,圖案生動,雕技精巧,凹凸有致,恢宏大氣。顯示出當時石佛寺作為中原地區絲綢、玉雕、石雕名鎮的工藝水平,具有較高文物價值。

歷經90年風雨滄桑,這塊路碑命運多舛,幾經廢立,歷經磨難才得以倖存至今。路碑原豎立於劉莊村西至先祖墳塋中間道旁孟氏私田。建國后土改時田產充公,族人將其遷立於先祖墳塋。大躍進年代大練鋼鐵時,政府號召將附近村寨石碑等物充公燒練石灰,族人緊急商議,在村西坑塘水溝處,以路碑的底座、碑帽為橋基,以碑身為橋面修一便橋,供村民行走數十年,路碑因此得以保存。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家族長者孟憲剛組織族人將路碑挖出,立於祖塋。後因政府倡導平墳退耕毀碑,族人又將碑拉回,安放於孟慶東家院內保存,這才有了今天族人建亭立碑的盛世義舉。路碑見證了時代變遷,記載了先祖的生平功德,承載著捐資立碑人的深情厚誼,是劉莊村孟氏族人的精神寄託,彰顯了族人的團結精神和對先祖的崇敬。

徘徊在懿行碑前,我常常想,先祖一介布衣,逝後能有這麼多地方名流為其樹碑立傳,足以證明他讓人敬重的人格魅力。孟氏先祖亞聖是儒學文化的創始人,孟氏家族多以儒教為家教,立身傳人。先祖一生作為,顯然深受儒家文化思想的滋養,亞聖的“仁愛”學說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君子之守”,貫穿在他的一生之中。他生逢亂世,養育五個兒子,撐起諾大家業,使劉莊孟氏成為名門望族;他多行善舉,懸壺濟世,澤被鄉鄰,眾多人受其恩惠,感其恩德;他晚年仗義疏財之舉,顯然受到時代變遷中革命思潮的影響,具有了濟世治國的宏願,可嘆身不由己,壯志難酬,又不願子孫後代為財所累,貪圖享樂,不思進取,甚至為家財分割而家族生亂,禍起蕭牆,遂依然抒家報國,散財酬眾。也多虧他這一舉措,護佑了我們一個家族。否則,二十多年後新中國建立實行土地改革時,孟氏一門可能有多家被劃為地主、富農成份,成為專政對象。先祖一生,可謂治家有方,創業有成,身前有望,身後有名。思至此,我對家族中有先祖這樣的先賢而感到自豪,並從中吮吸到儒學思想和家族文化的豐厚營養。先祖的形象在我心中高大起來,眼前的這塊碑也高大起來。這塊路碑不僅是一塊“懿行碑”,也是他人生的一塊豐碑,它豎立在故鄉的大地上,也豎立在我們後人的心中。

先祖“懿行碑”考

“懿善亭”於2005年4月5日落成

先祖“懿行碑”考

亭前翠柏掩映,周邊田疇千頃,“懿行碑”與“懿善亭”為故鄉的田園風光增添了一抹亮色

先祖“懿行碑”考

碑身正面雕刻著《清鄉耆孟公(諱)光照(字)吉甫懿行碑》一行大字,兩側為捐資立碑人名單。

右側:前省議員、民團軍司令、新民市區長兼寨長畢德炳,清庠生冀厚三,新民市公安局局長賈中光,新民市區區長畢海祿,新民市商會長秦肇澍,鎮平縣立中學校校長郭慶雲,清邑庠生冀洪瀾,縣丞張永懋、張永霄、張永澤、張漢傑、張漢襄、張漢輔、張漢哲,民團隊長項中祥、興中村村長代信岑、中信村村長張懷銀、孝悌村村長張紹漢、共和村村長任新城、保衛團總兼民團隊長程武堂、常建鐸、姬本亭、李延傑、馬子訓、張星魁、杜本德、滿宏欽,監生候省三、侯緘三,巡管華業候陞三,自治畢業侯臺三,自由村長沙子光、平等村長王夢能、滿照江 。 眷親友同拜

左側:清武庠生蘇芳輝、清廩膳生冀彤綬、清廩膳生李詅夫、韓晉錫、秦玉寶、王春霖、清監生楊福履、張百福、孟憲超、劉春生、王強南、王錫齡、許萬蒼、卜文成,清文生侯建章、滿鴻鈞、李懷仁、李德滋、王子貴、彭如嶽、張子明、滿福泰、王運升、満福生、王子厚、滿鴻章、段祥鐸、段翰臣、程紹川、劉清大、吳堂森,監生畢伯福、馬世俊、萬成久、陳克瑞。

男:照仁、照豐、照祥、照普、照林監石

先祖“懿行碑”考

碑身背面是《清鄉耆孟公光照(字)吉甫懿行碑序》。由前同知銜福建補用鹽大使、河南諮議局議員、順天鄉試舉人付堂氏黃雲甫撰文,省立第五高級中學校畢業鼎生楊炳中書丹。碑序開篇曰:“披貨殖之傳,生財有道,讀致富之書,創業維艱。陶朱公白圭啟商頌遺風,歷來承者無數,然觀之焉如孟公吉甫其人也……”按著從先祖在賈宋街開設萬順豐絲行開始,概述了他一生的創業經歷與善行義舉,其中頗多溢美之詞。碑體中間部分經路人幾十年踩踏磨損,文字己無法辨認,我逐字研琢多日,只能依可辯文字知其大概。

先祖“懿行碑”考

碑帽正面的“二龍護碑”圖

先祖“懿行碑”考

碑帽背面的“福祿壽”三神圖

先祖“懿行碑”考

族兄孟慶東(中)孟慶貴(左)陪我一起考證碑文

先祖“懿行碑”考

先祖“懿行碑”考

  我仔細辯認著,解讀著,思考著,先祖的形象在我心中逐漸鮮活、豐滿、高大起來,這通路碑也逐漸高大起來。我對家族中有先祖這樣的先賢而感到自豪,並從中吮吸到儒學思想和家族文化的豐厚營養。它不僅是一塊“懿行碑”,也是先祖人生的一塊豐碑,它豎立在故鄉的大地上,也豎立在我們後人的心中。

先祖“懿行碑”考

原河南省委巡視辦副主任、民俗專家、行旅詩人崔戰傑同志是我好友、文友,曾到過我們村,見過我家故居和“懿善亭”。我在考證路碑時,多次和他交流,向他請教。今日發來題詩一首,為我鼓勁助力。

《題孟氏懿行碑》

崔戰傑

好是懿德大雅亭,

村西道旁美勝景。

名門望族亞聖裔,

商賈奇才范蠡風。

懸壺濟世百姓誇,

創業維艱萬順豐。

仗義疏財濟蒼生,

澤被鄉鄰慈善行。

注:好是懿德,語出《詩.大雅.庶民》,意為德行美好。

——2020年2月3日、農曆正月初十,遵孟兄慶國之囑為孟氏“懿行碑”題。

先祖“懿行碑”考

  積德蔭子孫

史廣慧

得失沉浮皆業果,

興衰貴賤各有因。

時時著意行緣務,

處處虔心做善人。

歲月無情東逝水,

蒼天有眼助精真。

謙仁久駐酬宗祖,

厚德延綿惠九親。

積德於今到子孫,

都中旺族首孟門。

可贊立業英雄輩,

遺脈報答上祖恩。

(注:史廣慧同志是我好友,原河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直屬分局副局長,見到我考證先祖路碑的圖文,特賦此詩贈我)

先祖“懿行碑”考

  這處宅院是故鄉劉莊現存年代最久的舊居,是先祖傳給我爺爺的財產,父輩和我們兄妹都在這裡出生、長大。這裡是家族的根脈所在,也有故鄉情懷所繫。

先祖“懿行碑”考

先祖“懿行碑”考

  在家人共同努力下,先祖給我家留下的故居老宅重建工程即將完工。在保持原有風貌前提下,在原址建成新宅院。故宅的保護修復,既為銘記先輩恩德,又為延續家族運脈,其紀念與傳承意義遠大於它的居住功能。

先祖“懿行碑”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