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零體罰”教育,教出大量熊孩子,孩子真的不能打嗎?

虹一法師


有人將懲罰和體罰劃等號,明顯是錯誤的。孩子犯錯了,懲罰是必須的,這是孩子養成遵守規則和承擔責任的良好行為習慣的必要手段。指正錯誤、訓斥、留堂、家長到校甚至適當的罰站、戒尺等體罰手段也是必須的。在這點可以參考美國,對學生的懲罰形成文字性的標準文件,特別是體罰,要求記錄在案,並允許學生及家長申訴。關鍵就是要有章可循。


基層小跑腿


我是一位美國正面管教家長和學校講師,在正面管教當中,是不提倡打罵孩子的。正面管教是一種不打不罵也能夠把孩子教育好的教育理念。在我學正面管教之前,我也覺得很奇怪,不打不罵也能夠把孩子教育好?不會教出熊孩子出來吧?但是,在自己學了以後才知道。管教和懲罰並不是一回事。

正面管教的創始人是美國教育學博士尼爾森女士,以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和德雷克斯兩位心理學家的心理學為理論基礎。把教育學和心理學結合起來,能夠讓人們更好地瞭解孩子的行為和心理,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有的人很奇怪為什麼會有很多“熊孩子”出現?瑞典就教出了大量的“熊孩子。”其實“熊孩子”是成人給孩子貼的一個標籤。在成人眼裡看來,一些孩子調皮搗蛋就是“熊孩子”,其實並不是因為這些孩子很壞。我們首先要把孩子的“熊行為”和適齡行為進行區分。

孩子的很多不良行為,無非是缺乏知識(或意識)的行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為、以及發展適宜性行為、因失望而導致而產生的行為。

他們做出的只是與其年齡相稱的行為,也叫做適齡行為,而不是不良行為。

什麼是適齡行為呢?

2—6歲孩子,孩子的很多行為屬於適齡行為。比如:2歲的孩子因為動作發展的需求,他們就愛爬高爬低,不願意被父母限制,喜歡在雨中去踩水。還因為孩子手部敏感期的到來,孩子喜歡吃手、喜歡撕碎一些東西、拆掉一些東西、把一些物品摳出來,來滿足他們好奇的心理。孩子很多行為在父母眼裡看來是破壞行為,但實際上是孩子動作發展的需求。



也有一些孩子確實有一些不良行為。他們會破壞公物、影響他人。對孩子做出的其他一些不良行為,我們依然不贊成去體罰孩子。這種體罰包括打孩子、辱罵孩子。會讓孩子沒有自尊。體罰和懲罰孩子會受到短期的效果,但是不具有長期的教育效果。

懲罰孩子會造成四個R:

1.憤恨——“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報復——“這回他們贏了,但我會扳回來的!”

3.反叛——“我偏要對著幹,以證明我不是必須按他們的要求去做。”

4.退縮——

偷偷摸摸——“我下次絕不讓他抓到。”

自卑——“我是個壞孩子。”

懲罰或體罰給孩子帶來的後果就是,他會產生憤恨的心理、因心理不平衡會導致孩子報復。還有的父母會說我的孩子很叛逆,這也是因為懲罰孩子造成的。最後一種行為是退縮。當父母總是打孩子,孩子被打怕了,他可能會偷偷摸摸地做一些事情,會撒謊,不讓你知道。要不,就會變得很自卑。以上這四種情況都是存在的。



如果不懲罰,也不體罰孩子,那如何才能夠教育好孩子呢?不會讓孩子成為“熊孩子”呢?

在正面管教當中,我們提倡和善與堅定的教育理念。既對孩子有和善的部分,也有堅定的部分。而瑞典的“零體罰”對孩子只有和善而沒有堅定,所以會教出大量的“熊孩子。”

1979年,瑞典成為第一個全面立法,禁止體罰兒童的國家。面對調皮搗蛋的孩子,瑞典父母在管教時打屁股、罰站、或者是揪耳朵,都屬於非法行為。瑞典社會普遍認為兒童是一個完整的人,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不能侵犯孩子的權利。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應該尊重孩子,不能侮辱孩子的人格,我個人認為這是沒有錯的。但是尊重孩子並不等於不教育孩子。

我們父母急於糾正孩子的行為,但是卻不知道在糾正之前要先與孩子連接。一切教育方法都是手段,若父母只是抱著教育孩子的目的,而對孩子缺少了愛與尊重的話,孩子就不願與父母進行合作,他們不願意聽你的話。



當孩子出現問題後,父母不要只看到孩子的行為,那只是冰山上能看到的很小的一部分。而冰山下很大一部分父母卻沒有看到。這包括孩子的歸屬感、價值感、感受等等。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世界上每個人都在追求著歸屬感和價值感。當一個孩子的歸屬感得到滿足後,他自然就會減少不良行為。

我舉一個例子來說:我在幼兒園裡工作多年,教過很多孩子。有的孩子真的很調皮,他們愛打架、欺負別人、上課愛插嘴、不遵守課堂紀律、也不遵守遊戲規則。我對這些孩子非常瞭解,在這些孩子當中,他們很多家庭都是離異家庭。即使沒有離異,父母也基本上不管孩子的,由老人來管。在這樣的家庭中,孩子非常缺少父母的愛,也就是缺少歸屬感。因此他們就想在幼兒園或在學校裡來得到他們的歸屬感和價值感。


有一次,一個孩子又打架了。我沒有罵他,也沒有叫他罰站。因為我知道當一個孩子處於情緒腦的狀態下,是沒有辦法去與人解決問題的。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等他冷靜下來。然後,我開始與他連接。我蹲下來與這位孩子進行溝通,並用啟發式的問題去問他:

“你想想看,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呢?我相信你一定能夠想到。”

後來,孩子沒有發脾氣了,而是在思考我的問題。

我看到這位孩子的性格很要強,於是後來讓他來做組長,做值日生,做老師的小幫手。孩子也很高興,什麼事情都願意與我說,也願意聽我的話了。雖然孩子偶爾也會還會犯一點錯誤,但是他的不良行為明顯減少了很多。孩子在向著好的方面發展。因為他得到了歸屬感和價值感。


成人要關注於如何解決問題,而不是關注又如何去懲罰孩子?如果孩子解決不了問題,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來想辦法做頭腦風暴來解決。當孩子做錯了事情,我們可以讓孩子承擔自然後果和邏輯後果。

成人在教育孩子時,要看到長期的效果,而不能只看到短期的效果。打孩子只是在一時有用,打完後,就只剩一地雞毛了,會給孩子帶來長期的負面影響。這些影響會隱藏在孩子的潛意識當中,並影響他們的一生。

體罰不是目的,如何把孩子帶來的挑戰變為孩子的優秀品質才是父母長足的功課。在《正面管教》中,都能找到答案!

我是雨後山林靜,一位正面管教講師。致力於家庭教育。感謝您為我點贊並關注我!


雨後山林靜


教育沒有十全十美,人性永遠難以捉摸。

物極必反,過猶不及

這件事情讓我想到了現在社會上很多反對體罰學生的聲音,這些聲音很多都是來自於教育之外的人,他們其實對教育根本不瞭解,這是單純的憑藉表象去判斷是否應該提法,這是很不負責任的行為。

如果按照我們社會發展的規律,一個人犯了錯誤或者是一個人犯罪,必須要受到法律強制性的懲罰,犯了嚴重的錯誤也必須要受到校規校紀的嚴厲懲罰,這是對一個人的警醒,更是對一個人的行為的制止。

單純的片面的強調人性需要關懷,強調孩子需要說教或者是班上示範,這都不足以震懾孩子們內心當中的惡。

缺少懲戒的教育必然黑社會帶來大麻煩

如果在整個教育體系當中缺少了懲戒,沒有懲戒措施,更沒有人願意去懲罰,敢於去懲罰學生,等到學生成長起來以後,會對社會造成巨大的衝擊。

大量熊孩子的出現會形成一個示範和帶頭作用,讓更多的孩子選擇釋放自己的天性,釋放自己心中的惡,給其他的人和社會帶來嚴重的不良影響。

孩子可以打,但不能亂打

我作為一個老師,也是一個家長,我是特別贊成,對於屢教不改特別頑劣的孩子實施懲罰教育的,有的時候沒有強制性的措施,沒有強烈的這樣,這些孩子根本就是天不怕地不怕,不僅會給課堂秩序,可能紀律造成嚴重影響,甚至會傷害其他同學的利益。

聯想一下我們現在的校園欺凌問題,很多熊孩子變成校園當中的小霸王,他們欺凌弱小,給整個社會都帶來了嚴重的災難。


宇宙最好老師


這問題莫名其妙。瑞典何時有了“大量”熊孩子?

其實瑞典傳統是北歐海盜之國,後來也是軍事立國,國民素質在歐美國家裡向來不算高。那時別說熊孩子熊大人一樣比比皆是。

真正禁絕體罰教育是二戰後的事情了。時間不長,但今天誰好意思說瑞典國民素質低下?所以能如此禁絕體罰傳統至少是必要條件之一。


仁者樂山亦樂水


靜下心來,總結一下打孩子的好處,包括但不僅限於以下幾條:

1、我們說,能動手的儘量不要嘰歪,對於心智不成熟的娃,講道理有用的話,我們早就過好這一生了。

2、語言對身心上的傷害遠大於肉體,大聲吼罵不如爽快的打一頓立竿見影。

3、偶爾被打一打的孩子,反應能力快,知道被打要躲避和跑,不是傻乎乎的光站那兒哭,以後進入校園,打的過打,打打過跑。要想打別人先學會捱打。

4、肉體上的承受,讓Ta從小知道犯錯是要懲罰的,否得長大了犯下連打都沒用的錯誤,一個從沒被打過的孩子,從概率上講,以後有可能被外人打一下,可能出現兩種極端:承受不了或享受被虐(比如建寧公主型的。

5、………

至於怎麼打,那絕對是一門學門了,這也是極少看到或聽到有專家說“孩子要打…”,是怕冠上暴力的罵名,被動物保護組織投訴,被世界婦女組織批評,而且怎麼打,打哪裡,打的度,不是一二萬字能說清楚的,所以只能說些“正確的廢話”,沒有任何風險!


Andywei8888


每年的4月30日,被稱為“國際不打小孩日”。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禁止體罰學生,目的就是倡導倡導科學教育孩子的理念。讓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但在實施零體罰教育的瑞典。卻教出大量熊孩子,所以對於體罰孩子,打孩子真的是眾說紛紜。對於一直秉承“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我們,也都在思考到底該不該打?

在我看來一味採用溫和方式教育孩子未必都好,關於體罰,要分情況,要分方式。

什麼情況下可以打孩子?屢次犯錯的事情,為了讓孩子記住,可以。比如小孩子在最初摸索階段,不知道插座的危險性,屢次觸碰,即使家長告訴孩子,危險,不能碰,但是孩子記不住。那麼就可以告訴孩子,下次再有,摸一次打一次。當然要輕打。目的就是讓孩子記住,不能碰,要不然要打手心。

觸碰道德底線的事情,有的孩子在學校欺負孩子,有的在課堂上不尊敬老師,辱罵老師的,不尊敬老人等問題的。

這些底線問題,在家長知道後,可以在嚴厲批評的基礎上,進行體罰。比如打手心,或者是罰站等。



什麼情況下不可以體罰?

對於老師來說,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在看見學生搗亂就去體罰學生。不能在憤怒的時候,以情緒發洩的形式體罰學生。

家長也是如此,不能以自己的意願想打就打,在自己心情不好時打,在自己煩躁時打。對於孩子的教育要尊重,瞭解之後,說清楚為何會對孩子體罰的原因。在家庭中,家長要讓孩子知道觸碰到什麼,會有責罰。

在我看來,在合適的情況下可以體罰,但是體罰的方式要溫和,特別是對於打孩子的方式,不能成為虐待。

有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責罰,已經形成了虐待行為,對於孩子的成長已經造成陰影。比如我認識的一位家長,在孩子犯錯時的處罰方式就是腰帶鞭打,吊起來打。這種方式時不可取的,一定會對孩子造成陰影。

還有的家長就是打臉,當眾踢孩子,這些方式也不可取。

體罰的目的是讓孩子得到教訓,規範行為。切記勿用過激的方式,給孩子的心理留下陰影。

體罰要有原則,方式要溫和。不能在情緒失控的情況下打罵。用科學的方式教育孩子,是要學會尊重孩子的基礎上,對孩子進行明確的體罰。


暖萌肉肉


中國人喜歡講“棍棒底下出孝子”,很多人詬病說這是獨裁式的教育,這其實是斷章取義的認識。能不能出孝子,關聯在於拿棍棒的人,而不是棍棒,棍棒只是工具。對於一個沒有明確是非觀的人來說,有沒有棍棒都教不出孝子,而對於一個認知能力很強的人來說,打與不打都有其尺度,目的不是為了洩憤,而是為了教育。


華學智謀術


打和說都是必須的,要是單說孩子久了孩子根本不怕你也不會聽你的。打只是教育手段,最新目的是教育孩子明辨是非,而不是往死裡打,讓孩子身心受重創,那不是教育孩子而是虐待孩子,這個度需要家長自己把握。如果一定要有個選擇我情願孩子畏懼我願意聽進一些道理,而不是天不怕地不怕最後悔恨終生[酷拽][酷拽]


三悟


瑞典實行零體罰教育,原本是想讓那一代孩子更好的度過童年,更快樂的成長,但是最後卻違背了初中,適當的體罰可以讓孩子更好的成長,但是也要拿捏分寸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db2b0003079209fde00f\

小鬍子的vlog


這是西方人的邏輯和說法,誰愛學就學,誰愛聽就聽!除了極少數神經病,我們中國人該怎麼教育就怎麼教育,該罰的就罰,該獎的就獎,該疼的時候就疼!西方人的一套不是萬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