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傳承文明,學習古代文化的入門書、工具書


非常感謝能收到這本好書《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插圖修訂第四版),該書是王力教授主持並召集眾多專家共同編寫的關於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的簡明讀本,出版50餘年來前後歷經4次重要修訂,到今天仍然是大眾認識中國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礎參考書,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後浪出版公司出版。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傳承文明,學習古代文化的入門書、工具書

封面


1

我們現在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候都需要學習古代文化,從中吸取營養,砥礪前行。

羅振宇在剛剛過去的跨年演講中說,我們現在正由電梯模式轉為攀巖模式。以往那種只要克服一個或兩個關卡,就可以進入電梯,隨著電梯上升的模式已經終結,我們將迎來攀巖模式,每走一步都需要進行探索。這就是說,現在大到祖國的發展,小到個人的進步,都已經沒有榜樣可學,要想進步,要想成功,就只有靠自己摸索,不斷攀巖,甚至徒手攀巖。

自己探索,需要有一種強大的內心動力,有一種精神。我們的祖先就曾做過這樣偉大的實踐,從盤古開天,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夸父逐日這些神話故事中,我們感受到祖先們與天鬥,與地斗的頑強拼搏精神,這就是我們徒手攀巖最大的精神動力。

中華文明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觀測星體,製作曆法,創作音律,瞭解地理,乃至形成一套治理社會的制度,這都閃耀先人們的智慧,要攀巖,要前行,從歷代文化典籍中,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巨大的力量。

就如同行人累了,要回到母親的身旁,感受家的溫暖,也好比遠航的輪船要回到港灣,進行補給和修繕,我們要從經典的古代文化中吸取營養,砥礪前行。

中華古代文化,有燦爛的文學,有深邃的史學,還有分門別類的各類典籍,醫學、農學、算學,只要是生產生活中需要的,我們的祖先都進行研究和開拓,站在他們的肩上,我們能看得更遠,做得更好。在今天,我們比任何一個時候都需要學習古代文化,因為,我們成為了他人學習的榜樣,發展必須得一步一步摸索,進入了攀巖模式。

學習古代文化,這成了一個共識。

今天的中國,有300萬漢服愛好者,他們的平均年齡在18-24歲,他們僅僅是喜歡漢服的款式嗎?其實,漢服背後的文化更深深的吸引了他們,我們血液中的文化基因正在被喚醒,學習古代文化的慾望,越來越強。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傳承文明,學習古代文化的入門書、工具書

漢服


2

我們的古代文化發展了幾千年,要讀懂,其實不是那麼容易。

一句“停車坐愛楓林晚”,不看解釋,我們無法知道“坐”的意思,是停下車子,不願前行,坐在車上看風景,還是其他,為什麼書中解釋為“因為”,坐和因為,有什麼聯繫,它們的意思是怎樣引申而來。

在《詩經》中有“東有啟明,西有長庚”的句子,啟明和長庚指的是什麼?杜甫為什麼把兩個人的離別比作“參與商”,蘇軾所寫的“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這“鬥牛”怎麼解釋。好多東西,沒有書中的註解,我們單憑詩句,是無法知道其具體所指的。

然而,流傳下來的文化典籍,並不是都有這種註解,一部《四庫全書》就有7.9萬卷,約8億多字,並非每一篇文字都有註解,我們需要有古代文化典籍的閱讀能力。

就是現有的註解,我們也不能完全依賴,每個時代,都有新的認識,古代文化的寶庫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去挖掘,發現更多新的觀點和見解,更好的用於當下的生活。每一篇典籍,都需要重新認識,結合當下的實際,進行學習和研究。

對古代的禮俗、文學等方面的知識,有很多在今天也仍然實用,如葬禮,這個植於中華民族血液的禮俗,如何在今天的老年社會得到進一步改進,簡化儀式,從而提倡厚養薄葬,留存最基本的安葬禮儀,從古代對禮俗典籍的學習和研究,能獲取更多的知識。

至於文學常識,這是古代文化最燦爛的瑰寶,直到今天,閱讀古典作品,分析探究古代文人的思想和創作手法,仍是一門很大學問,學習古人寫詩、填詞、作曲,更是文人們附庸風雅的一種娛樂方式,是對歷代文化的一種膜拜,更是吸取精神食糧的途徑。

看懂,讀懂,才能更好的從古代文化中吸取營養。這就需要一本權威的書籍來幫忙,《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就是這樣一本書籍。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傳承文明,學習古代文化的入門書、工具書

古代典籍


3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最初是王力教授主編的《古代漢語》教材當中的兩篇通論。

1959年《古代漢語》成書,通論部分定稿,可以看作是此書的第一版。1980年與2004年先後兩次修訂之後,算是第二版和第三版,如今出版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為“插圖修訂第4版”,書中增加了不少與文稿相配合的圖片,圖注的撰寫嚴謹明白。

在“天文”一章中,新的修訂本增加的圖片中,有一幅“五星東方利中國”的彩錦護膊,據推測,這護膊是東漢末到魏晉期間,射手系在前臂上的。這幅圖所描繪的五星指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在某段時期內,五星在日出前同時出現在東方,按《史記·天官書》上說:“五星分天之中,積於東方,中國利。”

這是當時奇異的天象,引起古人的好奇與重視,把這種天象附會上某種“天意”,蘊含了古人對國家和民族欣欣向榮的美好願望。這幅圖片,對於我們學習古代文化的天文知識,提供了很好的佐證。

利用考古發現的最著名的一些古代器物,將原文和註釋聯繫起來的,從最淺顯的內容一步一步講起,一直講到現在學術界認識的最深水平,這是這次修訂的最大優點,為學習提供了更豐富的素材,使古代文化更形象,更直觀,更容易被接受。


這些豐富的圖片和註解,證明了古代文化的很多領域的研究已經超越“推測”的層面,而是以“再現”的姿態出現,進一步提升了這門知識的權威性和科學性,客觀的展現了中華古代文化的精神內核。

學過古代漢語的人,一定知道王力先生,在學科之內王力先生是標準的偶像大師,《古代漢語》及《中國古代文化常識》不但是先生的心血之作,背後更有呂叔湘、丁聲樹、朱文叔、葉聖陶、姜亮夫等一批大師的辛勤汗水,現在又得到這樣充實的補充,讓這些陌生難懂的知識更容易被人接受,這是這本書最大的亮點,是我們學習古代文化的最佳入門書籍。

學習古代文化,就拿起這本凝聚大師們心血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傳承文明,學習古代文化的入門書、工具書

星空圖


4

拿到這本書,第一反應就是腦殼痛,書上不認識的字太多了,書中不知道的知識太多了。

其實,這次修訂本,已經把文字排版成簡體字,翻開第一版,也就是《古代漢語》第三冊,第八、九單元的通論部分,全部是繁體字,那更讓人頭疼。修訂本中,還對不常見的字,進行了注音,部分不容易理解的概念,在括號中做了註解,已經很方便現代人的閱讀了。

對於這本書,可以作為一本古代文化知識讀物進行學習,掌握這十四類文化基本內容,作為深入某一方面研究的入門讀物,這是對於有志成為專家的讀者而言。

對於古代文學的閱讀者,通讀全書,也能大概瞭解各類文化常識,將書作為一本資料書放在手邊,閱讀中遇到諸如“七月流火”,“四月暴雪”之類的句子,就可以翻開“曆法”一章,進行甄別,究竟文中所寫的是周曆,還是夏曆。讀到“參知政事”一類的官職,不知究竟是多大的官,就可以翻開“職官”一章進行了解,這個職位,是那個朝代的官位,又是屬於幾品,一目瞭然。

可略讀,粗略知道古代文化的基本內容,可精讀,作為對古代文化深入研究的入門,可查閱,解答閱讀古代典籍的疑惑,這就是拿到這本書可以採取的三種方式。

瞭解古代文化,必須從閱讀古代典籍開始,讀不懂,讀不通,這是正常,相隔幾千年,要想能讀懂,不亞於學習一門外語,也可以借鑑學習外語的經驗,從單字開始入手,掌握幾百個古漢語的詞彙,弄清楚古今含義的不同,基本上就可以正常閱讀古文。

能閱讀古文,並進行適當的古代文化知識,掌握古聖先賢們的文化思想,就不是難事。

曾經有人說,要滅亡一個民族,只要把他的文化滅亡,斷了兩三代,在他們的下一代看不懂他們的古書,那就成功了。世界史上的四大文明,流傳至今的就只有我們中華文明,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即便在最危難的時候,也沒有停滯文化的傳承。

我們的體內還流淌古代文化的血液,學習自己民族的東西,有天然的親切感,在今天,大力提倡民族復興,學習古代文化,更有特殊的意義。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傳承文明,學習古代文化的入門書、工具書

古典典籍


5

中華文化從歷史上就一直被世界所認同。

元朝時期,在中國僑居17年之久的馬可波羅,寫出了著名的《馬克波羅遊記》,書中對元朝重大政治事件、典章制度及各地風俗情況進行了介紹,展現了當時發展的高度發達的文明,馬可·波羅的遊記不僅激起了哥倫布漫遊東方的決心,更促進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使得在17、18世紀的近代歐洲興起了一股“中國風”。不僅在裝飾器具、園林建築、紡織品等方面,中國的皮影戲、寵物飼養、許多被稱為“中國”的社交場所甚至“中國浴室”也都普遍風行於18世紀的歐洲。

中國文化在歐洲的深入影響和廣泛傳播,以至於在當時的上層社會都以採用中國物品、模仿中國式樣、領略中國的審美情趣和藝術精神為時尚,被稱為“中國情趣”。1700年元旦,法國宮廷採用中國節日的慶祝形式迎接了18世紀的第一個新年,“中國情趣”似乎已成為那個世紀歐洲的象徵性情調,而且,

這種情調不是簡單、膚淺地追求時尚,中華文化的光輝與精華已照耀並滲透到西方人的頭腦和生活中去了。

這種傳播也包括文學,元雜劇《趙氏孤兒》是第一個傳入歐洲的中國戲劇,並被伏爾泰改編為《中國孤兒》。文化典籍中蘊含的傳統的倫理道德觀念也為當時的歐洲人所推崇,作家菲費爾的代表作《寓言與故事集》宣揚的多半是儒家的孝悌倫常觀念。

歌德,這位最偉大的德國作家之一,世界文學領域的一個出類拔萃的光輝人物,他對儒家提倡孝道大加讚賞,他說道:“正是這種在一切方面保持嚴格的節制,使得中國維持到幾千年之久,而且還會長存下去。”(《歌德談話錄》,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版,第112~113頁)在今天,讀到這句話,仍然感到振奮人心。

中華民族得意綿延千年,正是因為有文化這一個偉大的基因,我們的民族也經歷過無數的危難時刻,外來的,內部的,每一次瀕臨亡國滅種的時候,都頑強的延續了下來,並以更加包容,更加完美的方式展現在世界面前。

在新的世紀,很多的專家學者指出,只有中國文化中的“大同”思想才能引領世界。北大的饒毅教授就曾呼籲全體華人,不分地域、國籍,集體努力建設一個群體幸福的中國,以中國的實踐為世界提供新的模式,大家攜手並肩,以中國為基點推動人類進步。中國靠什麼來引領世界,答案就只有一個,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古代文化,這是我們靈魂的根。作為一名中國人,能這麼近距離的接觸中國古代文化,我們是一種幸運,這本《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無疑是一把解釋古代文化的鑰匙,資料庫,工具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