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期間,為何不在炸藥包上綁磁鐵,用來炸坦克?

軍武視界


德國人害怕盟軍掌握磁性炸彈的技術,因此要求從1943年9月開始在德軍自己的坦克表面增加防磁裝甲,也就是Zimmerit塗層,這是由硫酸鋇、黏合劑、鋸末、

硫化鋅和赭石色顏料組成再用丙酮作為溶劑再攪拌而成泥狀物,再用小鏟等工具塗在坦克表面,刮上凹凸的紋路,很像華夫餅乾,最後用噴燈加熱固化,這樣可以減少磁性反坦克手雷的接觸面積,減弱磁性,同時也使得坦克表面不再那麼反光,便於隱蔽。

其實在坦克這種裝甲武器出來的時候,就開始有了反坦克的武器,比如反坦克步槍,反坦克地雷等,軍事武器的發展就是一種矛與盾的競賽關係,最初的坦克簡易,裝甲薄,可以用反坦克地雷,反坦克步槍等來對付。

這個方法不是沒有被嘗試過,然後卻因為運輸問題不得不被撤銷。磁鐵是不會分辨敵我的,他是見啥吸啥,會直接吸附在運載它的卡車,或者與其他同車運載的磁性地雷吸附到一起去,這使得地雷根本拆不開來,可以試試去拉開兩塊吸在一起的磁鐵。

其次,增加的鐵殼會額外增重,不利於攜帶。磁鐵是一種鐵,這種鐵跟其他鐵材質一樣,重量很大,只要加那麼一個磁鐵殼子就是幾公斤的重量,大部分地雷或者炸彈實際上都是靠人工攜帶的,這多出來的重量就是巨大的負擔。

第三點,沒有人會傻逼到明知那裡有地雷還去踩地雷的。磁性地雷容易被探測出來,當時的工兵配備的掃雷工具都是通過磁性探測的。磁鐵的磁性比普通鐵質地雷的磁性強得多。這使得磁性地雷根本沒有隱蔽性。

用人去炸坦克是一個很落後的想法。就跟用人去炸碉堡、城牆一樣。

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工程師是不能那麼考慮的。工程師的責任是通過技術讓機器(武器)進步,而不是退步。武器是用來保護人的,不是犧牲人的。

就像稻草很環保,無汙染。但是床墊不能用稻草取代彈簧。

發明武器的目的就是減少自身傷亡,節省體力,延長作用距離。發明火炮就是為了遠距離打擊敵人。棄火炮不用,非要冒著生命危險去炸坦克,是指揮官的無能。挖坑、設置坦克障礙也比這個好。

這個東西終究是被淘汰了,淘汰的原因其實就是不好用,而且有其他的武器反坦克。這個東西去反坦克的話,需要的是士兵跑過去,把手雷放好,然後趕緊跑。這種人肉炸坦克的方式,難度其實很大,坦克不是吃素的,坦克後面的步兵也不是吃素的,衝過來就是一梭子,直接一個篩子。人肉炸坦克的方式,其實成功率非常低,送人頭比較狠。


第一電力


這個問題其實有一個小小的誤區,採用一些手法將爆炸物“粘”在坦克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已經經常採用了,所以這並不是一種虛無的設想,而是在實際就已經實現的事。

至於問題所說的,能否在炸藥包上綁上磁鐵然後吸在坦克上,這種方法理論上是可行的,但是在現實上有很大問題,因為炸藥包的重量很沉,尤其是咱們在影視劇中常看到的炸碉堡的炸藥包至少要在十幾斤左右,想把這麼重的物件吸在坦克上,得需要多大的磁鐵?又無形增加了多少重量?爆破手攜帶如此重大的物件,在敵人的火力攔阻下能否接近坦克?所以這種方法在現實中也有很大問題,當然如果降低炸藥包的重量,選擇在特殊位置爆破,採用這樣的方法還是可行的。



在上世紀90年代的著名電影拯救大兵瑞恩中,在最後的橋頭戰鬥中也曾經有一個道路,就是美軍士兵用襪子裝上重量不是太沉的炸藥再沾上粘性較大的油類液體,粘在坦克的特殊位置進行爆破,可見在實戰狀態下,戰鬥人員也經常活學活用,採用這種依附在坦克上的手法來爆破坦克,實際上在真正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在物資和技術充足的情況下,很多參戰國研製出了一種專用的爆破坦克手雷,原理就跟吸鐵石的方法一樣。



簡單的來說就是在手榴彈的基礎上,在金屬部位上增加磁鐵的比重,同時為了保證能吸在坦克上,手榴彈上的金屬部位故意增加了很多平面,增強手榴彈的吸引力,這樣在投擲過程中,可以提高手榴彈對坦克的吸附能力,採用這種貼身的方法來對坦克進行爆破,這種磁力反坦克手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也發揮出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這種武器也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而其中的原因也較為簡單,不管是反坦克手雷還是炸藥包,其實都不是反坦克的最佳武器,他們只是缺乏重火力的情況下而被迫採用的一種單兵輕武器,更需要爆破人員冒死抵近以自己的生命來換取坦克,這種近乎自殺式的攻擊在戰後各國紛紛加強自己的火力配系後,自然也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例如在二戰末期,盟軍的巴祖卡火箭筒、德國的鐵拳火箭筒就已經開始批量裝備,二戰後蘇聯的RPG火箭筒更是閃耀全世界,隨後各種反坦克導彈更是不斷問世,在這些射程遠威力大的單兵反坦克武器面前,只能近距離發揮作用的磁力反坦克手雷已經逐漸失去了市場,採用土方法組裝的炸藥加磁鐵,它的身影在現代戰爭中更是越來越小。


遼寧資深球迷


你能夠想到的東西前人早已經想到了,你想不到的東西前人也已經想到。

不要拿自己這幾十年的腦子去核數百年的先人智慧去對比,你會發現你想的遠遠不如別人做真的,這是我看了很多歷史以後得出來的一個結論,數百年的時間裡面,腦子奇葩的,腦子正常的,天馬行空的腳踏實地的,各種各樣的想法都有,包括你這個在反坦克手雷上面裝磁鐵,其實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當時的人就已經想到了。

其實關於這一點,我們推薦大家去看一部電影,就是《拯救大兵瑞恩》在電影的最後,當時在小鎮裡面阻擊德國人的進攻部隊的時候,去引爆坦克的一個士兵手裡拿著一種炸藥包這種炸藥包是點燃了以後直接貼在虎式坦克的車輪上面,然後引爆這種進攻方式,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記得,其實這種進攻和這種拿磁鐵進攻的差不多的道理大家都能夠想到。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的時候,坦克是這種武器,其實早就獲得大家的注意力,否則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簽訂《凡爾賽合約》的時候,西方盟國就不會允許德國人擁有坦克。

這個坦克身上全是鋼鐵玩意兒,大家心裡都有數,所以有人突發奇想說能不能再扔出去的手雷,能夠完美的貼在坦克的身上引爆這樣的話造成效果最佳。

第一個想法那當然是拿吸鐵石,吸鐵石這東西來源簡單,而且一旦貼上坦克的話,想要拿下來就很困難,一開始的時候戰爭雙方在使用這種手雷十分有效,但是後來漸漸的這種手雷也被淘汰掉了,很快就會代替成為上面我所說的那種直接粘在對方坦克身上的這種,在接下來隨著時間推移又會慢慢替代成鐵拳,還有巴祖卡火箭筒這樣的一些火箭彈。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第一個問題,這種吸鐵石的手雷重量太沉了,吸鐵石大家也玩兒過,一旦達到一定體積的話,那就是一塊兒石頭,這種體重也很難讓當時的士兵攜帶太多的吸鐵石炸彈進入到戰場。

但到了戰場之上,對於你的彈藥儲存量是一種考驗,這也就是為什麼,(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當德國人的手榴彈引進到中國的時候,中國人立刻就把手榴彈的長度給剪短了,因為中國人體型跟歐洲人沒法比,所以手榴彈越小攜帶的數量也就越多。

有吸鐵石的炸彈太重了,攜帶的數量不多,所以當時也成為一個毛病,但是毛病歸毛病用起來還是挺好用的接著,就是對他進行毀滅性打擊的時候。

不論是德國人還是盟軍,都對自己的坦克進行了防磁處理,也就是在坦克的表層塗一層塗料,這種塗料可以有效的防止吸鐵石產生作用,真一下子這些吸鐵石的炸彈就立刻報廢了。

簡直就是從根本上對這些炸彈進行斷根行動。所以後來西方盟軍還是德國人在使用反坦克武器的時候,用這種帶有粘性的炸彈代替了吸鐵石的炸彈,但是這種武器也有一個問題粘手,一旦士兵來不及離開或者是操作過於繁瑣的話,就很有可能造成誤傷。就比如說《拯救大兵瑞恩》裡面的那次那個士兵簡直就像白給一樣炸彈都爆炸。大了都沒有離開那裡,就是因為這種炸彈操作起來太容易出現風險。

後來隨著時間的推進,大家也開始漸漸替代掉這種原始的捨身炸碉堡的行為,選擇了向巴祖卡火箭彈和鐵拳這種反坦克武器,這種武器第一距離敵人坦克較遠距離的時候就能產生效果,第二操作起來簡便,第三這東西造起來廉價,所以慢慢替代掉戰場上面五花八門的。房產購武器。


漩渦鳴人yy


怎麼對付坦克一直是個很重要的問題,所以這種磁性手雷二戰早就嘗試過了。德國、蘇聯、日本,其實都有過。但是,這東西相當不好用啊!

拿日本的99式磁性反坦克手榴彈舉例子吧,這東西長得就跟小烏龜一樣。

注意看,小烏龜的四隻腳,就是四個磁鐵。這東西的破甲能力大概是20mm,可以疊加在一起使用。

為什麼小烏龜沒什麼名氣呢?首先是日軍在中國戰場很少遇到坦克。所以,它只能在太平洋戰場“一展雄風”了。

不過,真對付謝爾曼坦克的時候,又會發現威力明顯不足。而且,所有磁性反坦克手榴彈都有的問題,小烏龜也暴露了出來。那就是想真正粘到坦克上,士兵需要在很近的地方投擲。結果是,還沒靠近,就被坦克旁邊的步兵幹掉了……所以,成功率真的不高。

如果非要靠近了才能用的話,磁性手榴彈和抱著普通炸藥包衝過去有啥區別?

當然,這東西成功率也是有的,畢竟抱著它躲在草叢裡,等坦克靠近,扔一個就跑,也方便。

但是,防護這種磁性手榴彈更容易,那就是給坦克外面加點東西,比如圓木啥的。

(這個裹得更嚴實)


其實,對付坦克的話,方法還是很多的,像這種需要步兵衝上去的武器,註定要被淘汰。

比如反坦克地雷,提前埋好就行。

比如反坦克步槍,遠遠的瞄準了就打……

或者是德國的“鐵拳”,美國的“巴祖卡”,威力更大,效果更好。


順便再補充一個很逗的反坦克武器,英國的“粘性炸彈”。

這東西的原理就是通過表面塗的粘合劑,把炸彈粘到坦克上。也就是說,它也是需要步兵衝上去,瞄準了扔。

但是,比磁性炸彈更糟糕的是,這東西使用的時候要把外層的殼子拿掉,因為太粘了,很容易粘到自己的衣服上。這樣的話,別說炸坦克了,自己能不能活下去都不一定。

更為關鍵的是,粘性炸彈把戰場想象的太過於理想。在實際作戰中,英國士兵發現,德國坦克在塵土飛揚的戰場上,早就沾滿了泥巴爛葉子。粘性炸彈根本就沒用!除非冒著槍林彈雨衝到坦克面前,使勁的按在上面,確保不會掉下來……

所以,這東西也很快消失了。


七追風


其實二戰中是有這樣的武器的。

比如說,納粹德國率先研發了一種磁性地雷HHL。

HHL的德語全稱是Hafthohlladung,意思是附著性承裝定量炸藥。這是二戰德軍的制式反坦克武器之一。

HHL的外形是錐形,高爆炸藥裝在三角錐體裡,引信在錐口的圓柱裡,它的底端有三個磁鐵,可以吸附在坦克表面。

使用的時候,士兵需要先靠近坦克,把這塊反坦克手雷先吸附在坦克上,然後再拉動引信,7秒後,這個裝置會自動引爆。

德國人害怕盟軍掌握磁性炸彈的技術,因此要求從1943年9月開始在德軍自己的坦克表面增加防磁裝甲,也就是Zimmerit塗層,這是由硫酸鋇、黏合劑、鋸末、硫化鋅和赭石色顏料組成再用丙酮作為溶劑再攪拌而成泥狀物,再用小鏟等工具塗在坦克表面,刮上凹凸的紋路,很像華夫餅乾,最後用噴燈加熱固化,這樣可以減少磁性反坦克手雷的接觸面積,減弱磁性,同時也使得坦克表面不再那麼反光,便於隱蔽。

然而後來盟軍對磁性反坦克手雷並無興趣,德國人多此一舉,勞神費力的Zimmerit塗層在1944年9月被廢止。

HHL其實有很多問題

第一,它體積比較大,一個士兵拿不了多少。

港龍模型出的德國反坦克步兵用反坦克地雷和磁性手雷摧毀蘇軍su-100的封繪圖。

第二,使用的時候,需要士兵靠近坦克。而蘇軍的坦克基本上都是有步兵拿著波波沙掩護的。士兵靠近本來就需要付出巨大傷亡。不如一顆鐵拳來得快。

在德軍制式反坦克武器裡,可以看到,火箭筒居多。

二戰期間,德國生產了上百萬支各種性能的鐵拳火箭彈,效果很好。但是主要是在43年以後大規模運用。

在亞太戰區,日軍也有磁性反坦克手雷,主要是用來對付美軍的謝爾曼,但是美國人把木棍和木板掛在坦克外圍,就可以很好的抵抗。

最後回到炸藥包這一說,其實給炸藥包塗上機油,就可以粘在敵軍坦克上,這是廉價的做法。比如說電影《拯救大兵》瑞恩中,就有美軍使用這種武器的畫面。然後有一個炸坦克的士兵時間沒掌握好把自己炸了。

相比之下,中士使用的是巴祖卡火箭彈。

電影《集結號》裡,也有士兵抱著炸藥包炸坦克的場景,只是因為條件有限,只有士兵自己抱著炸藥包衝到坦克下面,同歸於盡。這也突出了保家衛國戰爭的慘烈。

真實的情況,更加慘烈,電影《血戰臺兒莊》中,展現了國軍士兵把手榴彈綁在自己身上去炸坦克的細節。

這是完全真實的——

我們今天的和平幸福,就是當年這些前輩用義無反顧,置生死之度外的精神以及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江山處處埋忠骨,向先烈們致敬!


HannibalLecter


這個方法不是沒有被嘗試過,然後卻因為運輸問題不得不被撤銷。磁鐵是不會分辨敵我的,他是見啥吸啥,會直接吸附在運載它的卡車,或者與其他同車運載的磁性地雷吸附到一起去,這使得地雷根本拆不開來,可以試試去拉開兩塊吸在一起的磁鐵。

其次,增加的鐵殼會額外增重,不利於攜帶。磁鐵是一種鐵,這種鐵跟其他鐵材質一樣,重量很大,只要加那麼一個磁鐵殼子就是幾公斤的重量,大部分地雷或者炸彈實際上都是靠人工攜帶的,這多出來的重量就是巨大的負擔。

第三點,沒有人會傻逼到明知那裡有地雷還去踩地雷的。磁性地雷容易被探測出來,當時的工兵配備的掃雷工具都是通過磁性探測的。磁鐵的磁性比普通鐵質地雷的磁性強得多。這使得磁性地雷根本沒有隱蔽性。

第四點,坦克技術在發展,反坦克技術也在發展。磁鐵地雷沒有被用上,聲波地雷反而出來了,這種地雷以聲波作為驅爆的引信,這玩意兒甚至可以進行人車識別,人走過不會爆炸,只有車走過才爆炸。


優己


用磁鐵捆綁炸藥包通過磁鐵的吸附作用粘上坦克,從而對坦克進行炸燬。其實這個主意並不是題主第一個想出來的。其實在二戰時期就是用磁鐵吸附式炸彈來炸坦克的。


其實在坦克這種裝甲武器出來的時候,就開始有了反坦克的武器,比如反坦克步槍,反坦克地雷等,軍事武器的發展就是一種矛與盾的競賽關係,最初的坦克簡易,裝甲薄,可以用反坦克地雷,反坦克步槍等來對付。

隨著時間推移,坦克進一步先進,裝甲加厚加強,在德國發明一種反坦克集束手榴彈,這種集束手榴彈由6枚24式手榴彈組成,但是太重沒有吸附力,要專業力氣大的投彈員來投。一般人扔不遠,不小心會炸到自己。



最後德軍通過研發,發明了一種磁鐵吸附式反坦克手榴弾,通過磁鐵對鐵的吸引特性,德軍發明的這種磁性反坦克手榴彈叫PzHM 3磁性反坦克手榴彈。


隨著坦克裝甲進一步升級,德軍也升級了磁性反坦克手榴彈。像PzHM 4磁性反坦克手榴彈,之後又有了爆炸了更強的磁性反坦克手榴彈HHL-3。這種手榴彈有強力磁鐵裝置,扔過去直接可以粘在坦克上。並且可以擊穿140毫米的鋼板。


那麼我們也仿製過蘇聯反43式反坦克手榴彈,和日本的99式磁性反坦克手榴彈,當然現在這些裝備早就用不上了,因此有了更先進的反坦克火箭彈,反坦克炮,穿甲弾一打一個準等。

日本99式磁性反坦克手榴彈,四個四塊強力磁鐵,像烏龜。可以擊穿30毫米到90毫米的鋼板。


牛頭馬面兩鬼


德國HHL型磁性反坦克手雷

✪德國HHL型磁性反坦克手雷

✪德國HHL型反坦克手雷結構圖

德國HHL型反坦克手雷是一款“磁性反坦克手雷”底部有三塊磁鐵可以吸附在坦克的裝甲上,採用空心裝藥原理可以擊穿約140毫米的裝甲,重量大約1.5公斤(後期型增加到3公斤),引信延遲時間4.5秒(後期延長到7.5秒)。

呃......這東西基本是一個自殺型反坦克武器!因為它的使用過程是這樣的:士兵埋伏在坦克的必經之路上,等坦克過來了從隱蔽處跳出來;然後以最快的速度跑到坦克的側面或者後面,把反坦克手雷吸附在坦克上,然後拉弦.....拉弦之後要在4.5秒到7.5秒的時間內反方向跑出100多米去(這貨的殺傷半徑標註的是75米,但是碎片隨便都能蹦出去一、二百米)然後臥倒..........轟!✪差不多就是這樣用的......

如果在沒有干擾的條件下做完這一套,那麼這個士兵絕對是奧運短跑冠軍級別的水平......問題是,敵人又不是傻子!敵人是會還擊的!尤其是蘇聯坦克為了對付近距離步兵圍攻還在炮塔尾部安裝了一挺後射機槍,在加上坦克一般都有步兵伴隨........✪蘇聯KV-1重型坦克,紅圈處就是後射機槍

反正我估計能按標準流程使用這款反坦克手雷的人基本都是超人級別的!

Zimmerit防磁塗層

說個題外話,德國人至從搞出了HHL型磁性反坦克手雷之後,就非常害怕盟軍也用同樣的磁性反坦克手雷“回敬”自己,於是就搞出了能逼瘋今天模型玩家的Zimmerit防磁塗層,Zimmerit防磁塗層可以在坦克裝甲表面形成絕緣層再加上塗層本身凹凸不平,使得磁鐵無法吸附。

✪黑豹坦克塗裝的Zimmerit防磁塗層

不過這套防磁塗層的塗裝非常繁瑣耗時,塗完一輛黑豹大小的坦克需要整整一天,塗裝完畢後還要陰乾三天;最主要的是......盟軍壓根就沒有研發磁性反坦克手雷(奔淚

.jpg

)。

日本的“王八雷”

✪日本99式磁性反坦克手雷......外形很符合日本鬼子的特徵

99式磁性反坦克手雷裝藥約1.3千克,能擊穿13毫米的裝甲(確定不是來搞笑的?),手雷用四塊磁鐵吸附在坦克裝甲上(就是那四隻王八腳),引信延遲時間3.5秒......反正都在“板載”衝鋒用的,你還指望士兵能活著回來!?✪王八雷的使用方法——把王八雷綁在胸口連人帶雷撲向坦克,高喊一句:“てんのうへいか,ばんざい”!然後一拉王八頭引信......轟!


純野生的坦克


然而並不是只有題主聰明,磁性反坦克手雷在二戰就研製出來並大規模投入使用了,而且比題主那個什麼炸藥包上綁磁鐵要高級多了。

1942年11月,德軍開始配發Hafthohlladung,這玩意就是在一個空心裝藥破甲反坦克手雷頭上裝了仨大磁鐵,使用的時候,步兵把手雷懟到坦克上吸牢了再拉火。磁鐵的高度能夠保證破甲戰鬥部有一個合適的炸高。Hafthohlladung重3-3.5千克(不同亞型重量有差別),破甲能力140毫米RHA(軋製均質鋼裝甲),引信延時4.5秒(1943年後生產的調整為7.5秒)。



應該說這玩意威力還算不錯,然而問題在於這東西需要步兵貌似衝到坦克旁邊去把這玩意懟到坦克裝甲上,而且一旦坦克上有非鐵鎳類的玩意,這玩意就失效了,所以1944年Panzerfaust(裝甲拳)單兵火箭筒開始裝備之後,這玩意就停產了,只是庫存品一直用到戰爭結束,只是如果有裝甲拳在手,德軍士兵也不願意用這玩意,Hafthohlladung最終產量55.39萬枚。

這玩意把磁性手雷淘汰出了生產序列,雖然射程不遠,但是至少不用湊上去懟手雷了



有意思的是德軍裝備磁性手雷之後,認為盟軍和蘇軍也會裝備類似的武器,所以研發了防磁裝甲塗層,並且廣泛在裝甲戰車上使用,然鵝,盟軍根本就沒裝備過類似的玩意


DDG的老船塢


(裝有三塊強力磁鐵的HHL-3磁性反坦克手榴彈)

(本文由桌面戰爭兵棋原創撰寫,圖片來源於網絡。“桌面戰爭兵棋”專注于軍事領域的耕耘,堅持原創,堅守初心。歡迎您的指點。)

自從坦克出現在戰場後,人們就無時無刻的想著用何種武器、何種手段來對付坦克,用火燒、用石頭砸或者挖陷阱等等,最終開發出了一系列的反坦克武器來與坦克抗衡,兩種武器像矛與盾一般互相死鬥到現在,也沒有分出個勝負。在眾多反坦克武器當中,最出名也就是反坦克步槍、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手榴彈和反坦克地雷還有一系列炸藥包。

(日本99式地雷也是加裝了4塊磁鐵的磁性反坦克地雷)

隨著坦克裝甲的慢慢升級,普通的早期反坦克武器也沒有辦法擊穿坦克的裝甲了,於是後來就開發出了一種反坦克的集束手榴彈,將多枚威力巨大的手榴彈組合在一起,但是由於重量實在太重,不僅士兵無法投擲太遠,一個不小心炸傷自己,而且不是專業的投彈員來投擲,很難將如此重的反坦克集束手榴彈投擲到坦克附近,造成有效傷害。

磁鐵手榴彈的誕生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軍工設計師們腦洞大開,終於研製出了一種新型的反坦克手榴彈,通過簡單的磁鐵和鐵之間的互相吸引特性,可以將反坦克手榴彈吸附在坦克表面,然後引爆手榴彈摧毀坦克。

(現代被展覽的HHL-3磁性反坦克手榴彈)

其中最為著名的集中磁性反坦克手榴彈就是德國生產的HHL-3磁性反坦克手榴彈。HHL-3磁性反坦克手榴彈的外觀酷似一個漏斗形狀,上方最細的部分為手榴彈的手柄,中間則是用於摧毀坦克的炸藥,約重890g左右,可以炸穿140mm的坦克裝甲,在當時幾乎是所有坦克的致命殺手,而這款手榴彈最大的特徵便是手榴彈最下方的六邊底座,而底座的內部就是這款手榴彈的靈魂——三塊強力磁鐵,可以用來吸附在坦克表面。通過擲彈手快速的跑到坦克附近,將HHL-3磁性反坦克手榴彈吸附在坦克裝甲上,拉開引信後迅速逃離,過後手榴彈爆炸摧毀坦克。

(技術人員正在演示如何使用HHL-3磁性反坦克手榴彈)

磁性反坦克手榴彈的“尷尬”

這款手榴彈一經研發出來後,德國人十分興奮,覺得自己開發出了一種非常高端的武器,可以控制整個戰場。當時害怕盟軍和蘇聯盜取自己的磁性反坦克手榴彈的研發技術,做好了各方面的保密工作,並且德國自己軍隊的坦克裝甲塗層加上了一層防磁裝甲,防止盟軍和蘇聯有這種磁性反坦克手榴彈來攻擊自己,這也是為什麼德國的大部分坦克表面裝甲有一層凹凸不平紋路。反而盟軍和蘇聯卻一點也不敢興趣,讓德國人多此一舉。

(一名德國士兵在使用HHL-3磁性反坦克手榴彈)

磁性反坦克手榴彈的問題

HHL-3磁性反坦克手榴彈確實如同德國人想象中的那麼美好,但是實際還是存在著許多問題。

【1】重量

因為加裝了多塊磁鐵,讓本來就十分重的反坦克手榴彈更重了幾分,導致搬運、攜帶都不方便,一名普通的戰士,根本裝備不了幾個這種磁性反坦克手榴彈。

(HHL-3磁性反坦克手榴彈的內部結構圖)

【2】使用方法

這種磁性反坦克手榴彈需要讓士兵接近坦克才能使用,並不能像普通炸藥投擲出去,士兵再靠近坦克的時候就會發生巨大的傷亡,好不容易將磁性反坦克手榴彈安裝在坦克上面後,坦克在顛簸的過程中還有可能將手榴彈搖下來,最後沒有炸掉坦克。

(德國戰車上加裝了一層防磁塗層)

發現了這麼多問題後的德國人,終於停止了研製磁性反坦克手榴彈了,因為他們發現比起使用這種不切實際的反坦克武器,還不來來一發反坦克火箭筒了,這也是為什麼德軍後期的反坦克武器裡有著大量的反坦克火箭筒。最後磁性反坦克手榴彈就成為了一個尷尬的存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