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三傑,為什麼說韓信貢獻最大?

如史如畫


漢初三傑:蕭何,張良,韓信。

要說這三人誰的貢獻最大真的很難說清楚,這三個人少了誰都不行。

韓信作為軍事主帥,幫助劉邦衝鋒陷陣,確實可以說如果沒有韓信的話,劉邦和項羽最後鹿死誰手很難說清。而張良呢?作為劉邦集團的第一智囊,可以說沒有張良的話,劉邦也很難進入關中,更難奪權天下。而蕭何就是劉邦的大管家。

但是要說這三個人誰的貢獻最大,不做過多的評論。從軍事上來說最佩服韓信,從計謀上來說最佩服張良。

但是如果從管理,或者綜合方面來說,還是蕭何。

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要有一群男人來支持,劉邦的背後就有一群這樣的男人。而這一群男人中,綜合來說還是蕭何。可以說沒有蕭何,劉邦即使有韓信,張良也很難成功。

項羽的軍事才能不必韓信差,手底下還有龍且等人,軍師方面也有范增。但是為什麼項羽失敗呢?就是因為缺少了一個像蕭何這樣的大管家。

劉邦為什麼能夠屢敗屢戰,打一次輸一次,但是為什麼還能馬上站起來,就是因為蕭何。有蕭何在劉邦的背後源源不斷的給他糧食,給他兵源。而項羽呢?打一次贏一次,但是實力還在減小,

為什麼?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項羽一敗就玩完了,為什麼?因為他背後沒有蕭何這樣的人給他源源不斷的糧草和兵源。

劉邦出去只管打仗,攻城略地,後面的就全部交給蕭何了,而項羽呢?攻城略地之後根本沒有人來給他管理,所以看看項羽一走,都開始反叛。

劉邦一開始進入咸陽的時候都在貪圖享樂,只有蕭何一個人去找秦國的戶籍,律令,圖書,全國所有的山川險要,郡縣圖,這些都在劉邦後來建立大漢的時候立下了大功,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所以說攻取天下,張良韓信確實是不可或缺的人才,但是這三個人中可以說只有蕭何一人可以來幫助劉邦管理天下。


中國歷史研究所


在楚漢戰爭期間,張良跟蕭何雖然算大才,但他們的軍事水平並不出眾。生在亂世,劉邦需要的不僅僅是戰略指揮家和後勤部長,更加需要的是一位卓越的軍事將領,來幫他掃蕩海內。不可否認,韓信正是這樣一位出眾的軍事天才。


在韓信加入漢營之前,劉邦的名氣並不太大。因為劉邦的志向和勢力都太小了,明明第一個殺入關中,還被項羽貶入蜀中,受盡了各個諸侯的凌辱。

然後,夏侯嬰發現了韓信,從此韓信的事業扶搖直上,劉邦的事業也迅速發展起來。韓信先是幫劉邦分析了一波天下形勢,然後鼓勵劉邦,告訴他有辦法戰勝項羽。

接著,韓信親自操刀,幫劉邦把關中這個重要的根據地拿下。劉邦也很聰明,為義帝發喪,聚集了五十六萬大軍殺入了彭城,雖然彭城之戰他失敗了,但是劉邦的名氣從未減過。韓信也很爭氣,順勢把魏國,代國,趙國,燕國和齊國都拿下了,最後終於把項羽滅掉。



所以,韓信的加入決定了劉邦的勝利,楚漢形勢因為韓信而扭轉。


如史如畫


問題:漢初三傑,為什麼說韓信貢獻最大?

誰說的?而且他說韓信貢獻最大就是最大?

漢初三傑:蕭何、張良、韓信。

韓信何德何能貢獻最大,正如劉邦所言。

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論撫慰百姓供應糧草,我又不如蕭何;論領兵百萬,決戰沙場,百戰百勝,我不如韓信。

而三人之中,要說貢獻最大的,當屬蕭何。

  • 韓信是蕭何舉薦。

韓信早年投入項羽麾下,受不到重用。縱有多多益善之才,也未見得對項羽有什麼貢獻。

等投入劉邦麾下,同樣被劉邦輕視。好在蕭何月下追韓信,又要求劉邦虛心拜韓信為大將,韓信這才有機會施展抱負。

不然,韓信還是那個壯志難酬、忍辱負重的潦倒青年。

  • 韓信是蕭何設計殺害的。

世人常詬病“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可蕭何何錯之有?

天下大定,韓信卻不安分。

項羽未死前,韓信就狼子野心顯露無疑,接著戰事吃緊,要挾劉邦自立為齊王。

蕭何身為漢帝臣子,為漢帝除掉韓信這樣的隱患無可厚非。

側面講,蕭何此舉為漢初穩定做出了貢獻。

  • 劉邦的“獵人獵犬”理論有道理。

天下初定,劉邦封賞,蕭何為首功,食邑萬戶。

有將士不服,劉邦告訴他們,打獵的時候,獵人帶著獵犬。追蹤野獸的是獵犬,追殺野獸也是獵犬。而放出獵犬的是獵人,你們說獵人和獵犬哪個更厲害一些呢?

眾將士紛紛不語。


暖暖的三眼君


韓信在楚漢爭霸的四年戰爭中,穩居C位!

一、奪取關中,韓信首功!

諸葛亮《隆中對》的核心戰略是據守荊益二州,所以派遣五虎將之首關羽鎮守!同理,劉邦問鼎天下的關鍵戰略就是:據守關中,厚積薄發。所以,韓信最重要的戰略貢獻就是奪取關中!

陳勝吳廣起義燃起了滅秦的怒火,楚國餘威尚存,雖然已經被滅國,但仍然憑藉兩湖魚米之鄉的富庶,位居六國之首!所以楚南公才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彼時,劉邦和項羽兄弟相稱,共同向楚懷王稱臣,為天下諸侯之首。楚懷王分兵兩路:項羽北上救援齊國、劉邦西進滅秦,並昭告天下諸侯:先入關中者為王!

客觀地說,應該是楚懷王更喜歡圓滑的劉邦,而厭惡驕揚跋扈的項羽,所以楚懷王的戰略部署有暗中助劉邦一臂之力的嫌疑,而對於項羽卻並不公平。

因為秦國的40萬主力部隊,正在由章邯率領,進攻趙國。所以項羽的部隊就類似於“集結號”,在正面戰場牽制秦國精銳,無異於為劉邦攻秦作嫁衣裳!

應該說楚懷王還是有政治智慧的,早已看透項羽的狼子野心,一旦項羽先破秦入咸陽,就會立刻變成脫韁野馬,失去控制,懷王的王位形同虛設。所以,楚懷王應該是有意為之,把破秦之功送給劉邦!

果然,由於項羽牽制了秦軍40萬主力,劉邦和張良略施財帛小計,收買函谷關守將,就突破函谷關,進入咸陽!劉邦本身就是好酒、好色之人,初入咸陽難以自拔,經張良、樊噲勸誡,馬上以江山為重,整肅軍紀,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深得關中父老民心所向!

而等到項羽擊敗章邯率領的秦軍主力,殺回咸陽時候,劉邦已經在咸陽舒舒服服地爽了一段日子,並已經成為關中人心目中的救世主和大英雄!

恍然大悟的項羽怒不可遏,與范增定計,約劉邦赴鴻門之宴,欲除之而後快!怎料劉邦佔據天時(楚懷王有言在先,先入咸陽的劉邦確實應該是關中之王,殺之不義)、地利(劉邦在關中邀買人心,是無冕之王,殺之不智)、人和(項羽的叔叔項梁是叛徒,給劉邦通風報信,還破壞項莊舞劍)。所以,項羽奇蹟般地放走了劉邦,遺恨千年!

鴻門宴後,項羽入咸陽秦,天下諸侯不敢仰視,膝進而行!項羽踢開,然後殺掉楚懷王,自立為西楚霸王,分封天下諸侯,成為“王中之王”!

先入咸陽的劉邦沒有被封為關中王,而是被封為“漢中王”,王巴蜀、漢中之地。秦朝降將章邯、董翳、司馬欣被項羽分別封為:雍王、翟王、塞王,這是“三秦”的由來。項羽分封三秦為的就是防範劉邦再進入函谷關!

不能成為關中王的劉邦很不開心,卻又礙於項羽的強大實力,只得悻悻就封!

經過張良勸說,劉邦豁然開朗:雖然巴蜀乃窮山惡水之地,但是佔據地利天險,是極佳的“易守難攻”戰略要塞!劉邦聽取了張良的計謀,為了麻痺項羽,故意燒燬了巴蜀通往關中的棧道,以示永不東進的誠意,這是“火燒棧道”!

在巴蜀期間,劉邦鬱郁不得志,恰逢項羽帳下“執戟朗”韓信懷才不遇,投奔劉邦,經夏侯嬰、蕭何力挺,登壇拜將,成為漢軍最高統帥,一人之下,幾十萬人之上!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率兵遠襲,趁項羽伐齊,關中空虛之際,殺了一個回馬槍,擊敗章邯,還定三秦,並且捎帶手端了項羽的老巢“彭城”。

因此,劉邦還定關中,韓信首功!

正是有了關中之地的民心和源源不斷的物資,劉邦才得以兵多將廣、糧草充足,奠定奪取天下的戰略基礎和資源儲備!

二、韓信滅諸侯,盡掃諸侯餘部!

劉邦還定三秦後還沒來得及舒服幾天,就被項羽三萬鐵騎又殺了個回馬槍,五十六萬諸侯潰不成軍,劉邦拋妻棄子,差點淪為項羽的階下囚!

此時,作壁上觀的六國諸侯紛紛倒戈,再次投靠項羽,劉邦如喪家之犬,困守滎陽,心灰意冷!

張良為劉邦定下“下邑之謀”,收復項羽手下的彭越、英布,與韓信形成側翼包抄,後翼滋擾,搞的項羽前無去路,後有追兵!

劉邦得天下的戰略格局就是:劉邦正面強攻、韓信、英布兩翼包抄合圍,彭越敵後騷擾!

這其中,韓信的使命最為重要,很遺憾,沒有看到韓信與項羽兩軍對峙的單挑,所以永遠無法判斷項羽和韓信誰更厲害。因為韓信的戰略任務是替劉邦的正面進攻掃清戰場,消滅彭城製造後投靠項羽的諸侯勢力!

韓信當得起一代兵仙,先後滅掉趙、魏、齊、楚、代等諸侯國,為劉邦定鼎中原掃清障礙去,得以集結優勢兵力合圍項羽楚軍,最終以六十萬大軍的壓倒優勢擊潰十萬楚軍,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逼得霸王項羽自刎烏江!

三、韓信是兵權謀一代宗師!

自古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項羽是兵形勢的高手,擅長遠襲、突擊,鉅鹿之戰、彭城之戰都是經典戰例,而韓信則是兵權謀的一代宗師,用兵如水,不與項羽力敵,而是智取,有如太極,四兩撥千斤。而且韓信曾經是項羽的手下,參與過楚軍重要軍事會議,對於項羽用兵瞭如指掌,所以,韓信在楚軍的經歷為漢軍提供了非常寶貴的戰鬥經驗,是漢軍取勝的智囊!


烏蘭大俠


韓信是武將,在亂世的時候,武將帶來的打擊才是最為致命的。更何況項羽是韓信經過垓下之戰打敗的。

之所以說韓信的功勞大,就是因為大漢三分之二的國土都是韓信打下來的。若是沒有韓信,就沒有劉邦的天下。

之所以這樣說,原因如下:

在滅秦之後,劉邦被項羽封為了漢中王。這時候劉邦只能待在漢中,想要爭霸天下,在漢中也是不大可能的。

正是在漢中的時候,蕭何發現了韓信這個軍事奇才,然後蕭何把韓信推薦給了劉邦。

劉邦讓韓信當了大將軍。

為了證實自己的軍事才能,韓信帶領劉邦打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戰。這一戰韓信一戰成名,打敗了章邯,帶領劉邦出了漢中,佔領了關中。

到達關中之後,劉邦才真正的和項羽有了爭霸天下的可能。

劉邦有稱帝的野心,項羽肯定是要滅劉邦的。

項羽帶領的楚軍,和劉邦一直對峙在滎陽這個地方,他們對峙的這個時間長達兩年之久。

正是在項羽和劉邦對峙的時候,韓信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他先後拿下了魏國,代國,趙國,燕國和齊國。

直到這個時候,項羽和劉邦還是相持難下。

也就是說項羽和劉邦,到底最後誰能夠勝利,完全掌握在了韓信的手裡。韓信幫助項羽,項羽就會贏。

韓信幫助劉邦,劉邦就會贏。

我們都知道,韓信是劉邦的人,是劉邦封了他為大將軍,他才有了今天的地位的。

他要幫助劉邦打項羽,最後才有了垓下之戰,劉邦把項羽給擊敗了。項羽被擊敗之後,逃走到烏江,然後自刎在烏江的。

你看整個過程,是不是韓信的功勞最大呀。

當然了蕭何和張良的功勞也不小,但是,他們的功勞僅僅是表現在支持韓信上。就如同蕭何,他是供應糧草的,管理的是後勤,他這個職務肯定是沒有辦法和韓信的大將軍相提並論的。

張良是給劉邦籌謀劃策,要怎麼打仗的,比如說他告訴劉邦,若是想要擊敗項羽,就要聯合韓信,彭越和英布。

最後劉邦就是按照這個計策,打敗了項羽。

相對比韓信,張良和蕭何的功勞,當然要低的多了。畢竟韓信是站在前線衝鋒陷陣的將軍,他建立的功業,才是最為直觀的。

因此,他的功勞也是最大的。


史學達人


劉邦曾經說過:“運籌帷幄,我不如子房(張良字子房);鎮國家,撫百姓,供給軍餉,不絕糧道,我不如蕭何;率領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這句話是說明劉邦善於納諫,而且他有三位一流人才,所以才成功取得了天下。項羽只有一個范增,但項羽猜忌他,不肯聽他的,所以才導致滅亡。



漢初三傑,張良、蕭何和韓信,這三位對於劉邦的成功都是非常重要的。張良是一位傑出謀臣,給劉邦出計謀。在楚懷王與項羽和劉邦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之時,劉邦採納張良的計謀,一路上順利的進入關中,滅亡了秦國。鴻門宴之時,又勸劉邦示弱,並疏通項羽的叔父項伯,使劉邦順利脫身。在之後的楚漢戰爭時,為劉邦出謀劃策,使劉邦最後勝利。


蕭何在劉邦進入咸陽後,進入秦丞相府,得到了秦國記載的,關於天下大量圖書檔案,從此之後,劉邦集團就掌握了全國各地的山川險要、各郡縣的人口多少,就這一件事就堪稱大功一件。項羽把劉邦分封到漢中,以為那裡非常險惡窮困,以為劉邦會困死在那裡,殊不知巴蜀之地就是秦國的大糧倉,而且秦朝末年,巴蜀沒有遭到戰火的洗禮,實際上項羽把好的地盤分給劉邦了。楚漢相爭時蕭何鎮守關中,源源不斷的給劉邦輸送兵馬、糧草和軍餉,是漢軍勝利的基礎,而且韓信也是蕭何舉薦給劉邦的,所以蕭何也是功不可沒的。


韓信是劉邦的大將軍,善於指揮作戰,被稱為兵仙。被劉邦任命為大將軍後,指揮漢軍打敗了大量的敵人,打下了大半個天下。最後在垓下之戰時,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全殲項羽的十萬楚軍精銳,使項羽自刎而死。項羽之死就代表了劉邦的最終勝利。

所謂“槍桿子裡出政權”,從這句話的角度來說,韓信的功勞確實是最大的,因為軍事上的勝利才是最終的勝利,如果軍事上打不過敵人,成王敗寇,那麼其他的一切都將是白費辛苦。韓信對劉邦的勝利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所以韓信的貢獻確實是最大,功高震主。



揚楊劉


作為軍事家,韓信是繼孫武、白起之後,最為卓越的將領,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用兵,是中國戰爭史上最善於靈活用兵的將領,其指揮的井陘之戰、濰水之戰都是戰爭史上的傑作;作為戰略家,他在拜將時的言論,成為楚漢戰爭勝利的根本方略;作為統帥,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

韓信(約前231-前196),淮陰(今江蘇淮安)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漢初三傑”之一。曾先後為齊王、楚王,後貶為淮陰侯。為漢朝的天下立下赫赫功勞,但後來卻遭到劉邦的疑忌,最後被安上謀反的罪名而遭處死。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

經典之戰:

一、暗渡陳倉(出陳倉定三秦之戰)

楚漢之爭時,項羽倚仗兵力強大,違背誰先入關中誰為王的約定,封先入關中的劉邦為漢王,自封為西楚霸王。劉邦聽從謀臣張良的計策,從關中回漢中時,燒燬棧道,表明自己不再進關中。後來,劉邦拜韓信為將軍,他命士兵修復棧道,裝作從棧道出擊進軍關中,實際上卻和劉邦率主力部隊暗中抄小路襲擊陳倉,趁守將不備,佔領陳倉。進而攻入咸陽,佔領關中。

二、京索之戰,

三、安邑之戰,

四、井陘之戰(背水一戰)

公元前204年爆發的井陘之戰,是楚漢戰爭中漢大將韓信指揮的,在井陘口(今河北井陘東)一帶對趙軍的一次出奇制勝的進攻作戰。在這次戰役中,韓信以不到3萬的劣勢兵力,背水列陣,奇襲趙營,一舉殲滅號稱20萬的趙軍,陣斬趙軍主將陳餘,活捉趙王歇,滅亡了項羽分封的趙國,為劉邦最終戰勝項羽、統一全國創造了有利的戰略態勢。

五、濰水之戰

濰水之戰是楚漢時期重要的一場轉折性戰役,此戰漢大將軍韓信不但消滅了齊楚僅餘的一隻有生力量,斬段西楚之右臂,並且佔領三齊之地,實現迂迴到西楚後方並對其戰略包圍的有利局勢。可以說此戰扭轉了楚漢之間的根本局勢,使楚漢之爭逐漸明朗化,形成一面倒的局勢。項羽再無能力滅漢,已經到了完全被動的防禦狀態;而劉邦則進入全面戰略大反攻的時刻。

六、垓下之戰

齊王韓信親率大軍從齊地南下,佔領楚都彭城和今天蘇北、皖北、豫東等廣大地區,兵鋒直指楚軍側背,自東向西夾擊項羽;梁王彭越率軍數萬從梁地出發,先南下後西進,於劉邦本部軍共同逼楚軍後退;漢將劉賈率軍數萬會同九江王英布,自淮北出發,從西南方發動對楚地的進攻,先克壽春,再攻下城父並將此城軍民全部屠盡;而鎮守南線的楚將大司馬周殷卻在此時叛楚,先屠滅六縣,再與英布、劉賈會師,隨後北上合擊項羽;同時,得到關中兵丁補充的劉邦則率本部軍二十多萬出固陵東進;漢軍五路大軍、合計近七十萬之眾,形成從西、北、西南、東北四面合圍楚軍之勢,項羽被迫率十萬楚軍向垓下後撤。漢五年十二月,劉邦、韓信、劉賈、彭越、英布等五路大軍於垓下(今安徽靈璧南,一說今河南淮陽、鹿邑間)基本完成了對10萬楚軍的合圍。劉邦立刻任命韓信為聯軍統帥,指揮大軍作戰。韓信命劉賈、英布軍自南將楚軍外圍出路全部封閉,命彭越軍自北封閉通路,韓信親率自軍主力三十萬與劉邦本部軍二十萬合成一股,向困守垓下的十萬楚軍發起進攻,展開決戰!



影陽人


國士無雙是後人對韓信的評價,甚至可以說沒有韓信就沒有漢。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些人,雖過千年,仍然閃耀著熠熠生輝。他們不止才華出眾,在個人品格上也足以為後人楷模,言而有信、知恩圖報、忠義為國,他們被稱作國士。

韓信是唯一一個被時人稱之為國士無雙的人,出將、入相、封侯、稱王,中國歷史上只有韓信一個人全部做到過。韓信為劉邦建立漢朝留下了不朽的功勳,好不誇張的說漢朝一半是韓信打下來的,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這是他的功績,彪炳史冊。


諾允


爭搶天下的舞臺是戰場,戰場上打贏才是奪取天下的關鍵,其他的計謀什麼的都是錦上添花的東西。而楚漢爭霸的三年基本上的戰都是韓信打下來的,各諸侯國基本為韓信所滅,包括最後的項羽。來看看韓信的戰績:

第一暗度陳倉:韓信暗度陳倉攻滅三秦,打敗了章邯,章邯是什麼人,一代名將,靠驪山80萬刑徒扭轉局勢剿滅各地起義軍,差點恢復秦朝統治,最後被項羽的一招破釜沉舟打敗。這樣的對手韓信都能輕鬆打敗。擊敗三秦奪取關中,為劉邦爭霸天下奠定了基礎,以後三年的楚漢戰爭,關中的糧食和兵員得以源源不斷的補給劉邦。

第二彭城之戰:劉邦率領各諸侯國60萬大軍趁項羽深陷齊國泥潭的時候佔領彭城,結果被項羽率2萬大軍偷襲,被打的落荒而逃,也是韓信及時聚攏潰兵抵擋住了項羽的攻勢,雙方陷入僵持。

第三滅魏 代 趙 燕 齊:彭城之戰後原本投降劉邦的諸侯國都投降了項羽,魏國就是其一,在楚漢僵持階段,韓信率側翼開始一一擊敗各個投降項羽的諸侯,先後滅掉了魏國 代國 趙國 燕國和齊國。大半諸侯都為韓信所滅。

第四垓下之戰:劉邦被項羽圍了三年,簽下了合約,結果劉邦毀約偷襲項羽,很快劉邦又被項羽圍了,形勢危及,韓信的加入扭轉了局勢,才有了後面的十面埋伏,霸王別姬。

可以這麼說劉邦的天下基本就是韓信打下來的,沒有韓信劉邦只會困於蜀國,在當時除了韓信和項羽,沒人是章邯的對手,劉邦被三秦死死鎖在蜀國。有了韓信才有了三年贏得楚漢之爭,奪取天下。韓信的功勞不可謂不大呀。



貓記觀史


劉邦彭城之戰失敗後,韓信先破楚軍於京、索之間,後又平定了魏國。隨後請命北伐拿下代國,又背水一戰擊敗了趙國。之後,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漢四年,韓信被拜為相國,率兵擊齊,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漢五年,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