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遵循原著的新版絕代雙驕,為何評價還不如早年港臺魔改版?

相比於魔改劇情的港臺老版,更遵循原著的新版《絕代雙驕》似乎爭議更大。而相比於劇情本身,我更關注的是其背後的觀眾心理。


一、新版絕代雙驕真的不如老版麼?

最近,新版《絕代雙驕》正在熱播中,作為一部翻拍劇,不出意料的也引來了不少非議。而主要嘲點不外乎演員演技、顏值不行,畫面特效太假、像仙俠劇等等問題。甚至很多原著都沒看過的人,因為新版的部分劇情不符合老版的“魔改”內容,都能把這當作一種嘲點。

更遵循原著的新版絕代雙驕,為何評價還不如早年港臺魔改版?

其實,對於這種翻拍劇來說,哪怕拍得再好,也免不了諸多爭議。

這一現象,正是因為“首因效應”在作祟

首因效應是由心理學家洛欽斯最早提出的,他指出:

首因效應、優先效應或第一印象效應,指交往雙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對今後交往關係的影響,也即是“先入為主”帶來的效果。雖然這些第一印象並非總是正確的,但卻是最鮮明、最牢固的,並且決定著以後雙方交往的進程。

也就是說,“第一印象”往往決定了你對一件事物的“評價體系”

再把著名的科技三定律套用到影視圈

  1. 任何在我有記憶之前已有的武俠劇都是稀鬆平常的,世界已有秩序的一部分
  2. 任何在我成長期誕生的武俠劇都是不容褻瀆的經典。
  3. 任何在我成長期之後的翻拍劇都是拙劣的模仿。‘

可以看出,翻拍版的評價不高,未必就是因為本身的質量不高,或許只是少了情懷和濾鏡的加成。

二、同樣的題材,為何更遵循原著的新版反而評價不如魔改版?只因缺少情懷和濾鏡加成。

首因效應導致觀眾對新老版本採取了不同的評價系統

關於《絕代雙驕》的各種版本,觀眾一般比較熟悉的有三版

首先是1988年梁朝偉和吳岱融的版本

更遵循原著的新版絕代雙驕,為何評價還不如早年港臺魔改版?

其次是99年林志穎和蘇有朋版

更遵循原著的新版絕代雙驕,為何評價還不如早年港臺魔改版?

再就是05年的張衛健和蘇有朋版

更遵循原著的新版絕代雙驕,為何評價還不如早年港臺魔改版?

在這三版中,88版是相對評價也是最高的。但是因為年代過於久遠,現在主流的活躍網民大多不太熟悉。(事實上早年依然有很多評價,認為梁朝偉和吳岱融其實也不是十分符合書中形象,而且對原著也有不小的魔改成分)而對於這些網民來說,最熟悉的還是99版和05版。而這兩版也是重點被用來“打壓”新版的經典案例。

首先,說到老版《絕代雙驕》,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是無憂無慮的童年,是身為電視兒童一代的我們,寫完作業後,守在電視機前,吃著零食、喝著飲料,沒有快進,沒有暫停,一集一集的追著劇的美好回憶....

可以說,對於老版的記憶,夾雜了太多的個人情懷和濾鏡,實際上是很難客觀的單純從劇情本身去分析評價的。

反觀新版,因為此時,成年的我們三觀都已經成型,再加上有了老版先入為主的印象,使得很多觀眾首先便帶著一種牴觸情緒去看待新版,並在過程中不停地對劇集進行“挑刺”。

不管是劇情、畫面、特效,還是演員外形、演技、妝容等等方面,只要你帶著否定的情緒去看待,自然到處可以挑到毛病。

如果說演員的顏值還能說各花入各眼的話。那否定新版在畫面、特效上的進步,以及更為遵循原著的劇情,顯然是有些為了黑而黑了。

更遵循原著的新版絕代雙驕,為何評價還不如早年港臺魔改版?

況且話說回來,老版的絕代雙驕真的是那麼不可挑剔麼?相比於金庸,古龍的小說更為寫意、弱敘事。而《絕代雙驕》已經是相對最適合改編為影視劇的作品了,但在以往的港臺版本,還是免不了遭到許多魔改。

像林志穎版一些魔改劇情,諸如去掉了蘇櫻,燕南天和邀月成了一對,都在當時引來諸多爭議,甚至我還記得當時的一些媒體報道,對林志疑擠眉弄眼式的演技也提出了不少批評,而蘇有朋的娃娃臉當時也有很多人認為並不太符合花無缺的形象。

如果林志疑版算是魔改的話,那張衛健版更甚,直接可以當作同人文來看待。最大的槽點便是把江玉郎改成江玉燕,而且在最終成為了武功天下第一的大BOSS,還想當皇帝。雖然劇情看似爽了,但跟絕代雙驕有啥關係呢?連導演王晶自己都很識趣地把片名改為了《小魚兒與花無缺》。

至於兩位主演,首先是張衛健,在當時被認為年紀太大,甚至被媒體嘲諷為“老魚兒”。雖然演技還不錯,但被認為和以往方世玉、不懂老師之類的角色過於雷同。

再就是謝霆鋒,當時謝霆鋒的演技還很一般,被批評演戲全程面癱,而一到情緒激動的戲份就開始了抽搐式演法,造型裝扮也不是非常符合花無缺的形象。

更遵循原著的新版絕代雙驕,為何評價還不如早年港臺魔改版?

當然,我並不是一味的貶低老版電視劇,事實上,拋開時代侷限性來看,這些老劇也同樣具備很多的優點:比如俊男美女養眼,武打場面更加真實,配樂好聽,部分劇情雖然魔改但也算能自圓其說挺有看點等等。所以才能在如今還被觀眾津津樂道並奉為經典。同樣的例子,還有83版魔改射鵰和17版更遵循原著的射鵰的對比。

但不可否認的是,裡面夾雜了太多關於劇情本身以外的情懷和濾鏡,使得我們現在很難完全客觀的在新老版之間進行客觀比較及評價。


三、傳統武俠式微以及觀眾對流量明星的反感情緒,同樣讓新版更難獲得認可

① 傳統武俠盛世已過

大家仔細想想,現在活躍在網上,掌握話語權的網民,主要構成年齡段是怎樣的?

這一代人,沉浸在金庸古龍的武俠世界中,再加上那個年代傳媒還不發達,基本上武俠劇拍一部火一部。

而如今,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更年輕的觀眾看著玄幻網文、看著古偶劇、仙俠劇長大,已經式微的傳統武俠對於這一代人來說已經不是唯一的選擇。

關於很多人吐槽新版《絕代雙驕》不管是道具佈景還是演員的服飾妝容更像仙俠劇,其實也不難理解——為了爭取時下更多的年輕觀眾。因為對於那些沒看過原著或者老版的新一代觀眾來說,新版的《絕代雙驕》便成為了他們“先入為主”,在多年後回顧時,一樣會成為他們心中的經典。

還有一個問題,有人問為什麼不找有名氣的演員,而都找新人來演?其實去年,新版《倚天屠龍記》的導演就曾經坦誠過:現在金庸古龍等傳統武俠劇已經沒有以前有吸引力了,很難吸引到一線明星,大量起用新人演員也是無奈之舉。

更遵循原著的新版絕代雙驕,為何評價還不如早年港臺魔改版?

② 對流量明星的反感招致差評

除了傳統武俠式微的因素外,對流量明星的反感情緒也是一大原因。很多觀眾以至於一聽說找了流量小鮮肉來主演,立馬就會帶著牴觸心理去看這部劇。流量明星演得好的話,觀眾會說再怎麼也比不了老版。演得差的話,那就更應該吐槽。

但其實這個鍋,還真不能都讓流量明星們背

  • 如今內地市場太大,哪怕十八線明星的回報也好過普通行業太多,沒有強烈的”生存壓力“,自然沒有那麼多提高業務水平的動力。
  • 現在的影視劇投資大,回報大,風險也大,片商們自然也沒有那麼多機會像早年的港臺一樣,一年開那麼多戲幫流量明星磨練演技。
  • 現在國內影視處於轉型期,也就是從“量”到“質”的轉變。目前階段,哪怕流量明星們有心,也缺少好的作品好的導演編劇幫助自己來展示演技。況且現在連不少大導演都開始用流量明星拍爛片了。

大環境如此,光讓流量偶像們背鍋合適麼?況且早年的林志穎、蘇有朋、謝霆鋒同樣也不是專業演員出身,也正是那個年代的流量小鮮肉。但因為本身有情懷加成作用,外加當年這些明星在出演角色時已經積累起了一定的名氣,所以得到的評價才會比實際表現高出不少。


四、少一些偏見,或許“流量明星”們也沒你想象得那麼差

消除首因效應帶來的偏見

在首因效應作用下,我們對於流量明星的偏見是很難改變的,誇張點可以說,“就連呼吸都是錯的。”

也就是說,新版《絕代雙驕》這樣的翻拍劇更容易遭致差評,其實跟劇情本身沒有多大關係了。更多的是被網民用於宣洩對時下電視劇質量參差不齊、以及流量明星扎堆現狀的不滿。

因此,不管是對一部電視劇,還是針對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當你感到不滿時,不妨冷靜下,仔細思考一下,到底是因為其本身就不夠好,還是你已經先入為主地帶入了偏見去評價?

更遵循原著的新版絕代雙驕,為何評價還不如早年港臺魔改版?

但反過來說,首因效應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這跟一個人的社會經歷、社會閱歷呈高關聯度。如果個體能夠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可以更理性、客觀、深層次的去看待一件事物,自然能夠更好的規避掉首因效應帶來的侷限性。

時代總是在向前發展的,當你面對一件新事物感到自己存在偏見之時,不妨看看自己是否陷入了首應效應中。必要時改變一下評價體系,轉變一下第一印象,或許能更好的認清自我,理解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