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之於稻,用之於稻,秸稈成育秧新材料,開闢秸稈利用的新途徑

生命循環?

聽起來玄之又玄

其實無比簡單和自然

迪士尼動畫電影《獅子王》中,幼年辛巴與國王木法沙有這樣一段經典對白:

取之於稻,用之於稻,秸稈成育秧新材料,開闢秸稈利用的新途徑

國王: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在微妙的平衡中生存。身為國王,你不但要了解那種平衡,還要尊重所有的生物,包括爬行的螞蟻和跳躍的羚羊。

辛巴:但是爸爸,我們不是吃羚羊的嗎?

國王:是啊,辛巴。我來解釋一下:我們死後,屍體會成為草,而羚羊是吃草的。所以在這個龐大的生命圈裡我們是互相關聯的。

迪士尼用淺顯的語言,闡述了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遵循的自然法則:萬物生而平等,生命不斷循環,地球生生不息。


農耕,是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的重要活動。我國農耕文化的核心理念是“應時、取宜、守則、和諧”,推崇自然和諧、契合中國文化對於人生最高修養的樂天知命原則,推動人與自然形成最大概念的生命循環。

取之於稻,用之於稻,秸稈成育秧新材料,開闢秸稈利用的新途徑

生命循環,最重要的是各種生命資源的循環利用。中國農民自古以來都非常重視生命循環,合理利用自然界和農業自身的物質循環來維持地力,保持生態系統平衡。

取之於稻,用之於稻,秸稈成育秧新材料,開闢秸稈利用的新途徑

每年的這個季節,秸稈是農田中產量最高的“廢棄物”。秸稈,是指作物籽粒、果實或可食用部分收穫或採摘後遺留的殘餘物,主要包括莖、葉、葉鞘、穗軸等部分。

在古代,秸稈作為主要的農村生活與農業生產資料,幾乎100%被有效利用。清人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論述了水稻和其他作物施用草木灰增產的原因:“火者,稻稈之灰也,以其灰還類其禾,氣同而性合,故禾苗易長。農者稻食而稈薪。”《齊民要術·雜說》中也詳細記載了古代農民利用秸稈與牛的糞尿發酵製成堆肥還田的方法。

取之於稻,用之於稻,秸稈成育秧新材料,開闢秸稈利用的新途徑

近二十年來,由於中國煤、電、天然氣的普及、各種工業製品的豐富,農村對秸稈的需求減少,大量秸稈的處理成為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目前,江蘇省年產生秸稈約4000萬噸,秸稈處置以機械還田為主,離田收儲利用、產業化開發不高。通過技術創新,開發更多秸稈綜合利用的新途徑,一直是農業科技工作者們努力的方向之一。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循環農業研究中心吸收生態循環農業之精髓,通過養分調製,採取獨特加工工藝,將秸稈製成全營養可降解秸稈水稻育秧基質塊,真正做到了“取之於稻,用之於稻”,推動生命循環。

取之於稻,用之於稻,秸稈成育秧新材料,開闢秸稈利用的新途徑

取之於稻,用之於稻,秸稈成育秧新材料,開闢秸稈利用的新途徑

整齊的基質塊

取之於稻,用之於稻,秸稈成育秧新材料,開闢秸稈利用的新途徑

秧苗盤根啦

取之於稻,用之於稻,秸稈成育秧新材料,開闢秸稈利用的新途徑

秧苗盤根啦

秧好一半谷:“取之於稻”的育秧新材料

俗話說“秧好一半谷”,育好秧是種好水稻的重要前提。

目前江蘇大部分地區種水稻採用移栽種植,在移栽前要先進行育秧。傳統水稻育秧通常採用塑料秧盤裝填農田裡的土或散狀基質,會消耗大量土壤、破壞土壤耕層,或存在包裝、運輸及操作極為不便等缺點。傳統方法使用的塑料秧盤,生產費工耗時、作業效率低、成本高,還會產生嚴重的白色汙染。

全營養可降解秸稈育秧基質塊,可以直接進行水稻育秧,完美取代塑料秧盤和育秧基質,對環境也非常友好!

取之於稻,用之於稻,秸稈成育秧新材料,開闢秸稈利用的新途徑

省工增效:“用之於稻”的全營養元素

全營養可降解秸稈育秧基質塊,尺寸大小與塑料育秧盤一致,與普通的插秧機配套使用,毫無障礙。插秧時秸稈基質塊連同秧苗一起植入田中,腐解後繼續為水稻生長提供養分。

取之於稻,用之於稻,秸稈成育秧新材料,開闢秸稈利用的新途徑

秸稈經過特殊處理,製作出的全營養可降解秸稈育秧基質塊具有透水透氣性好,鹽分低,養分均衡等優點。使用秸稈基質塊育秧,根系盤結力強,壯苗率高,秧苗素質好,移栽後返青快,還有增產效果。

取之於稻,用之於稻,秸稈成育秧新材料,開闢秸稈利用的新途徑

與同類產品比較,成本:每塊0.6-0.65元,與白色塑料盤相當;稻秧鮮重:每100cm2提高19.27%;成毯率:提高5.35%;根系盤接力:提高16.2%;壯秧指數:提高15.8%-38.1%;根系活力:提高9.0%-15.0%。

秸稈還田,水稻生命力循環UP!

科技人員將祖祖輩輩的“農藝經”傳承發揚,將秸稈再利用,研發全營養可降解育秧基質塊,隨著水稻插秧迴歸農田,實現水稻生命的完整循環。取之於“稻”,用之於“稻”,開闢了秸稈利用的新途徑,生動詮釋了循環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取之於稻,用之於稻,秸稈成育秧新材料,開闢秸稈利用的新途徑

秸稈還田,提升水稻生命力的同時,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農田“廢棄物”,讓農作物生長環境更美好,農產品品質更高。

近年來,全營養可降解秸稈育秧基質塊已在江蘇南京、鎮江、蘇州、常州、連雲港及海南瓊海等多地多季進行了較大面積試驗與示範。

取之於稻,用之於稻,秸稈成育秧新材料,開闢秸稈利用的新途徑

採用秸稈育秧基質塊,可直接播種、蓋籽、澆水,省工省力,僅免除塑料秧盤一項,種1畝水稻節約成本20-40元,水稻產量略有增加,合計每畝水稻增加收益50-80元。

該產品技術總顧問、中國工程院張洪程院士多次親臨現場進行指導,並委派科研力量加入產品技術研發,重點負責產品育秧技術開發工作。

取之於稻,用之於稻,秸稈成育秧新材料,開闢秸稈利用的新途徑

取之於稻、用之於稻,為農業科技工作者的智慧點贊!

來源:江蘇省農業科學院,供稿:循環農業研究中心,原標題為《Circle of Life!秸稈利用“魔法”新升級!》,僅供交流學習。

雲眾地服務宗旨:幫助農民科普種植技術知識,解決農民種植的難題。更多種植技術知識,歡迎關注【雲眾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