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家的思維

2008年金融危機時,我在電視上看到美國的底層人民在華爾街遊行,反對資本家的貪婪,被警察鎮壓,打得頭破血流;而華爾街的董事和高管們則在二樓,西裝革履,端著香檳,微笑地注視著樓下那些正在被暴力鎮壓的窮人們,宛如奧林匹斯山上的眾神。那時起,我就決定,日後一定要成為奧林匹斯山上的眾神,而不能做被警察暴打的平民。資本家與平民的區別在於有無資產,如果沒有資產,那起碼在思考方式上要成為資本家,這樣才能更可能完成原始積累和複利。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同一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能得到不同的解釋和答案,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在資本家眼裡,看待萬物都只需要考慮資產、負債、成本、風險和收益這五個要素,而不去考慮道德、情感等等,這是最基本的資本思維。

看待物,只需要考慮它是資產還是負債,一個理智的資本家應當只持有資產而拋售負債。任何東西都可能是資產,也可能是負債,判斷的標準是它能否帶來收益,還是需要支出來維持它的持有,能帶來收益的是資產,反之則是負債。一輛昂貴的汽車,如果用來自己開,那它就是消費品,並且需要不斷地支付燃油、保險和維護的費用,那它就是負債,不應購入;如果一輛昂貴的汽車,用來租賃,其帶來的收入高於燃油、保險和維護的費用,那它就能帶來收益,它就是資產,應當持有。同樣,美貌可能是資產,也可能是負債,如果美貌帶來的收益高於維持美貌所支出的成本,那它就是資產,反之就是負債。孩子可能是資產,也可能是負債,如果教養孩子所支出的成本高於他未來所創造的價值,那孩子就是負債,不應生育。

看待事,則只考慮此事的成本、風險和收益這三個要素。一個理智的資本家最夢寐以求的情況,應當是成本和風險為零,並且收益無限大;當然,這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的,但理想的情況應當是盡力的降低成本和風險,儘量提高收益。成本、風險和收益三者間沒有必然的聯繫,所謂的“成本和風險越大,則收益越高”這種話就是胡說八道,“一分錢一分貨”也是如此。成功學常常鼓吹“努力就能成功”這種話,如果努力就能成功,那成功未免也太不值錢了;努力的本質是提高成本的投入,但收益的關鍵不是成本,而是收益率。無本萬利才是資本家最想要的情況。

以上的五個要素是資本最基本的思考方式,除此之外還有太多太多,這些思考方式會是資產積累與複利路上的利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