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我輸給了劉邦,輸了全天下,為何贏得了千古美名?

作為西漢的開國君主,劉邦雖然出身農家,但是才智卓越,是古代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和指揮家。劉邦為人豁達、知人善任,能夠充分發揮部下的才能,在與項羽對決,處於弱勢的時候,依然能夠沉著應對,最後反敗為勝,擊敗項羽,建立漢朝。但是,如此一個大器晚成的成功者,他的名譽卻遠不如失敗者項羽的好。比起劉邦,後世之人明顯更加崇拜項羽,這是為何呢?

項羽:我輸給了劉邦,輸了全天下,為何贏得了千古美名?

劉邦畫像

筆者以為,之所以會有這個現象出現,主要是因為下面這三個原因:第一、他們的出身。項羽是楚國貴族、而劉邦卻是沛縣的一個小亭長。第二、個人的人品。在世人的眼裡,項羽是君子的代表,是正義的擔當,而劉邦卻揹負著小人名聲,和一個敢作敢為的偉丈夫比起來,誰會崇拜一個小人呢?第三、世人皆受史書記載影響。畢竟作者寫書,都會帶入個人感情,而這就有偏向性。

首先來說出身的問題。這裡要注意的是,並不是項羽出身貴族、而劉邦是農民的緣故,最主要要的是,項羽代表的是正統。當初被滅的六國之中,楚國最冤:領土和實力都不是很遜於秦國的楚國,卻因為陰謀不敵對手,最後輸給了秦國。所以,在滅秦國的大軍中,若以楚國為尊的話,將得到最強的號召力。

項羽:我輸給了劉邦,輸了全天下,為何贏得了千古美名?

項羽畫像

而當時的項羽,在有能力自立為帝的情況下,但是依然封自己為西楚霸王。不管是項羽骨子裡遵守舊規矩,還是實力不夠沒有登基,項羽的這種態度讓更多反秦的人更為接受和認可。結果,最具號召力的項羽沒能成功,從沛縣出來的一個屌絲劉邦卻成功了,這讓其他人如何能平靜地接受呢?所以,更多人都在不留餘力地抹黑劉邦。

再者來說,比起項羽的光明磊落,劉邦的小人行徑讓更多人不恥。以幾個簡單的例子就可以看出項羽和劉邦的為人處世方式大為不同。話說當初項羽在追擊劉邦的路上沒逮住劉邦,卻抓住了劉邦的父親和妻子呂雉。項羽以劉父和呂雉為質,要挾劉邦。結果,劉邦絲毫不顧及父親和妻子的安危,掉頭就跑。雖說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但是劉邦這種拋父棄妻的行為,依然讓人大跌眼睛。

項羽:我輸給了劉邦,輸了全天下,為何贏得了千古美名?

鴻門宴

再者來說,在當年的鴻門宴之上,項羽明明有能力消滅劉邦,但是他卻因為感念舊情,沒有對劉邦出手(也有一說,是說項羽過於自大,沒有把劉邦放在眼裡,所以才沒有出手),而是要在戰場上和劉邦一決雌雄。所以,儘管最後項羽失敗了,但是項羽這種光明正大的決戰態度,依然讓後人欽佩。

最後,世人對項羽更崇拜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受到了史書記載的影響。在《史記》的記載中,司馬遷雖然不認為項羽可以成為一個合格的君主,但是卻認為項羽是一個有血有肉的英雄。英雄末路,項羽想到的不止是個人的前途,在他的意識裡,還有對父老鄉親的辜負,還有對虞美人的不捨,這才是一個真正理想的英雄所表現出來的形象。

項羽:我輸給了劉邦,輸了全天下,為何贏得了千古美名?

項羽畫像

雖然,司馬遷對項羽的描寫加入了很多的個人推測,但是不可否認,司馬遷的這種表達影響了很多人對項羽和劉邦的認知。畢竟後人瞭解史實的方式就是史書,而《史記》這種具有權威性的書籍顯然在一定程度上更可以較為客觀地描述出真實的歷史。但是,司馬遷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文人,他也會有主觀意向,也會有英雄崇拜主義。

所以,在這多重原因的結合下,影響了世之人對項羽和劉邦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