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軍閥割據,各個地方、省份分別被哪些軍閥佔領?

來不及說再見



民國可分為兩個時期:一是北洋政府時期。二是國民政府時期。

先說北洋政府時期軍閥割據的情形。


段祺瑞的皖系軍閥實力最強、主導政局時間最久。影響最大

直係軍閥,代表人物主要有馮國璋、曹錕、吳佩孚。

奉系軍閥頭目是張作霖,是軍閥中地盤最大的。

閻錫山地盤是山西和綏遠。所以,閻錫山的部隊被稱為晉綏軍。

此外,還有滇系軍閥唐繼堯、桂系陸榮廷等等。

再說國民政府時期的軍閥割據形勢。


張學良改旗易幟,在中原大戰後獲得察哈爾、熱河、京津等地,成為勢力最大的新軍閥。

在九一八事變之前。軍事力量最強的不是國民中央政府。而是張學良的東北軍。東北軍擁有中國最強大的空軍。最大的兵工廠。裝備最精良的軍隊。

山東軍閥韓復榘。韓復渠原是馮玉祥屬下。在中原大戰時,背叛馮玉祥。投靠蔣介石。

張學良和韓復渠兩人皆是漢奸。在抗戰時期不放一槍一炮,將中國領土拱手相讓給日本人。

西北三馬青海馬步芳、寧夏馬鴻逵、甘肅馬鴻賓。

此外,還有陳濟棠的粵系。龍雲的滇系。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領導的桂系,以及四川王劉湘等。

在抗日戰爭時期。川軍出兵最多,犧牲最大。桂軍戰鬥力最強,戰績最輝煌。滇軍裝備最先進,堪比中央軍。


在抗戰時期,士兵做漢奸最多的是東北軍。將領做漢奸最多的是西北軍。

最後,要為陝西人說句公道話。西北軍的將領。絕大多數不是陝西人。例如:西北軍十三太保之子,大漢奸石友三就是東北吉林人。


楊朱學派


這個問題太大了,民國一共38年的時間,誕生了無數軍閥,而各個地方更是城頭變幻大王旗,很少有軍閥能夠始終佔據一地,所以每個地方和省份也被不同的軍閥佔領過多次。總的來說,民國期間可以分為兩個時期,即北洋軍閥時期和新軍閥時期。

北洋軍閥時期,北洋軍閥創始於李鴻章,而真正成型則是袁世凱將清廷推翻後。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裂,分為了直系、皖系、奉系到多個軍閥。


其中,直系的軍閥,先以馮國璋為首,馮國璋之後,則以曹錕和吳佩孚為領袖,直係軍閥的主要地盤為直隸省、湖北省、江西省、江蘇省。

皖系軍閥,他的領袖為段祺瑞,主要將領包括徐樹錚,倪嗣沖,段芝貴等人。而地盤包括北京、甘肅、陝西、山東、安徽、浙江、福建等省市。

奉系軍閥,奉系軍閥可以算作北洋軍閥的分支,並非北洋嫡系出身。他的領袖是張作霖,地盤主要是東北三省及熱河、察哈爾等。

而與此同時,南方有佔據雲南、貴州的滇系軍閥,首領為唐繼堯;佔據廣西、廣東的桂系軍閥,領袖為陸榮廷;佔據湖南的湘系軍閥;佔據四川的四川軍閥,還有馮玉祥的西北軍,佔據新疆的楊增新等等,其他小軍閥則不勝枚舉。

1926年至1928年兩次北伐成功後,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新軍閥代替了北洋軍閥,成為中國新的統治者。尤其在1928年張學良東北易幟後,國民黨名義上統一了全國,而北洋軍閥也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國民黨新軍閥主要分為四個,蔣介石的中央軍,閻錫山的晉系,李宗仁、白崇禧的新桂系和馮玉祥的西北軍。

即蔣介石的中央軍,它的地盤主要為浙江、上海、江蘇、江西等省,蔣介石佔據著中央政府的大義,又有著江浙財團做後盾,因此實力最為雄厚。

閻錫山的晉系,在巔峰時曾佔據山西、綏遠、河北及平津地區。而李宗仁和白崇禧的新桂系,在中原大戰前則佔據著廣西、湖南、安徽等數個省份。而馮玉祥的西北軍則地盤最大,在中原大戰前,他佔據著甘肅、陝西、寧夏、河南等省。



除了最大的四個新軍閥,其他各省依然有許多軍閥存在。如此時佔據新疆的盛世才,佔據雲南的龍雲,佔據貴州的王家烈,佔據青海的馬步芳,和依然佔據著東北三省及熱河省的東北軍領袖張學良,此外,四川等多個省份依然軍閥混戰不斷。

另外,在民國期間,最值得一提的軍閥就是大名鼎鼎的閻錫山了。從1911年辛亥革命以來,一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閻錫山始終在山西屹立不倒,整個民國38年間始終佔領著山西省,堪稱軍閥的巔峰,真正的民國政壇不倒翁。



鳶飛九天2018


民國初期,北洋政府推行委派都督來統攬各省的軍事、政治、經濟大權的政體制度。袁世凱去逝後,北洋政府內部混亂,各省都督可行其事,各自為政,產生了大大小小的軍閥有近百個,他們割據一方,爭權奪利,使中國進入了長達十多年的軍閥混戰。以下是主要的大軍閥割據各地的情況。

1、皖系:其首領段祺瑞,所佔領的省份有安徽、福建、浙江、山東、陝西、熱河、察哈爾。1920年在直皖戰爭中被直奉聯合打敗後,被直奉兩系瓜分。

2、直系:其首領是馮國璋、曹琨、吳佩孚。佔領的省份有河北、江蘇、湖北、江西、綏遠。1926年被北伐軍擊敗。

3、奉系:其首領是張作霖。所佔領的省份有東三省,直奉戰爭後,其勢力範圍𨒂到了山東、河北。1928年6月被日軍在皇姑屯炸死,張學良在同年12月宣佈東北易幟,服從南京政府。

4、晉系:首領閻西山,佔領山西和綏遠的一部分。1930年中原大戰被蔣介石擊敗。

5、桂系:1924年李崇仁打敗舊軍閥首領陸榮庭,由李宗仁和白崇禧統治廣西。在蔣桂戰爭、中原大戰等戰爭中均被蔣介石打敗,直至1936年,桂系徹底臣服於蔣。

5、粵系:其首領陳炯明,佔領省份廣東。1923年被東征軍打敗,後繼首領陳濟棠,自1926年始統治廣東,1936年下野。

6、滇糸:首領唐繼堯,統治雲南。1927年龍雲發動政變,成為滇糸首領,1928年被蔣介石任命為雲南省政府主席。

7、湘糸:首領譚延闓、湯薌銘,佔領湖南,在1916年的護國運動中湯薌銘下野。

8、黔系:先後由劉顯世、袁祖銘、王家烈任首領,統治貴州。

9、西北軍:首領馮玉祥,曾統治熱河、察哈爾、綏遠、寧夏、甘肅等部分地區。

10、川軍:首領先後劉存厚、劉湘、鄧錫侯擔任,統治四川。

11、陝西:先後由劉鎮華、楊虎城統治。

12、新疆:由楊増新、盛世才統治。

13、寧夏:由馬鴻賓,馬鴻逵統治。

14、青海:由馬步芳,馬步青統治。


青城散人1962


第一、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軍閥,割據安徽、浙江、山東、福建、陝西

第二、以馮國璋、曹錕、吳佩孚、孫傳芳為首的直係軍閥,割據江蘇、江西、湖北、直隸(河北大部,河南、山東小部)

第三、以張作霖、張學良為首的奉系軍閥,割據吉林、黑龍江、奉天、熱河、山東、直隸、河南。

第四、以閻錫山為首的晉系軍閥,割據山西、綏遠

第五、以馮玉祥為首的西北軍,割據內蒙古一部、甘肅、寧夏、青海大部

第六、以唐繼堯、龍云為首的滇系軍閥,割據雲南全部、貴州一部。

第七、以陸榮廷、李宗仁、白崇禧為首的桂系軍閥,割據廣西全部、廣東一部

第八、以馬步芳、馬鴻逵、馬步芳為首的青馬、寧馬集團,割據青海、寧夏等回民聚居區。

第九、以劉湘、劉文輝為首的川系軍閥,割據四川。

第十、號稱“新疆王”的盛世才,割據新疆。

國民政府“統一”全國後,又出現了一些曇花一現的小軍閥。如貴州的黔軍首領王家烈、廣東的粵軍首領陳濟棠、湖南的湘軍首領何健、江西的贛軍首領朱培德等等。至於割據河北、山東的原西北軍宋哲元、韓復榘這些三姓家奴式的人物就不在此列舉了。


大將軍威武K


想要整明白民國時期的軍閥割據,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三十八年的民國曆史中,以1928年為分界線又可以分為北洋軍閥時期,國民軍閥時期。

北洋軍閥時期的軍閥割據

想要弄明白北洋軍閥,下面兩張圖另存到桌面,好好看個幾遍,絕對比找一些胡亂的資料強,淺顯易懂。

這張圖講了北洋軍閥時期派系的發展,是從時間的縱橫維度進行介紹的,看完之後你就明白哪個軍閥是怎麼來的了。

從時間上說,袁世凱死後,1916-1920年是皖系主導北洋政府,1920-1924年是直系主導北洋政府,1924-1928年是直系主導北洋政府。

這張圖是從空間的橫向維度講解北洋軍閥時期,三大派系以及其他地方軍閥所割據的地方。

皖系軍閥,代表人物主要段祺瑞、徐樹錚、段芝貴等人,主要地盤包括北京、甘肅、陝西、山東、安徽、浙江、福建等省市。

(皖系段祺瑞)

直係軍閥,代表人物主要有馮國璋、曹錕、吳佩孚等人,主要地盤為直隸省、湖北省、江西省、江蘇省。

(直系吳佩孚)

奉系軍閥,並非北洋嫡系出身,但是鑑於奉系與北洋的關係,也算作是北洋的分支,主要代表人物是張作霖,地盤包括

東北三省及熱河、察哈爾等。

(奉系張作霖)

此時,滇系唐繼堯佔據雲南,勢力觸及四川及貴州;舊桂系陸榮廷佔據兩廣,頗有實力;閻錫山佔據山西和綏遠,是軍閥中最穩的一個;四川當時處於軍閥混戰時期,亂得很,大大小小的軍閥十多個,這個就不展開說了;除此之外,還有西北馬家軍,新疆楊增新等軍閥勢力。

國民軍閥時期的軍閥割據形勢

下圖為1926年北伐時期的情況,是處於革命之前的過渡。

經過國民革命軍的北伐,北洋軍閥被推翻,軍閥並沒有被徹底消滅,而是以新的形勢出現,將這段時間稱為國民軍閥時期也不為過,畢竟新軍閥混戰時期無論是戰爭規模還是戰爭激烈程度都遠超北洋軍閥時期。

在經歷了蔣桂戰爭、中原大戰等戰役後,最終形成了下面的軍閥割據形勢圖。

東北:張作霖1928年被日本人在皇姑屯炸死後,其子張學良改旗易幟宣佈服從南京國民政府,在中原大戰後獲得京津等地,成為黃河以北勢力最大的新軍閥。

(張學良)

山西、綏遠:還是閻錫山的地盤,儘管中原大戰時與馮玉祥聯合反蔣,但是迫於當時的局勢,蔣介石以閻錫山為代理人的形式繼續掌管晉綏地區。

(閻錫山)

平津:宋哲元部,九一八事變後,東北軍撤退到關內,這個時候給了西北軍殘部宋哲元二十九軍一個機會,通過長城抗戰獲得河北、察哈爾、天津、北平等地盤,也是一股不容小窺的力量。

(宋哲元)

山東:韓復榘,韓復榘本是馮玉祥西北軍重要的將領,中原大戰時,韓復榘被蔣介石收買,後逐漸擺脫國民政府後成為新山東軍閥。

(韓復榘)

陝西:楊虎城,陝西原來是鎮嵩軍(河南西部的地方土匪軍閥)地盤,後來脫離鎮嵩軍,遭到鎮嵩軍的圍城,在馮玉祥的幫助下才救下了陝西,中原大戰後,楊虎城成為陝西新軍閥,1936年與張學良共同發動西安事變。

(楊虎城)

西北地區:青海馬步芳、寧夏馬鴻逵、甘肅馬鴻賓是新軍閥混戰時期的西北三馬,新疆為盛世才,在打敗馬家軍中的馬仲英後徹底成為新疆新軍閥。

四川:劉湘,四川地區一直比較複雜,一直到三十年代才逐漸形成幾股重要力量,大大小小也有幾支,1933年二劉大戰結束後,劉湘成為四川最主要的軍閥,其他還包括劉文輝、鄧錫侯、田頌堯、楊森等人。

(劉湘)

廣東:陳濟棠,應該也是一個長期被忽視的軍閥,粵軍實際上比新桂系更靠近國民黨中央,粵系軍閥一直追隨粵系政客,然而粵系的政客像汪精衛、胡漢民等人在政治上輸於蔣介石,因此,其軍事支柱陳濟棠、張發奎等也遭受打壓。

(陳濟棠)

雲南:龍雲,在唐繼堯時期滇軍一直試圖走出雲南,稱霸西南,最後兵敗廣西,龍雲、盧漢等通電反唐,致使唐繼堯下野。龍雲成為滇軍領袖,在龍雲的治理下,滇軍逐漸發展壯大,先後派出四十萬人出滇抗日。

(龍雲)

廣西:新桂系,陸榮廷時期的舊桂系佔據兩廣,後來在新桂系和粵軍的聯合打擊下滅亡,新桂系的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等人成為廣西的當家人。

(李宗仁、白崇禧)

貴州:王家烈。

餓了,吃飯去了,寫不動了!


史論縱橫


誠邀,如題。清朝末年是中國歷史上最為黑暗的近代史,是時朝廷腐敗,百姓疾苦,辛亥革命一聲炮響將清朝統治者送進了墳墓,然而革命派手中的鋼刀並沒有挽救百姓與疾苦之中,隨著袁世凱篡取權力,北洋中央政府統治崩潰,中國也就進入了更為黑暗的時代,那就是民國時期的軍閥混戰!

為什麼說軍閥混戰更為黑暗呢?

當年滿清政府還在的時候,雖然對外屢屢失利,但是中央還是有的,國家也還是穩定的。但是軍閥混戰後,一個個芝麻大小的軍隊主官都能割據一方稱王稱帥,他們為了爭奪地方不斷從百姓手中徵稅搶糧,中央也無力控制只有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百姓的生活幾乎倒懸。

那麼民國一共38年,各個地方、省份分別被哪些軍閥佔領呢?

其實這個問題並不好回答,正如剛才所說,也許一個師長就能算作軍閥。所以小編在此只撿大的說。其實軍閥可以分為北洋軍閥和國民黨時期的新軍閥。

北洋軍閥大的方向分為直系,奉系和皖系。

其中直系吳佩孚佔據直隸、江蘇、江西、湖北

皖系段祺瑞(後改為孫傳芳)佔據 安徽、浙江、山東、福建

奉系張作霖佔據黑龍江、吉林、遼寧

新軍閥就很多了,大抵指的是北伐後投降國民革命軍的地方軍閥。比如桂系(廣西),滇軍(雲南),川軍(四川),晉綏軍(山西),西北軍(陝西),東北軍(東三省),此外盤踞青海,甘肅,寧夏的西北三馬,新疆的盛世才都可以算做軍閥。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民國時期直係軍閥和皖系軍閥都曾長期操控中央政府,而地方軍閥形成體系的則主要有奉系、滇系、桂系、黔系、粵系、川系、甘系、贛系、陝系、湘系、馮系、晉系以及鎮嵩軍、馬家軍等地方軍閥。

奉系張作霖出身鬍匪,靠舊軍隊巡防營起家。民國後張作霖挫敗競爭對手馮德麟獨霸東北,勢力最強時曾坐鎮北京遙控北中國。

滇系唐繼堯靠護國運動起家,曾一度坐擁五省稱霸東南,後來在倒唐運動中下臺,他的部下龍雲成為雲南王。1945年,龍雲被蔣介石趕下臺,龍雲表弟盧漢成為雲南王,解放大西南時盧漢率軍起義,投入人民陣營。

桂系軍閥稱霸廣西,勢力最強大時勢力範圍囊括兩湖,代表人物為陸榮廷、李宗仁、黃紹翃、白崇禧。

黔系軍閥主要人物為:劉顯世、王文華、袁祖銘、周西成、毛光翔以及王家烈。

粵系軍閥:陳炯明、許崇智、鄧本殷、李濟深、張發奎、陳銘樞、陳濟棠、餘漢謀。

湘系軍閥:譚延闓、程潛、趙恆惕、唐生智、何健。

贛系軍閥:李烈鈞、馬毓寶、彭程萬、賴世煌、周渾元。

甘系軍閥:陸洪濤、張兆鉀、孔繁錦、宋有財、魯大昌。

陝系靖國軍:郭堅、胡景翼、井嶽秀、楊虎城、李雲龍、樊鍾秀、黨玉琨。

鎮嵩軍:王天縱、劉鎮華、張治公、柴雲升、憨玉昆、萬選才、劉茂恩。

川系軍閥:熊克武、楊森、劉湘、田頌堯、鄧錫侯、劉文輝、李家鈺、賴心輝、劉成勳、羅澤洲等


林屋公子


這個問題有點複雜,因為軍閥割據時期,由於軍閥混戰,軍閥之間出現過分散和整合,各軍閥的勢力範圍也有所變動。不過當時的軍閥主要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北洋系軍閥,二是西南軍閥,三是西北軍閥。下面簡單來說一下這三系的軍閥,以及他們勢力範圍的變化。

北洋軍閥

1916年袁世凱死後,北洋政府分裂發展出了皖系軍閥、直係軍閥、奉系軍閥、晉綏系軍閥和西北系軍閥等。

皖系軍閥:勢力主要在安徽以段祺瑞為首,有徐樹錚、靳雲鵬、段芝貴、傅良佐、倪嗣沖、張懷芝、張敬堯、陳樹藩、盧永祥、吳光新等人。在一段時間內,曾統治過北洋政府,後在直系和奉系的擊敗下,段祺瑞下野,皖系軍閥瓦解。

直係軍閥:勢力主要在河北,先後以馮國璋、曹錕和吳佩孚為首,有孫傳芳、王佔元、陳光遠、李純、蕭耀南、蔡成勳、王承斌、齊燮元等人。最初階段算是最強的軍閥之一,後來在第二次直奉戰爭慘敗,被迫讓出了北京政府,1927年灰飛煙滅。

奉系軍閥:勢力主要在東北,先後以張作霖、張學良為首,有張作相、李景林、韓麟春、姜登選、張宗昌、郭松齡、楊宇霆、孫烈臣、張景惠等人。張作霖為首期間參加過兩次直奉戰爭,也是最強軍閥之一。張學良繼任奉系軍閥首領之後,在1930年易幟加入國民政府,九一八之後名存實亡。

晉綏系軍閥:勢力主要在山西,以閻錫山為首,有徐永昌、楊愛源、商震、傅作義等人。算是存在時間最長的軍閥之一,直到抗日戰爭結束後,閻錫山與晉系軍閥才正式退出了歷史舞臺。

西北軍閥勢力主要在西北地區,以馮玉祥為首,有宋哲元、鹿仲麟、劉鬱芬、張之江、李鳴鐘、孫良誠等人。早先是馮玉祥統率的“國民軍”,後楊虎城率領的17路軍也被稱為西北軍。

除了以上主要軍閥之外,還有其他諸如趙倜、石友三、孫殿英、韓復榘等軍閥。

西南軍閥

西南軍閥主要是指西南地區的滇系軍閥、桂系軍閥、粵系軍閥、黔系軍閥、湘系軍閥和川軍等。

滇系軍閥主要轄滇、黔兩省,早期以唐繼堯為首,後向四川擴張。1927年2月6日,滇系內部發生政變,雲南四鎮守使倒唐,龍雲成為滇系軍閥首領,還有盧漢、胡若愚等人。

桂系軍閥:勢力主要在廣西地區,早期以陸榮廷為首,有沈鴻英、陳炳琨、莫榮新等人,曾經控制過兩廣地區。後來內部發生矛盾,以李宗仁和白崇禧為首的新桂系取代了陸榮廷。

粵系軍閥:勢力主要在廣東,早期以陳炯明為首,後以陳濟棠為首。存在時間較短,北伐之前,廣東已被統一。

黔系軍閥:勢力主要在貴州,以劉顯世為首,有袁祖銘、周西成、王家烈等人,由於貴州經濟基礎薄弱,相對貧瘠,因此黔系軍閥的依附性和掠奪性較強。

湘系軍閥:勢力主要在湖南,以湯薌銘為首,有唐生智、譚延闓、何鍵、趙恆惕、程潛等人。

川軍:主要勢力為四川,但川軍一直不是統一的政權,從辛亥革命後,一直到抗戰,派系林立,有劉存厚、熊克武、劉湘、劉文輝、楊森、鄧錫侯、潘文華、王陵基等人。

西北軍閥

陝西地區:先後出現過劉鎮華、楊虎城、郭堅、黨玉琨等勢力,但有的是軍閥,有的不是軍閥。

新疆軍閥:先後有楊增新、金樹仁、盛世才等勢力。

馬家軍勢力主要在寧夏、青海、新疆一帶,主要人物包括馬步芳、馬鴻逵和馬鴻賓,合稱為“西北三馬”,分為青海馬家軍和寧夏馬家軍,寧夏有馬福祥、馬鴻賓、馬鴻逵,青海有馬麒、馬麟、馬步芳、馬步青,新疆則有馬仲英


香茗史館


這個問題過於寬泛了——畢竟從1912年1月1日到1949年10月1日中華民國存在了37年9個月,而在這期間各地各省幾乎都出現過易主現象,很少有軍閥能夠始終佔據一地。有鑑於此,我打算以省為單位為大家一一道來:

東北黑、吉、遼三省以及毗鄰的熱河省由奉系張作霖、張學良父子佔據,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通電全國宣佈東北易幟,從此東北地區在形式上被納入南京國民政府的管轄,國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全國的統一。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中國東北。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蘇軍接管東北,後又將其移交國民政府。

直隸省(今河北省)自1916年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化為直、奉、皖三系以來直至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為止由直係軍閥馮國璋、曹錕佔據,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後轉歸奉系。北伐戰爭後奉系勢力退出直隸,隨後直隸省改名河北省,由晉系閻錫山佔據。

京兆省(今北京市)自1916年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化為直、奉、皖三系以來由皖系段祺瑞佔據。北伐戰爭後北京改名為北平,京兆省建制被撤銷,併入河北省,由由晉系閻錫山佔據。

1913年二次革命時期趙倜奉袁世凱之命率部進入河南,後又追剿白朗起義軍,因功授河南護軍使,1914年督理河南軍務。袁世凱死後任河南督軍兼省長,成為河南的土皇帝。1920年直皖戰爭時期趙倜擁直反皖。戰後直系大將吳佩孚將趙倜排擠開,從而成為河南省的新主人。北伐軍擊敗吳佩孚後河南又轉入馮玉祥的西北軍之手。

山東省自1916年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化為直、奉、皖三系以來由皖系段祺瑞佔據。1920年直皖戰爭後直、奉兩系接管了皖系的政權,與此同時山東也成為直、奉兩係爭奪的對象。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後奉系張作霖接管了山東,但由於山東距離張作霖的大本營相對較遠,所以張作霖任命為山東軍務督辦,張宗昌成為山東的實際治理者。北伐戰爭後奉系勢力退出山東,馮玉祥的西北軍接管了山東。1930年馮玉祥、閻錫山同蔣介石之間爆發了中原大戰,馮玉祥部下的韓復渠脫離馮玉祥,轉而投靠蔣介石,因此被蔣介石任命為“討逆軍”第三路軍總指揮,率部開赴山東, 韓復榘於9月在濟南任山東省主席,開始了他長達八年的對山東的統治。

山西省的情況則相當固定:在整個民國時期這裡一直是晉系閻錫山的地盤。從1911年辛亥革命以來,一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閻錫山始終在山西屹立不倒,整個民國38年間始終佔領著山西省,堪稱軍閥的巔峰,真正的民國政壇不倒翁。

陝西省自1916年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化為直、奉、皖三系以來由皖系部下的陳樹藩佔據。1921年5月皖系中央的段祺瑞在和直系馮國璋、曹錕的鬥爭中失利,直系隨即任命閻相文接替陳樹藩擔任陝西督軍。時任陸軍第11師師長馮玉祥也率部入陝,配合直系的行動,當年7月7日馮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吳新田的第七師和閻相文的第二十師會師西安,閻相文隨即接任陝西督軍。自從登上督軍寶座後閻相文整天吸食大煙,懶於軍政事務,終於導致自己內憂外患,上任僅一月後就吞服鴉片自殺於陝西督軍行署。陝西督軍一職由馮玉祥接任,從此陝西成為馮玉祥的地盤。

1928年春馮玉祥的國民軍與甘肅河州穆斯林發生矛盾,時任寧海軍營長的馬寶前來請願,被國民軍懷疑“通匪”而遭逮捕槍決。正在軍校學習的馬寶之子馬仲英遂聯合寧海軍軍官馬騰、馬儀、馬虎山、馬古裡拜、馬七三、馬丹巴6人私逃河州召集當地兩三萬民眾建立武裝“黑虎吸馮軍”。此後馬仲英部轉戰甘肅、寧夏、新疆等地,後被新疆盛世才聯合蘇聯擊敗,甘肅省又轉而落入青海王馬步芳之手。

寧夏省是於1928年將原隸屬於甘肅省的寧夏道8縣和寧夏護軍使轄地(阿拉善、額濟納二旗)合併而來,由馬鴻賓部控制。1929年11月馬鴻逵從信陽赴寧夏主政。

綏遠省由清代的山西歸綏道演變而來:1914年中華民國袁世凱北洋政府將之分出山西,建立綏遠特別區,1928年綏遠特別區改稱綏遠省,由閻錫山的晉綏軍控制。

察哈爾省是由1913年設置的察哈爾特別區演變而來:1913年以直隸省口北道和綏遠都統、察哈爾部、錫林郭勒盟設置察哈爾特別區。1928年改置為省,轄境相當今河北省張家口市,北京市延慶縣,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大部,烏蘭察布市東境。察哈爾省和綏遠一樣由閻錫山的晉綏軍控制。

1911年辛亥革命後革命黨湖南人劉先俊等在伊犁策動起義,殺死伊犁將軍志銳,起義後滿清伊犁將軍府所治下的清朝新疆省滅亡,隨後新疆伊犁臨時軍政府成立。新疆巡撫袁大化見軍政府勢大,於是推薦楊增新為新疆都督,自己則轉而出逃。1912年楊增新和軍政府議和後逐漸取得全疆控制,同年外蒙古在沙俄的策劃扶植下獨立,楊增新擊敗入侵新疆的外蒙軍隊,保全了阿爾泰(今阿勒泰地區)。民國十四年(1928年)楊增新通電擁護南京國民政府,宣佈易幟歸附,7月1日就任新疆省政府主席職。同年7月7日軍務廳長兼外交署長樊耀南刺殺楊增新於宴會。楊增新的部下得知楊增新被刺身亡的金樹仁聞變不驚,臨危不懼:一邊命其部屬把守要隘,固守城防;一邊集結部隊包圍現場,樊耀南彈盡被捕。事後金樹仁召集新疆軍政大員開會,各界一致推舉金樹仁為省主席,新疆本土的各族王公也紛紛表示支持金樹仁就任。然而金樹仁在掌權後對新疆各民族採取壓迫、剝削和奴役的政策,一時間激起各族百姓的憤恨,於是新疆不斷爆發反對金樹仁的各種暴動。在鎮壓暴動的過程中一名叫盛世才的將領日漸崛起,1934年3月後盛世才集新疆軍政大權於一身。

1930年中原大戰前後馬麒、馬步青、馬步芳(馬麒是馬步青、馬步芳的父親)一面暗中活動,大肆擴軍;一面積極蒐集蔣介石與馮玉祥、閻錫山雙方的情報,兩面下注。1930年9月東北軍入關,馮、閻失利,馬麒父子立即擁蔣反馮。馬步芳以在西寧組成的青海暫編第一師為資本,佈置對國民軍餘部的進攻;又徵得蔣介石方面同意,參加追剿馬仲英部的戰鬥。先以所屬第九混成旅第一團由西寧開涼州(今武威)。1931年馬步芳親率部眾自西寧經門源、扁都口進佔甘州(今張掖)和肅州(今酒泉)。馬仲英被迫退處敦煌、安西、玉門,後進入新疆。同年7月馬麒病死,經馬步芳等人軟硬兼施,南京國民政府遂改變由王玉堂繼任的初衷,發表馬麟為青海省主席,任馬步芳為新編第九師師長。1932年1月馬步芳又兼青海省政府委員,旋又兼青海南部邊區警備司令。當時胡宗南的中央軍第一師進駐天水,有收復青海的意象。馬步芳感到壓力,遂挑起“青藏戰爭”,大造輿論,致使蔣介石不得不委令馬步芳出兵打退藏軍。胡宗南收復青海的計劃也只好擱淺。1933年蔣介石任命孫殿英為青海柴達木屯墾督辦,孫率部經包頭西進。馬步芳、馬鴻逵、馬鴻賓對此橫加攔阻干擾,迫使蔣介石收回成命。但孫殿英不肯示弱,遂與馬步芳、馬鴻逵、馬鴻賓在寧夏血戰。1934年3月孫殿英失敗,而馬步芳則在同馬仲英、孫殿英的征戰中將自身勢力由青海擴大到甘肅、寧夏等地,成為西北五馬軍閥(馬鴻逵、馬鴻賓、馬步芳、馬步青、馬仲英)中實力最強者。

從1912年“省門之亂”到1935年中央軍入川四川地區“大小戰爭達四百次以上”:這一時期的四川形成了軍閥割據混戰的局面——楊森、鄧錫侯、田頌堯、劉湘、劉文輝、劉成勳、賴心輝、劉存厚八大軍閥割據一方,八大軍閥皆有統一四川的念頭,與此同時他們也和川外的各路軍閥勢力有著種種糾葛,最終劉湘在四川八大軍閥混戰中勝出,成為四川王。

在四川的軍閥混戰中落敗於劉湘的劉文輝被迫退守雅安,恰逢此時國民政府正打算在川藏邊界設立西康省,已無力再爭奪四川霸主之位的劉文輝於1927年趕走劉成勳,佔領了西康。蔣介石為避免劉湘統一四川后尾大不掉,於是扶植劉文輝主政西康以牽制劉湘的側翼。

1912年民國初建時的雲南都督是蔡鍔,次年由唐繼堯接任。1927年唐繼堯的侍從副官、第五軍軍長龍雲發動政變,逼唐下臺,此後直到1945年龍雲獨掌雲南軍政大權18年。1945年8月底以盧漢為首的第一集團軍入越南接受日軍投降。10月3日杜聿明在昆明發動“十·三”政變——下令免去龍雲本兼各職,調任軍事委員會軍事參議院院長,雲南省政府主席由盧漢續任。

1922年袁祖銘發動定黔戰爭,掌握了貴州的軍政大權,1922年8月,袁祖銘就任貴州省長。但不久滇系唐繼堯又入主貴州,然而滇系入主貴州後已無力繼續外擴,黔軍周西成的勢力日漸壯大。1928年秋蔣介石指使第四十三軍軍長李燊回黔倒周,儘管李燊戰勝了周西成,卻遭到周西成舊部毛光翔、王家烈、猶國材、廖懷中等人的聯合攻擊 ,李燊不敵眾人,被迫退出貴陽,貴州軍政大權落入毛光翔之手。此後王家烈在配合蔣介石剿共方面深得蔣介石賞識,1932年2月王家烈在蔣介石的慫恿下脅迫毛光翔交印讓權,成為貴州的新主人。

湖南湘系軍閥的開山鼻祖是辛亥革命中率部起義的海軍中將湯薌銘,他被袁世凱任命為湖南查辦使、湖南都督兼民政長。袁世凱死後,副總統黎元洪繼任總統,段祺瑞掌握北洋政府的實權,以恢復舊約法和召集國會等為條件與南方護國軍軍務院達成和議。與此同時程潛統率的護國湘軍向長沙進逼,湯薌銘於7月4日晚逃出長沙,結束了他在湖南的三年統治。湯薌銘其後投靠直係軍閥,湖南落入直系吳佩孚之手。北伐戰爭中吳佩孚被北伐軍擊敗,湖南轉而由國民黨新軍閥桂系勢力控制。1929年2月蔣桂戰爭爆發,時任任湘贛“剿匪”總指揮部代總指揮的何鍵擁蔣反桂,率部脅迫李宗仁、白崇禧下野,南京國民政府因此任命他為湖南編遣特派員、湖南省政府主席、討逆軍第4路軍總指揮。其後他率部入主湖南,成為新任湖南王。

湖北省在北伐戰爭前一直是直係軍閥的勢力範圍。嚴格意義上是沒有自成體系的鄂系軍閥的,鄂軍是吳佩孚乘孫傳芳反奉機會,到漢口自稱蘇、浙、鄂、贛、川等十四省討賊聯軍總司令,委任蕭耀南為鄂軍總司令,其實一直隸屬直系。北伐戰爭中吳佩孚被北伐軍擊敗後湖北轉而由國民黨新軍閥桂系勢力控制。

江西省在北伐戰爭前一直是直係軍閥的勢力範圍。北伐戰爭後這裡成為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中央軍控制之地。

安徽省在民國初期是皖系軍閥的大本營,皖系段祺瑞失勢後這裡成為直、奉兩係爭奪的地區:民國十四年(1925年)10月孫傳芳起兵驅逐蘇皖等地奉系軍閥勢力,同年11月在南京宣佈成立浙、閩、蘇、皖、贛五省聯軍,任五省聯軍總司令,擁兵數十萬,號稱東南王。民國十六年(1927年)2月孫傳芳被北伐的國民革命軍擊敗,此後安徽成為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中央軍控制之地。

民國初年直系齊燮元任江寧鎮守使、江蘇督軍、蘇皖贛巡閱使等職。1924年齊燮元與皖系的浙江督軍盧永祥發生江浙戰爭並將其擊敗。此後奉軍一度南下進入江蘇,威脅上海,直系孫傳芳於民國十四年(1925年)10月起兵驅逐奉系勢力。民國十六年(1927年)2月孫傳芳被北伐的國民革命軍擊敗,此後江蘇成為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中央軍控制之地。

1915年皖系盧永祥率第十師南下駐軍吳淞,任淞滬護軍使。1919年五四運動期間因鎮壓學生運動升任浙江督軍,成為一省軍政長官。儘管升任浙江督軍後的盧永祥名義上不再管轄上海,但他早已在上海經營多年,自然不會放棄已到手的地盤,於是他推舉何豐林接任自己在上海的職權,仍實際掌控著上海的軍政大權。這樣一來就出現了弔詭的一幕:民國時代的上海還不是直轄市,當時的上海隸屬於江蘇省,理當由江蘇督軍管轄,偏偏身為浙江督軍的盧永祥卻實際掌控上海多年,如此一來就引發了盧永祥和江蘇軍閥派系之間的矛盾。1924年江蘇督軍齊燮元與浙江督軍盧永祥發生江浙戰爭,盧永祥戰敗。1925年孫傳芳起兵反奉後上海、浙江又成為孫傳芳的地盤。民國十六年(1927年)2月孫傳芳被北伐的國民革命軍擊敗,此後上海、浙江成為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中央軍控制之地。

福建在民國初年屬於皖系勢力範圍。直系孫傳芳起兵反奉後逐步控制了浙、閩、蘇、皖、贛五省。民國十六年(1927年)2月孫傳芳被北伐的國民革命軍擊敗,此後福建成為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中央軍控制之地。

廣東本土的粵系軍閥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陳炯明、張發奎、李濟深、陳濟棠等,然而在民國曆史上廣東更多的時候是由來自廣西的桂系軍閥勢力控制。1911年辛亥革命之後原清政府廣西提督陸榮廷宣佈廣西獨立,投向革命,以他為代表的桂系勢力被稱為舊桂系。1920年舊桂系欲消滅孫中山指揮下處於潮汕的粵軍。第一次粵桂戰爭(又稱“兩廣戰爭”)爆發,雙方激戰至1921年6月,桂軍失敗,陸榮廷被迫宣佈下野。舊桂系勢力受到重大打擊。1921年“第二次粵桂戰爭”爆發,粵軍攻入廣西,摧毀了舊桂系的政權。1924年初陸榮廷與沈鴻英發生激戰,李宗仁趁機發兵攻打陸榮廷,將陸榮廷的勢力消滅。此後兩廣地區逐漸由以李宗仁、白崇禧為代表的新桂系控制。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北洋軍閥應從袁世凱死後開始算起,當然,這也不是說袁世凱在位時沒有軍閥。

袁世凱迫使清帝退位後,如願以償地得到了他覬覦的位置——中華民國總統,懾於他手裡的槍桿子實在太多,不論是孫先生也好,黃先生也罷,都不得不低頭。

他上臺伊始,不少人也對他寄予了厚望,沒辦法,誰讓他拳頭硬呢?當時,袁的姿態也讓革命黨人認為他是向著他們的。實則不然,袁的心思不過是你不惹我,我也不惹你罷了,各自相安無事。

不過,後來孫先生打破了這個平衡,他用打著“宋教仁案”的旗號發起了二次革命,終於惹毛了袁世凱,孫先生也因此被袁打得鼻青臉腫,最後流亡日本。

袁世凱則趁此良機,解散了國民黨,將中華民國的軍權和政權統統拿到了自己的手裡。

此時,段祺瑞、馮國璋雖已逐漸擺脫了袁世凱的絕對掌控,但是,卻仍然聽命於北洋政府,聽命於中央,馮國璋在袁稱帝時才敢公然反袁,段祺瑞則沒有馮這麼厚黑,這時候的段、馮已經有了軍閥的雛形,但是卻沒有完全淪為軍閥。

袁世凱一死,北洋系才因勢力爭鬥而分裂,形成了皖系、直系和奉系。

段祺瑞當國時,皖系實力頗為雄厚,地盤包括直隸、山東、浙江、福建,當然也少不了皖系的老巢——安徽。

皖系所掌控的幾乎盡是富庶之地,口袋裡塞滿了錢,錢能買槍買炮,這也是皖系能在袁之後掌控北洋政府的原因。

1920年的直皖戰爭,皖系輸給了直系,段祺瑞也因此下野,北洋政府輪到直系當家。

直系所控勢力範圍主要在直隸、鄂、贛、蘇,不過,馮玉祥也曾投過直系,所以曹錕、吳佩孚控制北京政府時,直系的勢力範圍也可以算上馮氏的地盤。

後來,吳佩孚輸掉了二次直奉戰爭,孫傳芳得以趁勢而起,成為直系中馮國璋、曹錕和吳佩孚之後的又一領袖式人物。孫傳芳曾號稱浙、閩、蘇、皖、贛“五省聯軍總司令”,可見勢力也頗為雄厚,此時的吳佩孚也不過縮居於鄂、湘一隅。

張作霖和馮德麟統率27、28兩師駐守奉天,後來,張作霖設計逼走了段芝貴,如願以償地當上了奉天督軍。張作霖先吞馮德麟28師,再吞黑龍江、吉林,成了控扼奉、黑、吉三省之地的軍閥。

1924年後,奉系成為了北京政府的掌舵者,後來更是延伸到了熱河、直隸、山東、江蘇、安徽、上海,達到了巔峰。

只不過,後來又丟了不少。

1928年張學良接手了奉系後,更是隻用了3年時間,便將東三省拱手奉送給了日本人。

除了皖、直、奉三系軍閥外,更多的是控制一二省的地方實力派軍閥。

近代史上“騎牆派”執牛耳者——人稱“倒戈將軍”的馮玉祥,巔峰時期手下人馬數十萬,控扼熱、察、綏、豫、陝、甘等地,只是,他不善於經營,也不肯花心思經營,所以不太穩定。

閻錫山掌控山西38載,從1911年到1949年,始終屹立不倒,被稱為“不倒翁”,他不是不想擴張地盤,他也曾經試著走出去過幾次,可是每次都被打得鼻青臉腫地退回來,所以乾脆窩在晉之一省,埋頭髮展。

陸榮廷是桂系軍閥的開山鼻祖,曾經控扼兩廣,後來被打回了廣西。

1924年,以李宗仁、黃紹竑和白崇禧三人為首的新桂系打敗了陸榮廷,又於1925年挫敗了沈鴻英,自此成為桂系掌舵者。

李宗仁領導下的桂系,巔峰時期的勢力範圍曾直插山海關,不過,後來被一場蔣桂戰爭打回了老巢。

湖南也有過不少軍閥,如譚延闓、湯薌銘、趙恆錫、唐生智等人。

黔系軍閥,有劉顯世、王文華、袁祖銘等人,也是走不出去的料。

滇系軍閥在近代史上倒也算是一個厲害的軍事利益集團,蔡鍔算是滇系軍閥的鼻祖,後於1913年入京,滇系也因此落到了唐繼堯的手上。

後來,蔡鍔發動護國討袁,也是回雲南用的滇軍。

唐繼堯掌控滇系後,曾將手伸到了貴州,將貴州納入囊中,後來又打起了四川和廣西的主意,很有野心,只不過沒有成功,1927年時被龍雲所取代。

龍雲掌控滇系後,縮在了雲南,執掌雲南軍、政,人稱“雲南王”。

川系局勢太亂,軍閥太多,你打我,我打他,打他你,打來打去,打了很久,如熊克武、楊森、鄧錫侯、劉湘、劉文輝、劉存厚這幾人,後被劉湘取得川系掌控權。

劉湘也採取了保守的態度,縮在四川,不向外延伸,不過,後來出川抗戰時卻病死在了漢中。

寧夏是所謂的“寧馬”軍閥的地盤,為馬鴻逵所掌。

青海則是所謂的“青馬”軍閥的勢力範圍,為馬步芳所控。

盛世才,人稱“新疆王”,一聽便知道他的勢力範圍是在新疆。

馬鴻逵、馬步芳不是什麼好貨色,這盛世才更不是什麼好鳥,他是奉系軍閥郭松齡的乾女婿,曾被郭推薦到日本學習軍事,後來郭松齡反奉,張作霖斷了對他的資助,他卻又先後孫傳芳、馮玉祥、蔣介石的資助,完成了學業。

盛世才回國後曾在南京參謀本部任科長,可是,他覺得這沒前途什麼,所以在新疆省政府主席金樹仁的秘書長到滬、寧一帶招攬人才入疆的時候,他想了想,便辭了參謀本部的職位去了新疆。

盛世才去了新疆沒幾年,便取代了金樹仁,成了所謂的“新疆王”。

可是,他為了保證自己“新疆王”的地位不受威脅、不被動搖,竟無恥地一邊向蘇聯申請入黨,一邊竟然像讓新疆加盟蘇聯,好在當時蘇聯一來顧及到和中國的關係,二來也是自顧不暇,所以沒有答應。

近代史中,軍閥實在數不勝數,控扼一省數省者,稱軍閥;掌一縣一鄉至而一村者,也曾被稱為軍閥,實在難以細數,故此不再一一贅述。

軍閥者,不利於時代的發展,也阻礙了歷史前進的車輪,所以終將成為時代的淘汰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