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衝奧標配”,沒準真要逆襲最佳影片小金人?


這部“衝奧標配”,沒準真要逆襲最佳影片小金人?


極 速 車 王

Ford v Ferrari

導演:詹姆斯·曼高德

主演:馬特·達蒙 / 克里斯蒂安·貝爾 / 喬·博恩瑟

類型:劇情 / 傳記 / 運動

地區:美國 / 法國

上映:2019-08-30(特柳賴德電影節) / 2019-11-15(美國)

作者 肥內

從詹姆斯·曼高德的作品列表看來,不容易看到主題的統一性;甚至場面調度的風格也比較模糊,不容易辨識。因此不太會被列在“作者”的行列中。不過,他選題算是頗有格調,漫改電影也被當作藝術電影來包裝(《金剛狼3》)。今次,《極速車王》基本是標準的商業電影的設置,但是它被拍成兩個半小時,並且在文武戲的交錯中,鬆緊有序,絲毫不枯燥,也算難得。

影片故事主軸很清晰:福特為挽救下滑的銷售量,出奇招想收購基本上破產的法拉利未果,憤而不惜砸下重金打造賽車來與法拉利一別雌雄。執行者是因心臟問題從賽車手身分退休轉而去賣車的謝爾比(Carroll Shelby,馬特·達蒙飾演),以及與他搭檔的不羈車王麥爾斯(Ken Miles,克里斯蒂安·貝爾飾演),這兩位是正派人物代表。反派人物則有福特公司的高級執行副總裁畢比(Leo Beebe,喬什·盧卡斯飾演),他為了維護公司形象,先是禁止麥爾斯參賽,後是全力反對謝爾比的車隊。

這部“衝奧標配”,沒準真要逆襲最佳影片小金人?

極速車王(Ford v Ferrari,2019)


簡單來說,故事有表面,兩個汽車品牌之間的衝突,且幾乎是站在一個完全不相等的起點對抗,自帶衝突性;而故事還有裡子,且分化成兩條線,一個是個人主義對上集體主義,這是畢比所代表的那一條,而麥爾斯自己又帶出藝術家的追求極致的內心衝突。

故事是真人實事改編,因此福特的勝利與麥爾斯的死亡,都是釘板了。但倘若麥爾斯的生平如此,那隻能說他本身就自帶戲劇衝突與悲劇傳奇。他的悲劇性來自於他既純粹(這是畢比對他的形容)又不夠純粹(他最終的妥協)。

影片開始於謝爾比的一場賽事,在那裡,他達到了速度的極限,但同時也達到了身體的極限。因此很難說那個人車一體的極致是否為正常的境界。與之相對,麥爾斯在相同的耐力賽中,似乎也達到那個境界,但導演並沒有讓我們看到包圍著謝爾比的黑暗,而是一種孤寂:後視鏡空無一人,沒有競爭者,平穩的道路把麥爾斯拉回現實,他於是減速了,等待另外兩架福特車趕上,創造了歷史性的一幕:三輛福特跑車同時抵達終點。

這部“衝奧標配”,沒準真要逆襲最佳影片小金人?

極速車王(Ford v Ferrari,2019)


他的妥協來自於另外那個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的對立:他的特異獨行不符合親切的福特品牌形象,這也是畢比與謝爾比車隊之間競爭的開始。這也是為何在第一幕就出現的畢比真正的戲份是從第二幕(也就是謝爾比答應接下替福特打造超越法拉利賽車的那一場戲為標誌)才開始,確立了他作為“衝突”的角色功能。當然也因此可以料想到,福特與法拉利的競賽只是內部失調的一個外在因素,第三幕要解決的問題也不再是法拉利的威脅,所以在法拉利車隊確定失敗之後,還留有將近20分鐘的篇幅,是給麥爾斯做最後的抉擇:是否妥協於減速來拍下那一張歷史性合照。

也因為麥爾斯對於“藝術”的背叛,於是,他後來死於一次試車。當然,電影也許改動了麥爾斯的死,來製造戲劇性效果,以及一種美感,儘管導演很有人性地將這場車禍擺在極遠的位置,像是透過麥爾斯的兒子彼得的視角看到父親賽車炸裂激起的火花,最終的璀璨。

這部“衝奧標配”,沒準真要逆襲最佳影片小金人?

極速車王(Ford v Ferrari,2019)


照片理所當然成為重要的象徵行為。因此當艾柯卡(Lee Iacocca,喬·博恩瑟飾演)來到法拉利意大利總部時,迎接他們的,是一名攝影師,他也說是要拍下歷史性一刻,實際上,他的照片成為法拉利炒作身價的道具,並且埋下了福特發出戰帖的契機。

再一次,為了飾演麥爾斯,貝爾又是消瘦的形象登場,不曉得他又減重多少,或許,是延續自上一次的身形?不過,上一次的《副總統》他似乎又胖起來了,改變身形也許已經成為貝爾的標籤。總之,這種消瘦也是必要的,由於體型的脆弱,裝載不下他癲狂的天分,同時也讓他以虛弱的身體承載過量的壓力,使之更加變形。再者,也恰與微胖的謝爾比對比,後者的體型更適合心臟病患者。於是兩人能達到的境界也不相同。

這部“衝奧標配”,沒準真要逆襲最佳影片小金人?

極速車王(Ford v Ferrari,2019)


麥爾斯的純粹性也有謝爾比作為對比。確實,謝爾比比麥爾斯更早得到“贏得勒芒耐力賽的美國人”稱號,但是他的外型乃至於他的行為,都將他擠向幕後的必然:在得知自己的心臟無法再負荷比賽後,他毅然決然退休去賣車;在買車時,他憑著口才與自身的品牌價值,可以把一輛車同時賣給三個人。在在表明了他的“生本能”遠遠超越對藝術(競速)極境的追求。因此,當他聽到別人傳言說他退休是因為“沒膽”,他也不會像一般電影中的英雄惱羞成怒要復出江湖;他甚至連辯解都不願意。

這部“衝奧標配”,沒準真要逆襲最佳影片小金人?

極速車王(Ford v Ferrari,2019)


也因為謝爾比的生本能,一方面一家賣三次,伏筆了他公司缺錢,並且有坑待補,於是福特的“空白支票”成為他無法拒絕的理由;二方面也伏筆了第一次出團的妥協(在畢比的“建議”下將麥爾斯排除)與失敗;三方面,在接近第二幕末時,他以極端的方式勸說福特二世讓麥爾斯參賽,這才將敘事導向第三幕。於是謝爾比既是情節推動者,同時也是內部戲劇張力的製造者。簡單來說,可能恰恰因為他在現實中如此缺乏傳奇性特質(因身體問題而退休),只能為他增加更強的戲劇功能以強化他的存在感,以此與麥爾斯平起平坐。

所以影片由謝爾比開始,也以他結束。且看結尾時,他一方面不敢向麥爾斯的太太打招呼(倒是她大方向他揮手),二方面在離開前,有一小段停頓,他想哭又沒哭出來的這一小段停頓,也是片尾的亮點。畢竟這個感傷本身就有幾種層次在裡頭。

綜合來說,故事的衝突與張力,仍在傳統架構之下,兩位男主在外型上的對比,也仍是傳統設定,只是說,在能夠改變身形的可能性下,選角策略無疑考慮了宣發時的話題性,否則大可以去找一個本來就骨瘦如材的演員。至於作為另一種主角的賽車場面,不能說拍得多精緻或者新穎,甚至可以說,片中不乏用專有名詞交談,卻未在這方面著力,去呈現不同配備帶來的差異表現。當然,如果在戲院透過全景聲也許可以從聲音上聽出細微差異,即使如此仍卻無法成為影片形式的關鍵元素。

這部“衝奧標配”,沒準真要逆襲最佳影片小金人?

極速車王(Ford v Ferrari,2019)


我們當然會留意到,透過更細緻的剪接,以及更純熟的背景放映法(或許也已不再使用如此老舊的手法,直接綠幕加CG),使得主角與飛速的車之間更加看不出被切割的感覺,但是一向不太依賴於快速剪接的曼高德,仍將極速拍得有點保守,無法直觀上體現快感。

但是,由於講的是榮耀,不論是謝爾比的豐功偉業作為前提,還有福特為爭一口氣不惜花了幾乎是收購法拉利的金額,打造出贏過法拉利的團隊與賽車,這也是為了爭一口氣;當然,還有麥爾斯複雜的心理,他一方面也面臨生計危機(修車廠被國稅局勒令關閉),二方面也想獲得榮耀,受人敬重。

於是我們會注意到影片異常執著於使用光。儘管好萊塢電影本來就在布光上有一種近乎強迫症的執著,這也是為何,他們很難真的去描繪窮人的題材,除非把場景都放在大白天。然而,這部片在布光上又有一些重要的巧思。比如開場時謝爾比的賽事,故意將場景設定在晚上,背後尾隨的車燈,為他營造了奇異的氛圍。

這部“衝奧標配”,沒準真要逆襲最佳影片小金人?

極速車王(Ford v Ferrari,2019)


而在謝爾比為福特發佈製造賽車的記者會上,他背後的夕陽,則成為麥爾斯試圖抓取的榮光。但它時顯時隱(當然,這是因為攝影機圍繞著謝爾比運動而帶出的效果),對他來說具有一種啟示性的象徵。

這部“衝奧標配”,沒準真要逆襲最佳影片小金人?

極速車王(Ford v Ferrari,2019)

而在麥爾斯被去往法國參賽的謝爾比團隊拋下時,他的太太前來工廠探望他時,也強調了背景的強光。

這部“衝奧標配”,沒準真要逆襲最佳影片小金人?

極速車王(Ford v Ferrari,2019)


當麥爾斯跟兒子講述人車合一的境界時,剛好是在黃昏的“魔術時刻”,背景的小光點似乎也扮演了群眾演員。

這部“衝奧標配”,沒準真要逆襲最佳影片小金人?

極速車王(Ford v Ferrari,2019)


比賽前夕,麥爾斯要去看一下跑道,與謝爾比小談了幾句之後,毫不驚訝,背景同樣有一道光。

這部“衝奧標配”,沒準真要逆襲最佳影片小金人?

極速車王(Ford v Ferrari,2019)


比賽過程中,一場大雨讓賽事變得艱難,但實際上情節並未突出這一點,因為更重要的是讓光的交響曲更加輝煌。

這部“衝奧標配”,沒準真要逆襲最佳影片小金人?

極速車王(Ford v Ferrari,2019)


最終,是背後那道不知從何而來卻始終打在他頭盔上的光,使得他離開這短暫的孤獨,轉而擁抱群眾。

這部“衝奧標配”,沒準真要逆襲最佳影片小金人?

極速車王(Ford v Ferrari,2019)


因此,如果說這部片在套路中有什麼亮點可以關注的,大概就是這一道道神秘的光吧。是光的場面調度引出了一種藝術品質,也留給了人物些許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