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為什麼不佔領捷克後停手?

凝視天空的眼鏡


因為希特勒吃了炫邁,根本就停不下來。用寶強的話說,我根本就控記不住我記幾啦!

作為二戰的發起者,希特勒和納粹德國無疑都是罄竹難書的存在。但一直以來,納粹德國的形象都遠比日本更正面高大,後人在痛恨日本當年死得不夠慘的同時,對納粹德國始終都有種生不逢時的悲涼遺憾之感。

在很多人看來,納粹德國之所以死無葬身之地,根源在於希特勒貪心不足,他的人心不足蛇吞象,使得德國不得不和更加強大的美蘇等國成為不共戴天的仇敵,並最終導致了不可避免的失敗。

按照這樣的推理,如果德國不在1941年進攻蘇聯,或許不在1940年橫掃西歐,甚至不在1939年吞併捷克斯洛伐克,那麼德國必然能夠避免窮兵黷武,並最終死無葬身之地的命運。

真的是這樣嗎?靜夜史認為當然不是。德國吞併斯洛伐克並最終挑起二戰,絕不是希特勒的頭腦發熱或一時興起,而是有著異常充分的準備。讓德國在吞併捷克斯洛伐克之後“懸崖勒馬”,就好像讓獅子突然不吃肉一樣,是一種違背自然規律的操作。

某種程度上說,納粹德國的本質就是為侵略而生,不僅吞併捷克斯洛伐克勢在必行,而且根本就沒有停手的選項,除非納粹德國不復存在。

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危機,它讓資本主義世界元氣大傷的同時,也給了希特勒的法西斯主義異軍突起的機會。

由於當時的德國魏瑪政府無力應對經濟危機的狂風驟雨,德國在經濟危機中奄奄一息,不僅一戰後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經濟成果毀於一旦,由於德國境內失業人口高達800多萬,德國社會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動盪之中。

在如此危急的情況下,希特勒的納粹黨開始迅猛崛起。雖然在1923年就發動了啤酒館暴動,但相對理智的德國社會並未給暴力極端的納粹黨以更多生存空間。但經濟危機的衝擊實在太過兇猛,上到富可敵國的容克大資本家,下到一貧如洗的無產階級都陷入了空前的絕望,於是崇尚極權的納粹黨終於受到各階級青睞,並在1933年一步登天,希特勒也由此成為德國總理。

不過,希特勒的總理之路並不平坦,德國社會需要強權政府,但對法西斯主義始終高度警惕,尤其是興登堡總統。

但美國華爾街財團的力量太過強大,為了實現向西牽制英法等殖民帝國,向東阻擋蘇聯革命輸出的目標。包括摩根財團在內的美國大資本家開始不遺餘力地支持希特勒上位,於是希特勒終於一飛沖天,並在興登堡死後成為德國元首。

從1933年登上德國總理之位到1936年成功舉辦柏林奧運會,希特勒用短短數年時間便實現了德國經濟的東山再起,堪稱世界經濟的奇蹟。

但這樣的奇蹟卻是寅吃卯糧的結果,通過向大資本家借錢以及迫害猶太人獲得寶貴的啟動資金,而後通過修建大型公共工程及擴充軍備的方式,降低失業率,穩定社會秩序。

但作為歐洲十字路口的國家,德國的資源總量不僅有限,而且稀缺。以強有力的方式實現挽救經濟固然可圈可點,但卻不得不面臨著“還債補課”的尷尬局面。而補課的方式,只能是戰爭。因為德國最稀缺的就是土地,因此戰爭的指向只能是蘇聯。

但地球上從來不是隻有蘇德兩國,在閃擊蘇聯,充分發揮德國自身優勢之前,德國需要搞定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緩衝國;而為了搞定這些緩衝國,德國需要瘋狂報復英法;而因為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國也是英法的盟友,所以打擊捷克斯洛伐克勢在必行,而且由於它們地處蘇德之間的區位,所以德國吃掉捷克斯洛伐克更能迷惑高唱綏靖主義的英法,給它們造成禍水東引的假象。

總之,吞併捷克斯洛伐克不過是希特勒“霸業”之路的一個小插曲,因為德國需要的是土地,是資源,是市場,所以希特勒會用一切手段為德國爭取這些利益。而當巧取豪奪的和平手段無濟於事後,挑起戰火,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成為必然選擇。

可以說,二戰是必然會爆發的。作為針對美國的“逆反”之戰,針對英法的“復仇”之戰,針對蘇聯的“生存”之戰,德國是必然要前赴後繼的,所以根本就存在吞併捷克斯洛伐克就停手的道理,因為這會像高速上突然的急剎車一樣,註定是車毀人亡的慘劇。

所以納粹德國不可能在吞併捷克斯洛伐克後金盆洗手,因為這必然導致“出師未捷身先死”。與其如此,倒不如拼死一搏,如此才能活得更長時間。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納粹德國不可能在佔領捷克之後就停止侵略的步伐,因為這不符合德國的利益。德國的利益在於資本的擴張,德國的利益在於實現民族復仇基礎上的民族自信的重建,德國的利益在於其安全範圍和安全心理的鞏固,德國的利益在於其在全世界的霸權。對於納粹德國來說,佔領捷克只是侵略戰爭的試探和預演,實現消滅蘇聯並最終稱霸世界的目標才是希特勒為德國制定的最終戰略。況且,法西斯的生命就在於擴張,擴張停止了意味著法西斯的生命也就終止了。所以,以希特勒為首的納粹德國不可能只在佔領捷克的基礎上就停手。

一戰的戰敗使德國人民遭受了巨大的壓迫和剝削,有這種壓迫和剝削而激發出來的民族復仇情緒是不可能因為佔領捷克而宣洩完畢的。所以,為了實現民族復仇和重建民族自信,納粹德國也必須打敗英法。

雖然在一戰中戰敗,但德國仍然是一個強大的工業國。希特勒上臺以後,德國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不斷上升。在此基礎上,德國要求捷克割讓蘇臺德區。深陷經濟危機中的英國和法國,為了自身的利益而出賣了捷克。德國在慕尼黑陰謀中大獲成功,這不僅表現出了英法的軟弱,還讓希特勒獲得了可以繼續進行侵略戰爭的信息。

雖然英法的妥協使德國的民族付出情緒宣洩了一些,但德國的民族自信的建立需要更多的勝利,尤其是對老牌的主導歐洲和世界發展的英國和法國的勝利。在一戰中,德國的主要對手是英國和法國,也是英國和法國打掉了德國的民族自信。所以,德國在歐洲的下一步目標就是戰勝英國和法國。英國和法國逼迫捷克答應了德國的無理要求,實際上為德國以後侵略英國和法國埋下了禍根。

打敗主要的敵人才能獲得復仇的快感,打敗世界性的列強國家才能恢復民族自信。因此,念念不忘民族復仇和民族自信的德國是不可能停手的。

打敗英國和法國之後,德國會停手嗎?當然也不會。為什麼呢?因為德國要獲得絕對的安全心理,而要獲得絕對的安全心理就必須有足夠大的安全範圍。在德國眼中,英法是其敵人,蘇聯也是其安全的威脅。

中國的俗語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同一地區不需要兩個以上的強國。歐洲呢?小小的歐洲豈止兩個強國。所以,強大的英國和法國與強大的德國之間本來就是對方的安全威脅。一戰的戰敗讓德國在安全方面變得特別敏感,這種敏感讓德國有了更強烈的打敗英法的意願。所以,德國在解決了捷克之後要打敗英法。

蘇聯為什麼又成為了德國的安全威脅呢?因為蘇聯的主體是俄羅斯,而沙俄在一戰中也是德國的敵人;所以,蘇聯,在德國人眼中就是敵人。更何況蘇聯還變成了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天然就是敵人。所以德國為了自身的安全,必然也想把蘇聯消滅掉。更何況,在德國擴張的過程中必然與蘇聯發生領土上的接壤。德國不希望在自己的家門口總有一隻紅色的巨熊晃盪,尤其是在黑夜中眼睛冒著紅光的全副武裝的鋼鐵紅色巨熊。所以,德國在解決了歐洲之後要侵略蘇聯。

德國對待朋友未必像春天一般溫暖,但對待敵人必然像冬天一樣寒冷。在德國看來,打敗英法和蘇聯之後才能完全控制住歐洲,進而稱霸世界。所以,德國佔領捷克後不會停手。

德國是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冷冰冰的資本沒有朋友只有敵人。資本為了獲取利潤會殺掉所有敵人,就算希特勒想停止也不行。希特勒的行事貫穿著資本的意志,無意識的資本控制著有意識的人。

一戰中戰敗的德國遭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不僅僅是戰爭賠款還有經濟危機。德國在一戰後的經濟危機和二戰前的經濟危機加劇了資本的對外擴張性,因為經濟危機使德國的資本獲得的利潤減少。為了獲得超額的利潤,德國資本必然會逼迫德國政府採取一些激烈的手段。

戰爭可以讓德國的資本獲得超額利潤,戰爭擴展的越快,德國資本獲得的利潤就越快;戰爭的範圍越廣泛,德國資本獲得利潤的來源也就越廣泛。所以,德國發動的戰爭固然是法西斯需要的,但從根本上來說卻是德國資本所需要的。德國資本和其他國家資本的碰撞導致的矛盾是戰爭發生的最根本的原因。

如果德國資本對利潤的追求是無止境的,那德國發動的戰爭也就是無止境的,直到德國資本耗盡所有的力量為止。因此,德國在佔領捷克後不會停止擴張,德國佔領捷克只是德國資本擴張的開始,遠沒有到德國資本停止擴張的時候。所以,資本的力量讓德國在佔領捷克後不會停手。

綜上所述,德國在佔領捷克後沒有停手的原因從表面上看是民族復仇和民族自尊,甚至表現為安全心理和安全範圍;但實際上卻是德國資本的擴張本性的必然結果。良好的經濟是社會進步的基礎,蕭條的經濟則是戰爭的根源。正義的國家利益促進國際社會的發展,邪惡的國家利益會使人類文明向著毀滅前進。


歷史緯度


筆者認為,納粹德國之所以佔領捷克斯洛伐克之後,沒有停下手來,其主要原因是德國的野心或復仇的目標,並不僅僅是斯洛伐克,而是整個歐洲大陸,包括蘇聯全境,當然,英國也是納粹德國的佔領目標之一;


首先,納粹德國之所以發動二戰,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作為戰敗方的德國,被迫接受了《凡爾賽和約》,但是由於該合約當中的條款過於苛刻,再加上希特勒的說教,導致了當時的德國民眾對周邊國家甚至整個歐洲怨恨在心,德國納粹黨,正是利用了民眾的這一憤怒情緒,不斷進行煽風點火,讓每個德國人,都陷入了狂熱狀態,這才導致了當時整個德國上下,都渴望通過一場戰爭,來索回在一戰中失去的利益,更渴望通過這場戰爭來,報復所有的歐洲國家;


另外,希特勒的納粹黨上臺之時,全球正處於一場空前的經濟危機當中,德國國內的經濟,已經處在崩潰的邊緣,希特勒為了緩解日益尖銳的國內矛盾,所以,急需通過一場戰爭,來達到緩解國內矛盾,和掠奪他國財富的目的,用希特勒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為了日耳曼民族奪取生存的空間;

於是,在1938年,希特勒逼迫英國,法國在慕尼黑會議上,出賣捷克斯洛伐克,將蘇臺德地區割讓給德國,1939年3月,德國出兵佔領捷克斯洛伐克全境,並在捷克地區,成立所謂的“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斯洛伐克地區,成立受德國保護的“斯洛伐克共和國”,斯洛伐克的部分地區,割讓給了德國的盟友匈牙利;



至此,整個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國拿下,佔領了捷克斯洛伐克之後,讓希特勒更加找到了自信,於是他選擇了趁熱打鐵,掀起了一輪復仇戰的狂瀾,先後閃電波蘭,攻陷比利時,法國,丹麥,進攻蘇聯,轟炸英國,這一切都是為了懲罰 當初逼迫德國簽署《凡爾賽合約》的國家,和為了德國奪取所謂的生存空間,這才是為什麼,德國佔領捷克斯洛伐克之後,沒有停手的真正原因。


關注小柳聊聊兵,更多精彩內容觀看


小柳聊聊兵


1939年5月22日,德國與意大利正式結成軍事同盟,兩國之間簽署的條約後來被稱為“鋼鐵盟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陣營基本形成。在此之前,德國與蘇聯也開始恢復政治和經濟談判,所有這一切的指向性非常明顯:抗衡英法聯盟。當然著一切瞞不過西方世界的眼睛,法國駐德大使發回巴黎一份急電,談到柏林新近道路紛傳:“德國已經或者即將向俄國提出瓜分波蘭的建議”!

(墨索里尼)

德國肢解和佔領捷克斯洛伐克,是1938年9月的事情,在這一事件中英法為了誘使希特勒向東方進攻,採取了犧牲弱小盟友捷克的綏靖主義政策,英國首相張伯倫、法國總理達拉第、德國元首希特勒、意大利領袖墨索里尼四大國首腦,在捷克代表不在場的情況下於德國慕尼黑簽署協定,史稱“慕尼黑陰謀”。作為欺騙,希特勒宣稱這是“德國最後一次領土要求”,當然,這僅僅是宣稱。

波蘭與捷克不同,它不僅是個中等體量的所謂歐洲“強國”,也是英法在東歐的重要盟友,德國對波蘭動武差不多肯定會招至英法宣戰從而引發世界大戰。關於這一點已經承諾收手的希特勒也很清楚,但是他已經停不下來了,這裡面的因素很複雜,涵蓋了德國當時政治、歷史、經濟和軍事等多方面的需求,幾乎可以說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在政治上,希特勒夢想建立的是一個龐大的“德意志第三帝國”,所有日爾曼人居住區必須在這個帝國的版圖之內,在合併奧地利、吞併捷克蘇臺德區(日爾曼人主要聚集區)以及奪回萊茵蘭之後,唯有東普魯士這塊“飛地”仍被波蘭國土隔絕在第三帝國之外,這將極大影響希特勒對德國國內力量的統一整合,因此波蘭成為一塊很大的絆腳石。

在歷史上,波蘭曾參與了一戰後對德國領土的瓜分,而希特勒在上臺的過程極大利用了德國國內的民族主義,民族情緒普遍是要為一戰戰敗的屈辱復仇,波蘭本就是復仇的對象之一。而波蘭政府在這個歷史關頭又採取了首鼠兩端的政策,一方面於1939年4月與英法簽定條約保證在外交上傾向西方,英法則承諾保護波蘭領土完整,另一方面又覬覦捷克的領土與德國勾勾搭搭,還一方面則在英法的慫恿下強烈反蘇。

(張伯倫與希特勒)

所以波蘭確實有在戰略上“花樣作死”的嫌疑,它跟英法、跟德國、跟蘇聯等幾大勢力都沒有做到一心一意,而在希特勒看來,德國早晚會跟宿敵英法在西線攤牌,那麼東方這個英法的軍事盟國必然會威脅他的身後,因此必須在合適的機會打垮它。1939年5月23日,希特勒在軍隊高層會議上明確提出:“根本不存在放過波蘭的問題,我們只有一個決定要做:一有合適的機會就進攻波蘭”。

在經濟上,第三帝國解決就業和拉動內需主要依靠的是國家投資和濫發鈔票,雖然表面看起來德國的建設搞得熱火朝天,而實際上國家財政已經瀕臨破產,對此希特勒認識的比較深刻:“但澤(德國要求波蘭放棄的那個走廊)根本不是爭執的中心問題,中心問題是要把我們的生存空間向東方擴張,是要得到我們的糧食供應,是要解決波羅的海國家的問題,以及得到市場和勞動力,在歐洲已經沒有別的出路”!

(依依不捨)

在軍事上,德國正在大肆擴軍和發展軍工產業,這不僅進一步拖垮了德國的財政狀況,更決定著希特勒必須使用武力來解決政治和經濟問題,用他的話說:“不流血再也不能取得新的勝利了”。也就是說,靠欺騙和訛詐所能獲取的領土、利益已經到達極限了,然而又不能滿足德國重新崛起的胃口:“我們不能期望重演捷克事件,這次得打仗了,我們的任務首先是孤立波蘭,能否把它孤立是有決定性意義的”。

事實已經證明,希特勒成功利用了英法與蘇聯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爭取到與斯大林關於瓜分東歐勢力範圍的支持,而他又以所謂驚人的直覺認定:“同1914年不同,英國不會再冒冒失失參加一場要持續好幾年的戰爭,英國要打仗是為了什麼?誰肯為了一個盟國而招死?英國和法國在軍事上有什麼辦法呢”?那麼既然蘇聯已經被拉攏過來,英法又不會真的幫忙,德國為什麼要收手呢?

(德軍進入華沙)

於是從1939年5月的那次軍事會議之後,德國預定在夏末閃擊波蘭的決心已不可逆轉,各項準備工作全力進行,克虜伯等軍工寡頭們開始日夜開工,生產飛機大炮坦克和槍彈。而已經擴編至51個師的德國陸軍也以“夏季訓練”的名義繼續大規模擴軍備戰。

希特勒為了應對英法可能的動作,下令逐步徵召700萬人左右入伍,這個國家的青壯男子幾乎都要脫產進入軍隊,後面的事情猜都不用猜,除了戰爭,還能做什麼呢?


度度狼gg


捷克斯洛伐克被英、法綏靖政策肢解之後:納粹德國佔領了蘇臺德地區;波蘭佔領了煤炭儲量豐富的切欣地區;匈牙利佔領了斯洛伐克和盧西尼亞的大片地區——殘缺不全的捷克斯洛伐克分裂成三塊:自治的斯洛伐克、自治的盧西尼亞和捷克斯洛伐克人的波希米亞省和摩拉維亞省。

1939年3月,希特勒把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區的傀儡政府首腦召到柏林,強令他們解散各自的國家!1939年3月15日,納粹德國軍隊進入布拉格:‘’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被宣佈為納粹德國的保護國,斯洛伐克也被置於德國的保護之下。同時,希特勒還允許匈牙利人吞併捷克東部的盧西尼亞——捷克斯洛伐克徹底被納粹德國吞併!

控制了捷克地區,納粹德國等於控制了歐洲最先進的軍工聯合體:捷克斯洛伐克繼承了奧匈帝國80%的軍事工業!況且,它的地理位置位於歐洲核心地帶:基本上,納粹攻擊蘇聯的大門被打開了!這是蘇聯加速與納粹德國談判的原因!

納粹德國獲得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之後,國力、軍力達到巔峰:納粹德國的經濟卻越來越下滑,依靠借貸和打白條的德國經濟迫切需要更大的市場傾銷商品;納粹德國也需要積極拉動內需——德國人不能只是依靠混凝土維持就業率——對外戰爭可以讓更多的德國人就業、德國工業過剩的產能也需要消化!

最為重要的是:納粹高層承諾德國容克軍事集團、德國人民的口號——復仇!《凡爾賽條約》讓德國人覺得蒙受奇恥大辱:日耳曼民族自尊心在收回萊茵區、吞併奧捷以後空前膨脹——向英法復仇成為納粹德國的民意!納粹高層利用這種瘋狂民粹主義、英法的綏靖政策達成自己控制世界核心的目標:歐洲!

最讓納粹厭惡的就是波蘭:它的地理位置有利於進攻蘇聯,而且,波蘭偷偷摸摸的佔領了斯洛伐克的幾個村莊——違反了德波協議——納粹德國正好以此為藉口染指波蘭;此外,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蘇聯不會援助波蘭。而捷克斯洛伐克被納粹吞併的過程中,納粹德國充分了解英、法的國際政策,相信只要佔領波蘭這個歐洲東部的英法盟友不會引起英法在西線的軍事反擊——納粹德國收集的戰略情報讓希特勒放心的部署佔領波蘭的行動,之後,納粹德國將進攻西歐完成‘’統一‘’歐洲的第一步!然後,就是蘇聯,接著,就是世界……


熊style


納粹德國發動二戰,就是為德國一戰戰敗復仇。

德國要復仇的目標是整個歐洲,不僅僅是小小的捷克!
——《凡爾賽和約》!就是德國要洗刷恥辱、要復仇的一份清單!

《凡爾賽和約》規定

1,德國承認奧地利獨立,永遠不得與之合併。

2,德國割讓1/8的土地(約8.8萬平方公里)給周邊一圈國家。如下示意圖, 包括;


①,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給法國,恢復法國在普法戰爭前的疆界,設立萊茵和平區。薩爾煤礦區由法國代管15年,然後由公民投票決定其歸屬。

②, 承認波蘭獨立,並給予波蘭海岸線。把西普魯士、部分東普魯士、波森省、部分上西里西亞地區劃歸波蘭;但澤由國際聯盟管理,實質上由波蘭控制。

③,割讓東上西里西亞予捷克斯洛伐克。

④,割讓尤本及薩爾梅迪給比利時。

⑤, 將北石勒蘇益格(經過公投)迴歸丹麥。

⑥,割讓克萊佩達地區給立陶宛。將梅梅爾交予協約國處置,(1923年被立陶宛攫取”。

3,德國向協約國(主要是法英美三國)支付鉅額戰爭賠款。

德國在一戰後,經過15年的臥薪嚐膽磨難,在梟雄希特勒率領下,開始著手洗刷《凡爾賽和約》給德國的恥辱。

第一,納粹德國以各種理由藉口拖欠(要求減免)或拒絕支付戰爭賠款。

第二,希特勒嘗試復仇冒險。


1,1936年德國軍隊進入《凡爾賽和約》劃定的萊茵和平(非武裝)區。

2,1938年3月希特勒以武力做後盾,操控他的祖國奧地利“公投入德”,吞併了奧地利。

3 ,1938年9月,希特勒強迫法英(通過簽署“慕尼黑協議”)同意德國吞併了捷克斯諾伐克的蘇臺德地區。1939年3月,希特勒再撕毀《慕尼黑協議》,將捷克斯諾伐克全部吞併。
(希特勒意志如鋼,既然德國復仇戰車已經全速啟動,佔領捷克斯諾伐克之後,他當然不會停下來!)

第三,德國掀起復仇戰爭狂瀾!

這就是德國攻滅波蘭、攻陷比利時、法國、丹麥、轟炸英國,進攻蘇聯佔領立陶宛……。

凡是在《凡爾賽和約》上佔德國便宜的國家(除了躲在遠天遠地的美國),希特勒睚眥必報,照單點名,一個個收拾了一個遍!

後來的結局都知道!納粹德國物極必反,洗刷《凡爾賽和約》恥辱未果,輸得更慘!


諶人


捷克的資源無法滿足德國的需要。整個歐洲國家,除了蘇俄,都屬於自然資源缺乏的國家,它們要維持自己的生存,都需要大量從歐洲以外進口。所以,當年拿破崙在擊敗歐洲大陸上的國家後,推行對英國的大陸封鎖政府,結果導致英國艦隊對整個歐洲大陸的海上封鎖,切斷了歐洲大陸從大陸之外其他地區獲取資源的通道,迫使歐洲大陸上除法國以外的所有國家也必須反對拿破崙,連現在看來資源豐富的俄羅斯也不例外。法國通過掠奪歐洲其他國家有限儲備的資源來滿足自己的需要,最終也是會要用完的,在與英國的封鎖對封鎖方面,法國,乃至整個歐洲大陸,在當時完全處於劣勢,最終拿破崙和法國都必將失敗。納粹德國正是因為看到這一點,所以它的最終目標就是蘇聯,蘇聯掌握著歐洲最大“糧倉”烏克蘭,有大量優質的自然資源。德國要改變英國海軍封鎖海上通道的局面,也需要大量的資源來打造強大的海軍,捷克太小,資源太少,希特勒當然停不下來,否則國內需要得不到滿足,他還是死路一條。有人認為他停下來消化已佔領土,可以保住成果,壯大實力,但實際上不要說壯大自己,在英國封鎖海洋的情況下,會不會因為資源耗盡提前完蛋都不好說,他在德國推行的政策,迫使他想停也停不下來。


沉140769451


德國想要停手就可以了嗎?德國吞併了捷克就打破了歐洲的潛規則,歐洲本土只有削弱,沒有增強,想要國土就去外面搶佔殖民地去。德國吞併了捷克在本土的實力就得到了大幅度增強,而且國民民族情緒高漲,蘇聯、英國、德國等也都對德國很警惕了,如果德國現在停下來了就是給對手找機會。有些事情開始了就沒有結束,比如戰爭,除非一方失敗,不然就將一直打下去。德國如果在捷克停手,那麼就比如要被其他的歐洲國家借《凡爾賽條約》來攻打,德國只能一條道走到黑。

最關鍵的是德國海外幾乎就沒什麼殖民地,一戰失敗全無。德國只有本土,如果在強敵環伺的歐洲德國沒有外援,僅憑本土是競爭不過其他老牌強國的,只能一直打下去,只要他們有大國夢,就一定會一直打下去。


龍角大將軍


個人覺得完全可以把英國,法國,蘇聯留下,把別的地方吞併下來之後就進行人口占領,養成全德國人口的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