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瑟C96為什麼在二戰時期還有黨衛軍裝備使用?

軍武文齋


這不是挺正常的 ,雖然二戰期間德軍的標準制式手槍是瓦爾特P38,但軍工不可能把全部產能都投入到生產手槍這種非主要作戰武器上,因此肯定是有什麼就用什麼,C96也是一樣。

不過二戰中德軍用的並不是最早那批,而是1930年之後產的M1932速射型(可以全自動),槍管長度100mm,比之前的140mm短了不少。它在1932到1936年間生產了將近10萬支,大多數用來出口,但也有少量裝備德軍。在二戰德軍中被稱為M712

不光是C96,德軍當時繳獲的別國手槍也都有裝備。比方說捷克的Vz.24,德軍改名為P.24(t);比利時的勃朗寧大威力被德軍稱之為P.640(b);法國的MAS 1935被德軍稱之為P. 625(f) 等等,當然由於彈藥通用性的問題,一些與德軍制式彈藥不符的武器一般裝備二線治安部隊。


瘋狗的輕武


毛瑟C96就是我們熟悉的駁殼槍、盒子炮,題主問題裡的這張圖很有名,在很多介紹毛瑟C96的文章裡都可以看到,不過在二戰裡,德國黨衛軍使用毛瑟C96的真不多,德國陸軍也沒有將毛瑟C96作為制式武器,所以關於這張照片裡所使用的毛瑟C96來歷,也有不同說法。

一種說法是這是一戰的遺留物資。毛瑟C96作為最早的自動手槍之一,在開發出來以後卻遭到冷落,歐洲國家對於自動手槍興趣不大,因此訂貨寥寥,唯一的一個大訂單是一戰期間德國陸軍因為自衛武器不足,所以訂購了20萬把毛瑟C96。這批毛瑟C96在一戰以後部分被陸軍入庫回收。在黨衛軍組建初期,武器裝備匱乏,從陸軍倉庫裡也撿了不少陸軍的非制式裝備,品種繁雜,其中就可能包括了毛瑟C96。

另一個說法是這是原定賣給中國的毛瑟C96,被德國留用了。在抗戰前和抗戰初期,中國和德國之間軍火貿易頻繁,中國從德國購買了不少武器裝備,其中就有毛瑟C96。後來因為日本的抗議,德國終止了和中國的武器合同,將尚未發貨的軍火全部截留自用。其中就有部分毛瑟C96,這批毛瑟C96後來也被德軍瓜分,其中黨衛軍拿到了600支,空軍也分到了600支,甚至連德國陸軍也徵用了一批。

總的來說,毛瑟C96雖然沒有被列入德軍的正式裝備,不過其產量巨大,因此黨衛軍裝備一些也毫不奇怪,當然裝備的數量並不會太多。


不沉的經遠


毛瑟C-96軍用手槍,發射7.63X25mm彈丸,空槍重約1.25公斤,採用10發彈倉供彈方式,只能單發射擊,由於槍口初速有每秒420餘米,因此,射程遠、殺傷威力大,國內將其稱為“駁殼槍”。

其實,不存在德軍看不上此槍的說法,畢竟在一戰時期,就採購了15萬把毛瑟C-96手槍,百度百科知識記載大概交付了13.5萬把,那場戰爭就結束了。

因此,對於毛瑟兵工廠來說,生產的毛瑟C-96手槍,大部分被出口到了中國,東方大國是其最主要的買家,前後至少訂購了數十萬把。

包括1931年開始改進1932年定型,採用20發彈匣供彈的M-1932型,除了單發射擊,也能自動射擊,也被運到了中國,投入戰場被稱為“盒子炮”、“二十響”、“快慢機”。

至於二戰時期,德國黨衛軍裝備有毛瑟C-96手槍,也並不稀奇,一戰時裝備的13.5萬把毛瑟C-96,一般不會消耗殆盡,總會有部分毛瑟C-96存世,被二戰時德軍黨衛軍用來裝備。

畢竟毛瑟C-96裝備一隻20發彈匣,與木質槍盒接駁時,可實施抵肩射擊,火力相當於一把微型衝鋒槍,那副著名的照片上,德軍就採用了抵抗射擊方式。

其實,二戰時期,隨著軍隊規模的擴容,德軍步兵除了制式槍械毛瑟98K、MP-38/40衝鋒槍、G-41/43半自動步槍、stg-44突擊步槍等以外,還裝備有不少VZ-24步槍、ZB-26輕機槍、ZK-383衝鋒槍等雜牌槍械。

甚至德軍裝備了繳獲的數十萬把蘇制波波沙衝鋒槍,將其7.62毫米口徑改成了9毫米,以方便發射德國產9毫米手槍彈。

因此,二戰時期,德國黨衛軍裝備部分毛瑟C-96手槍也就不足為怪了,毛瑟C-96手槍的射程、火力和威力是所有手槍中,是最為強大的。


國平軍史


毛瑟C96自動手槍,即中國軍閥混戰和抗戰期間著名的“盒子炮”。其衍生品種眾多,以20發的自動版本最為搶眼。

這款德國生產的手槍,二戰期間,德國黨衛軍也有裝備,並有歷史照片為證,甚至還有廠商為此出了兵人。

至於為何大名鼎鼎的黨衛軍會裝備“盒子炮”呢?

原因很簡單啊!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

納粹德國黨衛軍雖然聽起來很高大上,但其實他們在二戰爆發前,也主要是一支準軍事力量。二戰爆發後,黨衛軍成立了野戰部隊——武裝黨衛軍,兵源也從幾萬人快速擴張到了六十萬人(大約半數為野戰部隊),45個師的編制。

快速擴軍的結果就是,武裝單位軍除了警衛旗隊、帝國、骷髏等幾支精銳外,其他只能用烏合之眾來形容。大部分武裝黨衛軍只能乾點,維持後方治安、圍剿游擊隊,屠殺猶太人這樣的髒活。

其裝備自然也就有啥就用啥了!就像那句俗話“挖到筐裡就是菜!”

比如黨衛軍使用過繳獲的法國步槍——5發彈倉供彈,7.5毫米法式彈藥的MAS-36(

德方編號Gew 242f)

輕機槍用過著名的捷克式——ZB-26/30

甚至是繳獲的蘇聯大盤子——DP-28!(德方編號Le.MG120r)

至於重機槍就別想什麼MG34或MG42了。

捷克造的ZB-37(德方編號MG-37t)有的用就不錯了

因為根據記載,還有更慘的黨衛軍部隊使用一戰的水冷馬克沁機槍呢!


總之,二戰條件下,一支幾百萬的軍隊,除非想美國那樣的超級工業國,武器緊缺是很正常的情況。所以,黨衛軍裝備毛瑟C96自動手槍也不是啥值得大驚小怪的事情。


冷兵器研究所


毛瑟C96並不是黨衛軍的制式裝備,可能僅僅是少數的黨衛軍軍官,對於這把造型奇特的槍情有獨鍾。毛瑟C96手槍僅僅在一戰時期被德國軍隊少量採購過,之後就再也沒有出現在德軍的採購名單上,一戰結束後生產的毛瑟C96步槍大多被出口到了中國。二戰時期黨衛軍的主要裝備是98K步槍和MP40衝鋒槍,手槍是軍官們的裝飾品。因為毛瑟C96的槍身笨重,射擊的時候後坐力非常大,容易出現上挑的現象。軍官們都喜歡佩戴輕便靈活的魯格手槍,極少數有人佩戴外觀醜陋,實用性低的毛瑟C96手槍。


毛瑟C96手槍設計出來的時候就是一個怪胎,他的長度和重量都超過了普通手槍,使用起來非常的不便,佩戴在身上也不夠美觀。由於德國軍隊的不冷不熱,毛瑟C96銷量一直不佳。毛瑟手槍的優點是威力大,子彈數量多,缺點是後坐力大。在一戰的時候,德國軍隊為了彌補火力的不足,採購了13.5萬支毛瑟C96手槍。這是德國軍隊唯一一次採購毛瑟C96手槍,然而這把槍在德國軍隊的表現並不好,德國軍隊有了一次的教訓,再也沒有購買過這把槍。


在毛瑟C96銷量一籌莫展的時候,遠在東方的中國給毛瑟C96帶來了希望。當時的中國被武器禁運,只能採購手槍,毛瑟C96這把槍價格便宜,使用起來非常的方便,威力還比較大,彈容量達到了20發,性能比國內原有的槍支要強得多。毛瑟C96在中國也被稱為駁殼槍,當時中國正處在軍閥混戰的情況下,各方軍閥都搶購毛瑟C96手槍。因為在中國市場銷路穩定,毛瑟兵工廠專門針對中國市場,改進了毛瑟96C手槍,將他升級成了可以連發自動化手槍。

這個設計讓毛瑟C96手槍能夠充當衝鋒槍使用,因為當時國內的裝備落後,毛瑟C96手槍是游擊隊和軍官們最喜歡的武器之一。隨著國內武器裝備水平的提升,毛瑟C96才逐漸的退居二線,到了解放戰爭時期就已經很少使用。毛瑟C96在二戰時期的德國軍隊很少裝備,更不是主力裝備,可能僅僅是一些部隊的魯格手槍數量不足,軍官拿著毛瑟C96充數。


軍武小咖


因為任何武器裝備列裝部隊使用都是需要時間的,不可能短時間內就完成換裝工作,所以就自然會出現一些裝備其他武器的情況。比如我國1997年首次公開亮相95式步槍後,很多部隊在很長時間內使用的還是老式的八一槓步槍,後來才逐步換成了九五式步槍等新步槍。

而在二戰時期也是如此,德國國防軍的制式手槍是瓦爾特P38,但是畢竟德國的軍工生產能力還是有限的,不可能迅速完成裝備工作,因此很多部隊只能暫時使用其他武器使用,所以黨衛軍使用C96也就不足為奇了。而在很多其他武器上也是如此,比如衝鋒槍,雖然德軍制式衝鋒槍是MP38/40衝鋒槍,但是其產能太低,二戰的總產量也不過120萬支,所以很多如EMP35、MP28等老式衝鋒槍也被裝備,作戰時很多士兵也會直接選擇繳獲的敵軍衝鋒槍。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黨衛軍的地位問題。最初黨衛軍作戰部隊地位是遠遠不如國防軍的,所以很多武器裝備自然是優先提供給國防軍部隊使用,之後才能輪到黨衛軍。因此戰爭早期的黨衛軍裝備其實比較混亂,甚至一些部隊還用過一段時間的一戰M16頭盔,至於武器自然也是混亂,比如黨衛軍部隊就裝備了捷克製造的ZB26、ZB53等機槍,以及35(t)、38(t)等輕型坦克。
當然,戰爭中後期,隨著希特勒對國防軍產生猜忌,黨衛軍開始得到厚愛,在武器裝備、兵員補充等方面均要比國防軍優先,這幫助黨衛軍在後來的作戰中顯著地提升了戰鬥力。


戰爭之王


黨衛軍屬於納粹黨的武裝,在二戰中,對於黨衛軍有一個神化,好像是黨衛軍是無敵於天下的那種超人部隊。但是,實際上黨衛軍是那種多種種族的大雜燴。黨衛軍到了戰爭末期一共有38個師,約有90萬人,這裡說的是武裝黨衛軍,蓋世太保也是黨衛軍的一部分,但是一般來說,如果只說黨衛軍一般就是指武裝黨衛軍。
這張黨衛軍使用毛瑟手槍的照片好像最常見。

武裝黨衛軍中成分複雜,什麼人都有,包括穆斯林都有,在東線的黨衛軍普遍是吸收了當地的民族主義者,蘇聯在二戰初期吞併的地區,當地的民族主義者加入德軍是很常見的事情,而後來蘇軍反攻打回去的時候又徵兆了一些當地人加入蘇軍。去年的一部叫1944的電影就是當時歷史的真實反映。
德軍使用捷克式輕機槍,在巴爾幹地區的德軍使用捷克式的比較多。

人有了,但是武器就不夠了。德國的武器產能遠遠不能滿足二戰德軍的需要,國防軍都使用了大量的繳獲武器,象T-34這種重武器都有,就更別說輕武器了。反正在德國所有的倉庫裡邊的能摳響的傢伙都拿出來用了,其中就包括毛瑟C96手槍。



毛瑟C96手槍屬於早期的自動手槍,和後來德國的P08魯格或者P38相比,毛瑟的體積太大,而且在歐洲看來,在中國廣受歡迎的連發功能就是多餘的,這個事情是由於歐洲國家大量使用衝鋒槍,在自動火力當年衝鋒槍可比毛瑟手槍要猛的多,而且有效射程也遠得多。

毛瑟手槍在中國是名聲在外,但是對於手槍這種自衛武器來說,毛瑟手槍的體積太大,攜帶不方便,所以在歐洲國家中使用的不多,相反是在中國廣為使用。但是二戰開始以後,德國截流了大量的武器用來補充自己的軍隊,毛瑟手槍就是其中之一,在一些手槍上還有漢字德國造,這些說明這些手槍都是原來準備出口中國的。而黨衛軍使用這些手槍其實是翻倉庫找出來的武器。


毛瑟手槍在中國電影上經常出鏡,但是在西方國家的電影裡邊就不多見了,這個就是其中一部。
這張看的更清楚,槍口上還裝了消音器。


有痰


那不是c96那是m1932。批量裝備德軍的就那600支給了帝國師還是出口中國的,因為跟日本的協議出口轉內銷了。這玩意德國二戰裝備的很少。多是給蓋世太保警察管理佔領區的二戰部隊用的剩餘裝備。彈藥不通用主要是太貴造它的價格比造只mp38/40還貴 性能還沒有可比性裝備它幹嘛?


烏茲鋼


確乏槍支,肯定是隻要能打響的武器都能用上。


duh23333


那不是c96 那是1932。這照片是帝國師士兵。用的這600支1932是給中國生產的後來根據和日本的協議沒給發貨,後來就給黨衛軍了。握把上還有青天白日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