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則》達利歐的人生智慧和管理哲學

關於作者

瑞·達利歐,橋水基金創始人,“投資界的喬布斯”。他曾被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為全球100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也曾經入選《福布斯》世界前100名富豪。目前,橋水基金已經超越金融大鱷索羅斯的量子基金,成為歷史上最賺錢的對沖基金,也是世界上當前資產規模最大的對沖基金。

關於本書

達利歐在本書中分享了自己40多年的生活和工作原則。大大小小的原則加起來有幾百條,內容涵蓋為人處世和公司管理兩大方面,濃縮了達利歐的人生智慧和管理哲學。

核心內容

第一,達利歐的生活原則:用絕對理性的態度去認識這個世界;第二,達利歐的工作原則:把原則當做工作的基礎,在工作中以優秀想法至上的原則進行決策;第三,如何制定屬於你自己的原則。


《原則》達利歐的人生智慧和管理哲學


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這期音頻為你解讀的是一本新書《原則》,這本書2017年9月出版了英文版,2018年1月剛剛出版了中文版。這條音頻給你解讀的是英文原版。英文書原書一共592頁,我會用大概20分鐘的時間,為你講述書中的精髓:要想達成目標,最重要的是擁有一種以原則為基礎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用絕對理性的態度來應對這個複雜的世界。

先來給你介紹一下這本書的作者,他叫瑞·達利歐,也有人翻譯成雷·達里奧。他被稱為“投資界的喬布斯”,是華爾街的傳奇人物。這個名字在投資界如雷貫耳。他最大的成就,是創立了一支叫做“橋水”的對沖基金。橋水基金已經超越了金融大鱷索羅斯的量子基金,成為歷史上最賺錢的對沖基金。即便是遇到金融危機,其他基金都遭遇鉅額虧損甚至倒閉,橋水基金也能平安渡過危機,還能獲得良好的收益。現在橋水基金的資產管理規模已經達到了1600億美元,換算過來差不多有一萬億人民幣,是世界上當前資產規模最大的對沖基金。達利歐本人也被稱為“對沖基金教父”由於在投資界的出色表現,達利歐還被美國《時代》雜誌評為全球100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這本書實際上不是一本新書,因為在2010年,達利歐就曾經免費發佈過。這本新書《原則》,就是在他免費版的基礎上,進行了全面的修訂和彙總整理。比爾·蓋茨還親自為這本書作序。

這本書的創作要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當時,達利歐會記錄一些投資方面的心得,因為做投資的不確定性很大,經常會遇到很多新問題、新情況。他後來發現,與其每次碰到新情況手忙腳亂,還不如靜下心來好好思考總結一下,是不是可以針對同一類型的情況和問題,總結出某種行為準則,來應對每次遇到的新問題。達利歐開始做投資後,會把每一筆投資的交易邏輯記錄下來,然後總結規律,提煉投資規則和標準,為以後的交易做準備。

《原則》這本書內容有很強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電子書和紙質書都很受歡迎。紙質書發售的第二天就被搶購一空,即便是美國當地的讀者,也得等一兩個月才能收到這本書,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全書一共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達利歐個人的奮鬥史,第二部分是他總結出來的生活原則,第三部分是他總結的工作原則。後兩部分的生活原則和工作原則,大大小小的原則加起來有幾百條,主要以清單體的形式呈現,每條原則還配上了簡短的文字說明。

說完這本書的主要情況和作者概況,下面我們就來分享一下這本書的精華觀點。這一期音頻,我會從三個方面,為你解讀這本書的核心內容。首先,我們來講一講達利歐“生活的原則”,如何用絕對理性的態度去認識這個世界,精準地瞭解現實。其次,我們來講一講達利歐“工作的原則”,如何把原則當做工作的基礎,在工作中以優秀想法至上的原則進行決策。最後,我們來說一說“關於原則的原則”,如何成為一個“專業的犯錯者”,從錯誤中反思,形成屬於你自己的原則。

第一部分

我們首先來說一說“生活的原則”。這一部分包含了很多條小原則,核心內容就是如何用絕對理性的態度去認識這個世界,換句話說,就是要做到真正地面對現實。

可能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是一個“理性的、有原則的人”,實際上,要認清楚真相,並沒有那麼簡單。人具有動物性,所以很多時候人們會讓自己內心的動物精神來驅使自己行動,從而忽略了對事實和真相的追求。比如說,巴菲特曾經說過自己的投資原則有一條是“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這一條投資的原則聽起來簡單,但是有股票投資經驗的人都知道,想要踐行這一條原則實在是太難了,在市場大跌的時候,你很難保持理性,很有可能就跟著其他人一起賣出手上的股票了。

為了更理性地思考和行動,達利歐總結了“達成目標的五個步驟”。他認為不論想要達成什麼目標,都要經過五個步驟,分別是:設定目標、認識問題、診斷問題、設計解決方案和執行解決方案。這五步聽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很多人到第二步認識問題就推進不下去了,沒法正確地認識問題。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達利歐分析說,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每個人都有盲點。不同人看問題的視角都不一樣。我們慣有的思維模式,可能會讓我們沒辦法準確地認識和判斷形勢。另一方面,人的天性是傲慢與自負的,有的人觀點受到了挑戰,首先想到的不是承認錯誤,而是先給自己辯解,甚至連辯解都做不到,直接就生氣了。

達利歐認為人類最大的悲劇,就是傲慢與自負,害我們帶著錯誤的觀點去做事,還不願意接受質疑。那麼,這樣的悲劇是怎麼產生的呢?神經科學家說,這與大腦的運行機制有關。我們的大腦中有一部分,特別想知道我們錯在哪裡,喜歡看到我們的弱點,以便我們能夠得到進化,做得更好。但是,大腦中的另一部分,把真實的評價和批評,當成了攻擊,拼命採取各種防禦機制,讓自己免於受到攻擊。換句話說,在你的頭腦中有兩個“你”,一個是理智的你,一個是情緒化的你,兩者總是在相互作對,都在爭奪對你的控制權。

那麼,到底怎樣做,才能讓理性的“你”佔上風,去克服傲慢與自負,避開盲區呢?那就是,保持極度開放的態度,承認自己有盲點、有缺陷。達利歐交往過無數精英人士,他們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但是這些人聰明就聰明在,他們在面對外界的質疑和批評時,能夠保持極度的開放,並且十分清楚自己到底哪裡存在盲點,哪裡存在缺陷,從而不斷進化自己。

當然,要做到“極度的開放”也不容易,達利歐也說過,多數人通常要18個月才能習慣這樣的運作方式。你可以從身邊的小事開始做起,比如在面對家人、朋友,或者任何其他人時,開誠佈公地交流想法,經過深思熟慮後,做出判斷和選擇。你會發現,極度開放和坦誠的情況下,大家都能暢所欲言,這樣達成的結果,會比自己一個人想出的想法要好。

除了保持極度開放,達利歐認為,我們也應該主動用科學而理性的方式去對待生活的方方面面,主動把感性的經驗變成理性的總結。舉個例子,如果你問一個人,你每天上下班一共要花多長時間,大多數人都會說“四十多分鐘”,或者“大約一小時”,但是很少有人會把每天上下班的時間記錄下來,然後進行統計分析,得出一個精確的平均上下班時間,以及在上下班的過程中最長花了多少時間,最短花了多少時間。如果你能準確地記錄,用這種科學理性的態度來對待生活,你對生活的掌控感會提高不止一個層次。

好,這就是本書的第一個內容,“生活的原則”,我們來稍微總結一下。在這一部分的內容中,達利歐建議人們有意識地拒絕自己用動物性的一面去思考和行動,在生活中保持極度開放的認知態度,摒棄自負和不必要的自尊心,從而認清事實和真相。對待生活要有科學家對待科學研究的態度,才能真正成為生活的主人。

第二部分

說完了“生活的原則”,我們再來繼續說一說達利歐“工作的原則”。從本質上來說,達利歐總結的“工作原則”和“生活原則”是一脈相承的。他自己就在書裡說,“工作原則”其實就是把“生活原則”應用到了事業上,但是工作原則比生活原則更重要。他在書中列出了上百條原則,大概可以分成三個維度,一個是人,一個是文化,還有一個是組織建設和管理。而在這上百條原則裡,最重要的一個,就是橋水基金奉行的“創意擇優”,也就是“優秀想法至上”的原則。

所謂的“優秀想法至上”,意思就是說,公司做決策的時候,要選最合理、最科學的選項,而不是看誰職位高就聽誰的。達利歐認為,一個組織想要成功,不是看創始人有多牛,也不是看手上有多少資源,而是看這個企業能不能奉行“優秀想法至上”的原則。

想要讓最優秀的想法脫穎而出,第一步肯定是所有人把想法拿出來給大家看,第二步就是大家互相評判,提出不同的意見。那你可能會問了,怎麼樣評判一個想法是否合理呢?在書中,達利歐介紹了在“橋水基金”內部使用的一種決策方法,叫“可信度加權決策法”。也就是充分考慮到每個人的專業背景,然後對不同專長的人提出的意見賦予不同權重,最後加權計算進行決策。

比如在橋水基金的會議上,如果探討到醫療相關話題,有醫療背景的人提出的意見,在最後決策中所佔的權重肯定就會更大;會計背景的人,提出意見的權重就不會太高。如果探討的是一個跟會計相關的問題,那就正好是反過來。這種情況下,既保證了決策過程的公平民主,又保證了最後決策結果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當然,這個決策方法有個前提,就是認為“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在達利歐看來,每個人的大腦和生理特徵都是不同的,每個人也都有自己專屬的優點和缺點,看問題的時候,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角度,也肯定有自己的侷限性。為了保證最終決策的質量,就得把各種不同角度的觀點和想法都提出來,充分論證之後,才能保證最終決策最優化。

但是,不是每一個企業都能夠營造出這種氛圍。那麼如何才能夠讓優秀的想法不斷在企業內部產生呢?這裡就涉及到達利歐另外一個重要的工作原則,叫“極度透明和極度真實”。剛才我們說過,在達利歐的生活原則裡,有一條叫做“極度開放”,在工作原則裡,這條“極度透明和極度真實”跟“極度開放”也是一脈相承,而且特別被濃墨重彩強調的一點。

在書中有這麼一個例子,有一次,達利歐收到了一封郵件。這封郵件是他的下屬發來的,裡面是這麼寫的:“達利歐,你今天在公司開會時候的講話簡直是不及格,你根本沒有做任何準備,不然的話,你不會講得這麼爛。以後,你應該多花點時間為開會做準備,如果需要,我甚至可以來陪你做準備,幫你熱身。”信的最後,下屬還補了一刀,說:“你要是覺得我的看法不對,可以去問其他同事,或者直接來問我。”下屬這樣直接挑戰老闆,在其他公司實在是很少見。但對達利歐來說,這樣的對話每天都會發生,他也完全不會因為這樣的事情生氣。因為只有這樣,同事之間才敢坦誠相待。在公司內部,不管級別高低,有任何的問題或想法,同事之間必須及時指出,這就是他們奉行的“極度透明”的原則。

除此之外,橋水基金內部有一個聽起來比較恐怖的規章制度,公司內部基本上所有的會議都要被錄音。如果在開會的時候,談到了某位同事,但這位同事又不在場,在場的人就必須把談論這位同事的錄音發給這位同事。也就是說,公司不允許任何人在背後議論別人。比如,有一次,達利歐和公司另一位高管討論一位員工晉升的問題。高管覺得,這位員工的工作能力很強,可以給他升職加薪,但達利歐卻覺得這個員工的能力不夠。後來達利歐一想:不行,不能在員工背後議論他們。於是,達利歐就一個電話把這位員工叫到了自己的辦公室,然後開始當面評論他。當然了,評論的同時,也給了這位員工解釋的機會。

其實,這種極度透明和坦誠的文化是有理論依據的。哈佛大學有一位學者叫羅伯特·凱根,他研究發現,大多數企業的員工,雖然表面上乾的是一份工作,但其實做的是兩份工作。第一份工作,是他原本要完成的本職工作;第二份工作,是要管理其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和印象,尤其要隱藏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展示自己光鮮亮麗的一面。但這第二份工作,其實非常浪費時間和精力。在橋水的公司文化裡,大家只需要做第一份工作,只做最自然、最舒服的自己就夠了,不需要再在第二份工作上浪費時間精力。這一切的背後,其實還是貫穿著達利歐絕對理性的哲學,他希望打造出每個人都如機器一般精確運作、各盡其責的公司,因為這樣才是最高效的。

不過,這個“極度透明”的原則也是有代價的——在橋水基金,新入職員工的離職率非常高。據報道,三分之一的員工在工作的頭兩年之內就會離開公司。而且,根據這些離職員工的反饋,他們認為同事之間的交流溝通太過粗暴,而且經常處於被質疑的狀態。聽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這樣的公司對員工未免太過苛刻。但這就是達利歐堅持的原則,他的理念不是以人為本,而是原則至上。

好,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第二個內容,“工作的原則”,我們來稍做總結。在這一部分的內容中,達利歐介紹了一種在橋水基金內部實行的一套決策機制,叫“優秀想法至上”原則,在這個機制中,公司的決策要用最合理、最科學的方法做出來,這個方法就是 “可信度加權決策法”。而為了讓公司具備實現“優秀想法至上”原則的可能,達利歐在公司裡施行了“極度透明和極度真實”的原則。雖然這個原則讓公司同事之間坦誠相待,但這種顯得簡單粗暴的交流也導致了比較高的新員工離職率

第三部分

說完了“工作的原則”,我們最後來說一說如何形成自己的原則。在這本書的導言裡,達利歐也說過,他的這些原則的價值到底有多大,應該由讀者決定。其實,更重要的不是原則本身,而是原則背後的思考。只有形成自己的原則,才能更好決策。我們不能通過聽取別人的經驗來建立一種原則,本質上,原則只能來自於自己的“痛苦加反思”。

達利歐就有這樣一個怪癖,他喜歡沉浸在痛苦中,不斷地覆盤這些錯誤,他甚至還做了一個 APP,叫做 Pain Button,中文直接翻譯過來就叫做——痛苦按鈕,專門用來記錄每一個犯下的錯誤,記錄下每一件引起痛苦和反思的事。

比如,他就在各個場合反覆提及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一個錯誤。這個錯誤發生在上個世紀,80 年代初,美國的失業率很高,美國的主要銀行持有很多拉美國家的債務。1982 年 8 月,墨西哥出現了債務違約,這在當時算是個危機事件了。達利歐很厲害,成功地預測到了這次債務危機。所以,美國國會、華爾街電視節目紛紛邀請他來講危機問題。他在電視採訪上繼續預測,認為“未來市場上還會上演經濟危機和大熊市”。後來達利歐卻被狠狠地打了臉,當時美聯儲為了應對這個危機,採取了寬鬆政策,結果為美國之後帶來了十幾年的大牛市。達利歐本人也為這個錯誤判斷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差點傾家蕩產。但是達利歐後來回憶道,正是這一次錯誤,才讓他進行了徹底的反思,讓他的思維從認為“我是對的”變成思考“我怎麼知道我是對的”,讓自己變得更加理性。在後來的金融危機裡,這一套思維方法讓他受益匪淺,每次別人在金融危機裡賠的底朝天,橋水基金總是能保持不錯的收益率。

因此,達利歐鼓勵大家理性地把自己的錯誤和反思都記錄下來,做一個“專業的犯錯者”。其實,平常在工作生活中,我們會經歷很多事情,有的事情經歷完之後我們會得出一些經驗教訓,甚至有的時候就是靈光一現,產生了一些很好的想法。但人類大腦的默認設置是“短時記憶”,只要我們不是刻意重複去記憶某個東西,我們獲得的經驗也好,想到的好點子也好,很容易就忘掉了。這本《原則》就是告訴我們,從人生和事業上獲得的經驗不要只停留在感性層面,一定要理性地進行記錄和總結。

達利歐在書裡說,自己其實就是一個“專業的犯錯者”,英文叫 Professional Mistake Maker。這個“專業的犯錯者”不是說犯錯很多,而是在每次犯錯過後,都能對錯誤有完整的、理性的、全面的反思,由此能夠把錯誤轉化為原則。失敗到底是不是成功之母,就取決於你是不是一個“專業的犯錯者”,否則就只能獲得模糊的、感性的經驗,最後的結果就是“好了傷疤忘了疼”。

這本書裡的幾百條原則,都是達利歐自己一點一滴記錄總結出來的,是他個人的人生百科全書。使用的時候就像搜索引擎一樣,當人生和事業遇到什麼問題,就直接去裡面搜索相關的原則作為決策的參考。開頭我們說過,達利歐的橋水基金也是這麼做的,他們甚至在公司內部開發了一個叫 Coach 的工具軟件。員工遇到什麼問題,直接輸入關鍵詞,就能在這個工具裡找到相應的原則和解決方案。無論是達利歐自己,還是他創立的橋水基金,他們都運轉地像機器一樣嚴謹精密,遇到的所有問題,都會被記錄下來總結成原則,下次再遇到的時候,就可以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案,然後照此執行。所以,無論是達利歐自己,還是他的基金,在市場上都很少犯錯,而且運轉的效率非常高。

這就是本書的第三個內容,如何形成自己的原則,我們來總結一下。在這部分的內容中,達利歐認為,只有從自己的錯誤中不斷反思,把感性的經驗總結成理性的總結,才能形成屬於自己的原則,成為一個“專業的犯錯者”。

總結

這本書的精華內容就講到這裡,我們來回顧一下這期音頻。

首先,我們瞭解了達利歐的“生活的原則”,在這一部分的內容中,達利歐建議人們有意識地拒絕自己用動物性的一面去思考和行動,在生活中保持極度開放的認知態度,摒棄自負和不必要的自尊心,從而認清事實和真相。對待生活要有科學家對待科學研究的態度,才能真正成為生活的主人。

其次,在“工作的原則”裡,達利歐介紹了一種在橋水基金內部實行的一套決策機制,叫“優秀想法至上”原則。在這個機制中,公司的決策決定於最合理、最科學的方法,而不是職位層次高級。並且,公司使用“可信度加權決策法”來保證這個原則得以實現。而為了讓公司具備實現“優秀想法至上”原則的可能,達利歐在公司裡施行了“極度透明和極度真實”的原則。

最後,達利歐講述了“如何形成自己的原則”。我們對於達利歐的這些原則,不一定要照單全收。達利歐說,真正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原則。你只有從自己的錯誤中不斷反思,把感性的經驗總結成理性的總結,才能形成屬於自己的原則,成為一個所謂“專業的犯錯者”,讓每一次錯誤都為你所用,最後用自己的原則體系來驅動你的人生,用理性來對抗世界的複雜。

撰稿:遠讀重洋

腦圖:摩西

轉述:徐惟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