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中如何避免第一指揮員被俘,被殺後,部隊失去戰鬥力?

古驛陘風


抗戰期間,為一定程度上保障國軍主官的人身安全,軍委會曾就指揮所位置做了大致指導:師部距離前線7-8公里,軍部大約為20公里,集團軍總司令部可設置在100公里以外。

正常情況下,這麼個距離是沒問題的,但出現潰敗或者突然與敵人遭遇時,軍事主官有時也會非常狼狽,甚至連生命安全都無法得到保障。

最典型的例子有二。一是淞滬會戰後期,日軍增援部隊在金山衛登陸後,蔣介石下令讓中國軍隊從上海撤退,但由於軍心渙散、通訊不暢加之日軍來的比較迅疾,胡宗南第一軍軍部、薛嶽左翼軍總司令部都被日軍衝散,甚至薛嶽的衛士、副官及司機等都被日軍打死了,他本人接連在大冬天泅過幾條河流才得以倖免。

二是第二次長沙會戰期間,74軍軍部被日軍騎兵衝散,王耀武的衛士排排長也在他的親眼目睹下被日軍騎兵用馬刀劈死。王耀武躲進了大路邊樹林裡才逃過一劫,這是他整個軍旅人生中最危險的一次。

除了上面所說把指揮所設置的相對遠離前線,以最大限度避免軍事主官出現意外情況,國軍部隊軍事主官通常還會在戰前預設好指揮順序。

在典型的例子之一就是,第三次長沙會戰期間,為提振士氣及表達誓於日軍共存亡的決心,薛嶽立下類似“遺囑”的命令:職若戰死,則以羅副司令長官代行職務,按照計劃,圍殲敵人;軍師團營連長若戰死,則以副主官或次級資深主官代行職務。

第一次入緬甸作戰的第200師師長戴安瀾將軍也在同古之戰中立下遺囑:如果本師長戰死,以副師長代之,副師長戰死,參謀長代之;團長戰死,營長繼之,依此類推,各級皆然。

事實上,戴安瀾將軍的這份遺囑最後還是很不幸的被執行了。他被日軍的機槍彈射中腹部胸部後,由部下抬著向國內撤退。

或許是預感到時日已經不多,他囑託第200師少將步兵指揮官鄭庭笈一定要把部隊帶回國內。最後,雖然200師也損失慘重,但鄭庭笈也算完成了戴將軍的遺願。

鄭庭笈

此外,還有一種情況值得注意:國軍一些所謂的部隊第一指揮官只是掛名,由於代理指揮官行實際指揮權力,甚至該第一主官都很少在自己部隊露面

1943年鄂西會戰爆發之前,名義上的第六戰區司令長官陳誠甚至都不在第六戰區轄區之內,他遠在設於雲南楚雄的中國遠征軍司令部裡,第六戰區的實際工作由代司令長官孫連仲負責。

由於對第六戰區的情況比較熟悉,老部隊也在六戰區,陳誠臨時飛回湖北恩施,指揮了此次鄂西會戰。

另外,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也曾在武漢會戰初期因病住院,職務一直由白崇禧代理到會戰結束。

所以,除了最大限度地保護第一指揮官的人身安全外,其上級或者其本人通常也都會實現安排好指揮次序以防部隊失去有效指揮。甚至某些特殊情況下,有些第一指揮官也只是名義上的第一指揮官,負責實際指揮的另有他人


司馬砸光


戰爭中如何避免軍事主官被俘被殺後失去戰鬥力問題?

這個問題看看新四軍和華東野戰軍的故事就全明白了。

不得不說,粟裕將軍在長期的軍事生涯中,創造性運用了很多強大的戰術。我將從兩次典型戰役中,告訴你,粟裕將軍是如何做好斬首行動和指揮部前移的。

在黃橋戰役中,粟裕攻克黃橋的戰鬥,其實就用了斬首行動。

黃橋戰役初期,粟裕的兵力只有7000人,編為9個團,可是守衛姜堰的頑軍卻有6個團,想要攻克這6個團,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於是粟裕佯裝攻擊敵人海安,調走了姜堰敵人的4個團,兵力一下子成了四比一。

四倍兵力想要攻克敵人防守嚴密的姜堰,任務依舊很艱鉅。粟裕將軍的辦法很簡單,派出一個偵察連,一句端掉了敵人的指揮部。於是,敵人固若金湯的姜堰城,一鼓而下。

當時陳毅稱粟裕這一招為“孫悟空鑽進了鐵扇公主的肚子裡”。 正如《孫子兵法·勢篇》講的,“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而粟裕將軍,把這種戰術叫做“掏心戰”。

不過,新四軍顧全大局,讓出姜堰,讓二李接防,還歸還了之前繳獲的陳泰運所部槍械彈藥。新四軍並不是怕這些國軍,而是不願意鷸蚌相爭,讓日本鬼子漁翁得利。可是韓德勤卻得寸進尺,要求新四軍連黃橋都讓出來,滾回江南去。這樣,黃橋戰役就正式爆發了。最終,韓德勤被殲滅了1.1萬人,終於老實了。

粟裕將軍懂得端掉敵人指揮部,然後事半功倍取得戰鬥勝利,可是自己卻總是喜歡把指揮所前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最典型的便是車橋戰役。

車橋戰役中,粟裕將軍不是派偵察連鑽進鐵扇公主的肚子裡,而是乾脆把指揮部就設在車橋鎮的中心街口!

不愧是粟裕大將,簡直是一身是膽!

車橋戰役中,車橋據點有偽軍600人,日軍40多人,車橋旁邊就是駐守揚州的64師師團和徐州65師團。日本人以為,車橋據點很安全,可是粟裕就是不信邪,要告訴日軍最安全的地方最危險!

對車橋據點,依舊是掏心戰術,即先進入街心,佔領鎮內的所有街道,然後四面開花,分割包圍,對周圍的碉堡逐一攻堅。從早上到下午兩點車橋鎮的偽軍基本都被解決了。

戰鬥中,粟裕的指揮所就設置在中心街口,好幾隊的偽軍狼奔豕突,經過指揮所時遭遇了毀滅性打擊。

車橋據點拿下,前來支援的日軍才開始按照新四軍的要求進入伏擊圈,又是地雷又是壕溝,日軍承受巨大殺傷後不得不灰溜溜回家去了。

整個車橋戰役,新四軍殲滅了日軍大佐以下460餘人(內俘24人)、偽軍480餘人(內俘168人),而新四軍的傷亡只有192多人,敵我交換比是5:1,作戰效能相當高。

因為黃橋戰役和車橋戰役的成功經驗,粟裕在作戰中一面擅長使用掏心戰術打掉敵人指揮所,造成敵人群龍無首亂作一團,一面也擅長指揮所前移,既方便指揮作戰,激勵戰士們勇敢殺敵,又不會被敵人發現。

高郵戰役中,新四軍對日本鬼子是圍三缺一,圍攻東、西、北三面,留出南面給鬼子當出路。令人稱奇的是,粟裕將軍的指揮所恰恰就設在高郵南面的一個沿街的民房內。當日軍從門前路過時,衛兵們紛紛拿起手槍準備戰鬥,粟裕淡定地擺擺手,不需要!

當日軍全部撤出據點後,粟裕命令野戰部隊發動突襲,把日軍一網打盡。

相對粟裕將軍的指揮所前移戰術,國軍將領是很難做出的。在蘇中戰役中,新四軍蘇中軍區能夠七戰七捷,從本質來說就是因為粟裕從來沒有離開部隊,與戰士們同吃同住同甘共苦。可是對面的國軍第一綏靖區司令李默庵,部隊在江北作戰,他的指揮所卻在江南,以至於國軍各部給他彙報新四軍已經被打光了,他居然都信了。

作戰指揮所到底設在哪裡,真是一門藝術,太靠前會被敵人打掉,太靠後又指揮不了部隊。這一方面,粟裕將軍給我們做了最好的示範。


歷史知事


杜聿明嚴重吸取了廖耀湘第九兵團部被首先打掉後群龍無首的教訓,自率部放棄徐州撤退開始,其“徐州剿總前進指揮所”就始終跟隨第五軍行動,這是他抗戰時期就率領的老部隊,也是南逃的30萬蔣軍中最精銳的部隊。由此看出,杜聿明把指揮部和個人的安全看得極重,以此保證對三個主力兵團的有效指揮。



在杜聿明擔任第200師師長的時代,黃埔二期的邱清泉就是他的副師長,杜聿明升任軍長後,邱清泉改任其麾下新編第22師師長,算是老長官和老部下。在徐蚌戰場蔣軍的七個兵團司令中,要屬邱清泉最為跋扈和刺頭,劉峙基本指揮不動他,調杜聿明擔任“剿總副總司令兼前進指揮所主任”,多多少少也有壓服邱清泉以便順暢指揮的意思。

所以劉峙很知趣,或者是也比較怕死,按說他才是徐蚌戰場蔣軍“第一指揮官”(指揮員那是我軍專稱),然而黃百韜兵團剛剛覆滅,他就帶著剿總機關跑到了蚌埠,這還不算,又把原屬李彌兵團的第99軍調來“護駕”。如此杜聿明就成為了留在徐州的“第一指揮官”,兵權在握,劉峙只淪為了戰場外的“技術指導”。



這麼幹後果也很嚴重,由於杜聿明的指揮部、剿總直屬部隊(光軍官教導大隊就有13個)都跟隨第二兵團一起行動,所以李彌和孫元良都故意切斷了與杜聿明的直接聯絡,各自悶頭跑路。撤至孟集時,杜聿明驚訝地發現,第十三兵團的第9軍已經跟他的直屬部隊行軍隊列撞在了一起,而這個軍本來是應該擔負後衛掩護任務的。

杜聿明勃然大怒,衝著軍長黃淑叫喊:“你們為什麼和指揮部走在一起?你們的司令官到底在哪裡?誰叫你們提前撤退的?馬上帶部隊回去佔領原掩護陣地”!同時用第9軍的電話聯繫上了李彌,質問他:“為什麼不執行命令?為什麼不和指揮部聯繫”?李彌一推六二五,說不知道指揮部在哪裡,也沒有接到任何命令。



在第一次決定突圍後,同樣切斷與指揮部聯繫的還有第十六兵團司令孫元良,本來杜聿明已經臨時改變主意決定固守,然而孫元良卻單方面下令突圍,結果該兵團迅速潰散,大部被殲,殘部7000餘人被杜聿明分編入邱清泉和李彌兵團,也就是說,被包圍在陳官莊之後,蔣軍實際只剩下第二和第十三兩個兵團,第十六兵團已經不復存在。

杜聿明並沒有指定指揮官的順位繼承人選,因為沒有必要,在陳官莊包圍圈裡的176000餘名蔣軍中,第二兵團至少擁有120000人以上(撤退途中略有損失,但補充了些孫元良的兵,又組織難民增建了獨立旅),幾乎佔到總兵力的六成多。一旦杜聿明這個“第一指揮官”出現意外,接掌指揮權的一定是第二兵團司令邱清泉。



實際上在淮海戰役後期,邱清泉依仗人多槍多,在某種意義上已經“綁架”了杜聿明,無論是接到停止跑路轉身救黃維的“空中來信”,還是來回變卦的突圍行動,杜聿明都不得不主要徵求邱清泉的意見,這也是蔣軍的頑疾:誰兵多誰就有話語權,至於指揮序列則是隨意可以破壞的。甚至於在全速南撤的第一階段,邱清泉為了救援被圍的第五軍第45師,固執地命令整個兵團停下來回援,杜聿明亦無可奈何。

而邱清泉倒是指定了第二兵團參謀長李漢萍少將為繼任人,儘管是心腹,但他沒有選擇手下任何一名軍長仍然非常奇怪,足見“邱瘋子”在覆滅前已經驚慌失措了。華野對陳官莊發動總攻後,1949年1月9日下午,杜聿明即率領少數隨從,與邱清泉一起從指揮部、第二兵團部所在的陳官莊,跑到了兩裡之外的陳莊(注意不是陳官莊),因為這裡是第五軍的軍部所在地。



顯而易見,蔣軍的最高指揮官一般會選擇置身於最精銳最嫡系的部隊之中,藉此保障人身安全和對部隊的有效指揮,同時由軍事主官指定接手人,杜聿明、邱清泉、李漢萍等人最後也是從第五軍軍部所在地的陳莊試圖突圍的。

但是在人民解放軍的嚴密包圍下,幾個人很快就被衝散了,邱清泉戰場斃命,杜聿明和李漢萍分別被俘,不過既然全軍覆滅了,也就不存在誰來繼承指揮權的問題了。


度度狼gg


長征初期,紅軍作戰時還是和在蘇區反圍剿時期一樣,每次作戰,各級幹部都衝在最前線,動輒自己親自代領衝鋒隊直接突擊,導致紅軍幹部傷亡非常大。這也是紅軍時期很多幹部後來晉升速度特別快的原因,因為前面的幹部犧牲得太快,所以後面參軍時間不長的戰士,經歷過幾次戰鬥之後,很快就會成為基層指揮員,班長,排長,連長,營長,這樣網上晉升,速度非常快。比如長征初期的營連級幹部,大多數都是參軍只有三四年。這也是當時紅軍各級幹部普遍比較年輕的原因,二十歲已經算是年齡比較大的了。

長征開始後,尤其是離開中央蘇區到湘江之戰這段時間,部隊減員非常嚴重,湘江之戰中更是損失慘重。在每次遇到困難,或者陷入苦戰的時候,需要突擊隊了,往往都是基層部隊中的黨員幹部衝在前面,而這些人往往也是主要的幹部儲備人才,但他們卻就這樣經常冒著敵人的猛烈炮火一頓猛衝,最後犧牲在了衝鋒的路上。因此,長征到達貴州之後,中革軍委不得不專門發佈了一道命令,嚴厲要求各級指揮員一定要在自己的指揮位置上,不要動不動就自己帶隊衝鋒。中革軍委並且特別要求,團長以上的幹部,在戰鬥中,未經上級特別批准,不允許擅自離開指揮位置。

從此之後,團長以上的幹部犧牲得概率就比較低了。因為指揮所的位置往往在一線部隊的後方,而且會有一些隱蔽措施,敵人不易發現。但這也不是絕對安全,即使如此,也仍然有一些中高級幹部會犧牲。而這種幹部犧牲,一般都是因為在敵人炮擊或者飛機轟炸、掃射的時候,犧牲掉了。比如曾經在抗戰初期擔任過山東八路軍最高黨政軍負責任的朱瑞,因為是炮兵科班出身,在東北戰場上擔任炮兵縱隊司令員,但在解放戰爭中,卻犧牲了。還有抗戰初期八路軍以運動戰為主的時期,一些團長也在戰鬥比較殘酷的時候,忍不住親自衝鋒,結果犧牲了,比如葉成煥。

不過,對紅軍、八路軍和解放軍來說,即便是部隊的主官犧牲了,部隊並不會馬上失去戰鬥力。這是因為,我軍實行雙首長制,而且基本上各級部隊都配置專職的副職,比如軍除了軍長之外,還有政委,副軍長,副政委,參謀長,政治部主任,政治部副主任等,每一級都如此,除了軍事主官,還要配備政治主官,以及參謀長,政治部主任等,而且都有專職的副職,這些副職就是備胎,在軍事主官不在崗,或者在戰爭中犧牲的情況下,就可以馬上代理指揮。所以,淮海戰役中趙剛重回獨立團,發現師長李雲龍已經去了前線,但是張大彪和邢志國都還在師指揮所,這就是說,這時候是張大彪和邢志國在代替指揮全師。

比如《亮劍》中的人事安排,獨立團除了李雲龍這個團長之外,還有政委趙剛,副團長邢志國,參謀長張大彪,這些人都是在李雲龍不在的時候,可以擔任指揮全團責任的人。也就是說,如果李雲龍犧牲了,趙剛可以代理指揮,如果趙剛對自己的軍事能力沒有把握,也可以讓副團長邢志國代替指揮,如果上級對趙剛和邢志國都不滿意,那麼就可以直接命令由張大彪臨時代替指揮。總之,即便李雲龍被俘或者犧牲了,獨立團該幹什麼還會繼續幹什麼,不會出現嚴重的混亂,更不會馬上就直接潰亂。這是我軍一直以來的一大優勢。

相比之下,國軍這方面的情況就要遭糕得多了。雖然國軍各級部隊除了正職主官,也配置副職,而且有專門的副職,但副職往往存在感很低,除非有上級命令,或者主官事前特別安排,否則在主官犧牲之後,就會陷入混亂,乃至部隊整個潰散。比如井岡山時期,國軍圍剿井岡山,“黃洋界上炮聲隆”,其實只是一個迫擊炮,而且只有三發炮彈,但是第一發炮彈就命中敵人指揮部,主官當場被打死,國軍整個部隊就直接潰散了,也就是“報告敵人宵遁”,紅軍隨後出擊掩殺,大獲全勝。大多數國軍部隊都是這個情況,一旦主官意外被俘,或者被殺,部隊都會混亂乃至潰散。

因此,有些國軍高級將領在自蹈危地之前,會特別安排人代理自己的職務。比如張自忠將軍在殉國之前,身邊只有兩個團,但為了牽制日軍攻勢,他明知道非常危險,仍然決定親自帶隊渡過襄河,去尋找被敵人打散的部隊,當時他身邊只有一個手槍團,與敵人遭遇之後,撤退時他親自指揮,最終力戰不敵,壯烈殉國。而在他渡河之前,知道此去凶多吉少,所以他給馮治安寫了一封信,表明心跡,也等於提前安排,他一旦殉國,就由馮治安代理他的職務。而在徐州會戰的滕縣之戰中,川軍41軍的王銘章師長則是在部隊全部打光之後,壯烈殉國,而沒有選擇突圍逃跑,這就是因為部隊已經打完了。

在杜聿明集團被包圍在陳官莊、青龍集一帶之後,到後期彈盡糧絕,外援無望,邱清泉也對前途感到絕望,因此對參謀長李漢萍說,我如果戰死了,部隊就由你指揮。李漢萍資歷較淺,職位也低,當時只是少將,所以他不敢接受,表示還有資格更老的人更適合。因此,邱清泉又重新安排,他死之後,依次接替指揮整個兵團的人為70軍軍長高吉人、第五軍軍長熊笑三,接下來才是李漢萍。這就是因為,高吉人曾經擔任第五軍200師師長,資格也很老,在當時的第二兵團中,僅次於邱清泉,而熊笑三擔任軍長的第五軍是第二兵團的核心主力,都比李漢萍更適合代理指揮。


蕭武


1.嚴密防護 2.做好備份

為保障穩定和不間斷的指揮,司令部應根據首長的指示,組織與開設基本指揮所、預備指揮所、後勤指揮所,必要時組織前方指揮所,並在主要方向設立觀察所。指揮所開設前,參謀長應組織有關人員和分隊進行勘察,搜剿殘敵,排除障礙物,構築工事,嚴密偽裝,溝通通信聯絡,明確指揮所各部門的位置。為保障指揮所的安全,作訓科應擬製指揮所防衛計劃,其內容包括:警衛分隊的編成和任務,直接警戒的位置,指揮所人員的戰鬥編組和任務,抗擊敵空中和地面襲擊時的措施,報知信號等。計劃經參謀長批准後,具體組織實施。還應加強燈火管制,限制人員、車輛的活動,保障指揮所有良好的秩序,以利工作和保密。

基本指揮所是實施指揮的中心。由指揮員及司令部的主要人員、政治部、後勤部的必要人員等組成。通常開設在靠近主要作戰方向的第一梯隊之後,地形隱蔽,便於觀察、指揮,便於建立通信聯絡,能保障穩定指揮的地域。

預備指揮所是為了在必要時能立即接替基本指揮所指揮而建立的。通常由副職指揮員率領必要的機關人員組成。它應與基本指揮所同時展開工作,但不實施指揮。其位量通常在基本指揮所側後方的附近地城。

後勤指揮所是為了組織指揮後 勤保障而開設的。由後勤指揮員、司、政、後機關及地方支前機構有關人員組成,通常開設在後勤配置地域內便於廕庇、機動和指揮的位置。

前方指揮所是為了更好地觀察、 掌握戰場情況,加強主要作戰方向的指揮而建立的。通常由副職指揮員和機關少數人員組成,其位置應在便於指揮第一隊作戰的有利地形上。

為保障指揮所的穩定、安全和不間斷的指揮,各指揮所應嚴密組織對地面、空中警戒,並配備反坦克兵器和其他武器,便其具有一定的防衛能力。


通向勝利的探索


題主的表述用軍語來表示就是“斬首行動”,早在中國古代就有“射人先射滿,擒在先擒王”古語,充分說明了指揮機構對於部隊作戰的重要性,如何避免第一指揮員被俘或者被殺,這是個世界各國在探索的一個問題。

先說說第二個問題,喪失指揮機構的部隊會怎麼樣?電視劇《亮劍》中所講述的“亮劍精神”,就是一個部隊的秉性和第一任軍事主官的脾性息息相關,將部隊看作是一顆大樹,那麼各級指揮機構就是樹的枝幹,在早期的戰爭中,第一指揮員被俘或者被殺,往往會帶來部隊短時間的混亂,導致群龍無首的局面,舉個例子在《三國》中,通常會有兩軍主將單挑的局面,一旦一方主將被斬殺,那麼另一方要麼退兵要麼就是被獲勝一方衝散,戰爭的解決就突顯出來了。

但是,在現代戰爭中,斬首行動更講求的是一個較高層次的面殺傷,更多的精力是放在整個指揮機構的摧毀上,並非單純的針對一兩個人的斬首。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指揮機構的扁平化發展;例如,在我軍朱日和組織的跨越系列聯合軍演中,紅軍部隊曾通過火炮斬首了有朱日和之狼之稱的藍軍指揮員滿廣志,但是整個戰局並沒有因為滿廣志的陣亡而出現轉折,藍軍的防禦作戰依舊是穩步推進,最終判定紅方失敗。

主要是因為藍軍的指揮體制有別於傳統的階梯型,而是借鑑美軍的扁平化指揮系統,紅軍雖然斬首了藍軍旅旅級指揮所,但是其個營連兩級的指揮系統並沒有受到多大影響,因為既定的作戰目的已經下達,作戰計劃在戰前就進行了相關的推演,旅指的作用被削減,也就是說形成了以營連各級相對獨立的作戰指揮機構,最終出線反轉的一幕也在情理之中。

回過頭來在談第一個問題,如何避免第一指揮員被俘?這個問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拓展指揮部縱深,這也是近現代戰爭史上最普遍的做法。通常認為,高級指揮部距離前線的軸線距離越遠,相對遭到兵力或者火力打擊的概率一定程度降低,主要和部隊的機動距離有直接的關係,所以部隊在指揮所開設的時候通常會設立三級體制,分別是前線指揮所、後方指揮所和基本指揮所,同時對於各級指揮員的指揮位置也有極為嚴格的限制,一般禁止兩位軍事主官同乘一輛指揮車,禁止各級指揮員越線進行指揮。

其次,指揮部的開設位置處於重兵包圍之中,通常會開設在戰線靠後的軸線扇面上,有專門的警衛部(分)隊擔任警戒,周邊部隊的排列也呈現出半環狀分佈,最大限度保證指揮部門的安全;另外現代戰爭中指揮部門多以指揮車為活動載具,以流動性來增加指揮部的安全。

所以講,在當前的指揮體系中,指揮部門面臨的最大威脅來自敵軍的防區外精確制導武器打擊和特種部隊的破襲;這兩種作戰樣式在近些年伊拉克戰爭中得以體現,美軍在第一波次打擊中,通常會首要攻擊敵方的高級指揮部門,同步會出動特種部隊進行破襲。

因此,在後續的戰爭中,如何保障指揮部門的安全,第一增加指揮部門的機動能力和隱蔽性,第二加強警戒分隊的反特種作戰能力,實現“四反一防”,最大限度的保證指揮部門的安全。另外需要強調的是,現代的指揮員很難再出現解放戰爭時期指戰員親臨一線前沿指揮部隊的現象,從指揮體制到作戰體制上都很難再現。


鷹鴿分析


在《建國大業》中,面對蔣介石的“全面進攻”,毛主席在書記處會議上風趣的說過一句話:不要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嘛!分開放,打爛了一坨,還有一坨!

我黨從1921年建黨開始,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從全國只有五十餘位黨員起步,到解放全中國;經歷了28年的風雨洗禮。在此期間,也積累了很多與敵人鬥爭的經驗和教訓。

在1928年前後,周總理創辦特委之時,就組建了總務科和特科三隊(紅隊、打狗隊)。前者主要負責武裝保護機關安全,後者主要負責懲辦叛徒內奸。當時,面對白色恐怖,黨內不少投機分子叛變投敵,出賣組織,給我黨造成很大損失。等“紅隊”出現以後,馬上就對叛徒和內奸下狠手。

例如,顧順章叛變後,雖然他自己被國民黨保護的很嚴密。但是,其家人被紅隊“滅門”!

而總務科在保衛和營救同志的工作上,也是成績斐然。我黨地下工作者接頭和開會時,都有總務科的人打掩護。

(看這個畫像,永遠別想抓到真身)

紅軍時期,無論是戰士還是長官,軍裝都是一樣的,都沒有肩章和領章。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對保護“領導”起到了一定作用。當時,部隊經常流動駐紮,大都不認識友軍領導。要想分辨官階大小,就看所配槍支長短:槍越短,官越大。自己不帶槍,而是跟著警衛的,肯定是大官。也是因為認不出來官階,士兵見了長官,都叫“首長”。

當然,此時像毛主席這樣的首長,都是有警衛連保護的。粟裕就曾當過毛主席的警衛連長,並在此期間得到了毛主席的欣賞。粟裕能夠成為優秀將領,離不開毛主席的栽培。

等到解放戰爭時,面對蔣介石百萬大軍的全面進攻。毛主席率領解放軍邊打邊撤,將軍隊轉移到山區以保存實力。不僅如此,當胡宗南率領二十多萬部隊圍攻延安時,毛主席連延安也都放棄了。

毛主席說:“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我們要用一個延安,換取全中國。”

此時,革命形勢非常危急。雖然,毛主席等領導人對局勢很樂觀。但是,毛主席還是提出將“首長們”分開安置。這是因為,毛主席一直堅持“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的正確論斷。萬事都要考慮周全,避免讓自己走上絕路。

於是,我黨中央被分成了兩部分:毛主席、周恩來、任弼時組成前敵委員會,留在陝北;劉少奇、朱老總組成中央工作委員會,東渡黃河到華北。

不僅如此,毛主席在離開延安時,給自己起了個新名字“李德勝”。這個名字,等到新中國成立之初,毛主席還使用了很長時間。而且,當時,周總理也給自己起了個化名叫“胡必成”。

最後,縱觀整個解放戰爭,解放軍沒有一位旅級以上軍官因為部隊被擊潰而被俘或者被殺害。除了金門戰役外,解放軍也沒有任何一個師級以上部隊,被國軍成建制消滅。

解放戰爭中,解放軍犧牲的最高將領是東北軍區炮兵司令員朱瑞。但是,他是觸雷犧牲的。1948年,我軍在義縣戰鬥中,我軍第一次使用繳獲的美軍榴彈炮。朱瑞為了瞭解該炮性能,特意從指揮所出來查看戰場。結果,不行觸雷犧牲了。

山東軍區第八師師長兼政治委員王麓水,是在前線被敵人大炮炸死的。他跟《亮劍》中的李雲龍一個風格,喜歡親臨前線指揮戰鬥。按理說,都是副職在一線前線指揮作戰,正職是在後方督戰。

華東野戰軍副參謀長張元壽,是在萊蕪戰役後外出蒐集武器時,被國民黨飛機射殺的。

第10縱隊司令員謝祥軍在漣水保衛戰中,被敵人狙擊手冷彈射中,犧牲了。不過,漣水保衛戰解放軍勝利了。

等等。整個解放戰爭,沒有一位解放軍高級將領被國民黨俘虜。

其實,這也不奇怪。當年,胡宗南帶著二十多萬人,搜遍陝北都沒找到毛主席。最後,還被毛主席手下的兩萬人給擊潰了。胡宗南手下的士兵,差不多都到毛主席手下當兵了。解放軍西北野戰軍成了“南方人組成的部隊”。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這個問題很模糊,第一指揮員的概念非常廣義性,戰爭的規模不論大小最高指揮員必定是三軍統帥,只有他才能下達作戰命令,而執行者涉及各層次的指揮員。按照作戰指揮機構的設置,僅僅是在戰區就有三個層次,或者說是三個梯次,一線指揮員,這些通常是團以下級別,都處於一線,而一線並不代表是前沿陣地。從團到營有一定的距離,團級是重火炮武器的打擊陣地,牽引式火炮都和團指揮所處於相同的位置,短程火箭炮的位置也在這一級,但作戰時需要前出。團指揮所前面有營級指揮所,團指揮所處於整個一線作戰部隊的後方,這一梯次上有預備隊,偵察、工兵、團級醫院、後勤等等部門,其中的警衛力量都很嚴密,軍隊中負責指揮所警衛的除了警衛連隊,其它的團指揮所位置的部隊也兼任。⬇️艾森豪威爾


二線指揮所屬於師級,這裡處於火炮射程之外,短程彈道導彈射程之內,同樣也是短程彈道導彈的陣地距離。軍級指揮所屬於三線,在短程彈道導彈射程之外。如果是邊境作戰,師級以上指揮所都在邊境線以內,其中軍級以上都距離邊境比較遠。這些地方都是自家領土,外來人很難摸到這個距離,進來也很容易就暴露。還有一個問題,戰場上指揮所並不好確定,舉個例子,軍級指揮所即便是自己人,不到一定層次都不知道具體位置,知道具體位置,哪個房間,哪棟房是指揮員的外來人根本就無法確定。師級指揮所的情況也是如此,指揮所、後勤、各科室、各連隊的房屋結構清一色的一樣,除非是內部人,否則即便是普通的士兵,基層連隊,營級都不知道哪個是指揮員的辦公居住地點。另外就是崗哨,進入指揮所的基本條件要提前有約定,誰來都是提前預約好的。⬇️曼施坦因


進入指揮所首先要上繳所有的武器裝備,這是命令,也是規矩。同時門崗打電話給約你的部門,出來接你,其實就是進行辨認,方可入內。這是最後一道崗,最少三道,層層通報,當然如果你能知道某個機關、連隊的番號、領導人是誰、有標誌牌、通行證只要亮出來就可以,關鍵是你有嗎?你畢竟不瞭解內部情況。俗話說得好“是親三分相”,自己人憑感覺就能判斷出來,同樣是敵人也容易感覺出來。這還是長相相同的情況下,如果是人種不一樣就更沒門了。一線團指揮所位置比較靠前,越是危險的地方越安全,防範非常嚴密,即便是自己人都不能隨便進入,要想俘虜指揮員而且還是第一指揮員想都別想,別看每天嚷嚷著什麼斬首行動,都是噱頭,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抓恐怖分子還差不多,軍事作戰連萬分之一的可能性都沒有。指揮所的設置根據戰場環境和對方武器裝備的實力來確定,可以間距小或大,另外一線指揮所都有洞穴,基本每事都不出來,二三線根據對方武器威脅情況選擇洞穴還是簡易房屋,帳篷,但都有隱蔽場所。⬇️朱可夫


指揮員從班長到將軍,凡是上戰場的,都採取提前委任制度,例如,班長會指派接替者,如果班長犧牲,被接替者負責指揮,通常是付班長,團長也是這樣,並且要指派出團長、副團長、參謀長都沒有了的情況下誰來接替指揮,這個是以預案的形式備案下來,目的就是不中斷指揮工作。其實越是高級指揮員失去了對戰局影響越小,真正有實際影響的是基層。過去經常講特種部隊進行斬首行動訓練,現在也不講了,說實話所謂斬首行動吹牛的味道過於濃重,不切合實際。不用說現在,從歷史上到現在,打死指揮員並不奇怪,要想抓俘基本都是全軍覆沒,否則很難,沒有一個第一層面的高級指揮員被抓俘過,過去做不到,現在更是做不到。⬇️麥克阿瑟


至於指揮員沒了,並不會影響作戰,除了接替者提前預設,還有就是作戰計劃都是有一個成型的預案,例如,某個部隊攻佔什麼地方,攻佔後下一步的發展方向,基本都是最少二十四小時的預案,期間基本不需要聯繫,這還是基層單位,而團級最少是一個階段要達成的作戰任務,而師、軍級別的戰役行動時間更長,即便不指揮也都會安照事先準備好的預案進行。其實指揮員指揮戰鬥並不時刻都在指揮,任何戰鬥都需要時間來完成,而指揮員需要做的就是盡最大能力保障戰鬥能夠按照計劃推進。指揮員屬於動腦筋,動嘴分配任務,手下一堆人在忙活。還有一點要說明白,所謂的第一指揮員通常是指師長、軍長、團長什麼的,因為他們是軍事主官。但真正指揮作戰,制定作戰計劃的並不是他們,而是參謀長,這是制定整個作戰計劃的領導,也是指揮作戰的領導,參謀長要根據第一指揮員的作戰構思,經過開集體會議討論,參謀長帶領參謀人員制定作戰計劃,也叫作戰決心圖,多少兵力、消耗多少彈藥、計劃傷亡人數,哪個部隊參與、作戰時間、達成的目標等等,然後參謀人員通知有關部門再次研究,分配任務,醫院要準備床鋪等等物資,第一指揮員拍板,什麼時間打。⬇️隆美爾



所以通過上面可以看出來,整個作戰計劃一旦達成,很多層面的指揮員都知道這個作戰計劃,並按照作戰計劃去做,而且作戰計劃並不是第一指揮員一個人制定的,抓住了也改變不了作戰計劃的完成,另外也抓不住,不能把做夢當成現實。從歷史上來看全軍覆沒的軍隊不少,而指揮員逃跑的更多,既然全軍覆沒都不能保障把指揮員抓到,沒全軍覆沒就更別做夢了,說實話,哪個指揮員不把自己隱蔽的安安全全的,又不是傻子,怎麼抓呀。⬇️古德里安

以上是兔哥個人觀點,歡迎關注兔,歡迎探討指正,圖片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