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家野外有很多野竹筍,為什麼沒人去摘?

老梁話三農


您好,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看到這個題目作為吃貨的我就想起來了不少的野竹筍的吃法,野竹筍炒五花肉、野竹筍炒臘肉、野竹筍炒雞蛋……這麼好吃的野竹筍怎麼胡沒有人去採摘呢?

野竹筍真的沒有人採摘嗎?

這個應該分地區來說吧,有些地方挖野竹筍的還是非常多的,並不能說已經沒有人去採摘了。有些地方的野竹筍無人採摘科學興農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竹林是有主人的,這一點讓科學興農想起來今年春天發生的一件事。科學興農的鄰居家門前的菜地裡種上了不少的蒲公英,今年春天的時候鄰居外出回來剛好看到幾位大媽正在興奮的採摘自家門前的蒲公英,當時鄰居就氣壞了,上前去勸阻,結果採摘的大媽們說這是蒲公英是野菜,我們以為是沒有人要的。雖然野竹筍也被冠上了“野”字,但是這並不是說野竹筍就一定是沒有主人的了,很多地方的竹林都是有主人的,沒有經過竹林主人的同意就私自去採挖主人的竹筍,自然是不可以的。

野外環境危險:竹林的環境比較潮溼,並且蛇比較多,為了去採摘一些野味遇到蛇就不划算了。有些竹林的地點還比較偏僻,如果一個人前去採挖野竹筍也不是十分的安全。

農村閒人變少:到山林裡挖竹筍可不是一件十分輕鬆的事情,現在農村的年輕人大多在外打工掙錢,家裡面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這些留守在農村的老人和孩子去挖竹筍也比較危險,為了一點野味進到山林裡也划不來。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科學興農


我是地道的農村人,我小時候老是去摘野竹筍,而且喜歡吃,為什麼現在人不喜歡去摘了我想有以下幾個原因☺☺

1.農村現在主要是留守兒童和老人,人流量少,老人忙農活,小孩忙上學☺☺

2.現在很多地都荒蕪了,不像之前大家都在家務農,至少需要砍柴,現在都燒煤氣了。所以樹林裡也雜草叢生,以前可以輕易進去的山林,現在很難找到路了😭

3.生活水平提高高,口味的改變,農村人不喜歡吃野菜了😱

4.物以稀為貴,這就是應不供求😒

5.家裡人少,消耗少,所以採多了回來吃不完也浪費。😳

6.經濟水平提高,現在的人也沒以前那麼能吃苦,摘竹筍也是耗體力的活☺

7.會遇到蛇(我小時候採的時候經常遇到)😂

以上就是我一個農村人的見解,望大家借鑑,指出不足👉👉





一二三美食


據我這方圓20公里的農村生活,為什麼現在不吃山上的野竹筍,那是因為早幾年傳聞吃竹筍會導致犯病,惹病,骨頭風溼等等,現在幾乎沒人吃了。

記得在以前的時候山上的竹筍都是剛長出來就讓人給挖了,還記得一次我和一夥伴也上山挖過別人的竹筍,在挖的時候聽到有人上來,然後就悄悄的往山上走,翻越兩座大山繞圈走回家。

現在有的鄰居說她山上大把竹筍,想吃你就去挖。


鄉村五弟


農村是植物生長的王國,無論是樹木還是野草都擇地而息,繁殖生長。

竹子是禾本科植物的一種,也是當年生長當年成林的植物。竹子根系發達,竹鞭上的根鬚緊緊地紮根在土壤裡固定竹子,吸取營養供竹子生長和地下竹鞭萌芽再生。竹子有幾十個品種,其中野竹就佔一大半,野竹因竹體小,利用價值不大,除少數品種外,大部份是任其放任生長,自生自滅,這樣就導致農村漫山遍野和房前屋後隨處可見到野竹的身影,有的地方甚至還因漫延侵佔了農田,演變成與人爭土地的禍害。

野生竹子那麼多為什麼人們也不抽筍食用,也不砍竹利用呢?下面我就來談一談其中的究竟:

【1】現在農村留守在家的大都是60多歲以上的老人和在校讀書的孩子,老人們年老力衰,有的甚至帶病在身,這樣,除了維護自已和孩子們的日常起居飲食,另外再養幾隻雞和種個菜園就已經力不從心了,根本沒有心思顧及得了去山上抽竹筍來食用。

【2】抽竹筍的時候正是立夏到來的時期,這個時候農村的小麥和油菜快收割,水稻忙著插秧耕種的關健點。農民們起早摸黑,一天到晚在忙農活,根本就抽不出時間去抽竹筍。

【3】由於農村城市化和集鎮化的進程加快,過去在農村相對分散的農民居住環境得到了徹底改善,許多農民也徹底告別了祖先世代居住的原居地,走出大田荒野,搬進了人口集中,交通方便,社會福利條件較好的居民社區居住。隨著山裡人口的遷移,原本相對荒涼的地方顯得更加荒涼,許多大山裡的植被都快掩沒人類曾經居住遺留下來的痕跡,因此,野生竹也趁機瘋長,搶佔人類地盤。

【4】由於山上地域廣闊,人煙稀少,所有生物在沒有人類的控制下種群都在日益擴大,導致山上道路長樹,殘房長草,水塘填埋,更不要說區區幾根野竹筍無人撥,就是過去絕跡多年的山雞野兔,黃羊野豬也從大山裡跑下山,向人類圍攻,踐踏人類的糧食作物。

【5】山上人沒有了,植被漫延了,各種野獸蛇蟲也繁殖了。在滿山無人的大山裡,誰還有膽量鑽進去撥竹筍,萬一跌倒碰傷,或遇上蛇咬豬追,豈不是得不償失,後悔餘生。

竹筍是個好食品,但基於上述種種原因存在,權衡利弊得失後,誰還願意上山去撥野竹筍呢?所以,這就有了滿山竹筍無人撥的理由,你認為分析得怎麼樣?歡迎在問題評論欄留言參與討論。關注#三農#,關注@大別山鷹,每日更新內容,帶你一同去“挖掘三農經驗,傳播三農知識,做一個學以致用的三農人"。


大別山鷹


農村老家的野外是有很多的野竹筍,每年的春天,山裡的野竹筍就開始生長,到了清明前後時是野竹筍最多的時候,當然並不是所有的野竹筍都是在春季生長的,其它季節裡也會有野竹筍,只是沒有春季多,這些野竹筍的品種也是不一樣的。



春季農村山裡最多的野竹筍在我們這是甜筍、苦筍,水竹筍,這三個品種的野竹筍中,甜筍是最受歡迎的,因它的口感好,吃起來有點甜甜,味道鮮美,吃的人最多,在市場上也最好賣,這種野竹筍新鮮的口感最好。苦筍和水竹筍,除了可以新鮮吃外,還可以曬成小筍乾,苦筍醃製來吃也錯。



題目中說,農村老家裡野處有很多野竹筍,為什麼沒有人去挖?這個應該是每個地方不一樣的,也許是你那邊的人不喜歡吃野竹筍,或者是村裡人外出的多,沒什麼人去釆挖吧。



在我們這邊,農村山裡的野竹筍是很受歡迎的,每年都有很多人去釆摘,不僅可以挖回來自己吃,還可以拿到集市上賣,有些人還會把挖回來的野竹筍曬成小筍乾在拿去賣,一斤可以賣到40塊錢,勤勞肯幹的人,挖一季的野竹筍回來曬乾在賣,也能收入不少。


農友君


農村的野外很多野竹筍,不是說它有主人就不能摘,在村子裡只要你不大片地砍人家的竹子,基本上沒有人會說的,因為村裡的人種竹子不是為了賣,而是種來自己用的,很多人家都有點竹子,平時不用管理,想用的時候就去砍一兩根,至少我這個地方的是這樣,不會像以前用竹子編簸箕編籮筐拿去街上賣,既然筍子可以摘,為什麼卻沒人稀罕了呢?


7月底到8月初的時候市場上有很多農村大姐挑來的大竹筍和毛竹筍,我去了好多次都說有人買了,特別是週末買的人更多,因為特別想吃,有一天的大早上還沒吃早餐就先去市場了,好不容易買了一大根回來卻被說了,老人說身體累的人不能吃竹筍,我還是第一次聽說。以前經常在摘回來吃不用買,現在要錢去買了卻說不能吃。

後來才明白,以前沒什麼菜吃,農村裡能吃的都要用來做菜,所以才會常常吃竹筍,現在講究了就不太吃了,農村裡都是幹農活,需要體力身體很容易疲憊,而竹筍溼氣重,幹活的人和溼氣重的人吃多了,身體會更乏,像7、8月份又是竹筍很多的時候,可是這個時候雨水也多,天氣又熱,我們經常開著風扇過夜,溼氣會比較重,所以才沒有人願意去挖竹筍吃。

雖然這個東西在農村不受歡迎,但臨近城裡的地方卻能賣到好價錢,每斤4-5塊錢,一根毛竹筍起碼3-5斤,賣一根就能掙到10多塊錢,很多人也願意去挖的,挖了回來根部泡水,第二天再拿去賣,每次都能賣完。但是現在誰還去呢?村裡老人那麼多,竹筍那麼重又能挖幾根?老人去一次街還要走路,也很不方便,所以即使農村裡再多筍子也沒人去挖了。


農人春香


每年春天的時候,小竹筍吸收著陽光和雨露從泥土裡冒出頭來了,這個時候就是採摘竹筍的季節了。



每年的這個時節,我們會拿著麻布袋或者揹著竹簍跋山涉水往山裡走,山裡到處長滿了荊棘,一不小心身上的衣服被荊棘的刺撕爛,甚至皮膚也會被荊棘滑坡滲出血來,山上還不時會有蛇出現在面前,但是即便如此,我們還是會樂此不疲的去採摘竹筍享受採摘的樂趣,但是更想享受的是美味的野生竹筍,畢竟這個時候的竹筍最為鮮嫩,是食用的最佳時節。



關於樓主說的你們那邊的筍沒有人採摘,我想可能是因為現在農村的年輕人比較少,而大山裡已經因為很少有人進山早就被各種叢林灌木侵佔了,想進山都需要重新開路,但是在農村比較多的老年人就不願意為了竹筍進山裡,因此會造成筍多無人採摘,在我們這邊有種方言叫麻筍的筍也很多,雖然它長得比較粗壯看上去肉質很多,但是也無人採摘,因為在我們那邊老人家說吃了這種筍舌頭髮麻,皮膚會過敏,因此我去採筍看到這種筍都會本能躲開,樓主的家鄉是不是也是同樣的原因看到這種筍才無人採摘吧。



在我們這邊,每到採筍的季節,幾乎很多家庭都會出動,採到的鮮筍可以出售到飯店或者市場,也可以把鮮筍曬成筍乾銷售到市場,因此有不小的經濟收益,至於多的也會留下來自己享用。


小雛菊姑娘


竹子是一種繁殖能力很強的植物,所到之處基本上其他的喬木灌木都搞不過他,只能退避三舍。所以在安徽很多地區山林裡面只要有一片竹子,那麼整片山基本上都會被竹子包圍。

而且在我們老家基本上很多,人家自己家門口就有一片竹林。現在農村的勞動力大量外流,農民在家裡面種莊稼的比較少,對於很多竹製品和編制的農用器具的使用量也比較小,現在連很多傳統的篾匠都已經消失了。所以平時家裡面沒什麼人,竹子任其自由生長,野生竹筍更是沒人挖。

當然有一些地區,將竹筍作為一種特產,拿到市場上去銷售,還是有人去採挖的。但是基本上很多人家也只挖自己家山上的一片,因為竹筍的繁殖能力挺強的,屬於挖了一棵又長出一棵的類型,因此根本挖不完。

最重要的還是我前面講我的原因,因為現在青壯年勞動力都到外面去打工了,留在家裡只有一些老人孩子,他們本身人少,自己吃筍子的就更少。所以現在很多筍子都是沒人挖了。

這就是為什麼野外的竹筍沒人去採挖的重要原因,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如果你有什麼更好的意見和建議,歡迎在下面留言評論說說您的想法,感謝您的閱讀,如果你喜歡我答案的話,歡迎點贊評論關注。


止茶


這沒有啥稀奇的。物以稀為貴,竹筍是天然的美味佳餚不假,可是多了,太多了,就不覺得有多珍貴了。巴山地區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竹林,房前屋後有的都竹滿成患了。落葉遍地,遮擋陽光,大風雪摧斷、倒的竹子多壓在了房上,好不惱火。雨季竹林裡的飛蛾蚊蟲氾濫,雞犬結隊遊逛竹林臭氣熏天,不誇張。春雨過後竹筍次第出土,就近掰他幾揹簍,可食鮮,可醃製筍乾,更多的是曬乾貨,賣錢送客燉臘肉。有些人家乾貨太多處理不完第二年就生蛀蟲報廢了。

近水樓臺先得月。誰會捨近求遠?

不過,說到竹筍,最好吃的確實是荒山野嶺間那種小竹筍。近處都是斑竹毛竹金竹水竹慈竹,這些竹子的筍粗壯高大。荒山野嶺間的苦竹水竹刺竹木竹甜竹,筍細小苗條,在市場上的售價偏高。還是有人結隊去採來去賣的,好遠哦,“海隱寺”、“黃包袱梁”單邊幾十公里,很辛苦的。


泉水叮咚149502785


問:老家農村的野外有許多野竹筍,為何沒人去拔呢?

野竹筍雖屬野菜,但又不同於一般的野菜。普通野菜只是在野外自然生長的,農民也很少會對普通野菜主張權利,但野竹筍就不同了,它並非為無主之物。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瞭解更多農村趣味知識。

挖野菜的人不少,不僅可以帶回家當菜吃,還能在此過程中享受樂趣。野菜可分為普通野草、樹木嫩芽,以及竹筍。

一、為農民私產,他人不能隨意拔

對於普通野草,只要在挖的時候不碰到農民莊稼、不濫挖亂撬就行,而對於樹木嫩芽和竹筍,則會比較介意,畢竟樹木和竹林都是屬於有一定經濟價值的農民私產。之所以把竹筍稱為野竹筍,一是其屬於野菜,二是其為自然長出來的,但仍不能否認它屬於農民私產的本性。



常見的樹木嫩芽有香椿芽、嫩刺芽等,若是把嫩芽給拔了,則會影響到樹木的成長。雖然筍子是地面鑽出來的與原有的老竹子關係不大,但筍子拔多了會影響整片竹林的長勢,竹筍拔得太多,就與「竭澤而漁」無異。

二、竹筍費油,吃多了難受


竹筍中膳食纖維含量多,吸油吸脂,對於減重的人來說是一種不錯的蔬菜,但對於沒這需求的農民來說,在烹飪竹筍時就如茄子般費油而顯得很浪費,偶爾吃吃還行,吃多了肚子受不了,還打腦殼,不吃肉就可能流清口水,刺楸深有體會。

三、對竹筍的需求量不大

農民幾乎都是吃自己栽種的蔬菜,栽種的都吃不完而拿去餵豬,拔少量竹筍吃一兩次還行,豈能當成飯吃?


竹筍對農村人來說又不是甚稀罕之物,沒必要曬乾或保鮮存起來,否則放壞了可能都還沒拿出來吃。

另外,農村年輕的都外出而不在家,留家裡的人少,年老人和孩子上山不安全且吃得不多。有人會說,弄去賣總可以吧?其實不然,農村人最多弄到鄉鎮集市賣,但趕場的多是周邊的農民,別人不稀罕竹筍,而集鎮上的居民也不多,賣不起價。

以上就是刺楸對農村野外竹筍多卻沒人採摘的分析,如果覺得回答的還行,就點個贊,請順便關注一下吧,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