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95歲,杵著柺杖和“年輕人”一起打工!掙了錢給孫子買文具


#自拍我的故事#我叫任芝芝,今年95歲,原住在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火紅鄉格枝村大梁子小組。2019年1月19日,通過國家易地扶貧搬遷政策住進了會澤易地扶貧搬遷縣城安置點一期惠仁園小區六樓。住進了新家,開始了好日子。我也不能閒著,搬進來後。我每天都到扶貧車間打工。一天十幾元錢收入,給孫輩們買文具、買菜吃。 自述:任芝芝 整理:瀟瀟 圖片:陳懿卿

這是我們的新房。會澤縣易地扶貧搬遷縣城安置點一期惠仁園小區。小區裡住的絕大多數都是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政策住進來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免費入住。小區裡有健身廣場,有醫務室,附近還有學校,最重要的是,這裡還有扶貧車間。能住上縣城的小區房,是我一輩子都不敢想的事情。

我們原來的村莊,在火紅鄉,這並不是“紅紅火火”的意思。火紅一詞在彝語中,“火”是瀉、垮,“紅”是大山的意思。全意是垮山、大山。地處滇、黔交界的烏蒙山一帶,山勢高且陡峭,土地稀少。絕大多數村民是為了躲避戰亂到這懸崖絕壁上居住,那裡吃、穿、住、行無一不難。從村裡,到最近的花石頭集市有10多公里的山路,全部都要爬坡。年輕人一般都要爬3個多小時。上了年紀以後,我幾乎沒出過山。


後來,村裡來了駐村隊員,他們吃在這裡,住在這裡,為我們送來了政策、技術,生活上處處關心我們。得知我家可以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政策進城這個消息,我高興壞了。新城是什麼樣?生活怎麼過?雖然對老家依依不捨,但還是充滿了期待。進城後孫子、女可以在縣城學校讀書,看病肯定也更方便。

2019年1月19日,我們一家順利住進了新房。這是我的兒媳婦安銀粉和2個孫子、1個孫女。兒媳婦很孝順,我們婆媳關係也處的不錯。兒媳婦因身患疾病,不便外出打工在家照顧我和孩子們。小兒子跟政府學了新技術,現在一個人去外地打工,生活有了希望。

進城不久後,兒媳婦聽說,樓下有扶貧車間,而且年齡不限。家門口就能掙錢,這麼好的事,我也想試試。兒媳婦心疼我,不讓我去。執意跟她要求了多次後,她才同意跟她一起去扶貧車間看看。第一次走進扶貧車間,我才發現,來這裡打工的大都是老年人,有的還身患殘疾。


他們能做為什麼我不能呢?扶貧車間裡都是些輕便、簡單的活。分揀草莓,摘辣椒,這些都是以前農村的家務活。我上了年紀,耳朵有些聽不太清楚,但眼睛、手、腳都挺好用。

時間久了。大家慢慢熟悉下來。在扶貧車間裡還認了“親戚”,有的人喊我“大媽”,有的人喊我“大舅媽”,每次來扶貧車間都感覺特別親切。我抬不動的東西,大家還會幫我抬,我只要坐在“工位”上分揀就行。我喜歡熱鬧,跟這些六、七十歲的“年輕人”在一起,心裡也特別高興。

半年的學習,練習。現在我已經能熟練地編織凳子和分揀草莓、辣椒等活計。手腳快一些的話,一早上分揀二十餘公斤草莓。一早上也能拿到十幾元工錢。拿到了工錢,給兒媳婦去買菜。孫子、孫女上學,我也可以拿一點給他們買作業,買文具。


一年多的時間,我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杵著柺杖,帶上我的小板凳下樓去扶貧車間,即使天陰下雨,下雨都沒有間斷過。扶貧車間建立以後,大家都爭著去打工,去晚了就沒位置。人老了,不能太閒,整天躺在床上,身體容易垮掉,出來動動手,跟“年輕人”們一起幹幹,脫貧我出一份力。掙了錢,還可以為家裡減輕些負擔。

國家有好政策。我們雖貧困,但是以後還有路,這條路還要越走越好。用自己的手去脫貧,一點點做,不等不靠,總會有好日子的一天。這條“打工”的路,我也會持續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