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在二戰的時期是如何處理傷兵的?

威史


這個問題可以借鑑一部著名的筆記類文學作品《東史郎日記》,書中參加過侵華戰爭的老兵東史郎講得很詳細,日本人對傷兵很在乎,很多人都是來自同一個鄉或同一個縣,因為都是同袍手足,在有能力的情況下,勢必要將其救回,哪怕是變成了屍體也要奪回,甚至於有時候為搶救傷兵或爭奪死屍而有士兵喪命。

現在很多人以訛傳訛,說什麼日本人很殘酷,如果有士兵因受傷而不能戰鬥,長官就會命令把他們殺死,甚至還會潑上汽油燒死。這些純屬胡扯,毫無根據,不過是為了醜化日本人而杜撰出來的罷了。就算日本人幹了這樣的事情,也是對敵國傷兵,而不是對本國傷兵。

在日本老兵河野正三郎的《新幾內亞之戰》中,曾描述日軍在與澳大利亞士兵作戰過程中,澳大利亞人對日本人很殘酷,幾乎不給他們任何活命的機會。許多士兵受傷後來不及救走,澳大利亞人就會將其以各種方式殺掉。日本士兵往往為救傷兵而跟澳大利亞人進行肉搏戰,有時候會因為救一個傷員而付出幾個人的性命。河野說:對於日本人來說,那些傷兵是自己的患難兄弟,不能將他們留給敵人,讓他們在沒有尊嚴的情況下被折磨死。(河野忘了說他們是怎麼對待敵國士兵的,這就如同狼說狽的壞話,而忘了自己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另外他還說,有傷員因為怕連累隊伍,而選擇自殺。有戰俘得了傳染病,會要求長官將其燒死,以免自己傳染給其他戰士。他親眼見過三個傷員自己撲進熊熊燃燒的火坑中,那一幕他始終無法忘記。

再回到《東史郎日記》,東史郎記載,在戰場上沒有不受傷的士兵,小傷自己處理,每個日本士兵身上都有一個小小的急救包,用於自行救治。大傷就只能退下火線,送到後方療養,在療養院中傷兵簡直如同神仙一般。

他自己曾因瘧疾差點丟了性命,而後被送到大連的日本士兵療養院。他描述療養院中滿是漂亮的護士,有日本人,有臺灣人,有當地人,那些護士對他們照顧的無微不至,甚至有些護士還會跟他們打情罵俏。

餐飲更是異常豐富,每天都有新鮮的料理,還有來自日本本土的清酒,傷兵每天穿著散發著香氣的日式浴袍到處溜達,找尋適合自己的娛樂項目。橘子罐頭、蜜桃罐頭、章魚燒等等,自己可以到食堂免費領取,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每天還有“傷兵療養費”可以拿,簡直太舒服太舒服。

但傷好之後,會直接投入戰場,再沒有散發著香氣浴袍,連洗臉都難,更別提用以解渴的日本清酒和橘子罐頭。

他記載在攻打位於南京的張學良府邸時

(臨時府邸,只兩個小時就攻破,幾乎沒遇到反抗,戰壕中到處是丟棄的機槍和手榴彈,繳獲捷克式機槍40挺,重機關槍3挺,戰車三輛、各式作戰炮若干,各式手榴彈2000餘枚,子彈竟一次性繳獲20萬發。步槍、手槍、急救包,軍用設施難以計數。)在這場戰役中,東史郎一不小心從戰壕摔下,刺刀柄戳中腰部,致使其無法站起,在戰壕中痛苦掙扎。有幾個同鄉士兵以為他中了槍,不顧性命來救他,一直將他背出戰場。由此可見,日本人是很講求手足情的。

現在也許是抗日神劇太多的緣故,把日本人演的都是廢物點心一樣,而我們又是手撕鬼子的神功,又是咬一口丟掉就能爆炸的包子雷,又是小孩子用彈弓殺鬼子,甚至老太太不會用槍,隨便碰了一下槍,鬼子就瞬間死了三個。天呢,太神奇了,要這樣的話,還用得了八年?八天就把日本子打回老家了。


大獅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戰爭,有戰爭的地方就會出現受傷的軍人。

那是否有人好奇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人受傷之後的處理方法呢?其實解決方法特別簡單,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受傷之後會盡快進行正確的包紮和處理。從古至今無論在哪個時代,雙方交戰時都會在距離戰場比較近的地方安排醫生進行救護,那些日本人在身體出現損傷後會被抬到醫護人員工作的地方接受救治,根據他們受傷的情況進行止血、縫合及包紮。

如果有的人受傷比較嚴重需要進行大型的手術,那麼可能會被送到就近的醫院由技術比較高的醫生進行專業的手術治療,同時這些受傷的人員還可能會在醫院住下,進行長時間的治療直至康復。

而對於一些受傷比較嚴重的日本士兵來說還有可能會出現截肢等狀況,因為在那個時代醫學科技還並不是那麼發達,如果手或者是腿受到了不可修復的傷害,為了保住他們的性命就可能採取截肢的方法。

對於這些失去肢體的人來說身體殘缺就意味著不能再繼續上戰場參加戰爭,他們就可能會被遣送回國或者是承擔後方的工作。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會出現,那就是如果領導人員認為這些註定失去正常行動能力的人浪費藥品的話,那可能會直接放棄他們的生命。

第二,有些傷員可能會因為缺少藥品或者當時醫學技術不發達而不能得到良好的救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的醫療技術水平和現在相比並不發達,一些在如今看來很好治療的疾病和傷情在那時卻是很困難甚至致命的。

比如現在如果人的手指不慎切斷的話,對斷指進行合適的保存並在一定時間內進行手指連接手術,是可以恢復到一定程度的,但在那個時候如果一個人手指被切斷了那他就註定著截肢的結果。

不僅是那個時候的醫療技術手段比較的欠缺,同時戰場的環境也使得有些士兵的傷情不能得到及時合適的處理。

在傷員救治中還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藥品,在傷員受傷之後消炎藥是很有療效的一種藥品。

二戰期間常用的消炎藥就是“盤尼西林”,但這種藥品在那時是比較缺乏的,很多受傷的人員因為不能得到及時的消炎處理而使傷口感染截肢甚至死去。

雖然日本在戰爭初期掌握著戰場上的主動權,但是藥品的數量和傷員的數量比較還是相對缺乏的,所以缺乏藥品是導致不少傷員去世的原因之一。

對受傷戰士傷情的處理是戰爭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在日本雄心勃勃的想要侵略中國佔領中原大地的時候,他們對戰後醫療是十分重視的。

不僅在戰爭場地附近的地方建立了戰地醫療場所,同時還建立了幾個比較大型的醫院,旨在於對本國的傷員進行及時合理的救治。


夏目歷史君


根據徐焰將軍的書中觀點,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軍隊擊斃日軍的總數約為50餘萬人,其中關內戰場45萬、滇緬戰場4萬、東北戰場1萬餘。關於這個數字的準確值始終有所爭論,但這不是本文重點,重點是關於擊傷日軍總數的爭議不大,即中國抗日軍民累計擊傷的日軍數量在100萬人左右,因此在各類抗戰文獻中,關於“斃傷日軍150萬人”的提法其實是有依據的。



然而從軍事專業角度去分析,更準確的統計方法應該叫做“淨減員數”,這個就比較困難了,因為對某一次戰役或者戰鬥中消滅日軍的統計慣例,是把死、傷、病、俘數量相加的總和,但是對那一場長達十四年的抗日戰爭來說,殲敵數字若是簡單地把每次戰役戰鬥的戰果相加,則往往會出現重複統計的情況而高於實際數字,這就是容易忽略的一個問題:戰爭中的傷員一段時間後會大部歸隊、以及部分士兵會出現“累傷”情況。

舉個例子,蘇軍在衛國戰爭中所有戰役的損失總人數之和高達2900萬人,如果按字面上的理解那希特勒早就佔領莫斯科了,因為蘇軍幾乎不復存在了。但實際是蘇軍的傷病員中有70%的傷者和90%的病者,不久以後都會治癒重新投入作戰,日軍當然也是如此,所以在討論日軍處理傷員問題是,絕不能簡單地認為沒有人性的鬼子會對傷兵如何如何,那是錯覺。



否則按150萬的斃傷數字,鬼子的“中國派遣軍”也早就團滅了,事實上,日本陸軍是非常重視戰地醫療的,網絡上諸如日軍作戰不帶軍醫、傷員全部殺死的傳言通通是胡說八道。前述中國軍民擊傷日軍超過100萬,而日軍陣亡人數只有幾十萬,已經充分說明了這個問題。許多日軍士兵是在傷愈後重新跑出來殺人放火的。

早期侵入中國的日軍老牌常設師團,比如廣島第5師團的編成內都設有四個野戰醫院,平均每個步兵聯隊就可以分配到一個,在戰場上還可以臨時開設數十個包紮所和救護所來處置傷員。倒不是日軍怎麼講究人道主義,而是因為士兵作為基礎作戰單元,是軍隊的戰鬥力基本保證,那麼傷兵更是未來戰鬥力的重要補充,鬼子是肯定全力救治的,這是常識。



日本陸軍在1886年6月就成立了“陸軍軍醫學校”,不久又成立了“陸軍獸醫學校”,是較早建立現代軍事醫療體系的國家。到全面抗戰爆發時辦學已有50年,培養出來的軍醫數以千計,戰爭爆發後,又會徵召社會上的醫生和護士從軍擔負醫療工作,還會有大批的護士與護工志願者,茲要在有條件的戰區,從包紮所到野戰醫院、再到後方醫院的治療體系是完備的。

抗日戰爭中我方傷亡遠大於日軍,除去裝備和戰鬥力的差距外,戰地醫療的薄弱也佔很大比例,原因也比較複雜。第一,是中國軍隊的軍醫教育建設、醫療技術和水平遠低於日本,許多抗日神劇裡,都有闖日軍醫院或者抓日本軍醫來給我方重要人物治療的橋段,半真半假,主要就是我們這邊醫療條件和技術的落後。

(日軍護士照片)

第二是日軍對中國的海空封鎖,使抗日軍隊的重要藥品比如“盤尼西林”等奇缺,許多傷員會因為傷口感染而不得不截肢甚至死去。而日軍可以在國內生產、國際市場上進口,藥品的充足率遠高於我方。第三點尤為重要,就是日軍基本掌握著戰役主動權和戰場控制權,比如當雙方同時負傷100人時,中國軍隊的傷員會被屠殺或因為得不到救治從而大部死去,而日軍傷員卻可以轉送至後方治療。

1944年衡陽保衛戰尾聲階段,方先覺放下武器的一項重要條件,就是日軍必須提供藥品和醫療來救治第10軍的7000多傷病員。然而日軍最後卻食言了,理由就是“藥品不足”,言外之意就是要可著日軍傷兵先救治,雖沒有屠殺,但結果仍造成第10軍大批官兵死亡。這一方面說明了日軍的無恥和背信棄義,另外一方面也證明日軍對於戰地醫療並非如何輕視。

至於日軍殺死重傷員或者逼迫其自殺的行為,多發生在全軍覆滅之前或者大敗後撤退之際,以避免這些傷兵成為俘虜從而影響“皇軍形象”。比如臺兒莊戰役、第三次長沙會戰、湘西會戰期間,逃跑前的日軍都會給重傷兵發放手榴彈,要求他們“玉碎”以免被俘或者成為部隊的累贅,其實即便沒有負傷的日本士兵,我們俘虜的數量也很少。

但是要注意,輕傷員日軍是一定會帶走的,1941年上高會戰慘敗後,最先撤回南昌的就是第34師團部和傷兵隊伍,師團長大賀茂為此遭到日本軍部的嚴懲:傷兵可以先撤,但師團長應該跟作戰部隊在一起斷後抵抗。而第11軍司令官園部和一郎此戰後也被撤職,理由就是大量屍體和重傷員沒有搶回來,這是有損士氣的行為。

(日軍戰地包紮所)


度度狼gg


在戰爭初期日本人還是非常人道的,對於重傷的士兵他們會送到後方去治療,後方待遇也不錯,國家對於他們還是比較關心和慰問的,戰死的士兵則變成骨灰帶回國。

但是隨著日本的戰線越來越長,戰局發生逆轉,重傷的士兵只能面臨死亡的危險,很多受到重創的士兵也不拖累自己的部隊,所以說選擇了自殺,如果不想自殺的,那麼就會有人幫他們代勞。

一些重傷的士兵得到的不是慰問,而是直接被刺刀捅死,這樣處理重傷員讓日本士兵很心寒。

除了被直接殺死在戰場上,還有一些重傷員被送到了醫術糟糕的隊伍裡。非但沒有得到良好的治療,反而被護士們愚弄,最終被活活折磨而死。

日本戰爭後期對待本國的傷兵是非常的殘忍的,對待其他國家的服務也是喪心病狂的,

然而這些日本人受到了軍國主義思想的影響,對於死亡他們是坦然接受的,他們知道這些是為天皇效忠的表現。還有一些傷病傷病,為了表達為天皇盡忠的,他們就會拿著手榴彈,和其他國家的士兵同歸於盡。這些傷兵的表現倒也省事,一死百了卻不妨礙軍官階層,天天吃香喝辣。


奇葩歷史大觀


日本處置傷兵的方式是否殘忍,主要看日軍是否在戰場上取得優勢,雖然二戰時期日軍經常會槍殺傷兵,但是在日本軍隊佔據優勢的情況下,日本人也會盡力去搶救傷兵。畢竟戰場上的傷兵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對於依靠這槍法和拼刺來打仗的日本軍隊來說,老兵的作用尤為重要。一個老兵的作用在戰場上至少也要超過3個新兵,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一般都會比較積極的搶救傷兵。

當然在日本軍隊面臨絕境無法逃脫的情況下,日本軍隊的傷兵就會被拋棄和殺死。例如在太平洋戰爭後期,日本軍隊經常會被美軍困在一個小島上,缺乏醫藥和食物。由於美軍的火力強大,並且取得了制空權和制海權,日本軍隊無論如何也無法逃脫島嶼。在這種情況下日軍處理傷兵的方式就會比較殘忍了,一般來說日本處理傷兵的方式主要有三種。

第1種是將傷兵直接拋棄在島嶼上,健康的人出去作戰,而傷兵則在原地自生自滅。因為太平洋島嶼上的氣候非常的溼潤,有很多的病菌存在,所以被拋棄的日本傷兵基本上沒有任何生還的希望。第2種方法是日本軍官強令傷兵自殺,以免他們去拖累部隊。自殺是日軍戰敗後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因為受到武士道精神的影響,,很多日本軍人都感覺刨腹自盡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很多傷兵在受到軍官鼓舞之後就會剖腹自盡,或者用步槍和手雷自殺。

除了這兩種情況之外,日軍有時候還會自相殘殺,健康的士兵負責將傷兵一個一個的殺死。在日軍島嶼作戰的時候,傷兵可能會成為美軍的俘虜,也可能會拖累部隊。為了保障部隊的安全,日軍軍官經常會處理傷兵,不過在處理傷兵的時候,不是每一個傷兵都願意自殺,有的傷兵也沒有自殺的能力,這時候日本軍官就會親自動手,將這些傷兵一一殺死。


軍武小咖


我是鵬正!我來回答!我是喜歡軍事和歷史的小學弟鵬正。

日本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表現出了強大的戰鬥能力,而日本從戰爭開始到戰爭結束死亡人數都是世界各個國家較低的,根據不完全統計,日本人的死亡人數和失蹤人數在二百多萬人左右,而剩下的人都是在戰爭中的得到了有效的處理。今天就跟隨小編來看一看,在二戰期間,日軍是如何處理自己人員的傷兵的。(日軍)

在大部分的情況下,日軍都是有著隨軍醫生,在一定性的正常情況,小傷中傷都是能保障到自己的權益的,只要叫軍醫來,一般都是給看的,而且日本軍人都是有著嚴格的軍事醫療水平,這點一般都是不用擔心,日本方面面對重傷員士兵也會全力救助。並會抽出大量的時間照顧。這一般都是日軍從1931年到1940年之間的救助傷員的情況。但是隨之而來就是日本傷員的噩夢。(日軍作戰)

由於戰爭的進程不斷髮展,日本國內深陷戰爭的泥潭,無法自拔,同時也沒有更高和更多的資源去拯救傷員,尤其是戰爭末期,日本可以說是根本就不怎麼救日本傷員,輕傷和中傷除外,我這裡說的是重傷員,通常為了結束傷員的痛苦會給他一槍或者手雷自盡,方便別人同時也方便自己,從現在上來看,這是不人道的,但是當時的日本已經窮途末路,別無選擇。無論是多麼深厚的戰友情也難逃受傷被結果的命運,而其他的情況則還好,比如子彈打中腿或者胳膊的這種還是可以得到有效的救治,對於半死不拉活的這種,直接讓其結束痛苦。

(日軍前線作戰)


鵬正


這是二戰時期日本人處理傷員的方式,對自己人都這麼心狠手辣

現在我們距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已經有將近75年的歷史了,此次大戰先後有61個國家參與其中,傷亡人數達到了九千萬餘人,是近代史上一個不可磨滅的災難。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戰方有德國、日本、意大利這三個主要國家,上文也說了此次傷亡人數達到了空前絕後的九千萬人口,那麼在戰爭中,這些受傷的傷員時該怎麼辦呢?今天就先來看看慘無人道的日本人對於傷員的處理辦法。

日本作為一個小國,原本人口就不多,更是參加了世界大戰這種層次的戰役,這時候軍隊的人數就對顯得非常的重要,早期為了讓士兵可以更好的賣命採取的措施也是不錯的。

早期:傷員必救、落葉歸根

為了彌補人口上的不足,所以就必須讓每個日本士兵都非常的勇猛,讓士兵願意為自己賣命的條件就是待遇好,在早期還沒有形成大規模戰役的時候,凡是有傷病,都會有軍醫前去接待並進行治療。

如果是死在了戰場上,也會有專門的人帶著他們的屍體將他們帶回家,因為有這樣的政策存在,士兵就相信自己國家的實力,所以早期的日本士兵作戰非常的勇猛,在這樣的情況下是沒有後顧之憂的,就算死了,屍體還能回到家鄉。

但是這樣的情況到後期因為人員的增多,就沒有這樣的待遇了,反而更讓自己人心寒。

後期:子彈、空氣針

前面所說的是日本早期的戰爭,但是到了後期,因為日本徵戰的國家太多,單隻人員的傷亡一下子就提了上來,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政府可就沒有早期的那麼友好了。

輕傷兵簡單醫治,隨後繼續上戰場

傷員也是存在輕傷和重傷的,當時醫療條件和醫生數量落後的日本,在接收到大量的傷員之後開始進行判斷,如果是輕傷員就簡單地對其進行醫治,接著就可以繼續上戰場。

重傷兵自行了解

如果是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傷勢,但是一般是不給予治療,資源緊缺的年代,藥物都是給那些可以繼續上戰場的士兵準備,那這些重傷員怎麼辦呢?

當時對於重傷員通常是這樣做的,給他們一顆子彈讓他們進行自盡,這樣就可以不浪費公共資源,但是到了更後期之後,子彈都開始稀缺起來,醫生就開始對這些重傷員注入空氣針!

簡單說一下就是將空氣注射進人的血管裡面,量大的話就是停止心臟的跳動,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士兵可以快速的死亡,並且痛哭相對來說更少一點。

這還是對自己人都這麼心狠手辣,可見當時日本軍閥的可怕。

看過了日本人對待自己的傷員,再看看我國的不拋棄不放棄原則,真的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這也從側面說明,日本註定侵略失敗,一個對自己人都這麼狠的國家,一定失敗。

我是文青,純原創不易,請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您的隨手之舉,就是對文青最大的鼓勵和支持,謝謝。


文青聊史


眾所周知,在二戰中日本人做出了很多瘋狂的事情。日本為了奪取東南亞地區豐富的石油資源,在1941年日本人突然襲擊了美軍在太平洋的軍事基地珍珠港,這次事件的爆發,使得美軍太平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損失十分慘重。也正是這次事件迫使美國正式對日本宣戰。

當時美國不對日本宣戰都不行了,因為其國內群情激奮,人人都十分痛恨日軍,美國國內青年紛紛要求自願參軍,打算上戰場與日軍決一死戰。據相當時的一些資料揭露,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美軍在對待日軍戰俘上是並不友好的,全世界對待日軍戰俘最優待的只有中國。但是讀者們有沒有想過日本人是如何對待自己的戰友呢?

日軍對待自己戰友的手段,讓人聽完後都覺得心驚膽戰

這裡觀景先要給大家說一段小故事,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日兩國之間在太平洋上展開了爭奪戰。太平洋上大大小小的許多島嶼成為了雙方爭奪的主戰場,其中最著名的要屬塞班島戰役了。在這場戰役中,日軍的一股小部隊與美軍偶遇,雙方隨後發生了激烈的戰鬥。無論是在人數或者武器裝備方面,日本人都要遠遠落後於美國人,最終日軍損失慘重。


戰鬥過後,這支部隊中能跑的大多數人都選擇了撤退,然而他們卻在原地留下了幾個傷兵。美軍當時也害怕日軍會有埋伏,也不敢冒進,就選擇了在原地進行修整。如此良機,對於已經撤退了的日軍來說,是救回被留下的戰友最好的機會。就連美國人也沒有想到的是,日軍這支部隊的指揮官只是派了兩個人到傷兵所在地。

這兩名被長官委派過來的士兵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去救援這些戰友的意思,他們首先是詢問了這些傷兵的一些情況,然後還給這些傷員香菸。然而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一幕出現了,原來當美軍再次出現的時候,這兩名看似來慰問傷員的日軍士兵立即抽出槍,將幾名受傷的戰友全部處決了。


在二戰中,日軍是如何處理受傷的戰友呢?

  1. 第一種便是主力部隊撤走,扔下傷兵不管,讓這些人自生自滅。在走之前給這些傷員留下一顆手雷,其目的是讓這些受傷士兵用手雷和敵人同歸於盡,達到最大化利用傷員消滅敵人。
  2. 第二種是最殘酷的,他們會讓士兵回去殺光受傷的戰友。剛開始執行這樣的任務時,士兵們都是用子彈解決戰友生命,但是後來因為子彈緊缺,他們改為直接用刀結束戰友的生命。讓人感到不寒而慄的是,日本人為了防止傷兵的反抗,居然還會讓一名荷槍實彈的日軍士兵站在一旁監督。
  3. 第三種是宣揚他們所謂的武士道精神。這一種對受傷的士兵來說也是非常殘酷的,因為在受傷後,不管你願不願意,以死謝罪就成為了日本傷員的一份“榮耀”,因此當時很多傷員是被迫向“天皇盡忠”的。

日本在二戰中為何要如此殘酷的處理這些傷員呢?

  1. 據戰後日本的一些老兵回憶,之所以這樣做,主要是有三個原因。首先是為了減少戰爭物資的消耗,在二戰中後期,日本士兵的傷亡越來越多,加上日本物資缺乏,在對治療傷兵的消耗逐漸加大,為了節省物資他們不得不拋棄一些傷員。
  2. 其次是日軍高層認為,在戰場上及時處決受傷的士兵,可以有效的防止敵軍從傷兵口中獲取軍事機密。
  3. 最後是他們所宣揚的武士道精神,日本人認為被俘虜是可恥的,投降更是對天皇不忠。因此才會出現一些日本軍人在戰敗或者成為傷員後,剖腹自殺的舉動。


結束語:

不得不說歷史上的日本人就是一個變態民族,他們不僅對敵國士兵和老百姓非常殘暴,而且對待自己人也是毫不留情。當過兵的人都知道在戰爭中,戰友情是彌足珍貴的。在戰爭史上,為了救援一名傷員,整支部隊冒著巨大風險重返戰場,與敵軍展開殊死搏鬥的例子比比皆是。而二戰時期的日軍在對待傷員時,他們僅僅是為了節約資源,再加上擔心情報洩露,居然是對同伴做出一些喪心病狂的事出來。如此匪夷所思的事情,我們不難想象在二戰時期日本人是多麼的變態和野蠻,他們最終戰敗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觀景說史


網絡上那些日軍對傷病員極盡殘酷、殘忍的推文,其真實性有待查考,或者說是不可信的,日軍如果對自己的軍隊都如此這般態度,試問二戰時哪還有士兵願意替天皇賣命,口喊萬歲,發動對美軍心驚膽戰的軍刺衝鋒。
真實的情況是,對於戰死的士兵,日軍都會千方百計地搶回來,舉行莊嚴的儀式,然後焚燒將骨灰帶回國內,送達戰歿官兵的家中。
靖國神社內存放有歷次日本對外戰爭中死亡和失蹤的官兵名單,在日本幾乎沒有什麼“無名烈士”,所有戰歿和失蹤的日籍甚至臺籍韓籍官兵,都有名有姓有據可查,從側面印證日本軍隊對官兵生命的重視程度。
有許多輕傷,官兵可以自己處理,戰前都嚴格學過救治包紮,日軍隨身攜帶的背囊內,除了戰地口糧、洗漱用品等以外,就是非常重要的戰地急救包。
日軍的重傷員,當然要救治了,為了拯救重傷員,日軍不惜再搭上其他士兵的性命,正是對士兵生命的重視,才有那麼多士兵甘願犧牲自己的性命,也要衝鋒在前,戰時毫不退縮,日軍頑強的戰鬥力,即便武器裝備性能在其之上的美軍,對此都深有體會。
當然,也有日軍為了不連累戰友,會選擇自己結束生命,這種現象在其他軍隊內,也是客觀存在的;槍林彈雨中,士兵都要面臨生與死的考驗,許多人其實已經精神麻痺了。
尤其是重傷者,自己都知道極難醫治,有的會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或許是最好的選擇,與其生不如死,還不如早早死去,與戰死的戰友為伍,這也是一種解脫。
在缺乏醫療設備、藥品的背景下,痛不欲生的重傷員,請求軍醫或是護士,幫助自己結束生命,也是真實存在的,尤其是戰局不利,軍隊需要緊急撤退,無法帶上重傷員轉移時。
這種情況並非只發生在日本軍隊中,其他國家的軍隊中也普遍存在,遠征軍自緬甸回撤途中,要翻越茫茫的野人山,為了不連累其他官兵,數百負重傷的官兵選擇了火焚,或手榴彈自盡。
盟軍“市場花園行動”失敗時,英軍第一空降師不就扔下了數千傷員從荷蘭境內逃之夭夭,德國國防軍還是講人性的,予以這些英軍傷員很好的治療,不能因此就說日軍對自己的重傷員處理非常野蠻和殘酷,毫無人性可言。
任何國家的軍隊,對自己傷員的救治,都是極度負責和重視的,這個可以先下結論,可謂放之四海而皆準,不能因為日軍曾經對亞洲許多國家人民犯下了戰爭罪行,而講日軍對自己的傷員都毫無人性,這是不符合歷史真實的,對於歷史,應該事實就是,不要醜化。

國平軍史


奶奶說日本人走的時候,把傷兵燒了,傷兵們還在喊“還能為天皇效忠”。奶奶說很慘。這個發生的時間大概是在日本投降之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