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史進師父,李忠明明有錢,為何還要去搶錢送給魯智深?

宋曉培


對於在桃花山上李忠明明有錢,為什麼還要搶錢送給魯智深路費?只有一種解釋:“居安思危”。

為什麼說“居安思危”呢,諸君聽吾娓娓道來。

先說魯智深魯提轄,“提轄”是宋代的六品武官,相當於現在的武警部隊團職幹部,待遇很高。魯智深這樣級別的幹部,從未為生計發愁,所以他不在乎錢,換句話說,他不知道處在社會最底層人的疾苦。

而“打虎將”李忠就不一樣了。

《水滸傳》中,有一段李忠和史進魯智深之間的對話:

史進就人叢中叫道:“師父,多時不見。”李忠道:“賢弟如何到這裡?”魯提轄道:“既是史大郎的師父,同和俺去吃三杯。”李忠道:“待小子賣了膏藥,討了回錢,一同和提轄去。”魯達道“誰奈煩等你,去便同去。”李忠道:“小人的衣飯,無計奈合。提轄先行,小人便尋將來。賢弟,你和提轄先行一步。”

從對話中看出,李忠生活條件非常窘迫,因為他只是個流落江湖打把式賣藝的漢子,朝不保夕。魯達就不同了,他是個團級軍官,根本不瞭解李忠為生活奔波的苦。

再看魯達在桃花山這段:

住了數日,魯智深見李忠、周通不是個慷慨之人,作事慳吝,只要下山。……李忠、周通道:“哥哥既然不肯落草,要去時,我等明日下山,但得多少,盡送與哥哥做路費。”

從這段描寫可以看出,李忠、周通二人雖然有錢了,但他們為以前窮苦的日子嚇怕了,積攢下的家底不想輕易拿出,這一點和我們中國的老輩人過日子的方式極為相似。

不得不佩服施耐庵老先生,在塑造人物性格特徵時的絕妙之處,他根據人物的生活環境、成長經厲,把《水滸傳》中的人物,刻劃得栩栩如生,躍然於紙上。





超越1933202637212


沒錢人永遠不知道有錢人的世界,豪爽人永遠也想不通吝嗇人的人生。

每個人的價值觀不一樣,所以對世界觀的理解也不一致。李忠認為他很大方,魯智深卻認為他很小氣。

這個印象也不是一天兩天就形成的,這還得從魯智深見到李忠說起。


一、魯智深對李忠的初步印象,從他為人處世的兩件事便覺得不對胃口

李忠曾是史進的開手師父,教給史進的武藝並不多。因他是撂地賣藝為生的主,一直過著浪跡江湖的生活。

史進途徑渭州是找師父投靠的。但不是找李忠,而是真正磕頭拜師的王進。喝茶時先碰到了魯智深,兩人一見如故,相約喝酒。在街市上碰到李忠。





碰到李忠是個意外,史進是個尊師孝義之人,一見李忠,他鄉遇故知,自然分外親熱。於是魯智深便要拉上李忠一起喝酒。李忠做了兩個小動作惹得魯智深對他印象不佳。

1、為了賣藝賺錢,不願意一起去喝酒。其實,對史進和魯智深兩個閒漢來說,喝酒是件小事。但在李忠眼裡,這是件大事。他心裡一定這麼想,我今天撂地賣藝還沒開張,飯錢沒著落,便讓我去陪你喝酒,實在難以從命。於是李忠便回了魯智深一句:

李忠道:“待小子賣了膏藥,討了回錢,一同和提轄去。”

李忠說著話,也是情有可原。諸位應該能感同身受,朋友過來一起喝酒,你兜裡沒幾張現鈔,出去如果碰到要買單,難免會尷尬。李忠浪跡天涯,日子過得緊巴,錢是恨不得掰成兩半使,所以才口出此言。





可魯智深就老大不願意了,一是覺得李忠太過婆媽,不是豪爽人行徑;二是不就喝個酒麼,既然我讓你去喝,怎會讓你掏錢。不過的確如此,魯智深作為經略府提轄,吃喝都是簽單的,靠這張老臉便能通吃,且輪不到他自己掏腰包。

可李忠才認識魯智深,對他底細不清。早知道你能喝酒刷臉,也就去了。

於是李忠又講了一句:

李忠道:“小人的衣飯,無計奈何。提轄先行,小人便尋將來。賢弟,你和提轄先行一步。”

這句話言下之意是:兄弟啊,你們閒著可以沒事,我還要為生計奔波呢。

其實李忠說這話也沒錯,史進原是富家子弟,從小就不愁吃喝,對錢財根本沒啥概念。魯智深是官府中人,平時吃喝不需花錢。

一個草根階層的苦衷不是這兩人能理解的。

因為不理解,所以魯智深便攪局了,把圍觀的人轟走了,這攤子是擺不下去了。無奈之下,李忠只能跟著他們去喝酒。

2、救助金氏父女,李忠又讓魯智深誤會加深了。幾人喝酒,本來喝得開心。可碰到金氏父女倆,便不開心了。為啥,因為金氏父女被鄭屠給欺負了。這讓俠肝義膽的魯智深頗為不滿,罵罵咧咧,當下要找鄭屠算賬去。





這個時候,史進和李忠並無發話。為何不說話?一是兩人都不是本地人,這種閒事不管也罷。二是兩人闖蕩江湖,這種欺男霸女的事見多了,早就習以為常。

不過礙於魯智深的面子,也就幫勸幾句。

魯智深憤懣不平,拉都拉不住,當時便要接濟金氏父女。於是從口袋裡掏出五兩銀子,覺得不夠,又找史進和李忠兩人拿錢。史進拿出了十兩銀子。李忠拿出了二兩銀子。

這裡我要說一下,十兩銀子對富家子弟史進來說,不過是隨手而就。二兩銀子對李忠來說,可能是全部家底。





前文有過交代,李忠剛撂地賣藝,還沒開市就被拉上喝酒。囊中本來就羞澀,你魯智深突然要給人家金氏父女銀子,李忠能拿出這營生錢已是不易。可最後還是被魯智深嫌棄不夠局氣。

然後做了一個蔑視的動作,竟然把二兩銀子拋還給李忠。我想李忠心裡一定十分憋屈,但他低頭沒出聲,老臉漲得通紅。知道為啥不,因為人窮志短唄。

這兩件小事,讓魯智深對李忠的印象並不好。事實上,李忠並沒做錯過什麼。幫是情義,不幫也是本分。

這件事也為後來李忠寧願搶錢,也不願意把現成的錢給魯智深埋下了伏筆。


李忠和魯智深再次相遇,是周通搶媒一事,到最後鬧得大家不歡而散

魯智深途徑桃花山劉太公處,聽說劉太公的女兒被賊寇看上,準備強媒硬保,搶上山寨做山寨夫人。這時候,魯智深一聽有這種路見不平的事,立刻義憤填膺,倘若不管,對不起他這英雄好漢的名頭。

於是扮成劉太公的女兒,等著賊寇上門。於是便上演了拳打周通,遇見李忠的經過。





其實,遇見李忠,魯智深心裡並不以為然。因為他對李忠的性格頗有些看不慣。跟著李忠上山,只是礙於以前大家相識的份上,並不想久留。

而李忠見到魯智深,心裡卻是特別高興。他上山落草,也是有原因的。一是撂地賣藝,賺個吃飯錢,日子過得不甚好。二是恰逢碰到周通,贏了他,便順當做了第一把交椅。做山賊比賣藝強太多了。

可他見到魯智深為什麼這麼高興呢?

一是見到徒弟的朋友,久未碰面,心裡很興奮。二是當年李忠被魯智深很是看不起,今天終於揚眉吐氣了。風水輪流轉,且不說魯智深吃了官司,做了和尚。現在李忠要錢有錢,要人有人,當上了山大王。這個位置突然拔高了許多,在魯智深面前,畢竟可以炫耀一番。





說到炫耀,李忠的確做出了炫耀的姿態。我們且看這段:

次日,山寨裡一面殺羊宰豬,且做送路筵席,安排整頓許多金銀酒器,設放在桌上。

如果不是為了炫耀,沒必要把這些金銀酒器擺放在桌上。這些戰利品,無非是想告訴魯智深,我如今不是當年擺地攤,給二兩白銀的李忠了,現在我已是出人頭地,有一定地位的李忠了。

可魯智深早就對李忠心存偏見,哪怕他做出任何姿態,在他心裡也認為李忠不是爽快人。所以道不同不相為謀,就算兩人如何苦挽,也不願意久留。

說到李忠明明有錢,為何要去搶錢送魯智深?其實,這裡有個規矩所在。



李忠在魯智深面前雖然炫耀一番,但他是真心對魯智深,要不也不會挽留魯智深落草。之所以沒把現有的金銀送給魯智深。是因為有兩點:

1、這些金銀是李忠和周通之前搶的,是屬於入夥共享的。兩人挽留魯智深入夥,魯智深不肯。既然不願意,那隻能當兄弟朋友,不能當合夥人了。那這裡面的金銀的分配,是隻有入了夥,才能做到有福同享的。但既然好兄弟上了山,我總得齎發些錢財當禮物。所以新搶的金銀,可以作為路費饋贈給魯智深。

2、當年魯智深曾當著徒弟史進的面,說過李忠不是爽利人,這是李忠的心結所在。這番話曾讓李忠很沒面子,可當時人窮志短,無法回應,只能夾著尾巴做人。今天我下山搶些金銀回贈與你,表示我李忠這人並不是小氣,只是當年的確窮,有難言之隱。

可再如何努力洗白,在魯智深眼裡,李忠就是個不折不扣的慳吝人。他才不管你桃花山有啥規矩,你擺著一堆金銀不送,偏要下山去搶,這不是小氣是啥。





於是,打倒嘍囉,卷跑金銀。讓李忠和周通回來,跺腳後悔不已。估計他們想破腦袋,也想不出為何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去搶金銀送給魯智深,反而魯智深不領情。

所以,還是那句話,道不同不相為謀,兩人的世界觀不同,永遠也不可能理解對方的想法。


灣火


魯智深對李忠的誤解,以及由誤解產生的鄙視,讓他對李忠有了一個“先入為主”的印象,這個印象就是他對李忠的評價:不是個爽利人!言下之意就是李忠這人很“吝嗇小氣”。這個評語就決定了魯智深和李忠之間不會有太深的交情,因為生性豁達,又好打抱不平的魯智深挺反感的一種人就是“吝嗇小氣之人”。

但是,魯智深大概是從來也沒有過“一分錢壓倒英雄漢”這樣的尷尬境遇,也就很難理解像李忠這樣的在江湖上艱難掙扎的流落江湖之人艱難和對於金錢的態度。

說到底,如果是站在魯智深的“道德高度”來看李忠的話,那李忠就是一個有道德缺陷的“吝嗇小氣之人”。但魯智深倒不想想,他在渭州城喝完了茶吃完了酒嘴一抹告訴店家:權且記下,回頭給你錢!店家還要陪著笑臉:哪裡的話,就怕您老人家不來呢!李忠行嗎?

這就是我們一直傳承併發揚光大的“道德綁架”和“道德鄙視”。不管你“玩得起玩不起”都是這個道德路子,玩不起的人是要受到鄙視甚至歧視的。因為沒有達到魯智深的“道德標準”,李忠就被狠狠地歧視和蔑視了一把。

當然,李忠也是想盡力的想做出願意表現“高貴的道德”態度,無奈口袋裡的銀子實在是撐不起自己“道德的高度”,不斷的受辱也就在意料之中了。在對待李忠的問題上,一貫豁達厚道的魯智深,真的就不太厚道。

《水滸傳》當中,魯智深和李忠相識是在渭州,但還是他正拉著剛剛認識的“好兄弟”史進一起去“喝兩杯聊聊天”,在街上偶遇正在打把式賣藝(還兼賣藥)的“打虎將”李忠。這個李忠是史進的“開手師父”,也就算是史進的啟蒙教練。

史進認出了李忠便上前打招呼,畢竟李忠是他的“師傅”。寒暄幾句,魯智深聽了史進的介紹,就非常熱情的請李忠一起去喝酒。李忠很客氣的告訴魯智深:你們先去,我要把剩下的幾包藥買完,太討回打把式賣藝的“幾十文錢”就趕過去。

魯智深一聽,立刻就火了,他二話不說就砸了李忠的攤子,趕跑了“圍觀群眾”。這絕對算是砸人買賣,也許在魯智深的意識當中還挺生氣:我的面子還不值那幾十文小錢兒嗎?這魯智深真的夠霸道,生生的拿“江湖道義”的道德綁架了李忠。

李忠在江湖行走多年,估計這種事還是第一次遇到,就是想發火都不知道怎麼發——人家請你喝酒難道不是給你臉嗎?中國的“道德和道義”有的時候還就是這麼滑稽。

李忠只有苦笑,跟著魯智深和史進去“吃酒聊天”,但是他又一次遇到了考量他的道德高度的尷尬事。

一對父女的哭訴,激起了魯智深的憐憫之心和打抱不平的正義感。除了表示要“打死那個鎮關西”之外,他告訴金家父:我給你一些銀子,你們回汴梁去吧!但是一摸兜,只有五兩,在魯智深看來實在是拿不出手,於是他對史進和李忠說:你們兩個先借給我,我回頭還你們。

史進很爽快的拿出了十兩銀子交給魯智深並表示:哥哥只管拿去,何談還字。李忠“扣扣搜搜”的拿出了二兩銀子,魯智深不滿意了。他把自己的五兩和史進的十兩給了金老頭,卻把那二兩銀子“丟還”給李忠,說了一句:也不是個爽利人!

這是沒多少功夫李忠就兩次沒給魯智深面子了。魯智深對李忠的印象就此形成,很難改變了。

其實,李忠做的已經夠好了,為了能夠努力達到魯智深的“道德和道義”的高度,他已經足夠努力。作為一個江湖賣藝的流浪者,李忠每天的收入大概是按照“文”來計算而不是按“兩”來計算。相對於土豪公子史進和壓根就沒愁過銀兩的魯智深來講,二兩銀子的確不能算李忠“摳門”,做到底李忠和魯智深就是兩個活在不同的世界的人,魯智深主觀的拿自己的道德標準甚至是財富標準和對待財富的態度來要求李忠,挺過分的。李忠很老實,但他對“物力艱難”的感受要比魯智深深刻的多。

在桃花山,魯智深和李忠又見面了。這個時候兩個人的身份都發生了本質的變化,魯智深出家當了和尚,而李忠則在桃花山落草為寇,成了桃花山上的寨主。

實事求是的講,儘管魯智深一百個看不上李忠,但是李忠是魯智深還是敬重和佩服的,在桃花莊遇到魯智深,他非常熱情的請魯智深上山,好酒好菜好器皿(金銀酒具餐具)的招待魯智深,李忠的心思也很清楚,本人當了山大王,日子比以前在江湖賣藝要好很多,我現在不摳門了吧?他極力邀請魯智深入夥,一方面是覺得魯智深的本事可以讓山寨的搶劫更加有成效,另一方面也是表達了願意和魯智深“有福共享”的態度,這些在李忠看來已經相當的“大氣”了。

當魯智深表示不遠入夥,準備離開的時候,李忠“惡習難改”又辦了一件“摳門”的事情 ,他告訴魯智深:你先在山上等等,我們下山幹一票,搶來的財物給您當盤纏。

李忠的做法,讓魯智深更加堅信:李忠這個人就是“本性難移”,當了山大王也改不了“摳門小氣”的毛病。他趁李忠和周通等頭領下山搶劫的功夫,打翻了嘍囉 把桌子上的金銀器皿一掃而光,然後從後身坡“滾”下山,揚長而去。

李忠他們劫得財物回山,發現魯智深把他們給“打劫了”,但也只能苦笑一聲,李忠表示山寨的損失算自己的,畢竟魯智深是他招來的。

李忠為什麼拿要下山打劫得財物給魯智深做盤纏呢?應該有以下原因。

第一,李忠好酒好菜招待魯智深,還拿出來金銀器具,總的來講算是一種炫耀,但這肯定是“善良的炫耀”,只是想告訴魯智深自己的這個老大還不錯。也是給邀請魯智深入夥一個現實的理由。

第二,實事求是的講李忠和魯智深的交情實在是太淺,遷到李忠並不是心甘情願的給魯智深較為豐厚的盤纏,之所以寧可下山打劫,其實也是為了“江湖面子”。下山打劫有收穫就給魯智深,打劫不利沒有收穫也不失基本“江湖面子”。

第三,李忠的桃花山應該是“股份合作制”山頭,李忠是老大不假,但是山寨的公共財產李忠無權私自處理。從後來李忠主動承擔損失的情節來看,這也是一個挺重要的原因。

但這些都不應該事魯智深捲了人家的金銀“潛逃”的理由。這個事,魯智深挺不厚道。


步武堂



清清原上草


這個問題問的很不錯,明顯提問的朋友看書很仔細,這正是施老爺子的一招妙筆。

李忠武功不高,名頭不小——搶了武松的“打虎”頭銜,但正代表了江湖中的很多小人物,他們圓滑,世故,算不上什麼好人,但也沒有多壞,其實正是大部分江湖人的縮影

武松魯智深那樣的好漢其實只是少數,而絕大部分,都是李忠,周通之流。

李忠為何如此做呢?且聽紅塵君慢慢道來。

第一,真的窮怕了

仔細看過書的朋友們都知道,李忠前半輩子都是打把式賣藝,賣幾貼狗皮膏藥,順便遇到如史進這樣的冤大頭也坑上一把,因此賺錢甚為艱難。

他初次登場的時候正好遇到魯達和史進,然後他在打把式賣藝,魯達豪爽,邀請他一起喝酒,但是他還要討剛才的幾十文錢後才走,這種淒涼是身為軍官的魯達,和富二代的史進所無法感受的

而且史進見了李忠口稱“師傅”,但是李忠卻只敢回答“賢弟”,這個小小細節就能夠看出李忠的自卑心,其實已經是深入骨子裡的。

所謂人窮志短,就是這個意思,什麼“不名一文,心憂天下”的,要麼就是左宗棠這樣十年難遇一個的人才,要麼就是YY小說裡面的主角,當你飯都吃不飽的時候,你想要的只是饅頭,絕非什麼國家大事

第二,格局確實小,小本經營不容易

顛沛流離了一番之後,李忠偶然間上了桃花山,這也算是一種緣分吧,以他的武藝剛剛好比臉皮比他還厚——敢和孫策和項羽叫板的周通高了那麼一點點,就在桃花山當了大寨主。


這時候他們遇到了魯智深,李忠當然知道魯達的厲害,明白他們哥兒倆綁一起也是白給,索性就主動認慫,還指望著送魯智深點禮物,好結個善緣,日後好相見。

這裡紅塵君多說一句,從這裡還是能夠看出李忠頗有小人物的智慧的,明白哪個能惹哪個不能惹,也懂得抱大腿的道理,現實中這樣的人成大業無望,但做箇中層小領導卻是綽綽有餘的。

但是上面咱們也聊過了,這人窮志短,尤其是窮怕了的這種,總是想著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就像是小本經營的商販一樣,此時他們手裡還是有點錢的,可卻總是想空手套白狼,去搶劫一批商戶來“借花獻佛”。

也正因為這個讓豪爽性直的魯達看的不爽了,反而“黑吃黑”劫了他們一堆金銀盤盞跑路,也所謂話不投機半句多吧

結論

所以說這件事,只能說李忠的格局小,志氣低,窮怕了,和魯智深這種天生豪氣的好漢不能比,但也不能指責他是個壞人,相反正代表了包括你我在內的絕大部分的升斗小民。


紅塵如鏡


都不想花自己的錢啊,像一般人想買東西,都是想問父母要錢,自己弄個小金庫什麼的


不知江月待何人


宋江在《水滸》中借用了這樣兩句話“貫使不論家豪富,風流不在著衣多。”豪爽之人未必有錢,有錢之人未必豪爽……!

李忠,會些槍棒拳腳,是史進的開手師付。因長的身材雄壯,被人稱為“打虎將”。經史進引見,結識魯提轄。恰逢金翠蓮父女被惡霸所逼,魯達、史進慷慨解囊,魯達更是揮拳相助。相關這個貌似好漢的“打虎將”,吝嗇惜金,小氣猥瑣,魯達直言“也是個不爽利人”。後來,魯達暴打周通,上桃花山。李忠、周通山寨裡現有金銀不與辭行的魯智深,卻去下山打劫財物相送。更讓魯智深厭惡不快,乾脆捲了些金銀酒器,不辭而走。同是梁山好漢,魯智深不愧頂天立地的真英雄,而李忠、周通,雖綽號響亮,實則和真正的好漢相差甚遠…或許這就是“小農經濟狹隘自私”的侷限吧……?!


心遠219374159


畢竟他們是帶有舊統治階級的影子的人,由此可知他們所謂的“革命”是不徹底的,從中可以看出他們是脫離群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