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家”過年給你感觸最深的是什麼?做得最有意義的事是什麼?

奮蹄牛


感觸是,年味漸淡,人間冷暖,物是人非,親情長遠,最有意義的是,親戚相見,把酒言歡,感嘆時光,未來咋辦。



歸家的綿羊


回“老家”給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攀比,吹噓風日益盛行,哪家兒子月薪幾千,哪家女兒嫁了個有錢人,哪家買房了,哪家接了個有錢媳婦等等,總之感覺就是“一切向錢看”。

做的最有意義的事就是去老公兩個姑媽家,婆婆在我看來是很不講道理的人,強勢,專權,每次都和我說她們怎麼不好,可是姑媽從來不說她不好,不僅不讓公公和她們來往,也不讓我們和她們來往,但是我的父親告訴我,她那樣,我們小輩不要那樣,所以這些年我們每年過年的時候都會去,剛開始去的時候兩個姑媽不是很熱情也不是很冷淡,我們堅持去了三四年吧,慢慢的感覺就像親人了一樣,大姑媽其實最心疼公公,二姑媽也很厚道,當公公被婆婆和大伯哥打出家門時,還是大姑媽告訴我們,然後公公到我家來的。大姑媽以前也借了錢給公婆,二姑媽家還是八十年代借的五百塊錢,公婆都不了了之,這種行為是我接受不了的,雖然我們出面把這個錢還了,但是我依然覺得很丟人,雖然不是我借的。瞭解的越多,感覺我們去姑媽家越有意義,雖然不能說大義滅親,起碼我們要明辨是非。人也不在於多偉大,有情有義最難得!


凰凰天地


回老家過年感觸最深的就是那濃濃的鄉情,我從學校畢業分配到單位,三十多年了,過去雙親在,必須陪老人過年,所以年年必須回老家,近幾年,父母先後離世,曾經有兩年,春節沒有回老家,期間老家人見到後就總是說,過年了怎麼也不回家呀,說的心裡熱乎乎的,從前年開始,每逢過年一定回老家,老家的房子雖然破點舊點,老家的屋子雖然冷了點,可是每次回到老家,心裡總是感覺那麼的踏實,白天各處走走,看看各家的變化,晚上發小兄弟在熱炕上一坐,把酒言歡,訴說著往事,讚歎著今天,暢想著明天,心情的激動難受言喻,說真的,過年還是回老家有意義。[呲牙][呲牙]


心想事成1795


父母在,回‘老家’過年,很開心,但必須有所成就,父母才會開心,其實父母並不是勢利眼,愛財,而是受不了外面的對你的冷淡。記得剛嫁到外地第一年,因為思念父母親,不顧夫家人的反對要回孃家,經濟拮据,沒有多少禮份錢給哥嫂,哥嫂看不上,媽媽說:以後沒錢就不要回來。後來在圖書館上班有了一些錢,回‘老家’過年,親戚照待得都很熱情,爸媽也開心,回去特意叫哥哥姐姐們送我們車站。後來父母不在了,回去的次數很少。感覺父母不在,回去的年味不像年味。


莎子辰


每年過年回老家給我最深的感觸就是,回到家裡面看見父母頭髮也白了很多,腰也彎了很多。而他還第一時間詢問我在外面過得好不好,日子好不好過,吃的好不好,穿的好不好。我總是欺騙自己,也欺騙了他們,說外面的生活很好,身邊的朋友對我也不錯,每天上班又輕鬆。真實的呢,其實一天上班挺累的,而且吃的也不好穿呢,一般般,反正只要乾淨就行。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多安慰安慰父母,多買一點身體的補品給他們多買點水果衣服,傢俱然後幫他把家裡面的一些所有家務都給幹了,我覺得這些事情做的是最有意義的。


a香菸愛上打火機


春節回家我想說一下讓自己感觸最深的幾件小事:

說普通話的越來越多了

在我們上學的那個年代(1990-2000年),除了上課的時候,老師才會給學生講普通話,除此之外,即便是下課時間,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也是講家鄉話。這次回來,情況則完全不同了,不僅商城、飯店的服務員,用普通話與顧客交流,就連家長也是用普通話跟孩子交流的,這在20年前,甚至1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買單掃一掃

飯店、餐飲全部掃碼支付,就連菜市場都可以掃碼付款。每天生活在一線城市,不帶現金出門也許再正常不過了,路邊買瓶水都可以直接掃碼付款。現在的所有商鋪,以及商場都可以直接掃碼付款了,唯一不足的是有一些還是需要出示個人二維碼付款。其中原由,有待考究。一二線城市,包括新一線城市發展起來的互聯網項目,也在逐步下沉到三、四、五線城市。超前的市場及經濟意識,也在逐步影響著家鄉城市的變化。

堵車

路越修越寬,車越來越多,路越來越堵。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離不開衣食住行,行的提高就體現在家家戶戶都已經擁有了私家車。市政道路的優化,已經跟不上物質水平提高的步伐了。

所謂農村包圍城市,很多農村出來打工的人,有野心、不怕吃苦的一些人,可能直接去了一、二線城市奮鬥,想出去看看,但又缺少一些野心的人,可能會就近選擇省會城市,或者地級市發展。去一、二線城市奮鬥過幾年的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家庭以及下一代的壓力就會越發的顯現出來,如果感覺自己無法立足,也許就會產生返回家鄉的念頭。當已經見識過前沿城市忙忙碌碌的工作節奏,燈紅酒綠的生活狀態後,再選擇回農村種地,顯然已經不現實,最大可能就是會選擇離家近的地級城市發展。這樣一來,三、四線城市人口密度就會持續增長,人口多了,帶著一些前沿城市的世面,自己做些諸如餐飲之類的小生意,自然會帶動經濟的發展。

人口外流,出門打工的多了,去一線城市讀大學的學生多了,出國留學的多了。人口的頻繁流動是給家鄉城市帶來變化的最主要原因。人口素質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城市的發展更不可能一蹴而就,這個發展過程不知道需要幾年時間,但我相信,一定會越來越好,在不久的將來,也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新二線,或者新三線城市產生。


天行健一鍾


回老家過年感觸最深的是:

一、濃濃的年味。自今天起(送灶爺上天“述職”)磨豆腐、磕元宵面、炸肉圓、滷菜一切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一般下午或晚上,整個街道或村莊炸肉圓(還有其它油炸食品)的蔥花香、油香、肉香味均勻柔和在一起隨微風飄出,那是香氣撲鼻令人垂涎欲滴!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水磨元宵面,用小缸或木桶水浸泡,欲吃事先再用清灰吸乾水份後做成元宵,雖然麻煩點能吃出民間食品那個味。這種元宵最大特點——嫩,咬一口牙齒與湯匙間還拉著一道如棉糖的白線,城裡人或以後的年輕人是吃不到的。




直至除夕家裡也有忙不完的事

二、農村的喜事。農村孩子結婚、過十歲生日,那場面隆重熱烈很有氛圍!張燈結綵、炮竹震天、人頭攢動、重視風俗、講究禮數、賀聲一片、細節繁多、氣氛熱烈、歡聲笑語……

不過擺闊、攀比之風也很盛行!浪費十分嚴重!值得當地政府、社區、喜事會重視與倡導!



三、貧困家庭與孤寡老人。這些人雖然佔農村人口比例少,但存在現實困難。儘管政府給予扶持,一時半會也不能走向富裕;節日的慰問也是十分有限。特別在一些富裕闊綽的氛圍雲中,雖不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景情,也顯得他們的窘境與貧寒。



做最有意義的事就是剷雪。雪後年味最濃!大夥紛紛出動,先“自掃門前雪”,然後集中力量“打殲滅戰”鏟公共路面。隨後路兩邊便堆出各式雪人;孩子們在笑聲中打著雪仗……

———創建於2020.01.18長江*池州貴池中港


理喻5


回老家過年更多的是人情事故,比如大年三十,家家放鞭炮,過去一夜鞭炮都不停,放花,各式各樣的花,好看極了,現過沒有放一夜的,只不過吃晚飯的時候,家家都放,大年初一人們穿的整整齊齊,無論男的女的都到長輩家裡去磕頭,這是習俗,多少年流傳下來的,新媳婦初三回孃家,外甥大年初一必須走姥孃家,年前已婚的姑娘人人都去給母親送年,過去是送雞送魚還有送肉的,現在就是給點錢,老人愛買什麼就買什麼方便,當然也不是一概而論,也有不送的,看個人孝心,兒子分家過的,也給自己父母送年,當然也有不孝的,什麼也不送還去吃老人年的,總之回老家過年滿滿的人情味,正月十五給孩子們買燈籠,大街小巷全是打燈籠的孩子,還有說道,什麼十五起風就不好,收什麼莊稼什麼的,可有意思了,你別說還挺準


夕陽之歌177494504


最有意義的事,當然是刷抖音啦。呵呵



上善德淼


我從來沒有回老家過年的體驗。我猜想別人回老家過年的感觸應該是既熟悉又陌生,既親切又疏離,既興奮又擔憂。熟悉的是老家一直還存在的人物和環境,陌生的是人物容顏的改變和環境的變遷,親切的是還留存著昨日生活過的氣息,疏離的是這種氣息已經摻雜了新的陌生的東西,舊氣息漸漸殘缺,興奮的是再一次投入久違的記憶,擔憂的是還能不能找回還能不能順利的融入進去。回老家的人最意義的事應該是跟父母兄妹親戚好一好拉拉家常,誰家有困難從經濟上幫一幫,好好報答一些曾經幫助過你的人,跟有過仇怨的人和解,替你老家那個村莊的發展規劃出謀獻策,做一些思想上的動員和經濟上的援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