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皇帝不好當,祖孫三代皆禪位

{導讀:禪讓分為外禪和內禪,外禪是指傳位給外姓人,內禪是指傳位給自家人。}

幼主登基和老君在位,向來是封建王朝的兩個危險期。

南宋皇帝不好當,祖孫三代皆禪位

幼主登基

幼主登基容易造成權臣橫行,例如鰲拜之於康熙,多爾袞之於順治;老君在位,再英明的君主上了年紀之後都難免昏庸,例如漢武帝劉徹,唐玄宗李隆基,要是再有奪嫡之事,就更會引得朝堂動盪,天下不安,例如康熙朝的九子奪嫡。

這兩種狀況其實可以避免一部分。什麼時候登基,不是皇帝們可以控制的,但他們至少可以控制什麼時候退位。感覺到體力、智力下降時傳位於下一代,既可以減少自己犯錯誤的可能性,也能對繼承人有一些扶持作用,兩全其美。

道理是這麼個道理,但會這麼去做的皇帝少之又少。掌握天下之權越久,權力慾望也就越重。所以很多時候,皇帝是個終身制的職位,老皇帝們都快神智不清了,也要牢牢抓著權力,不到最後一刻絕不肯讓出龍椅。

和他們比起來,南宋皇帝就顯得有些與眾不同了。宋高宗趙構、宋孝宗趙昚、宋光宗趙惇,祖孫三代連續內禪。

南宋皇帝不好當,祖孫三代皆禪位

他們真這麼高風亮節不戀權位嗎?未必。這麼做是有原因的,下面為大家分析。

【總體原因:環繞的強敵以及宋朝皇帝的仁弱】

一、環繞的強敵

宋朝皇帝,尤其是南宋皇帝不好當,這是世所公認的。

縱觀所有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宋朝的疆域最小,強敵最多。契丹族建立的遼國一直是北宋的大患,党項人建立的西夏時時騷擾著宋朝,女真族建立的金國、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更是直接結束了北宋和南宋。

通過澶淵之盟,北宋和遼國結成兄弟之國,勉強維持了和平,之後金國崛起,西夏臣服於金,遼國、北宋覆滅。

沒幾年,成吉思汗橫空出世,蒙古鐵騎橫掃四方,西夏臣服,跟隨蒙古攻伐金國和南宋,打得自家國力衰弱,內亂頻生,被蒙古輕而易舉的滅了。南宋先是聯合蒙古滅金國,後被蒙古所滅,元朝一統天下。

可以說宋朝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和外敵抗爭的歷史。漫長的時間裡,這些外敵給宋朝君臣百姓造成極大的壓迫和威脅,生活在那個時期的人,需要有堅韌的神經。

宋朝政府更是沒一日敢放下警惕,花團錦簇的繁榮始終籠罩在戰爭的陰影裡。宋帝身為一國之君,不像其它朝代的皇帝那樣有為所欲為的資本,他們很謹慎,謹慎到膽小。

南宋皇帝不好當,祖孫三代皆禪位

電視劇中的宋高宗趙構

二、宋朝皇帝的仁弱

趙匡胤、趙光義這兩位宋朝開國皇帝,行伍出身,憑武力取得天下。尤其趙匡胤,還是一代武學宗師,趙光義武功雖然不如兄長,也是南征北戰的,可以說他們的血液裡流著“勇武”的元素。

但不知為何,趙家的基因到了後世彷彿發生了突變。子孫後代們全無先祖當年的風采,意志不堅定,無血性、不剛烈,說好聽點叫仁弱,說難聽點就叫慫。

很多事情上“以和為貴”,對自家人和,對大臣和,對外敵也和。皇帝當得沒滋沒味,還不如不挑重擔的富貴閒王。

身處後世,我們不能全盤否定宋朝皇帝的“和”之政策,不是這樣的委曲求全,也許宋朝不可能延續這麼多年。但是,如果換成明朝皇帝,絕不會如此憋屈,要麼痛痛快快打一場,打出個不受掣肘和脅迫的王朝,要麼就此滅亡。

總結:因為眾多強敵的存在,以及本身個性上的軟弱,皇位對於宋朝皇帝的吸引力並不是很大,熱衷內禪也就可以理解。

南宋皇帝不好當,祖孫三代皆禪位

【個人原因——宋高宗趙構禪位於宋孝宗趙昚:心力交瘁、強敵在側】

趙構1127年登基,那時他20歲。雖然是南宋的開國之君,他這皇帝卻當得不怎麼威武霸氣,以逃為主。只有瞭解他的人生,才能清楚他為什麼早早內禪。

他的登基源於宋廷的恥辱:1127年發生的靖康之變。徽、欽二帝(趙構的父親和兄長)及大批皇親宗室、后妃宮女、朝臣百姓被金人擄走,北宋覆滅。趙構當時沒在東京汴梁(今開封),很幸運的逃到南京,在大臣的擁護下登基為帝。

為什麼趙構不在汴梁呢?因為朝廷任命他為天下兵馬大元帥,主管河北軍務,金軍第二次包圍汴梁時,朝廷急召他率河北兵馬回援京師,但趙構不但不援,還率大軍先逃到北京大名府(今河北省大名市),又逃到東平府(今屬山東省),以避金軍鋒芒。

如果當時他回援,有可能全軍覆沒,也有可能改變北宋的結局。但他沒去,歷史沒有如果。

南宋皇帝不好當,祖孫三代皆禪位

南宋剛建立時,在一些剛直之臣的呼籲下,趙構迫於無奈啟用了主戰派的李綱為宰相。李綱雄心壯志,想要抗擊金兵收回失地,奈何趙構對他完全沒有信心,或者說,趙構已經被金兵嚇怕了,對自己以及整個南宋政權都沒有信心。

17天后,李綱被罷相,趙構重用投降派的汪伯彥、黃潛善等人,放棄中原,從南京逃到揚州。

1129年,金兵襲擊揚州,趙構狼狽渡江,逃到了杭州。這期間發生了“苗劉兵變”,苗傅和劉正彥起兵叛亂,殺了趙構信任的一些官員和宦官,逼迫趙構退位。後來韓世忠等人起兵勤王,趙構得以“復辟”。

經過這一遭,趙構更害怕了,對金國百般求饒,說什麼“見哀而赦己”,意思是看我這麼可憐,你們就寬恕我吧;又說“以守則無人,以奔則無地”,意思是我想防守卻無人,想逃跑卻無地,只能求你們開恩了。毫不顧忌自己以及宋朝的尊嚴。

但他越是如此,金國越是看不起他,再次南侵。

南宋皇帝不好當,祖孫三代皆禪位

趙構一路南逃,經過了越州(今浙江省紹興市)、明州(今浙江省寧波市)、定海(今浙江省舟山市)、溫州(今屬浙江省)等地,直到金兵撤了才小心翼翼的回到杭州,積極謀劃與金國的和談。

南宋沒有和金軍一戰之力嗎?並不是,韓世忠、岳飛等將領連打勝戰,但因為財政方面的原因,趙構下令搬師回朝。只是財政不繼嗎?並不是,趙構一方面擔心韓世忠、岳飛成為權臣,另一方面怕惹怒金國,重蹈靖康之變的覆轍,只願求和。

其實,從金國答應跟南宋議和就能看出他們並無把握戰勝南宋,否則還議什麼和,直接滅亡南宋不就行了?南宋給出的供奉能有整個南宋國庫那麼多嗎?沒有宋朝軍事力量的保障,議和也就沒有基礎。

但趙構看不透這一點,為表和談的誠心先是解除韓世忠、岳飛的兵權,又按照金國的要求害死了岳飛,自毀長城,達成極其恥辱的“紹興和議”,向金國稱臣納貢,由金國冊封他為宋朝皇帝。

這和北宋的澶淵之盟可不一樣,澶淵之盟較為平等,政治上、經濟上北宋都沒吃虧。而紹興和議,不但割讓大片領土,還硬生生把南宋弄成了金國的藩屬。

南宋皇帝不好當,祖孫三代皆禪位

為了紹興和議,嶽元帥無辜冤死

就算這樣,金國也沒打算遵守。

1159年,金國準備再次南侵,趙構連忙立養子趙昚為皇子,準備一旦有事就把皇位讓給趙昚,讓他去負擔江山或者承擔亡國之君的罪名,這一招是向父親宋徽宗學來的;

1161年,金主完顏亮果然提兵南下,趙構想要“浮海避敵”,也就是再次放棄杭州,向海上逃跑,幸好完顏亮在採石(今安徽馬鞍山市西南)被南宋文臣虞允文擋住了,後來更被部下殺死,南宋之危解除。

受此事的影響,幾個月後趙構立趙昚為太子,沒多久又實行內禪。給出的理由是“倦勤”,想要多休養。此時他只有56歲,算得上年富力強。據說他早有禪位之意,趙昚不敢受。

我認為他是真的累了。逃了大半生,經歷了那麼多磨難,費盡心思禪精竭力,到頭來卻還是隨時有可能亡國,這種刺激他有點受不了了,讓趙昚去受吧。

不當皇帝的日子挺舒服,趙構又活了二十多年,81歲時才去世,別說古代,在現代都算得上高壽。

南宋皇帝不好當,祖孫三代皆禪位

【個人原因——宋孝宗趙昚傳位於宋光宗趙惇:服喪盡孝、疲憊不堪】

趙昚被後世視為南宋最有作為的皇帝。他是趙匡胤的七世孫,從他開始,被趙光義奪去的皇位又回到了趙匡胤一脈。

也許是精神壓力過大,導致南宋皇帝子嗣上都很艱難。趙構只有一個親生兒子,還早早夭折,只能過繼旁支,趙昚的血脈雖遠,但皇室凋零,大部分宗親被金國俘虜,趙昚很幸運的被選中。

這大概是趙構對南宋最大的貢獻了。

眾多仁弱的宋朝皇帝中,趙昚繼承了先祖的一點血性,登基後為岳飛平反,重用主戰派,發動了“隆興北伐”,以名臣張浚為主帥,主動對金國發起了攻擊,一月之內收復靈壁、虹縣和宿州等地,揚威中原。

南宋皇帝不好當,祖孫三代皆禪位

雖然最後失敗了,也給低迷的南宋朝堂注入了一針強心劑。之後重新和議,政治上,南宋對金朝皇帝改稱臣為稱侄,“歲貢”改為“歲幣”,提高了一點點地位;經濟上,歲幣銀、絹各減五萬。

但是,又割了四個州給金國,這是極大的損失。

可如果沒有這展示軍事力量的一戰,金國對南宋還是想打就打,照樣會丟失領土;南宋若只是被動迎戰,永遠無法挺直腰桿。此戰之後,宋、金維持了四十多年的和平。

宋朝的經濟得到飛速發展,趙昚興修水利,關心民生,整個社會呈現欣欣向榮、歌舞昇平的景象,史稱“乾淳之治”。乾道、淳熙是趙昚的年號。

趙昚這皇帝當得挺好,朝臣信服,百姓稱頌。他為什麼禪位呢?因為宋高宗趙構之死。

南宋皇帝不好當,祖孫三代皆禪位

1187年,當了二十多年太上皇的趙構駕崩。雖然他不是趙昚的親生父親,兩人卻建立了深厚的父子之情。趙昚得知他的死訊失聲痛哭,兩天吃不下飯,還表示要服喪三年。

古人服喪有很多規矩,處理朝政多有不便,趙昚就讓太子趙惇參政,1189年正式禪位,退居慈福宮專心服喪。

趙昚內禪,表面上是為盡孝道,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他已經疲憊不堪。他是南宋的明君,明君不好做。而且他太想重振太祖雄風、當好這個皇帝了,不敢信任大臣們,事必躬親、日理萬機,從精神到身體都是超負荷狀態。

禪位5年後去世,時年68歲。

南宋皇帝不好當,祖孫三代皆禪位

宋孝宗畫像

【個人原因——宋光宗趙惇傳位於宋寧宗趙擴:精神失常、被逼退位】

趙惇是趙昚的三兒子,曾經是個英武少年。本來按照排序輪不到他當皇帝,但趙昚欣賞他,覺得他最像自己,破例選了他為繼承人。

宋高宗趙構也很喜歡他,聽信道士皇甫坦之言,給他娶了面相大貴的李鳳娘為妻。趙昚也沒有反對。

如果知道後面會發生那些事,趙昚絕對不會同意這門親事。

李鳳娘貌若天仙,品德方面卻不及格。作為一名女子,有嫉妒心、獨佔欲很正常,但她已經超過了正常的程度,將趙惇看成自己的私有物,容忍不了他身邊有別人。

她時常向趙構、趙昚說趙惇身邊人的錯處,初時這兩位還為她做主,後來也厭煩了,斥責於她。

李鳳娘由此恨上了他們,趙惇沒登基時強行忍著,趙惇登基後她便離間趙家父子。一直給趙惇灌輸“你父親想要毒害你”的概念,趙惇性情軟弱,竟然被影響了。

南宋皇帝不好當,祖孫三代皆禪位

一代悍後李鳳娘和妻管嚴趙惇

再加上後來趙惇想立李鳳娘之子趙擴為太子,趙昚卻認為趙擴天性懦弱,擔不起江山,儲君人選應該慎重。在李鳳孃的挑撥之下,趙惇認定了父親不但不想讓自己的兒子當太子,還不想讓自己當皇帝。

這些事兒日夜累積在趙惇心裡,導致了無端猜疑和極度偏執的症狀,視趙昚的居處為龍潭虎穴,不願意前去。趙昚想念兒子,想得都落淚了,卻始終盼不來兒子。

趙惇的不孝,和趙昚當年對趙構的孝順顯成了鮮明的對比,朝中、民間多有指責。大臣們勸諫、太學生們抗議、幾百人請願,大家都希望皇帝表現出孝心,可以說全國百姓都在盯著他,看他有沒有去看望自己的父親。

他卻依然沒去,人們進而質疑他有沒有資格當皇帝。本是人倫親情,最終卻演變成了政治危機,

這種情況下,趙惇的精神壓力本來就很重。李鳳娘還不省心,知道他誇讚宮女的手漂亮,就砍下那雙玉手送給他;見他喜歡黃貴妃,就趁他出外祭祀時虐殺了,還告訴他黃貴妃是暴卒;並且把他喜歡的張貴妃、符婕妤改嫁民間。

南宋皇帝不好當,祖孫三代皆禪位

身為一個男權社會里的男人,還是萬乘之尊的皇帝,趙惇竟然拿李鳳娘沒辦法,簡直讓人無法理解!這是愛嗎?不,這是精神被控制之後產生的懼怕。

他暗自傷懷,鬱結於心,慢慢的精神失常了,說話前言不搭後語,還得了被害妄想症,總覺得父親、大臣要殺他。無法勝任日常工作,朝政多出於李鳳娘之手。

大臣們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後來發生了一件事情,讓他們下定了換皇帝的決心。

1194年五月,趙昚重病,趙惇堅決不去侍疾,說這是騙他的;六月,趙昚去世,趙惇也不去看一眼,更不主持喪儀,說去了就會被殺。

大臣們終於忍無可忍,不想再讓這目無尊親之人為帝。估計也是認識到趙惇已瘋。宗室趙汝愚出面,說服了太皇太后吳氏,擁立趙擴登基,尊趙惇為太上皇,李鳳娘為皇太后。

趙惇還不知道政權已交替呢,等他知道之後,對趙擴產生怨恨,拒絕他的拜見,也不搬到為自己準備的太上皇宮室去,和李鳳娘留居皇帝皇后才能住的宮殿。等於是夫妻倆為難親兒子。

南宋皇帝不好當,祖孫三代皆禪位

宋光宗畫像

這次禪讓其實不是自願的,稱為逼宮更合適。但因為趙惇清醒時曾經說過“念欲退閒”,時人就依然視其為禪讓,史稱“紹熙內禪”。

總之,皇帝人人都愛當,但南宋皇帝卻風險太大,若是無德無才,內禪是最好的選擇,於國家和自己都有利。可惜有這種覺悟的人還是不多,所以更多的南宋皇帝,快樂、痛苦並擔驚受怕的活著。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