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被俘,跪地求和?唐太宗徵高句麗的歷史真相

645年2月,唐太宗李世民親率六軍,征討高句麗政權,從而揭開唐朝與高句麗長達23年的戰爭。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看韓劇,不過編者最近發現的幾部韓劇,講述的就是唐太宗徵高句麗的故事,劇情實在是讓人大跌眼鏡!唐太宗李世民不僅被高句麗大將射瞎一目,還跪地求饒,割地求和。那麼唐太宗征討高句麗的歷史真相到底如何呢?高句麗又是怎樣的一個國家呢?

這事還得先從高句麗說起,眾所周知,朝鮮半島上曾經有一個高麗,其實高句麗和高麗完全是兩碼事!中國史學家認為,“高句麗是中國東北古代民族建立的王國,與位於現在韓半島上的高麗是兩個除了名稱,在主體民族等各方面都有著重大區別的國家”。高句麗最強盛時大體佔據著朝鮮北部,以及我國東北地區。

李世民被俘,跪地求和?唐太宗徵高句麗的歷史真相

而韓國史學界出於某種目的,愣是認為高句麗與中國無關,他們認為高句麗是韓國曆史上的王朝。如果按照此等理論,那麼包括遼寧、吉林在內的地區之前也屬於他們的領土。另外那個高麗王朝,是王建在918年建立的,跟高句麗沒有任何關係。

再說李世民征討高句麗之戰,按照史書的記載,這一仗開始,唐軍打的非常順利。唐軍分水陸兩路,4萬水軍從山東蓬萊出發,渡海佔領卑沙城(大連市金州區附近);李勣也渡過遼水,率軍屢破敵軍,先後攻佔數座敵城,唐朝大軍兵臨安市城下。

李世民被俘,跪地求和?唐太宗徵高句麗的歷史真相

李世民指揮大軍,以少勝多,大破高句麗的十五萬援軍,斬首二萬級,獲馬牛十萬,明光鎧萬領。但在攻打安市城的攻堅戰中,唐軍陷入僵局,屢攻不破。唐軍採用助土城的方法,一度壓垮城牆,但關鍵時刻本該駐守土城的果毅都尉傅伏愛擅離職守,致使土城被高句麗人奪取。李世民指揮軍隊,猛攻三日,高句麗人全城皆兵,拼死抵抗。

因為唐軍揚言,破城之日“男子盡誅,虜聞,故死戰”,所以安市之戰陷入僵局。唐軍頓兵堅城之下數月,士氣低落,而且後勤出現嚴重問題,糧草供應不足,身經百戰的李世民只得下詔退兵。同時影響唐軍的還有氣候因素,“上以遼左早寒,草枯水凍,士馬難久留,且糧食將盡,癸未,敕班師。”

李世民被俘,跪地求和?唐太宗徵高句麗的歷史真相

當年10月,衣衫單薄的唐軍冒著大雪,渡過遼水,李世民命人在路邊燃起大火,接濟歸來的將士。據記載,李世民征討高句麗之戰,一共破城10座,“徙遼、蓋、巖三州戶口入中國者七萬人。新城、建安、駐蹕三大戰,斬首四萬餘級,戰士死者幾二千人,戰馬死者什七、八”。

應該說這不是一場勝仗,因為李世民最終沒有達成攻滅高句麗的戰略目的,戰死數千戰士,戰馬損失更是極為嚴重。但這場戰爭也談不上很失敗,李世民沒有衝昏頭腦,及時撤軍,避免了拿破崙在俄國全軍覆沒的下場。不過這場戰爭,極大的削弱了高句麗的實力,為最終滅亡高句麗奠定基礎。

李世民被俘,跪地求和?唐太宗徵高句麗的歷史真相

666年,唐高宗李治派老將李勣為帥,領兵征討高句麗,最終在668年,攻破平壤城,平定高句麗全境,並設置安東都護府,任命薛仁貴為安東都護,鎮守該地區。

日本人喜歡篡改歷史。事實上,韓國人一點也差。他們震驚地把李世民描繪成一個失敗者,被人矇蔽,甚至被全軍殲滅。這無非是為了增強他們所謂的“民族自豪感”。歷史就是歷史,不能篡改。至今,這座石塔仍矗立在韓國中青南路的定林寺,記載著唐代大將蘇定方平定朝鮮半島百濟國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