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將軍身手究竟如何,與普通士兵對抗是否真的和砍菜一樣?

米斯特庫


我們平時在電視劇中看到的類似於將軍以一敵百、甚至以一敵千等等畫面,在現實中基本是不可能的。

要知道,將軍也是人,凡是人都是會有體力(也會累),除去盔甲、兵器、馬匹等因素影響,一名將軍以一敵十就很厲害(除去一些武功十分厲害的人,他們不算。)

在明史中,劉綎是個很厲害的人,他使用六十多斤的大刀,還“輪轉如飛”先打日本,“萬曆三大徵”後橫掃西南,非常厲害。感覺就像以一敵百的人,可在與努爾哈赤的戰鬥中,劉綎奮戰,“殲數十人而亡”戰死。可以看出來就是如此厲害的人,也不可能做到以一敵百。以一敵千更不用提了。

並且將軍並不一定是武林高手,一些指揮官就是文人。在古代,習武的人地位要比文人地位低,即使是武進士也是這種情況。於是很多將領就是文人,並不會出現砍士兵如砍菜一樣的情況(身體弱點的一個士兵也搞不定)

綜上所述,古代一般不會出現砍士兵如同砍菜的情況。即使有,也幾率很小。


明者憲


我是有歷史,我來回答。

將軍是個很高的軍銜,一般當了將軍就很少上陣廝殺了,體力自然就會下降。但也有一些極個別的,當了大將仍然在一線衝殺的也有。

舉幾個南北朝的例子。

1.東魏大將高敖曹。喜歡在一線衝鋒,河橋之戰中部隊被敵軍打散,他單槍匹馬落荒而逃,敵軍追至,他被一個敵兵刺殺。可見面對普通士兵並沒有多大優勢。

2.北齊名將斛律光,騎射技術數於頂尖水平,號稱落雕都督。北齊後主忌憚他,把他誘進宮中,派了一個叫劉桃枝的力士,一個人就把斛律光勒死。

3.西魏大將王思政。河橋之戰陷入重圍,下馬作戰,用長槍搏鬥,中刀血暈。沒有什麼力殺數人的戰績。

4.南梁大將柳仲禮,侯景之亂中率兵平叛,與敵兵交戰,被人揹後偷襲,一槍刺中肩膀,當場喪失戰鬥力。

綜上可見,武將雖然一般來說騎射技術較好,或者力氣比常人大一點,但在戰場上面對敵方士兵,單對單或許有一點點優勢,但基本上擋不住對方兩人或者多人圍攻。


有歷史


除了個別少數儒將,古代的武將大都有兩下子。有些還是超級大殺器。虐小兵如砍白菜。

第一,與普通士兵相比,武將大都武藝高強。

武將的來源有三種

一種是世襲的職位。也就是所謂的將門之後。這種武將大都有家學淵源,包括軍事指揮和個人武藝。


比如三國的馬超,他們家世代都是武將。馬超的武藝自然超群。

隋唐的武將,大都是軍事世家,基本都來自關隴軍事貴族。這幫人從小就狂練武藝。

唐朝大將李靖,是韓擒虎的外甥。韓擒虎在自己頭上放一個鐵環,讓李靖騎著馬用長槍挑鐵環!這時玩命啊,武藝能練不好嗎?

明朝的戚繼光就更牛了,十四歲繼承祖業當了將軍!他的武藝,怎麼說呢?箭不虛發!

另一種,就是戰場上殺出來的。

能從小兵一路殺到將軍,戰鬥力當然不用說了。


關羽張飛,平民出身,能成就大業,全靠一身好武藝。

宋武帝劉裕,貧民出身,曾有過一人單挑千人的壯舉。

岳飛出身農家,32歲官封節度使,只因為神勇無敵。

最後一種是武舉人出身。

唐代開創了武舉制度。名將郭子儀救出身武舉。能考上武舉人,武藝最少是全國五十強吧。

而大多數小兵,都是普通農民,根本沒有經過訓練,當然不是武將的對手了。

第二,武將的裝備比小兵好得多。

一般武將都有鎧甲。有的還會身披重鎧,就是穿兩層鎧甲!


什麼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都不好使,武將當然猛了。

小兵則可憐的多。我國古代的軍隊,披甲率很低。最多百分之三十就了不得了。絕大部分小兵是沒有鎧甲的,就算有鎧甲,質量也不能和武將的相比。


上將噯福斯


我來回答:這種情況有,但是非常罕見,名將不是時時有的!

我們看歷史劇,往往會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將軍帶兵打仗,一旦帶兵衝入敵陣,往往以一當十,敵方的小兵猶如大白菜一樣,任由將軍砍伐。那麼現實中,真的有人可以做到,面對幾個人、幾十個人、幾百個人,仍然可以所向披靡,無往不勝嗎?

古代行軍打仗的將軍有些可能是關係戶,計謀不過關,但是體格大都異於常人,要不然他也當不了將軍。我們看古代十大名將,除了孫臏以外,其餘人都是武藝超群,體格強健,智謀無雙。當然還有很多沒能列入名將序列的將軍,或許是智謀不足,但能常駐兵營,體格必然異常。

要問與普通士兵對抗是不是像砍菜一樣,倒也有點誇張了。因為但凡是人就有體力極限,就算真的砍菜,砍多了也得歇一歇。所以再厲害的將軍,被普通士兵重重包圍也是會死的,說好聽了就是力戰而竭,說不好聽就是被圍毆致死。

歷史上有很多這種例子,比如西楚霸王項羽,要說就上那麼百十個人,可能都不夠他殺的。可對付項羽這個量級的人物,劉邦不可能就派百十個人來,人海戰術直接上,大軍圍得水洩不通,項羽突圍無望,羞於渡江而逃,烏江自刎。

再比如,三國期間的袁紹手下大將文丑,正史中也是因為和自己的軍隊走散了,被魏軍八百士兵圍起來,亂劍插死了。

最搞笑的當屬明朝的錦衣衛指揮使馬順,錦衣衛不用多解釋了,單兵作戰能力超群。更何況還能熬上指揮使的位置,相當於現在的國安部部長了,司令級別的人物。死相特別慘,是在朝堂之上被一群文弱的文官,群毆致死,毫無招架之力!

當然這是歷史留名的人物,更多沒有名氣的將軍,其實也就比常人厲害一點而已。一群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官都能活活咬死錦衣衛指揮使,更何況戰場上,對面再弱也是佩戴甲冑手拿槍劍的人,不可能乖乖站在你面前給你砍。所以這些比較能打的武將對付普通士兵的確不算困難但是絕對不可能像砍菜那麼輕而易舉,超過一定數量的士兵,就是再普通也能把武功高強的將軍耗死。

不過我們古代的將軍不是所有人都身先士卒,在前線衝鋒陷陣的,就比如韓信、孫武、左宗棠、陸遜這種儒將,運籌帷幄之間、決勝千里之外。這一類將軍可能還不如普通的士兵,靠的是頭腦,真拉到前線沒準幾個回合就兵敗身亡了。

說白了將軍就是手下士兵的精神寄託,為什麼項羽五千兵馬就敢和幾萬大軍硬碰硬,那就是因為項羽太厲害了。對面武將看到項羽就先慫了三分,都說將慫慫一窩,精氣神都沒了,根本不是楚軍對手。很多戰役因為將軍先死了,樹倒猢猻散,能打贏的仗也沒信心打了。

最有名的當屬長平之戰,趙括雖然被後人冠上了“紙上談兵”的頭銜,其實他的武力值還是可以的。被圍困多日後,他帶兵突圍,英勇殺敵,結果被亂箭射死,他一死,四十萬趙軍群龍無首,投降了,最後慘被坑殺,由此可見將軍是很重要的。

所以古代將軍要麼就是殺的人多還不容易死,能征善戰,能打能抗,能夠和士兵一起攻伐陷陣的現實領袖,要麼就運籌帳營之中,雖然不能在前線那樣熱血拼殺,但是利用計謀,活用客觀天時地利取得戰爭的勝利,是為精神領袖,這樣兩個類型將軍都不會在戰爭中輕易死亡,能夠發揮出手下士兵的最大潛力。

當然像霍去病、白起、關羽這種又能打又有謀略的武將更是可遇不可求的。話說回來,古代當兵的人要麼是食不果腹的窮人,要麼是被強行徵兵去前線的,幾乎沒有人接受過正規的訓練。戰鬥力談不上多麼厲害,碰上久經沙場的老將當然不是對手,車輪戰的話,我相信一般在前線打仗的將軍連斬數十個還是沒有太大問題的。但是如果一哄而上的話,我估計歷史上沒有幾個武將能頂得住。有人可能說項羽不是以一當百全部宰了嗎,但是咱們中國上下五千年不也就這麼一個項羽嗎。

但是影視劇裡拍出來可能給人一種錯覺,什麼轉著武器抵擋箭矢,什麼一棍子把人打出十幾米遠,什麼身受數箭數槍,千瘡百孔還能自由穿梭衝殺敵軍之間,甚至還有左腳右腳顛倒著踩往上飛的,一躍上樹的,等等諸如此類的情節,都是錯誤的。

毫不誇張的說古代的將軍也都是腦袋掛在褲腰帶生活的,說不定哪天就死在戰場上了,即使功成名就,幫助別人打下了天下,也可能面臨著兔死狗烹的命運。

總體來說,古代將軍的身手一般都不錯,但是遠遠沒有到達殺普通士兵和砍菜一樣簡單的程度。就像一群土狗圍攻一隻老虎,老虎實力固然強悍,但即使取得勝利也不可能毫髮無傷,我們還是別被影視劇帶跑偏了,現實生活往往比藝術作品殘酷的多。

所以,大家也別幻想著能穿越回過去當將軍,就我們現在的體格,回到過去的戰場上,那就真成了人家將軍砍的菜了……


楊角風發作


古代將軍身手肯定會比普通的士兵要強很多,一來是身體素質方面,有著衣食住行多方面的調養和補充肯定要比一般的士兵身體要強。二來,則是武器裝備肯定比士兵們用的制式武器要強的多,所謂功夫再高,也怕菜刀,在武器這方面已經沒法比了。三來,士兵們除了戰時打仗,平常還要執行許多日常人物,在訓練的時間上比不上那些將軍們,更不用說所練的招式,武藝了,更是差得多!所以,古代將軍們的身手肯定要比一般的士兵強的多,對抗5個人左右應該差不多,但要說對抗太多,想要以一敵百那也是基本不可能的,除非像霸王項羽和李元霸那樣天生神力,天賦異稟的可能還有機會,當然了,這個也是在沒有遠程武器,只是近戰搏殺的時候了。

至於為什麼,當然是人力有限,你就算再厲害,你也只是一頭雙臂罷了,你能照應一倆個,可是當士兵從四面八方攻來呢?這樣你怎麼辦?再說,古代的士兵一般都會訓練一些戰陣,如果只是你一個人的話,很容易就會被陷進去而無法出來。畢竟人力有窮,像趙子龍那樣的萬軍叢中救阿斗,可能也只是在演繹裡才能出現,並且還得是曹操愛惜人才,不讓放箭射殺,也不讓士兵們將其重傷殺死,否則估計趙子龍也得折戟沉沙了。

在古代的冷兵器時代,說到底靠的還是人多,而非幾個武藝高強的人,畢竟人力有窮,雙拳難敵四手!

所以說,將之所以為將,其最大的作用就算統領軍隊,排兵佈陣,運用戰術來達到以少勝多,利用己方優勢來對付敵方的劣勢。這才是將與兵真正的差別,也才是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的原因。一個好的將領並非是多麼武勇,武功多麼高強,而是能在敵強我弱的時候,利用天時地利人和等諸多因素,化解敵方的優勢,轉化為己方的優勢!這才是將的作用,如果僅僅是把將用作殺敵的工具,這就遠遠看輕的將的作用。

所以,我認為將雖是武的代言,但更需要有智慧,為將者更要有運用智慧,靈活用兵的本領,要應時而動,順勢而為!這也是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儒將的存在,如諸葛亮,司馬懿等等,他們的武藝高強嗎?不是,他們靠的是腦子,靠的是智慧!

所以,為將者,其第一要義是要能審時度勢,因時因事而動,做到胸中自有百萬兵,有勇無謀者殆已!

以上是我的一點看法,大家有什麼高見可以發表出來,大家共同討論進步!


趣說古今事


古代將軍身手究竟如何?飛簷走壁,還是如項羽那樣砍人如剁白菜似的。不好意思,我覺得是武俠片看多了。

三國演義整出了十大武將排行榜,看得是挺過癮的,特別是小說裡的呂布、關羽、馬超之流,東一刀、西一槍,如果是棋逢對手,基本上要大打三百回合。但是我也沒看到什麼具體招數,要麼咔嚓一刀就斬首,要麼嗖的一箭便斃命。

所以,冷兵器時代,古代將軍的身手並沒有傳得那麼邪乎,因為他們也始終是個普通人。

宋國第一勇士:南宮長萬

正史上倒是記載了這麼個人物,南宮長萬。他是春秋時期的宋人,是當時宋國的第一勇士。本來憑藉著一身本事,在宋國很是受人尊敬。然而乘丘之戰後,這一切榮譽就成了往日煙雲,他的人生從此是一落千丈。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南宮長萬遇到了強大的對手,來自魯國的魯莊公和他的車右顓孫。這裡插一句,戰國之前的國君幾乎都要上戰場作戰的。哪怕是我們的周天子,有時也不例外,例如被鄭國射了一箭的周桓王,當然還有被楚人射了一箭的宋襄公。

諸侯第一勇士:魯莊公

我們先來看看魯莊公的個人武力指數。乘丘之戰中一箭射中南宮長萬,後來與齊桓公柯地會盟中,又用匕首挾持齊桓公逼他退地。而那個曹沫還是曹劌的,只是個助手,真正的刺客是魯莊公。無可非議的是,魯莊公在春秋諸多國君中戰鬥力是首屈一指的,力量和箭術堪稱一流。

南宮長萬中箭後,魯莊公的車右顓孫就將其生擒。宋國的第一勇士都被活捉了,還有誰敢上前?就這樣,宋國慘敗。南宮長萬被釋放回國,宋國人將失敗歸咎於他。就連宋閔公都當面羞辱他:“以前我敬你是第一勇士,現在你只不過是魯國的階下囚,我不會再對你另眼相待了!”南宮長萬因此懷恨在心。

徒手顛覆朝政

話說回來,浮躁的宋國人在譏笑南宮長萬的時候,忘記了一個事實,他依然是宋國的第一高手!於是,南宮長萬在忍受了一年後,終於出手了。首先,在蒙澤殺死了宋閔公;接著,回到宋都,在城門口遇到宋大夫仇牧,徒手殺之;最後,來到宮中,又殺死了太宰華父督。可笑的是,當時那些宋國貴族無論敢阻攔他,紛紛逃亡,一個多月後,藉助曹國的軍隊才將南宮長萬驅逐。這就是一個高手的力量,可以顛覆朝政。

南宮長萬逃亡到陳國,陳國收到宋國的好處後,同意將其交出來。然而,陳國人面對這樣的高手,也不敢輕舉妄動。最後,陳國想出了美人計,將南宮長萬灌醉,然後用犀牛皮將他包了起來。而到達宋國的時候,宋人發現,酒醒後的南宮長萬已經將犀牛皮都掙破了,手腳盡露在外面。請問,這力量得有多大?

古代武將的個人戰鬥力評判指標:力量、箭術

南宮長萬作為宋國的第一勇士,可徒手連續殺死幾人,無人敢擋,還能掙破犀牛皮。 他並沒有傳說中的武打招式,有的只是足夠強大的力量。

除此之外,不可否認的還有百步穿楊的箭術,例如魯莊公,還有楚國的神箭手養由基。

其實,哪怕是戰國殺神白起,我們也沒有看見他個人作戰有多厲害。所以,古代頂級將領可以用箭術將敵人嚇退,也可以憑藉自己的力量力敵數人,當然,如果有一把削鐵如泥的兵器,可能戰鬥力還要上升。但是,要說他們進入敵營,如入無人之境,或者是砍士兵如同切菜一般,那就只能呵呵了。您認為呢?


讀春秋思無忌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很多人認為古代將軍,都是武功高手,可以一個打十個。

其實,很多古代將軍壓根不是武人。

比如明代袁崇煥,他壓根就是文人,進士出身,手無縛雞之力。

就這樣,袁崇煥仍然能夠統領遼東的明軍。

同樣道理,滿清的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等全部都是文人。

以曾國藩為例,他中進士,入翰林院,遷內閣學士,先後擔任兵、工、刑、吏部侍郎。

然而,曾國藩只是文人,在咸豐二年(1852年)之前從沒打過仗,也沒有帶過兵。

當年太平軍殺到湖南,綠營兵聞風潰散,滿清政府走投無路,被迫任命曾國藩等人組成地方武裝對抗太平軍。

所以,曾國藩辦理團練,完全是趕鴨子上架。就是因為沒帶病,經驗不足,曾國藩出道兩次被太平軍擊敗。

當時太平軍攻勢凌厲,湘軍陸軍潰退,水師也被太平軍炮火猛擊,最後在洪家洲全軍覆沒。曾國藩盡失威顏,悲憤中兩次投水自盡,被部屬救起。

但是,隨後曾國藩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很快上手了。

3個月後,他出兵攻陷嶽州,殺死太平軍將領曾天養。

古代的軍官,尤其是高層軍官可以完全沒有武功,因為他們不需要參戰,只需要指揮。

其實就算到了現代也是如此。

解放戰爭中,連長以上軍官實際開槍的就很少了。

原則上,連長還可以參戰,但營長則不可能,也不允許營長隨便參戰。

因為營長的任務是指揮,不是打仗。一旦營長傷亡了,這個位子很難有人能夠接受,影響數百人作戰。

解放軍在內戰的裝備中,班長、排長都是裝備駁殼槍的,也就是盒子炮。

這種手槍屬於進攻手槍,幾乎可以當做卡賓槍來用,裝彈也有10發,有效射程最遠可以達到50米。

但是,從連長開始一般不裝備盒子炮,營長以上基本都是小手槍,各種擼子。

到了師長、軍長之內,手槍都五花八門,有的是左輪槍,有的甚至是冷門手槍,因為他們沒有開槍的機會。

古代也是如此,中高級指揮官,是不需要拿兵器作戰的,只需要指揮。

其實真正最高級軍官,甚至只需要制定戰略,具體執行由部下執行。

實際上,也有高級軍官和普通小兵作戰的戰例。

比如蘇聯著名將軍瓦圖京。他乘坐的吉普車,突然被烏克蘭民族主義游擊隊襲擊。

瓦圖京倉促跳下吉普車,用TT手槍對準游擊隊射擊。剛打了兩槍,對方一個梭子掃射過來,瓦圖京被射倒負重傷,最終傷重不治死亡。

這是現代,古代其實也差不多。

古代很多將領都是被小兵殺死的。

以孫策為例,他一次遇到3個刺客。孫策先下手為強射死一個刺客,但隨後被一箭射中。孫策帶著傷逃走,最終還是死了。

你要說孫策武功已經夠高強,堪稱三國最能打的將領,也不過如此。


薩沙


我們看今天的古裝劇,能夠擔任一方將軍的人選,大多是人高馬大,身材魁梧的漢子,他們通常會有萬夫不擋之勇。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必定當屬三國演義中的呂布,三英戰呂布一節,真是讓我歎服於呂布的英勇無敵,那麼,在古代軍隊中的將領,真的像電視劇中描繪的那樣,武藝超群,斬殺普通士兵如切菜一般嗎?

顯然,這是對冷兵器時代,作戰有很大的誤解,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我一直認為古代打仗,是雙方大將先衝上陣去,一番廝殺,普通的士兵們只需要站在一旁,吶喊助威就足夠了,但是後來我才發覺,這種情景完全是古代小說家們臆想出來的,如果兩軍的大將真敢在交戰之前衝出來一番廝殺,不出兩個回合就會被射成篩子。

既然能在古代的軍隊中作為將領,通常情況下將軍們一定是身經百戰的,要麼就是具有卓越的軍事素養,韓信和項羽就是兩種不同的將軍類型,項羽這樣的將軍,便屬於有萬夫不擋之勇的類型;而韓信這類將軍,屬於以謀略取勝的類型。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上,大多數著名的武將都有過硬的身體素質,就比如說在戰國時期,秦國的白起,王翦,趙國的李牧,廉頗,他們既能在軍中指揮千軍萬馬,同時也能上場殺敵,這種的是屬於文武兼攻的大將。

事實上,在真實的戰場上,要是出現一個將軍面對敵軍普通士兵的重重包圍,那麼這個將軍他所率領的部隊可能已經吃了敗仗,或者是中了敵軍的計謀。當然,在歷史上也不乏有突破重圍的例子,不過,大多數的武將面對這種情況,要麼被敵軍所俘虜,要麼就是戰死沙場,西楚霸王項羽,最後就是在敵軍重重包圍下,不願回江東自刎身亡的。

另外,一些古裝劇中,很多武將能衝入敵軍叢中,一番廝殺,再毫髮無損的逃出來,雖然這個有誇張的成分,但是在古代交戰時,一方的將軍騎著戰馬衝殺,在這種衝擊之下,斬殺幾個士兵而不受傷,問題並不大,步兵面對騎兵衝擊時,就很容易潰敗。另外騎在戰馬上的將軍,也很容易被敵軍從戰馬上弄下來,在這樣的情況下,被數十名普通士兵包圍,要想斬殺兩三個士兵都會很困難,基本上不可能出現斬殺普通士兵像砍菜一般的情景。

我們都知道,沒有人是刀槍不入的,這些將領除了武藝比普通士兵好一些,防禦力也會更高些,這倒並不是因為他們皮糙肉厚, 而是在冷兵器時代,資源十分有限,只有少數人才能使用優質的資源,除了正規軍,有統一的武器裝備以外,其他部隊,很難保障普通士兵也能穿上較好的鎧甲。

士兵們用的武器也一樣,就比如說在三國時期,張飛他使用的就是丈八長矛,關羽使用的是青龍偃月刀,普通士兵不可能使用到這樣的武器,這些兵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武將的戰鬥力。但是,正所謂雙拳難敵四手,即便擁有了較好的鎧甲,精銳的武器裝備,古代的武將還是很難獨自對付一大群普通士兵。

在古代選拔武將,一種的是戍邊將士,或者是地方的駐軍,按照軍功進行提拔,這類提拔起來的將軍比較生猛,也具有較高的戰鬥力。另外一種就是通過武舉選拔的,這兩種軍隊中的將領了,身體素質上比普通士兵強,也具備較高的戰鬥能力和軍事素養,軍事素養這一塊主要還是靠後天培養,除此之外,還包括了另外一種將軍,這時屬於世襲的將軍職位,在清朝就較多,這群人是不具備戰鬥力的。

所以在古代將軍,不一定需要較高的戰鬥力,在歷史上,也不乏有文官來當將軍的,很多也取得了非常優異的戰績,遠一點的有韓信,近一點的有袁崇煥等人;同樣也有能夠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人,就比如說項羽,廉頗,白起。將軍的戰鬥力絕對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將軍的軍事素養,所處的外部環境等,多個因素共同決定了一場戰爭的勝負。

我是玄坤,一個熱愛並不斷學習歷史文化的求學者,每天一點分享,期待著朋友們的關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學習,感謝各位閱讀!


玄坤文史


在小時候,看了很多演義,還有聽了一些評書,當時對一些歷史上的名將可謂是崇拜的五體投地。尤其是隋唐第一好漢李元霸,單人就靠兩個鐵錘,一戰打死100萬人。在三國中,關羽趙雲等名將武功高強,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但是後來長大了,明白了很多事情之後,總感覺這裡面不大對勁,因為一個人武功再高,也不可能同時對付那麼多人。後來明白了那些只不過是演義裡面吹噓的,事實上的將領根本不可能那麼強大。事實上很多將領武功並不高強,而是他們的管理能力和指揮能力相當的強,也就是說他們能指揮一支數萬人乃至數10萬人的軍隊打勝仗,最典型的就是韓信了。

可別小看了這個管理能力和指揮能力,那是非常難得的,需要長期的培養和鍛鍊,比學武功可難多了。在歷史上有一句話非常有名,叫做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在安史之亂的時候,安祿山,史思明,郭子儀,李光弼等將領最強的就是他們能夠管理和指揮數萬人的軍隊,往往是一呼萬應。而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在安祿山之後,能力不行,指揮不了軍隊,最後就被史思明反殺。

這些將領在和士兵單人對抗中可能還不佔優勢,因為很多時候將領的年紀一般都比較偏大了,像郭子儀在安史之亂的時候已經過了60歲,一般情況下是不可能打得過年輕力壯的士兵的。但是他能夠指揮數萬大軍,假如有哪些個別的士兵反抗不聽話,他一句話就能讓那些士兵人頭落地。普通士兵再強也只能夠跟個別的人對抗,是無法同擁有大量軍隊的將領對抗的。

還有一點說明將領指揮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在武昌起義的時候,清廷派北洋軍南下,去鎮壓武昌起義的新軍。但是當時北洋軍只聽袁世凱的,清廷派去的將領蔭昌根本指揮不動他們。最後清廷迫於無奈,不得不讓袁世凱出山,袁世凱隨後和南方的革命黨達成協議,反過來逼滿清皇帝退位。

而當時滿清的將領如果能指揮得動北洋軍的話,鎮壓南方的革命黨是不成問題的。因為當時在中國的大地,還沒有哪支軍隊能和北洋軍對抗。可惜當時除了袁世凱之外,誰也指揮不動北洋軍,滿清的權貴們最後眼睜睜的看著滿清朝廷被自己統屬的北洋軍逼迫退位。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三國演義中,有的是文官帶兵,有的是將軍帶兵,文官自然手無縛雞之力,肯定不是普通士兵的對手。武將也分儒將和戰將,儒將善於運籌帷幄,不善於戰場征戰,比普通士兵強不了多少,先鋒戰將才有很高的武功,斬殺普通士兵和切豆腐一樣。下面依據演義中相關內容,結合自己的見解,分析如下。


文官掌兵:代表人物諸葛亮、諸葛瑾

三國演義中,奉行槍桿子裡出政權,以文官身份掌兵的人物很少,傑出人物是諸葛亮和諸葛瑾兄弟二人。諸葛亮常年作者四輪車,手無縛雞之力,如果讓他上戰場,與敵人廝殺,活不過三秒鐘。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手無縛雞之力之人,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火燒藤甲兵、火燒上方谷,這四把火將敵人燒得鬼哭狼嚎、將敵人燒得心驚膽戰、將敵人燒得如縮頭烏龜一般不敢出戰。

在戰場上,將軍一般騎著高頭大馬,而諸葛亮卻很少騎馬,印象中,只有長坂坡撤退時慌慌張張地騎馬逃走,大部分時候,諸葛亮都是從容不迫地安排部署軍事行動,將敵人玩弄於手掌之間。如諸葛亮初出茅廬後,第一把火,火燒博望坡,他分兵派將,將關羽、張飛、趙雲,乃至於主公劉備都派出去了,只剩下他一個人。


關羽好奇,詢問軍師幹嘛,諸葛亮回了句等待大家得勝歸來,慶賀勝利。張飛和關羽半信半疑,在依據諸葛亮的安排,大獲全勝後,才對諸葛亮心服口服,稱“孔明真英傑也!”。這就是文官帶兵,自己不出戰,決勝於千里之外,勝過一群四肢發達,頭腦簡直膽之人。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關、張二人相謂曰:“孔明真英傑也!”行不數里,見糜竺、糜芳引軍簇擁著一輛小車,車中端坐一人,乃孔明也。關、張下馬,拜伏於車前。


諸葛亮作為文官掌兵,其實也是儒將的一種,只不過沒有軍職在身。諸葛瑾作為諸葛亮的長兄,在東吳也是重臣,繼承了諸葛家族的高智商,以文官身份代表,決勝於千里之外。

儒將帶兵:代表人物周瑜、魯肅、陸遜、司馬懿

江東屬於南方,南方典型的體質羸弱,和高大強壯的北方人相比,天生不佔優勢。因此,江東多儒將,如四大都督周瑜、魯肅、陸遜、呂蒙,除了呂蒙,剩下的三個都是儒將。他們善於用智取勝,而不是靠蠻力取勝。儒將和文官的區別是,他們也是武將,官職是大將軍之類的,也是職業軍人,只不過軍訓少,戰力低下,比一般士兵強不了多少。


如周瑜和諸葛亮配合火燒赤壁,陸遜火燒劉備七十五萬大軍,司馬懿也不是以勇武著稱,他是和諸葛亮鬥智,這些人都不是靠蠻力打戰的。他們藉助天時、地利、人和來作戰,將敵人消滅。如果敵人攻進這些儒將的中軍大帳,他們只能坐等被俘,單挑也不是一般士兵的對手。

武將:代表人物關羽、張飛、張遼、呂布、公孫瓚、孫策、孫堅、馬超、趙雲、典韋、許褚、甘寧

勇戰派代表人物多了,歷史上最傑出的勇戰派代表為西楚霸王項羽,三國時期也有不少,如關羽、呂布、張飛、孫策等人。關羽單挑能溫酒斬華雄、秒殺顏良、三合絕殺文丑、率領二十多人過五關斬六將,這樣的戰績,不次於項羽了。關羽憑藉這些戰績,奪得“武聖”稱號,當之無愧。


孫堅和孫策父子兩個雖然是南方人,戰鬥天賦繼承了西楚霸王項羽,尤其是孫策外號“小霸王”,意為三國時期的“霸王”。孫策僅僅憑藉父親孫堅留下的玉璽抵押換來的三千兵馬,短短几年,打下了諾大的江東基業。

像關羽、張飛這兩位“萬人敵”和“小霸王”孫策,戰鬥力驚人,區區幾個小兵,是不可能近身的。他們身為勇戰派的傑出人物,繼承了項羽勇往直前的風格,“不破樓蘭終不還”。這些勇戰派人物,砍殺普通士兵,就和切菜和切豆腐一樣,一刀一個。


總結:周瑜、陸遜等儒將戰鬥力比普通士兵還差,他們都是使用大腦作戰的,而關羽、孫策等勇將,都是憑氣勢,憑藉武力作戰的,相信拳頭大就是老大,就能戰勝一切敵人,奪取勝利。並不是所有的武將都是“萬人敵”,弱不禁風的儒將,也可以引起腥風血雨。

關注三國、分析三國、研討三國,為您揭開三國未解之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