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軍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兵源?

大蟲子和


至少在七七事變之前,日本能隨時徵發上前線的兵員就有百萬人之多,這是當時一盤散沙的舊中國無法想象的。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從經濟、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學習西方,而最重要的,還是學習軍事。

參考普魯士等西方軍隊的建制和軍制,日本在建軍方面下了很大的力氣,還聘請了大量西方軍事教練來培訓這些新軍。

在甲午戰爭爆發前,日軍建立了7個師團,分別為近衛師團和第一到第六師團,這七個師團是日本二戰結束前最牛的7個老牌師團,屬於軍隊的上等人。

此時日軍的師團編制為2個旅團(相當於旅)+四個聯隊(相當於團)編制,再加上師團直屬的炮兵、輜重和騎兵聯隊,平時保持1萬多人的編制,戰時可擴編至2萬。

經過二三十年的積累和發展,日本的徵兵制就這麼慢慢建立並完善起來。

1900年前後十多年的時間裡,日本先後和大清國和沙俄進行了兩次決定國運的戰爭,在這期間,日軍先後增設了10多個師團。

一戰後,東亞局勢平穩,大正天皇時期進行了裁軍,日軍的常設師團定額為17個,一直到七七事變之前,日軍的“常備師團”基本都保持到17個。

但是,雖然日本平時常設師團只有17個,總計不過約25萬人的兵員,但是日本無時無刻不在策劃著“征服中國、征服世界”的美夢,因此,日軍的軍人服役期只有2年,復員後的士兵被稱為“在鄉軍人”,編為預備役。

這些預備役的老兵需要每年在各自原師團的建制地集訓一個月,當地會儲存有足夠的武器裝備以供訓練和突發情況需要。

七七事變之前,日本在役的軍人有25萬,但是復員在家、保持訓練狀態和擁有完備戰鬥力的預備役老兵高達近百萬。

當然,如果能把徵召年齡放寬到40多歲,那日軍能徵召的老兵就更多了。

而且,這裡並不包括那些日本民間的“國民兵”,也就是民間的民兵組織,雖然民兵戰鬥力不咋的,但是隻要經過一定軍事訓練,擺到戰場上,做做治安軍,幫日軍看護後方還是有點用的。

七七事變之後,日軍開始大規模擴編師團投入到中國戰場,而隨著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又不得不投入更多的兵力,一直到戰爭結束,日軍的師團數量擴增到了200個左右,幾百萬人。

而隨著日本的老兵越打越少,日本不得不放寬徵兵的年齡、身體條件,最後甚至十五六歲的身高不過1米5左右的小孩子都要被拉出去當兵。

戰爭後期,日本那幾百萬軍隊已是敗絮其內,充斥了太多的老弱殘兵,除了當治安軍嚇唬一下百姓,大多數士兵已經無力對抗盟軍和中國軍隊的猛烈攻擊。

由於二戰期間,日本到處惹事,從而使它的周圍到處都是戰場,它不得不在每個方向都投入重兵,這讓它的兵員非常緊張。

二戰期間,日本有四大戰略集團方向,第一個是日本本土、朝鮮半島、臺灣等,二戰末期達到了224萬,第二是東北的關東軍,擁有70萬人,第三是中國派遣軍,戰爭結束前還有105萬,第四是廣袤的太平洋戰場上的南方軍,戰爭結束前有300多萬。

當然,這些軍隊,雖然戰爭結束前加起來有700多萬,其實都是一棒子陷於絕望和飢餓的困獸而已,雖然還很狂,但是已經沒有力氣了。


雲中史記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第一是人口基數。

很多人認為日本是小日本,其實日本領土面積比法國、英國都要大,並不小了。

就人口來說,日本早在古代戰國時期就有1000多萬人口,在世界上來說也不少。

二戰期間的1941年,日本人口普查結果是1億372萬7610人。而不是我們所知道的7800萬,這主要是包括了朝鮮、臺灣等殖民地人口。

而同一時期,英國人口4700萬,法國人口4100萬,德國7200萬,都不如日本。

只有領土面積遼闊的蘇聯和美國人口比日本要多,蘇聯人口1.6億,美國人口1.3億。

而蘇聯在二戰中,僅僅戰死的年輕男人就有1000萬,負傷高達2000萬,總數達到3000萬,佔到蘇聯人口的五分之一。

由此可見,蘇聯徵集了多少人民加入部隊。

按照蘇聯這種標準,日本湊齊一二千萬人參軍也是沒有問題的。

第二是兵役制度。

不是說所有的男性老百姓,發一支槍就能打仗的,還要經過訓練。

日本自明治維新開始,就執行義務兵制度,所有成年男性都有義務服兵役。

當然,和平年代不需要每個人都當兵,但日本仍然大量招收士兵,目的是進行兵員儲備。

1927年日本製定了《兵役法》。規定所有19歲男性必須通過徵兵檢查,等待軍隊挑選。

體檢分為5類,其中最後兩類為有病或者體力嚴重不合格,不需要服役。

剩餘三類,除了第一類必須進入現役部隊,以外,另外兩種必須服補充役和國民兵役。

服現役的日軍士兵必須經過2年的嚴格訓練,服役滿了軍隊又不需要打仗,他們才會退伍轉為預備役。預備役也是需要進行訓練的,等於是準軍人。

預備役期滿後轉入後備役。後備役每年只需要訓練幾次,相對輕鬆。

但只要一開張,預備役和後備役都可以迅速成為作戰士兵,編入一線部隊。

在1937年之前的10年,日本每年的現役士兵就有10多萬規模,10多年就訓練了200萬人。這200萬人隨時可以作戰。

另外,日本每年還有數量相同的服補充兵役的士兵。這些士兵需要在兵營內接受4個月的短期訓練即可,訓練結束後即返回家中。

雖然他們訓練較差,但畢竟是有過初期訓練的。

一旦爆發大戰,這些200多萬人會被緊急招入部隊,進行幾個月的強化訓練後就可以作戰。

所以,在1937年抗戰爆發時,日本單單預備役和補充兵役可以隨時作戰的士兵,就有400萬以上。

而日軍本來就長期保持較大規模,可以輕鬆編組四五百萬大軍。

這種部隊,對於侵華來說就足夠了,畢竟戰爭爆發式,國軍也就100多萬人。在國軍兵力最鼎盛時期,也不超過400萬,其中一線作戰部隊也就200萬人。

第三,強大的現役部隊訓練能力。

一般認為,最適合服兵役的年齡是18到22歲。這個年齡段的青年體力最好,耐力最強,更重要的是通常沒有接觸社會,思想簡單,容易服從命令。加上沒有妻兒老小,作戰敢於拼命。

日本在1937年開戰的時候,就立即徵召符合年齡的青年入伍,將體力符合要求的編組為現役軍隊。

在1937年第一年,日本就訓練了30多萬人,隨後每年都增加。

日本當時人口基數巨大,基本每年都有60萬以上的男青年達到18歲,滿足了服役的需要。

而整個八年抗戰,日軍損失不過100多萬人。也就是說,日軍每年訓練的部隊,用於補充侵華戰爭的傷亡綽綽有餘。

而太平洋戰爭,是從1941年底才開始的,當時日軍已經訓練了大量現役部隊,準備和英美開戰了。


就兵役上來說,軍國主義的日本做的非常不錯,比很多列強做的都要好。


薩沙


抗日戰爭爆發時,中國有四億五千萬人口,日本約有一億零五百萬人口(含殖民地),如果簡單的推算,中國的“可動員人口”是日本的四倍有餘,其實這是不切實際的想法,因為日本是亞洲第一個實行現代兵役制度的國家,採取的是“徵兵制”。而國民政府雖然也頒佈了《兵役法》,但由於內亂和執行不力,實質上仍然沿襲唐朝以來的“募兵制”,這就從根本上造成了差距。



(海軍陸戰隊少年兵)

所謂“徵兵制”就是軍人徵召制度,日本以法律規定全國從17歲到40歲的適齡男子,除不符合體檢標準或特殊情況外,一律要服兵役,如此使接受過軍事訓練的男丁數量龐大。1937年7月,在長時間兵役制度的培訓下,日本已擁有現役兵員38萬人(17個師團),預備役兵員73萬8千人,後備役兵員87萬9千人,第一補充兵157萬9千人,第二補充兵90萬零5千人,合計448萬1千人。

而如果在戰爭時期將徵兵年齡上下浮動一些,則可動員人口即可迅速膨脹,日本前後動員數量超過1000萬人,因此儘管日軍在戰爭中陣亡200多萬,按因傷致殘1:1計算,到戰爭末期日本陸海總數仍然有700多萬人,是基本合理的。因為在1945年初日軍大本營籌劃“本土決戰”時,再次放寬了徵兵年限,一口氣新建了69個師團,已經達到了男子“全民皆兵”的狀態。



(這身高也是醉了)

而我國幾千年來沿襲的“募兵制”,是指軍隊進行招募和民眾的“應募”,完全是一種自願性而非強制性行為,並且募來的兵員質量也無法掌控,同時“好男不當兵”的封建思想也使軍人成為一個並不高尚的職業,與日本的軍人地位存在天壤之別。國軍革命軍除現役的170餘萬人外,沒有預備役部隊,後備兵員僅是1936年才完成訓練的區區50萬壯丁。

如此巨大的反差造成的惡果就是,一旦戰爭進入長期化時,日軍有充足的預備役和後備役兵員來補充戰損,基本能迅速恢復野戰部隊因傷亡而下降的戰鬥力。而中國軍隊只能以毫無軍事訓練的壯丁、匆匆培訓一二個月的新兵補充缺額,各野戰軍或師戰鬥力直線下降,因為有作戰經驗的老兵甚至放過槍的士兵越打越少。



更要命的是,由於民國軍隊的迅速潰敗,東北、華北、華東、華中等人口密集區很快淪入敵手,喪失了大片可徵兵基地,也從根本上影響了可動員人口的基數。抗戰期間四川兵、河南兵、貴州兵、湖南兵、陝西兵數量較多,那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其它人口大省都在日軍控制之下,總不能去敵佔區招兵吧?

從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到1945年日本投降,共有1335萬壯丁被國民政府送往前線,加上戰爭爆發前的不足200萬軍隊,堂堂人口大國其實動員起來的總兵力只略多於日本。如果再考慮單兵素質和武器裝備的巨大差距,雙方的戰鬥力總和是顯而易見的,到日本投降時,關內外日軍總數約204萬人(山海關以南109萬人),其它都在本土和太平洋戰場。



(日本陸航少年飛行員)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軍總兵力約241萬人,還基本能夠保持18到25歲的現役動員年限;到1943年總兵力達到381萬人,動員年限已經擴展到17到45歲,已經是窮兵黷武了;到1945年又突擊擴軍240萬人,加上1944年徵召的90萬人,總兵力高達715萬人,徵召年限已經擴大到15到60歲,如果加上傷殘數字,動員人口肯定超過了1000萬,這個國家已經整個的瘋狂了。

1945年6月,日本人乾脆頒發了最新的兵役法,規定17到40歲的女子也有服兵役的義務,這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也充分說明了其實日本的戰爭動員能力也到了極限,士兵素質急劇下降。而現代戰爭畢竟不是數人頭,精壯男子和戰爭資源的枯竭,使日本戰敗已經不可避免。

(美國大兵來幫忙)


度度狼gg


二戰日軍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兵源?因為當時的日本帝國本來就人多啊

說起日本這個國家,有時候小編還是蠻佩服他們的對於能屈能伸的理解力,當年日本剛剛進入國家時期,聽說中國發達,不遠萬里就跑來中國的漢朝、唐朝稱臣學習,而後西方科技文明興起,眼看大勢所趨的又投向了西方的懷抱,到二戰發生的時候,日本以及成為真正的資本主義強國,海軍實力世界第二,科技發達糧食產量高,這也是日本人敢於發動戰爭的底氣

至於日本島的兵力為何如此之多,其實很好理解

在抗戰開端前,日本本土其實人口就有7800萬,這在其時也是一點不少了。其時美國也才1.3億人,我國4億人。而且日本在1937年就差不多控制了東三省、朝鮮和臺灣,這樣就是變相的增強了日本的軍力。而且日本為了發動戰爭蓄謀已久,抽調兵力並不難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在整個侵華戰爭中,中國戰場殲滅日軍155萬餘人,中國軍民共擊斃、擊傷日軍255萬餘人,佔日軍在二戰中傷亡人數的89%,日本戰敗後,向中國投降的日軍共128萬餘人,佔當時日軍海外投降總兵力的一半 中國軍民共擊斃那有這麼多,日軍資料和美軍資料上寫的是日軍在中國戰場共傷亡133萬,這正好和我們中學歷史學的日軍在中國傷亡133一致,但是這裡面傷亡二字要好好理解,日軍其實是亡40萬傷93萬,中國殲滅的40萬是相當於日軍總死亡人數的22%。

   1937年“七·七事變”前日中軍事力量相比 陸軍:日本有常備師17個,約38萬人,但可以三倍動員,預備役678.8萬人。中國總兵力210萬人,日中比率為1:5.7。日本陸軍兵力數量上雖少於中國,但其訓練有素,且武器裝備精良。空軍:日本有91個飛行中隊,共2700架飛機。中國有各式飛機600架,其中作戰飛機305架,比率是8:1。海軍:日本有艦艇200餘艘,總噸位190萬噸,名列世界第三位。中國有新舊艦艇66艘,總噸位59034噸,比率為13:1。 日軍侵華的總兵力,東北地區一百餘萬,關內一百餘萬,在整個侵華戰爭中,中國戰場殲滅日軍155萬餘人,中國軍民共擊斃、擊傷日軍255萬餘人,佔日軍在二戰中傷亡人數的89%,日本戰敗後,向中國投降的日軍共128萬餘人,佔當時日軍海外投降總兵力的一半。

   二戰中日本國內兵員動員能力概算的話應該在500萬左右,當時,日本人口7300萬,除去老人兒童婦女,適合當兵的兵員應該在1000萬左右,但是再除去工業農業等部門需要的人口數量,也只能有500萬左右了。當然,由於日本軍國主義的狂人,很多老人兒童婦女充實到了工農業上,解放出了一些青壯年,但是這樣的話,就屬於竭澤而漁了,會大大降低日本支持持久作戰的潛力。實際上,到了二戰末期,日本軍隊裡已經有了很多的少年中年人,也就是說其兵員已經枯竭了。如果再考慮上空軍,海軍以及其他技術兵種,日本兵員動員能力還要再下降一些。因為即使有了武裝的武裝平民依然是平民,只有經過嚴格訓練,熟練掌握武裝使用和應用技巧的才能稱之為士兵.





忘川秋水981296133


日軍的兵員並不僅限於本土的一億人口,其中還包括為數不少的韓國人,以及本身是中國人的偽軍

現在,我們已經把八年抗戰,重新定義為十四年抗戰。這個意思就是說,從1931年日本佔據東三省開始,抗戰就已經算是開始了。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日本攻擊中國東三角的跳板是哪裡?

說到這裡,答案就不言而喻了,這跳板就是朝鮮半島。日本早在1910年,便吞併了朝鮮半島,並且在這裡殖民統治多年。在進軍東北之前,日本人的成果頗豐,很多韓國人都被成功同化了。他們不僅是“精日”,行為上也把自己當成了日本人。

在日本入侵中國的時候,很多韓國人也加入了日軍。譬如韓國前總統朴槿惠的父親,就曾經在日軍裡擔任軍官,這是他們家族一輩子都洗不掉的汙點。

韓國人在中國的殘暴程度,比起日本人有過之而無不及。中國的老百姓,往往把韓國人叫成二鬼子。據家裡的老人說,二鬼子比大鬼子還要殘暴。而在中國東北地區,很多韓國人拿著棍子,幫助日本人維持秩序,所以咱們東北的老百姓,給他們起了個傳神的尊號,叫做“高麗棒子”。時至如今,我們還把他們叫做棒子,原因多半也在於此。

到了二戰爆發的時候,除了日本本土之外,他們還裹挾了朝鮮半島,以及東北三省的人力物力,以這龐大的資源,與中國展開了全面決戰

。此時日本的控制區域,絕不僅限於那狹窄的一方島嶼而已,他們的力量已經非常可觀了。所以日軍的兵員如此充足,也就不足為奇了。

話又說回來,雖然同屬於東亞文化圈,但土著居民與侵略者的矛盾,是始終無法調和的。當偽軍大片投誠,韓軍士兵反戈一擊時,日軍也會瞬間陷入頹勢,這便是那龐大兵源留下的隱患了。


渭水徐公


兵源多在一方面可以理解為人口多,再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為徵兵範圍廣。

一,日本人口

二戰時期日本總人口有7800萬人,比當時歐洲任何一個國家人口都要多,僅次於中國(4.4億)、蘇聯(1.6億)和美國(1.3億)。在人口基數上,日本的實力還是相當強大的,也才能為日本發動侵略戰爭提供大量兵源。


在整個二戰時期,日本全國共動員軍隊970萬,占人口比例的12.8%左右,除此之外,日本在當時的殖民地朝鮮和中國臺灣等地因為施行的奴化政策也徵收了不少士兵。

在日本投降前夕,日本在共徵兆了61萬朝鮮籍士兵和由24萬臺灣人組成的所謂的“臺灣青年志願軍”。這些軍隊不僅有的戰鬥力絲毫不遜於日本軍隊,甚至在殘暴方面日本人還過猶不及。

二,徵兵範圍

戰爭開始之初,為了維持軍隊戰鬥力,日本的徵兵條件和範圍還是有著十分嚴格的標準的。但是隨著後來日本陷入中國戰場的泥潭中和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日本前線軍隊日益捉襟見肘。為了解決兵力不足,日本軍部開始了兩個擴軍策略。

一是召集退伍軍人恢復現役,

二是降低徵兵標準。

只要是沒有精神方面的疾病,日本的徵兵標準身高方面甚至都放寬到了1.55米。

除此之外,二戰末期,由於窮兵黷武,本國內男性徵兵年齡已經調整為16歲~45歲,不僅如此,重視教育的日本將十幾萬大學生也徵做士兵派往各個戰場作戰。1945年,日本現役軍人總數已經有戰爭開始之初的31萬猛增至715萬。

雖然日軍人數上一再增加,但終究是日薄西山,軍隊戰鬥力十分差勁,只是給狂熱的日本侵略戰爭徒增炮灰罷了。


青悠論史


日軍之所以有那麼大的兵力來源,並非所有的士兵都是日本人。在日軍中不乏有朝鮮人,甚至有臺灣人,

這點也不奇怪,畢竟這些地方都是日軍佔領地而且佔領的時間也不短。日軍想要在佔領的地方招兵自然也不是什麼難事,畢竟當時的朝鮮也不是什麼強國,人民生活水平可以說是非常的差勁。最初對朝鮮的徵兵是志願招兵,並且給予朝鮮加入日軍的很多特權,並且宣稱這是賦予“皇民”的特權。1938年2月,日本頒佈了針對朝鮮徵兵的《朝鮮人陸軍志願兵令》。

日軍又給予了不錯的參軍福利,可以說是直接讓參軍的朝鮮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止一個檔次,有了這樣的好處身處在水深火熱的朝鮮人民自然踴躍報名參加日軍,因為這是走出困難生活的道路,甚至是改變命運的幸運石。這樣一來,無論是普通的平民百姓,還是曾經雍容華貴的達官顯赫都積極的報名參軍,

直到二戰後期日軍的兵力越來越不夠用了,不得不強行在佔領地徵兵,所以日本在1942年把外朝鮮徵兵的志願形式改成了強徵。自此加入日軍的朝鮮人越來越多。根據日本厚生省後來的統計,加入日軍的朝鮮兵達到了24萬人,該徵用了86萬的朝鮮勞工。

在臺灣正式招兵要比在朝鮮招兵要晚的多,知道1945年日軍才在臺灣全面徵兵,先後徵兵達二十萬人,

日軍在二戰後期由於戰爭的消耗,作戰兵力急需補充,日軍竟然讓未成年的少年參軍作戰,可見日軍是多麼的窮兵默武。





愉悅讀歷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所在的區,我們暫且稱他為太平洋戰區,有兩個重要的作戰區域,第一個中國戰區,第二個,南亞和東南亞戰區。

中國戰區日本部署的兵力,鼎盛時期在四百萬左右,而在九一八事變前,日本只派遣了32萬關東軍,後來在中國東北地區掠奪了大量的資源,我們也知道日本是一個資源及其匱乏的國家,有了資源的支撐,可供養的軍隊數量也迅速提高。日本的兵力來源組成有以下幾個組成部分:

第一個日本本土。日軍的主力,七千萬人口的日本,戰爭前後動員了足足1200萬軍隊,這麼高的比例,與日本狂熱武士道和天皇信仰有著密切的關聯。

第二個,傀儡政權,軍隊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偽軍”,雖然數量也不少,但戰鬥力頗渣。

第三個,泰國。二戰時期,泰國扮演的角色有些多,有一個很亮眼的身份,那就是唯一一個支持日本侵略,認同日本大東亞共榮侵略政策的國家,甚至,日本天皇還曾接待過泰國首相。1942年12🈷️11日《日泰同盟條約》簽訂,次年,泰國軍隊隨日軍出征緬甸。泰國也成為日軍重要的物資來源地。

第四個,中國臺灣。是的,沒有錯,20萬左右的日籍臺灣兵參加了很多戰役,地點也包括中國。據統計,共有30304左右陣亡,其中有28000名日籍臺灣兵供奉在靖國神社。

整個二戰期間,日軍前後動員的總兵力在1200萬左右,靠著在很多佔領區掠奪過來的資源養活。只不過,天道昭昭,掠奪再多的資源,也終撐不起不義的野心。就算日本徵用再多的兵,最後也難逃失敗投降的下場




運營官達令


這個得看和誰比了。

1 日本自從明治維修之後,工業 科技 教育 醫療等各方面都迅速發展,工業化程度相比中國那是高很多了,工業生產力的發展讓日本的生產生活品質得到很大提升,換句話說,就是絕大部分人吃得飽穿的暖,有工作,有收入,有句話說的好,飽暖和思淫慾,這不,人口出生數量就蹭蹭的往上漲,加之醫療也比較發達,不說包治百病,除了絕症,其他的都能治好,所以健康的人口就多了,那這些人就是兵源呀,加上小日本從小就給國民灌輸什麼當兵報效國家,效忠天皇什麼,這洗腦程度也是沒誰了,所以很多人就跑去當兵,考軍校。加之小日本搞的預備役制度和徵兵制度比較完善,所以人家的兵力儲備很豐富。從明治維新以來,小日本多次對外進行戰爭,人死了不少,人家的軍事實力也沒削弱多少,反而靠發戰爭財,割地,賠款,掠奪什麼的,實力還得到提升了,二戰之前小日本的海軍實力就是世界第三了,所以人家二戰的時候才自信過了頭,和前蘇聯打,在侵略中國是同時還跑去偷襲美國的珍珠港,和美國佬開戰,真是貪心不足蛇吞象,到了後期扛不住了連十幾歲的孩子都徵兵了,簡直喪心病狂,到日本宣佈戰敗,中國戰場就還剩有一百多萬的兵力,日本本土也有一兩百萬兵力,想想就可怕,反觀中國這邊,共產黨是兵源還好一點,國民黨就直接抓壯丁了,這就是差別呀。

個人觀點 不足之處請大神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