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被誰救了的,有何依據?

Demon66997658


在《大明風華》裡,救了朱瞻基的是聶興。他是在靖難之役中的遺孤。

話說朱棣第五次北伐,同時帶上了16歲的朱瞻基,就是為了讓他歷練一下,在戎馬生活中體驗下生活的不易。但是,沒想到,朱瞻基還遭遇了一場硬戰,還差點因此喪命。

那麼,朱瞻基的救命恩人聶興是個怎樣的人呢?聶興的父母都死在了靖難之役。於是,他心裡就充滿了仇恨,所以他和孫若微的目標一致,就是要來京城為父母報仇。

遇到朱瞻基,孫若微漸漸放下了仇恨。但聶興多次尋找機會刺殺朱瞻基,但是都失敗了,在孫若微的保護下,才得以離開。但是聶興還不死心,後來又假扮成大明士兵混在隊伍中,並找準時機對朱瞻基再次行刺。

在與敵人的這次鬥爭中,朱瞻基他們遇到了硬骨頭,一時陷入了僵局。面對敵軍的進攻,朱瞻基為老百姓誓死不退,身受重傷後,危在旦夕。敵人看到了對著朱瞻基舉起了刀的聶興,也看到了倒地的朱瞻基。在敵人眼裡,穿著大明士兵衣服的聶興也是敵人。

於是,聶興先替朱瞻基擋了一刀,隨後,聶興回擊,把敵人給咔嚓了。但是聶興也倒下了,聶興此時還只想刺殺朱瞻基。但是,由於聶興的出現,意外保住了朱瞻基的命。甚至聶興在重傷之後,聶興還嘗試著刺殺朱瞻基,但都是徒勞了。或許,此時聶興的心裡也是矛盾的。屠刀是該舉起?還是該放下呢?

隨後,朱棣增援,敵軍敗退,皆大歡喜。

但是,在真實的歷史上,朱瞻基並未有這一次遇險,是電視劇《大明風華》設計的,是根據劇情的需要而演繹的,並不是真實的歷史故事。這也無可厚非,藝術就是高於生活的,如果全部按照歷史發生的事情來寫,估計就編不出電視劇來了。

朱瞻基是朱棣的孫子,朱高熾的兒子,朱棣在立太子的時候,就是考慮到自己的好孫子朱瞻基,才立了朱瞻基的父親朱高熾為太子。因為朱高熾雖然仁厚,但是胖且瘸,行動不便,還要人扶著走路。朱棣不喜歡柔弱的長子朱高熾,而喜歡二子朱高煦,因為朱高煦像他自己。但是解縉用“好聖孫”這三個字就說服了朱棣,讓他堅定了立了朱高熾的為太子。

事實證明,朱高熾與朱瞻基開創了“仁宣之治”,是一個不錯的繼承人。而且,在面對自己的二叔朱高煦的多次無端挑釁後,終於下定決心烹殺了朱高煦,結束了朱高煦作亂的一生。

但是,朱瞻基無故廢了賢淑的皇后胡善祥,做得是有點過了。


《明史》載:時孫貴妃有寵,後未有子,又善病。三年春,……諸大臣張輔、蹇義、夏原吉、楊士奇、楊榮等不能爭。張太后憫後賢,常召居清寧宮。


幼年就深受祖父朱棣與父親的喜愛與賞識的朱瞻基,也曾隨朱棣征討蒙古,但沒有遇到險情。 朱瞻基於1425年即位,1426年平定漢王朱高煦之變。

之後,朱瞻基停止用兵,整頓吏治和財政,實行仁治,經濟得到發展,史學家稱之為"功績堪比文景",史稱"仁宣之治"。

宣德十年(1435年)去世,終年38歲,葬十三陵之景陵。


歷史漫談君


朱瞻基被誰救了?怎麼理解這句話呢,要先有“遇險”才有“被救”一說。題主提出這個問題唯一的可能便是被近期熱播的某一影視劇(我在這裡就不點名劇名了,畢竟有很多人說出劇名了,我在點出有推廣之嫌,還是認真答題吧!)所誤導了,在真實的歷史上,朱瞻基沒有多少遇險的機會,所以這個被救就很難去界定了。



  • 我先來說下題主所說的影視劇中的劇情吧。

題主說的是影視劇中,朱棣第五次北伐讓朱瞻基做先鋒攻打三峽口的韃靼和兀良哈部的蒙古兵,朱瞻基一馬當先殺入敵中,不過由於朱瞻基衝的太前面了,一下子被蒙古人困住,並被擊倒,說時遲那時快,差點就要被蒙古兵的長矛刺中的瞬間,聶興出現了挑開蒙古兵的長矛救下了朱瞻基,因為聶興想的是朱瞻基只能死在自己的手裡。

不過就在聶興準備結果朱瞻基的瞬間,卻被蒙古兵刺中,為朱瞻基擋下致命的一擊。隨後朱瞻基被趕來的明軍救走,他也把聶興一起帶走,回到營地的朱瞻基對聶興說到,下輩子在讓聶興殺了他。
從這裡來說,是聶興救了他!
  • 那麼真實的歷史中也是這樣麼?



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上,情況是完全不一樣的,首先當時的蒙古根本無法與明軍匹敵,無論是韃靼、瓦剌還是兀良哈,他們根本就不敢與明軍正面衝突,不得不說影視劇裡有弱化朱棣的表現。

而且第五次北伐的時候,朱棣根本就沒有和蒙古人對上,因為他們早就不知道跑哪裡去了,朱棣第五次北伐根本沒找到他們,最終選擇退兵。

既然都沒有對上,哪來的朱瞻基遇險呢?更何況第五次北伐的時候,朱瞻基都沒有隨軍!


不過歷史上朱瞻基也有一次遇險,就是朱棣差點讓自己的好聖孫交代在大草原上。就是朱棣第二次北伐的時候,十六歲的朱瞻基跟著自己的爺爺朱棣親征。朱瞻基看到自己爺爺奮力殺敵,便跟著去追殺潰敗的瓦剌兵。不過因為朱棣及時發現,帶著大明的精銳鐵騎前去營救,這才保住朱瞻基的小命,不然也就沒有後面的宣德帝了。

所以按照正史來說,朱瞻基遇險是朱棣救的,至於聶興那只是影視劇的劇情,真實的歷史中並不存在。


像素說


故事裡的事,說是不是是也是。

朱瞻基遇險是電視劇《大明風華》中的情節,屬於編劇和導演的文學構想。

聶興為了刺殺朱瞻基,假扮成小兵混在朱瞻基的部隊裡面,伺機刺殺。後來在與敵人的戰鬥中,朱瞻基為了保護老百姓親自斷後,被敵軍重重包圍,身受重傷危在旦夕。

機會來臨,聶興自然不會放過,舉刀就要砍向朱瞻基。哪知道敵人看他也是穿著的明軍戰衣,把他當成了朱瞻基的侍衛,連他一起殺。

聶興也是個狠人,三下五除二把敵人解決了,但自己也受了重傷。再要刺殺朱瞻基已經不可能了,因為朱棣的援兵已經到達。陰差陽錯,聶興不但沒有殺掉朱瞻基,反而救了他一命。

真實的歷史

歷史上朱瞻基是真的隨朱棣上過戰場,北伐瓦剌的。朱棣很心疼這個孫子,把他當做繼承人。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怎麼會讓他遇險!


朱瞻基在朱棣的悉心教導,言傳身授下,最後也成了一個好皇帝,勵精圖治開創了“仁宣之治”,也算沒有浪費朱棣的一番心血。


歷史小跟班


朱瞻基是朱棣的孫子,而且朱棣十分喜歡他,在朱棣當了皇帝之後,他就把朱瞻基給接到了宮裡和自己一起生活。

這等於朱棣是要把朱瞻基當作皇位的繼承人來培養的。

我們都知道在朱棣靖難之役的時候,有兩個兒子的功勞最大,這兩個人也是最有可能繼承皇位。

一個就是朱高熾,另一個就是朱高煦。

朱高熾是朱棣的嫡長子,同時他也是朱瞻基的老爹。朱棣就是把他給立為了太子,可是,朱棣對於這個朱高熾是真的喜歡不起來。

因為朱高熾長得很胖,他還有腿疾,這樣的一個人若是當了皇帝,真的是有損國威。不過,最後朱棣還是選了朱高熾來當皇帝。

很大程度上,他被選為皇位的接班人,就是因為是朱棣看上了他的兒子朱瞻基。

畢竟朱高熾最後的皇位,是要傳給自己的兒子的。

為了培養和鍛鍊自己的孫子朱瞻基,朱棣還帶著他出徵去討伐北元,讓他去漲漲見識,看看打仗是怎麼回事。

這種情況下,朱瞻基當然是會被保護的好好的了。可以說只要是明軍還有一個人在,這個人就會安排到朱瞻基的身邊。

因此說來朱瞻基是不可能遇到危險的,沒有危險當然也不需要人救他了。事實上他也沒有遇到任何敢傷害他的人。

可以說只要是敵國的人不傷害他,就沒有人敢傷害朱瞻基。畢竟他是最被朱棣看中的一個人,沒有人會因為得罪朱棣來傷害朱瞻基的。

題目上之所以說,朱瞻基被人救了。是因為這是小說裡的情節,在小說裡有很多人是想要殺朱瞻基的。

比如說小說裡有個一聶興的人,他就是想要殺朱瞻基的,但是,他沒有殺成。到了朱棣的軍隊到來之後,他反倒是成為了救朱瞻基的人。

畢竟聶興也是穿著明軍的服裝,根本就分不清他是敵人,還是友軍。還有朱棣帶著朱瞻基和蒙古人打仗的時候,朱瞻基也上了戰場,還殺了不少敵人。

在最為關鍵的時刻,朱瞻基被敵人圍住了。後來是李謙帶著士兵,突破層層重圍,然後殺出一條血路來救了朱瞻基的命的。

當然了這裡都是小說裡的情節,做不了真的,我們只要知道朱瞻基在正史上沒有遇到危險就可以了。


漢史趣聞


我是鵬正!我來回答!我是喜歡軍事和歷史的小學弟鵬正。

我不知道題主提的是不是現在熱播的《大明風華》電視劇,還是真正歷史上的朱瞻基。如果是《大明風華》中的朱瞻基,他是被靖難遺孤聶興在瓦剌戰場上所救,聶興替朱瞻基擋了一槍,朱瞻基保住了性命,而聶興不幸犧牲了。其實聶興和朱瞻基是死對頭,朱瞻基的爺爺朱棣將聶興的家人全部殺害了,所以他要報仇,而為什麼仇人聶興卻要救他呢?


(大明風華中的聶興)

總的來說你應該去看《大明風華》你就明白了。他們鬥爭了這麼多年,產生了一種奇妙的感情,就像當初朱瞻基對孫若薇說的那樣,朱瞻基的死必須要死於聶興的手裡別人不配取他的性命。在聶興的價值觀裡,只有自己殺死了朱瞻基才算是真正的報仇血恨。
( 大明風華中的聶興替朱瞻基而死)


而歷史上的朱瞻基是躲避他二叔朱高煦的追殺和埋伏,在歷史中這是一個未解之謎,朱瞻基提前到達京城並走小道,並沿用替身來代替自己本尊從大道行走。歷史上的朱瞻基未雨綢繆,深知帝王之術,數次躲過他二叔的追殺,併成功在北京即位。而歷史上的朱高煦不甘心 還試圖謀反,最後被他大侄子給燒烤了。
(大明風華中的朱瞻基)

——有什麼問題 親們可以直接私信問我 我都會無條件的幫助大家的 喜歡我的話 請給我點個關注吧 我很需要你 用你那發財的小手給我點一點吧


(以上配圖均來源於網絡 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鵬正


在真正的歷史上,朱瞻基根本就沒有什麼險情,而且英年早逝,人生也非常的短暫,被敵人抓走的那個人,是他的兒子朱祁鎮,那麼朱瞻基被誰所救,這裡涉及到的是電視劇《大明風華》裡的劇情。


《大明風華》裡,救了朱瞻基的是一個叫聶興的人。他是在靖難之役中的遺孤,父母死於那場戰爭。

話說明成祖朱棣第五次北伐,同時帶上了年僅16歲的朱瞻基,就是為了讓他歷練一下,在戎馬生活中體驗下生活的不易。可是沒想到,朱瞻基還遭遇了一場硬戰,還差點因此喪命。

話說朱瞻基的救命恩人聶興是個怎樣的人呢?聶興的父母都死在了靖難之役。於是在他心裡充滿了憤恨,所以他和孫若微的目的一致,就是要來京城為父母報仇。 因為要不是朱棣發動那場“靖難之役” 聶興的父母也不會離他而去,聶興暫時殺不了朱棣,那麼就拿他最愛的孫子動手,皇太孫朱瞻基一死,朱棣勢必會傷心欲絕,這樣聶興也算為父母報了仇了。




聶興和同樣來尋仇的孫若微不一樣,孫若微是女孩子,她見到朱瞻基這個16歲的翩翩少年之後,慢慢的愛上了他,漸漸的放下了仇恨,她覺得朱瞻基是無辜的,不應該把自己的仇恨強加在一個無辜的人身上,況且她還喜歡對方。而聶興則不同,他是男人,他的目的就是復仇,所以多次混入軍中,找朱瞻基報仇,但是每一次都以失敗告終,但是他還是不死心,繼續尋找刺殺朱瞻基的機會。


再說朱瞻基,在一次作戰中,他碰上了硬骨頭,作戰一時陷入了僵局,面臨敵軍的強烈猛攻,朱瞻基英勇無畏的精神,在身受重傷之後,生命危在旦夕,敵人看到了這裡,認為是一個絕妙的機會,同時對朱瞻基舉起了刀的聶興,也看到了倒地的朱瞻基。在敵人眼裡,穿著大明士兵衣服的聶興也是敵人。於是聶興別無選擇的替朱瞻基擋了一刀,說是吃那是快,聶興又當機立斷的反擊了敵人,把敵人一刀給結果了,隨後聶興由於體力不支也倒下了,但是在倒下的那一刻,他還想著刺殺朱瞻基,也許他是一個矛盾體,想殺人又救人,聶興本性是善良的人,否則他不會為朱瞻基擋刀的。


總結:朱瞻基自幼聰明可愛,深受爺爺朱棣的喜歡,朱瞻基是朱高熾的嫡長子,但是朱高熾因為過度肥胖,卻不受父親朱棣的喜歡,但是朱棣卻異常疼愛孫子,因此朱瞻基很早的時候就被立為皇太孫,朱瞻基被救的事件在歷史上是沒有的,這只是影視劇的戲說成分,大家不要當真。


佳寧談歷史


朱瞻基遇險這種事情一般是很少碰到的,因為不管怎麼說,他是當時皇帝朱棣的孫子,並且已經被封為皇太孫了,地位不可謂不尊貴,所以周圍自然會有大量的精銳部隊保護,怎麼也不可能輕易的去涉險。

朱瞻基遇險這件事情是最近熱播的電視連續劇,大明風華里面所描述的,也就是明成祖朱棣第5次北伐的時候,派皇太孫朱瞻基為先鋒,結果遭到了蒙古騎兵的包圍。在危急的關頭,聶興最後救了朱瞻基。不過聶興本來和朱瞻基有仇,本來他想殺朱瞻基,不過因為當時朱瞻基碰到了蒙古騎兵,聶興不能讓朱瞻基死在別人手裡,必須自己親手殺他。但是由於敵人也把聶興當做了朱瞻基的護衛,也連他也一起打,所以聶興也失去了殺朱瞻基的好機會。

只能說是電視劇為了吸引人的眼球,所以什麼事都瞎編,朱瞻基如果真的知道聶興跟自己有仇,怎麼可能把這麼一個危險的人物放在自己身邊呢?而且朱棣的第5次北伐,也就是最後一次北伐,並沒有帶皇太孫朱瞻基出塞。更何況朱棣即使帶了朱瞻基出塞外,也只是歷練而已,不可能讓朱瞻基去當先鋒,因為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怎麼可能去殺敵,要不把自己報銷在戰場上,豈不完蛋了。

事實上朱棣的那幾次北伐都是佔據絕對優勢的兵力,當時的瓦剌和韃靼還有其他蒙古部落,甚至都不敢和明軍的精銳騎兵交戰,早早的就跑了。至於在電視劇中所說的,明朝軍隊和蒙古騎兵猛烈交戰的局面,在真實的歷史上並不多見。至少在朱棣所在的時代,明朝的軍隊實力還是空前強大的,蒙古根本不敢與之正面交鋒。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在《大明風華》裡,由於瓦剌部大汗馬哈木扮成養馬人潛伏於明軍中瞭解了明軍的具體戰術,所以朱棣的第五次出征並不順利。

唯一亮眼的也就是擁有主角光環的朱瞻基。他英勇無畏,一馬當先衝鋒陷陣,帶動了整個明軍士氣高漲,但結果由於突遇大風,全軍上下損傷慘重,不但馬哈木抵抗住明軍的猛烈進攻。朱瞻基也在衝鋒中中劍受傷。

於是朱瞻基力諫朱棣退兵。但是朱棣可能是考慮到自己命不長久了,不能無功而返。於是斥責朱瞻基“你還不是皇帝”。甚至還做出了一個匪夷所思的決定,那就是派朱瞻基去攻打三峽口。這不是要把孫子往絕路上送嗎?雖然邏輯上有點不是那麼合理。

但是接下來的一幕徹底告訴我們,此刻導演要把朱瞻基放在絕境中的最終用意了。因為經歷過這一關之後,所有的靖難遺孤最終都會徹底反轉,也最終使得宣德朝和靖難遺孤達成最終和解。

因為在這個關鍵時刻,靖難遺孤中最死硬的聶興最終放棄了復仇,而選擇了用生命捍衛朱瞻基。這在此前幾乎是不可以想象的,因為即便孫若微多次勸告聶興放棄復仇,聶興卻腦殘般地不斷重複地找一切機會復仇。

然而就在朱瞻基真正命懸一線的時候,聶興突然被感化了,決定放棄復仇。

因為靖難遺孤們幾十年來,活著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殺盡朱棣一脈,為建文復仇。但是到了此刻,他看到朱瞻基為了大明百姓不遭受瓦剌塗炭,親生赴險,命懸一線的時候。他重新考慮了自己為什麼要活著?自己這麼多年來的怨念是否正確?

太子在收到朱瞻基後來寄回的家書的時候,感覺朱瞻基的行文突然變得很陌生,沒有了那種輕鬆,而特別官方化,還在埋怨。結果幫助處理公文的孫若微找到了朱瞻基的摺子 ,才得知聶興死了,是為救朱瞻基死的。這對孫若微進一步轉變是有著非凡意義的鋪陳的。

這也是孫若微由對朱瞻基的遊離感情狀態,最終徹底轉向站到朱瞻基一邊的開端。

最後胡善祥反而因為放不下復仇,卻最終被黑化了,而孫若微卻因為轉變過來,放棄復仇,一心輔佐朱瞻基以及後來的朱祁鎮,成了最後的贏家。

PS:在正史中,朱棣最後一次北征,實際並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戰爭(因為根本沒找到敵人);朱瞻基並未跟隨,也未有涉險經歷;幫太子朱高熾的整理公文的也不是孫若微,如果有更可能是張妍;孫若微和胡善祥並非親姐妹,也更不是所謂的“靖難遺孤”。而這一切都是為了烘托本劇女主孫若微,而刻意改編的。




炒米視角


朱瞻基是明成祖朱棣的長孫,從一出生就備受祖父母的喜愛。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後登上皇位,便把朱瞻基帶到了京都,朱瞻基從小是由祖父母親自教養長大,備受關注。

朱瞻基的父親朱高熾是當朝太子,為人寬厚,深得朱棣器重,但他身體不好,肥胖有疾,卻一直身居太子之位不倒,這其中也有朱瞻基的功勞。

朱棣的次子朱高煦為人剛猛狠厲,因為曾隨同朱棣一同參加靖難之戰,自認為戰功了得,一直覬覦皇位,甚至多次刺殺朱高熾未遂。

這一切不能說朱棣毫不知情,但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不忍心對自己的兒子下手,只能想辦法保住朱高熾的太子之位,再加上他對朱瞻基的寵愛,更加鞏固了朱高熾的地位。

朱瞻基不但孝敬祖父母,對父親朱高熾也是非常愛重,在父親危急之時總能語出驚人,救父親於急難之時。

有一次明成祖令朱高熾、朱高煦及皇太孫朱瞻基等人一同拜謁太祖皇陵,朱高熾因為身體肥胖,再加上腿部有疾,由兩個侍官攙扶,仍時不時走不穩。

朱高煦便藉此機會戲弄兄長,跟在太子後面當著眾人的面說“前人蹉跌,後人知警”。這時跟在後面的年幼的朱瞻基立刻接道“更有後人知警也”,朱高煦一聽不由得變了臉色,沒想到小小年紀的朱瞻基能說出這樣的話,心裡頓時有了幾分懼意。

朱瞻基從小便展現出聰慧敏捷的一面,這使得朱棣對他更加器重。

在朱棣心裡,朱瞻基已經是未來國君的人選,他挑選最有才學的大臣來教導朱瞻基,還用自己的言傳身教來影響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朱瞻基以後當皇帝做準備。

朱瞻基天資聰穎,博文強記,凡事一學就會一點就通,沒有辜負朱棣的期望。

朱棣一生尚武,登基以後更是加大了對蒙古的打擊。朱棣在位期間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與蒙古作戰,他在十四年間曾五次出征蒙古,給蒙古的割據勢力以沉重的打擊,也鞏固了明朝政權的穩定。

永樂十二年正月,朱瞻基有幸隨朱棣出征,這一年他才十六歲。

朱棣之所以帶朱瞻基出征,是要讓他親自體驗一下軍旅生活,看一看前線的戰士們是如何浴血奮戰,更讓他明白這大明江山的來之不易,希望他以後能做一名不負祖德的好皇帝。

六月初在達撒裡怯兒,明軍與蒙古軍隊展開了激烈的戰鬥,雙方死傷人數眾多。

朱瞻基此時跟隨內侍官李謙在九龍口守護,李謙仗著自己武功高強,與敵人交戰,沒想到朱瞻基也隨其加入了戰鬥,但因為敵我力量過於懸殊,朱瞻基一方陷入了危急的境地。

這邊朱棣帶著鐵騎兵把蒙古軍殺得落荒而逃,突然聽說皇孫也加入了戰鬥,並且情勢危急,急忙派兵進行增援,最終解救了朱瞻基一行。

李謙這時才明白不該讓年少的皇孫涉險,自己犯了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因此自殺謝罪。

歷史上朱棣並沒有讓自己的愛孫涉險的環節,這只是影視劇中演繹的而已。

當時的朱棣只是為了鍛鍊一下年少的朱瞻基而已,是不可能讓他上戰場真刀真槍與敵人對峙的,更不要說明知山有虎,還要放孫上山喂虎,這實在是於理不通。

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但現在有些電視情節已經篡改了歷史的真實情境,這都是為了劇情的需要吧,有時也只能看個熱鬧而已。(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焱袶


我是楚風說歷史,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看到這個問題肯定又是《大明風華》裡面的情節,雖然《大明風華》拍的不錯,但是它不是歷史記錄片,它只是一個電視劇,很多情節在歷史中它根本不存在的。


先來說一下電視劇

在電視劇中的人物設定是聶興救了朱瞻基,聶興本來是靖難之役的遺孤,他從小就勵志要為父母報仇,誅殺朱棣。所以在朱棣帥兵北伐蒙古時,聶興混進了軍中。

朱棣派朱瞻基做先鋒攻打三峽口,在三峽口之戰中,朱瞻基一馬當先,領著騎兵衝進了三峽口,蒙古士兵見明軍衝了過來,也紛紛出動,包圍了明軍。沒過多久,朱棣又指揮五軍營出發。朱瞻基正和敵人搏鬥時,聶興突然出現,他想趁機殺了朱瞻基,也算是為父報仇了。當聶興快要靠近朱瞻基時,朱瞻基已經被蒙古人打倒了,就在朱瞻基要被敵人殺死的那一剎那,聶興趕到挑開了敵軍的刺槍,聶興想要自己殺了朱瞻基。就在聶興想要用刀砍死朱瞻基時,沒注意到身後的敵人,聶興沒能刺殺成功,反而還被敵人刺中。最後結果就是聶興倒地奄奄一息,朱瞻基把聶興帶回大營,告訴聶興下輩子再讓他殺了自己。


所以從劇情來看,聶興是想親自殺了朱瞻基才會變相的救了朱瞻基。從電視劇來看之所以這樣演,無非就是要突出一下主角,朱瞻基為大明是多麼英勇無畏。同時證明朱瞻基不同於一般人,有上天保佑,能夠逢凶化吉。但是在真實的歷史上卻不是這樣的。

真實的歷史

其實真實的歷史上,大明和北方的蒙古部落實力是差距很大的。而朱棣一共進行了五次北伐蒙古,雖然最後兩次無功而返,但是那都是因為找不到蒙古人造成的。朱棣前三次的北伐,都打的蒙古部落毫無還手之力,不得不說電視劇直接把朱棣弱化了。歷史上朱棣是極其厲害的,而所謂的瓦刺和韃靼,都被朱棣向趕鴨子一樣,追的到處跑,哪裡敢和大明正面交鋒呢?

還有作為皇太孫的朱瞻基是不可能和敵人短兵相接的,朱棣也不會腦子有病派自己的皇位繼承人作為先鋒和敵人硬拼的。相反朱棣還會派專門的大將保護朱瞻基,畢竟朱瞻基是朱棣的寶貝孫子,如果有一點散失,朱棣打多麼大的勝仗,都是失敗。


雖然朱棣對朱瞻基保護的很好,可是有一次確實也很危險,而這危險都是朱瞻基自己找的。那是朱棣的第二次北伐,絕對不是電視劇中說的第五次北伐,因為朱棣的第五次北伐,都沒找著人,蒙古人早就跑的沒影了。

朱棣第二次北伐打的是瓦刺部落,因為第一次北伐已經把韃靼打殘廢了,所以韃靼殘廢了瓦刺就開始得瑟了。朱棣北伐發現瓦刺軍在玩誘敵深入,瓦刺首領馬哈木也是個聰明的人,知道硬拼是打不過朱棣的大軍,所以就想用智不用力。朱棣雖然知道瓦刺在玩伏兵,但是如果堅守不出糧食遲早用完,因為第二次北伐朱棣帶上了皇孫朱瞻基,雖然朱瞻基這時候才十六歲,朱棣如果無功而返,就不能給朱瞻基樹立好的榜樣。於是朱棣決定進入瓦刺的伏擊圈,這樣才能讓瓦刺和自己決戰,雖然進入伏擊圈對朱棣不利,但是朱棣相信如果自己夠快,一樣可以擊敗瓦刺軍隊。


後來朱棣憑藉自己的王牌神機營,雖然在被包圍的情況下,一樣打的瓦刺軍落花流水。朱棣的策略很簡單,就是讓神機營站在外圍,等待瓦刺大軍衝過來先放一輪槍炮,瓦刺軍哪裡見過這樣的火力,直接怕了。然後朱棣讓神機營兩翼散開,衝出自己的精銳騎兵三千營(名為三千,實際上比這多的多)把瓦刺分割開,慢慢擊破,最後再上五軍營掃蕩戰場抓俘虜。

朱棣親自領三千營的中軍主力,發揮老當益壯的精神,領騎兵衝入敵陣,殺的敵人聞風喪膽。朱瞻基看到爺爺朱棣一馬當先,奮勇殺敵,朱瞻基也想去幫忙。這時候瓦刺大軍潰敗,朱瞻基追擊敵人時,由於身邊的人越來越少,朱瞻基被瓦刺潰兵包圍。幸虧朱棣早發現自己的皇位繼承人不見了,親自率領精銳騎兵把包圍朱瞻基的瓦刺潰兵趕跑,才使朱瞻基脫險,而負責保護朱瞻基的那個大將嚇得直接自殺了,由此可見將軍們是很怕朱棣的。


綜上所述,在電視劇中是聶興救了朱瞻基,當然聶興也是為了親手殺了朱瞻基所以才會救。正史中朱瞻基那次遇險,是爺爺朱棣親率騎兵救的,如果不是瓦刺潰兵傷亡太重,被打怕了,朱瞻基是很有可能被殺的,那樣的話,歷史真的要改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