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下保育豬疫病防控策略淺析

保育期屬於生豬養殖過程中較為特殊的時期,在這一時期需要對生豬進行斷奶,同時其消化系統機能發生變化,使得在這段時期內的生豬容易感染豬瘟等病毒性疾病。同時也會受到細菌感染導致各種傳染性疾病的發生。要實現生豬養殖效果的提升,就必須採取各種有效方法實現對非洲豬瘟等一系列疾病的有效防控。

1 當前非洲豬瘟對我國生豬養殖行業造成的影響分析


非洲豬瘟下保育豬疫病防控策略淺析

我國首例非洲豬瘟病例是在2018 年8 月出現,經過一年多的發展,我國現階段大部分的省份都有非洲豬瘟疫情的發生。這種疾病由於傳播渠道較多,同時具有較長時間的潛伏期,因此在我國已經造成一定範圍內的病毒汙染。由於我國現階段在對生豬進行養殖過程中採取的生產方式相對落後,同時在短時間內無法得到改變,且這種疾病現階段並未研製出有效的防疫疫苗,因此現階段對該疾病的防治形勢較為嚴峻。當前這種疾病已經給我國的生豬養殖行業造成嚴重影響。但是,正是通過非洲豬瘟在我國大範圍的擴散使得我國現階段生豬養殖行業的生物安全意識得到有效建立,在全國範圍內的養豬場中開展了有效的生物環境治理工作,通過消毒以及排查終端使得非洲豬瘟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在調查過程中發現,現階段我國一些規模相對較小的養殖場,由於受到非洲豬瘟的影響而使得其運營和生產的秩序被嚴重打亂。尤其是在一些豬場開展防疫工作過程中,由於過度開展生物安全工作,使得養豬場需要分出大量的精力和人力物力在對非洲豬瘟的預防上,使得一些其他疫病的防疫力度減弱,導致其他疫病容易發生。隨著近些年來生豬市場上生豬價格不斷提高,其中所產生的利潤也變得可觀。因此如何保證生豬的健康生長,成為生豬養殖過程中需要考慮的重要一方面。

2 生豬保育期的飼養情況研究

在仔豬斷奶之後的兩個月之內的這段時間稱為生豬的保育期,這是在仔豬結束哺乳之後的一個重要階段。由於這段時期較為特殊,因此在這段時間內對生豬進行養殖存在很多挑戰。主要有以下幾種:


非洲豬瘟下保育豬疫病防控策略淺析

1)仔豬在斷奶之後會出現斷奶應激的情況。一般仔豬在出生之後21~28d 左右需要斷奶。在斷奶之後,仔豬由於離開母體,同時生長環境發生變化,仔豬的生理機能會出現一定的變化。在發生轉變的過程中會造成嚴重的應激反應。

2)消化機能的應激反應。由於在斷奶之後仔豬的主要食物從乳汁變為飼料,因此會給仔豬的消化機能造成一定的應激反應。

3)由於環境的變化造成的應激反應。在仔豬斷奶之後需要進行分群養殖,生長環境發生變化,因此會造成生豬出現一定的應激反應。這些應激反應可能會造成保育時期的仔豬出現各種疫病。

3 保育期生豬的疫病防控措施研究

鑑於保育時期生豬的生長特點以及容易感染的疫病種類較為特殊,因此對該時期的生豬疫病防控必須採用不同的有效措施才能保證生豬的正常生長。一般對於病毒性的傳染性疾病可以通過接種疫苗進行有效控制。例如對於豬瘟或偽狂犬病等傳染型疾病的防控,可以選擇合適的免疫疫苗通過科學的接種程序實現預防,在接種疫苗完成之後要對免疫效果進行評估。對於一些已經攜帶有病毒的生豬要及時進行淘汰,以免造成疫病在養殖場中進一步擴散。對於豬呼吸綜合徵和生豬圓環病毒病,在開展免疫預防過程中要將防控作為重點,同時結合疫苗接種實現對這些疾病的預防。

對於保育時期的病豬,要作為防控重點,通過加強營養,科學飼養實現保育期病豬免疫力的有效提高,避免出現繼發性感染。

對於細菌性傳染病,養殖場應該從飼養入手,採取現代化的飼養模式,結合保育時期生豬的特點和多發疫病的規律,一方面開展預防保健,提升生豬本身的抵抗力,另一方面積極採用有效的治療措施,在飼料和飲水中投藥。同時加強各種效果較好、針對性較強的抗菌類藥物的研製工作。


非洲豬瘟下保育豬疫病防控策略淺析

我國相關研究單位通過對近些年來保育期生豬的常見疫病的發生規律和發展特點進行研究可以發現,在對這些疾病進行防控過程中可以採用三種藥物相結合的方式獲得良好的效果:①採用氟尼辛葡甲胺顆粒,這種藥物可以有效抑制生豬體內毒素的產生,避免由於毒素的存在對肝腎等臟器造成損傷;②採用複方阿莫西林實現強效殺菌的作用;③採用替米考星預混劑,通過殺滅多種致病菌實現對呼吸道疫病的有效防治。

4 總結

保育時期作為生豬養殖過程中較為特殊的一段時期,同時非洲豬瘟在我國近兩年不斷肆虐,因此必須通過多方面綜合考慮,採取各種有效的防控策略,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