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解釋一下“形而上學”?

浩浩59170


形而上學是一個普遍存在人類世界的一個哲學概念。它是與唯物主義辯證法相對立的一個哲學範疇。唯物主義辯證法的實質是指導人們用發展的眼光,客觀、辯證的認識客觀世界,而形而上學呢,就是用孤立、靜止、絕對的觀點來認識世界。形而上學四字,望文生義,意思就是看重形態和外在現象,忽略了事物本質的內在聯繫和規律,從而導致片面、膚淺的認識和看待世界萬物的發展和變化。它認為世界萬物之間是孤立的個體,事物之間的發展和變化沒有相互的聯繫,這種片面、狹窄的認識論導致對事物的發展變化缺乏正確的認識。實事證明,形而上學這一唯心論的歷史發展觀是錯誤的,它違背了歷史正確的發展方向和實際,同時也違背了客觀世界發展的自然規律。


長水國學文化講堂


形而上學?完全不懂。似乎是《易經》裡“形而上謂之道,形而下謂之器器……”。可這與我小時候學的哲學課完全不沾邊。更有玄乎的把它貼到了什麼黑格爾、亞里士多德……,也不懂,也亂七八糟的,完全暈得我懵逼。沒辦法,還是回到我的童年對“形而上學”的理解。說到“形而上學”是用孤立的靜止的思想去看待問題、解決問題。那還是要歸回到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源頭上去說。形而上謂之道,形而下謂之器。那麼,形而上是怎麼來的呢?是孔孟等古今中外老祖宗留下的遺訓嗎?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嗎?答案是:也是;也不是。

也是。那是因為不管是孔孟之道,不管是唯物主義,唯心主義,不管是馬列主義,不管是毛澤東思想。都是前人在長期的實踐活動中取得的寶貴經驗;

也不是。那是因為不管是多麼好的“道”,不管是多麼好的“主義”,不管是多麼好的“思想”都不能機械的靜止不動的照搬,不能原照原的套用。如果機械的靜止的原照原的照搬套用那就陷入了“形而上學”的套路上來了。——就是孤立靜止使用“真理”。而由於環境,條件等客觀因素髮生了變化,使原以為正確的“真理”無法解決眼下的實際問題。或者說因而執行了錯誤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而釀成失敗。這就是“形而上學”。——過分的依賴形而上——道——真理(主義、思想)。以形而上為主之形而上學。也就是唯心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

那麼,唯物主義應該怎麼做呢?

我認為的答案是:當我們學習和掌握了一個“真理”的基本原理(不是熟練背誦)。那麼,再遇到實際問題的時候就要實事求是的分析問題的成因來龍去脈,和問題的走向發展方向等等客觀因素,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方法找出矛盾問題的主要方面與運用以往的成功經驗加以解決,從而帶動矛盾其它方面的解決化解。這才能也才叫實事求是。這就是唯物主義和唯物主義的世界盃和方法論。——實踐中求真理,掌握真理去實踐,再實踐中再求真理,……不斷往復求真。絕不能陷入經驗主義形而上學。


頑石補天


好!我就用通俗的方法解釋一下“形而上學”,它是很易懂的。

1、先說一個小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個著名的跳高教練員在大罵他手下的運動員:“怎麼這個普通的高度你還跳不過?”圍觀的人見他罵得有點過火了,知道他不是田徑運動員出身,就說:“教練,您能跳過這個高度嗎?”教練大聲說:“我怎麼不能?理論上我每次都能跳過!

這裡,教練員做的事,就是“形而上”的事,他掌握的跳高理論,就是形而上“學”,屬於“道”的範疇。而運動員做的事就是“形而下”具體的事情了,屬於“器”的範疇。

2、要理解形而上“學”,要把原文找出來;還要把其他概念一起看,才好懂。

大家都知道,“形而上”的說法出自《易經-繫辭》,相關原文是:“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

】,是抽象的、精神性的、本質的、無形的東西,稱為形而上者。

】,是具像的、物質性的、現象的、有形的東西,稱為形而下者。

】,道因應實際的實施方案。

】,道的可行性。

事業】,道的廣泛應用。

3、以中國的抗日戰爭為例。

】,毛澤東在《論持久戰》指出:抗日戰爭不是任何別的戰爭,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和帝國主義的日本之間在20世紀30年代進行的一場決死的戰爭,全部問題的根據就在這裡。中國必將取得這場戰爭的最後勝利。這是毛澤東對這場戰爭的準確定性,完全符合當時中國及有關國際的實際,順應了中國人民抗戰的需求。反過來,作為指導思想,科學有效地指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戰的最後勝利。

】,全體中國人民的對日抗戰行為。

】,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毛澤東首先提出我方抗戰的三個戰略階段,戰略防禦、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以此為總方針,還提出了具體的方案,就是在第一和第二階段中主動地、靈活地、有計劃地執行防禦戰中的進攻戰,持久戰中的速決戰,內線作戰中的外線作戰;第三階段中,應是戰略的反攻戰。但是,反觀蔣介石,根本就摸不著抗戰的道,因而不善“變”,就說一例,一開始時與敵大打陣地戰,損傷巨大。

】,在中共領導的抗日根據地、邊區取得良好效果。如百團大戰、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破襲戰等等,很可行,成效卓著。

事業】,《論持久戰》發表後,反響很大。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通令全國,把它作為抗日戰爭中的戰略指導思想。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中國人民抗戰的勝利,是一項艱苦卓絕的偉大事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所以,舉例來印證是最通俗易懂的。同時,還要把道、器、變、通、事業一起解讀,才能更好地理解“形而上”的道的作用,道是重點!而不僅僅是知道形而上“學”而已。如果,只談“形而上學”,較易落入談玄說妙,不切實際的誤區;有時,也難於招架別人對形而上“學”的質疑或攻擊。

朋友們覺得這個回答可以的話,就點贊、關注吧。


郭三滿


看到“形而上學”四個字,想起一個笑話。這個笑話據說流傳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但似乎不可能,應該是文革後,人們對文革進行反思所編排的。笑話說,有一個靠造反起家的工宣隊隊長,到農村一個大隊去宣傳。當他讀報紙讀到“形而上學”時,有人問他,什麼是形而上學?這個工宣隊長撓撓頭,然後回答,形而上學就是一個小孩叫形而,揹著書包去上學。

其實這也說明,形而上學確實不是那麼通俗易懂。

現在大家都知道,形而上學是一個哲學名詞。按照我國傳統的樸素的哲學原理來說,就是以下兩種意思:

一種是指用孤立、靜止、片面、表面的觀點去看待事物;

另一種是指研究單憑直覺(超經驗)來判斷事物的哲學,是和辯證法相對立的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


一株吊蘭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有本書叫“形而上學”,這個書名是譯作者加上去的,其原名為“物理學之後”,意思是自然科學的後續科學。形而上學取自易經的“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簡而言之,“形而上學”純屬中國用語。

那麼,形而上學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一般人都生活在形而下的直觀世界中,要想理解這個世界,一定要建立對這個世界的總結,我們把這種總結叫普遍意識,而這個普遍意識就達成形而上。

用西方哲學術語講,形而上學研究的是關於是或存在的問題,我們稱之為存在的存在物。那麼什麼是存在呢?舉例說明,人是理性動物,這個命題包括主詞和謂詞,其中“是”為謂語系詞,英語表示為is;was ;are,人表示為human 。如果沒學過英語,我們根本不知道human 是什麼意思。而漢語的人字從甲骨文開始就表達為一個可識別的象形文字,它是一個半抽象描摹符號,我們可以直觀感受它是什麼。相反的語音字母文字就需要概念解釋,它是抽象的、邏輯的思維繫統。be 是is;was;are的非時態軸心詞,它是對事物存在的解釋,沒有這個解釋,我們根本不知道存在的事物是什麼。更嚴重的是be後面加上ing進行時態,表達為明顯的追問傾向,這個傾向表示對存在的解釋要不斷地加以探討。比如:人是不長毛直立的兩足動物;人是理性動物;人是政治動物。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說的:存在將被永遠追問下去。

我們大多數人對於形而上學概念是模糊的,甚至是極力否定的。這是幾十年來思想被束縛的結果。今天我們不再為意識形態遮蔽我們的思想而擔憂,我們可以開啟智慧,讓思想自由徜徉。

在形而下的直觀世界,我們一般人對世界的感知是某個可見的具體事物,也就是存在者。比如:某個早餐的食物、今天見面的某個人、下班回家走的某一條路、新買的一輛小汽車。除了關注這些具體的存在者,我們很少對這個世界為什麼存在感興趣,那麼誰感興趣呢?哲學家。哲學家研究存在的存在物,即亞里士多德所說的物理學之後,也叫形而上學。


研究與發現


形而上學是哲學的本質屬性,是關於抽象思維的哲學。它最顯著特徵是不能外在表象為具有長寬高的感官實體,只能通過抽象思維理解的具有邏輯體系結構特徵的知識學說。舉幾個例子:

1、笛卡爾說:世界不是多元的。地和天是由同一物質做成的,縱然有無數世界,它們也都是由這種物質構成的。多重的世界是不可能的。物質的本性就在於它是一個廣袤的實體,同時,我們在自身也發現不出對於任何別的物質的概念。笛卡爾這一思想,被化學家門捷列夫對元素的發現所證明。所有的元素都是在氫原子的基礎上聚合而成,形成大千世界。元素週期表就是形而上學的表象。

2、哲學家都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聯繫的。這種觀念就是一形而上學觀念。達爾文的物種起源與演化就是建立在這個觀念之上的。達爾文的生命進化論之樹,分為門、綱、目、科、屬、種,形成體系,這個體系就是形而上學思想體系。

3、現代醫學是建立在分子生物學基礎上的科學分支,最新基礎醫學已經深入到基因測序和通過重組開創基因療法,就是由物質無限可分的命題、假設、求證、檢驗的形而上學邏輯思維程序獲得的成就。

形而上學由哲學推演到科學,為人類開創了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造福人類的偉大工程,沒有形而上學思維能力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我思故我在我在我必思


看許多人不懂這個問題,回答裡面也大多是掉書袋子,講半天沒講清楚個所以然。我就用最通俗最好懂的語言談一下。

“形而上學”是個哲學裡面的詞彙,名字來源於中國,含義來源於外國。

形而上學的意思就是:片面、孤立、靜止地看問題。

那麼可能還有人不太懂上面這個定義的意思。什麼叫片面,看問題不全面就是片面;什麼叫孤立,只看到自己想看的對象,沒有注意跟它有聯繫的其他食物;什麼是靜止,對一個東西的認識一直不變就是靜止。


下面用“形而上學”和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做個對比:馬克思認為形而上學是錯的,他提出世界起源於物質,看問題要用辯證的方法。具體的理論就不扯了,相信大家也不關心那麼多。

就拿個實例吧。一瓶礦泉水,用辯證法的觀點看,十年後它必然是變質的,不能喝了。而形而上學認為這瓶水就是十年前那瓶水,沒有變化。

所以說,即便是普通人,也能很容易就發現形而上學的錯誤之處。說這麼多,相信讀者應該都能對形而上學有一些初步的理解。


想起了跟考研人有關的一個段子:考研這種事,形而上學、不行上班。哈哈,各位,圖個樂~

(當然了,我也只是個半吊子,必然存在一些疏忽和未知,歡迎在座各位評論區指正指正。)


大鵝有話說


形而上學,這個詞有三種含義。


一種是黑格爾的,他把形而上學與辯證法相對立,馬克思繼承了辯證法思想,也就是我們教材裡常提到的形而上學,表明的是片面、僵化看問題的思維方式。要想有通俗易懂的方式理解黑格爾提到的形而上學,可以簡單地把錯誤的思維方式通通歸類為形而上學。


第二種是亞里士多德提出的"形而上學",其實也就是西方的哲學,思考本體和存在、運動等哲學問題。


另一種"形而上學"的觀念是中國文化的,《易傳》中說"形而上學謂之道,形而下學謂之器","道"、"器"之分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文化,無論是儒家還是道家,甚至佛家,都把對"道"的追求當成終身的、無止境的。要想理解中國文化中的形而上學,大致可以認為形而上學就是道,沒有具體的用途(有具體用途的叫做器),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時時起作用。

其實,形而上學這三個意思已經在使用上產生了混淆,乾脆就把形而上學這個詞留在教材中單獨使用。說到中國文化就直接說"道"、"器"就行,不必這麼麻煩地解釋一通。


南山劉向雄


形而上學,是以點代面,以偏概全,孤立靜止的看待事物,俗話叫死板。否定事物的多角度,多層次,只承認事物的外在形式,否定事物的內在因素。反對事物矛盾的運動規律。是死板的教條主義的形式。叫形而上學。

如,看到一座山南面的地形,只承認直觀看到的,而否定其它三面地形的多變性。看到水只承認水的存在,而否定水分子,經熱力蒸發而成霧,遇冷結晶成霜,成雨成雪。把每個現象割裂開來,孤立的看待,而忽略其事物內部相互的關聯性。

一己之見。供參考!


天馬909張冰河


“形而上學"就是搞形勢主義,不切合實際,生搬硬套,死教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