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鑑-清代乾隆洋彩瓷器

顧名思義,從“洋彩”的“洋”字上,便知其與西洋有關。清代曾為雍正、乾隆兩朝皇帝燒製瓷器的督陶官唐英曾這樣表述:“洋彩器皿,本朝新仿西洋琺琅畫法,圓琢白器,五彩繪畫,摹仿西洋,故曰洋彩。人物、山水、花卉、翎毛無不精細入神,所用顏料與琺琅色同。”

“彩瓷之冠”洋彩瓷,千年陶瓷史的巔峰絕藝!清代曾為雍正、 乾隆兩朝皇帝燒製瓷器的督陶官唐英曾這樣表述:“洋彩器皿,本朝新仿西洋琺琅畫法,圓琢白器,五彩繪畫,摹仿西洋,故曰洋彩。人物、山水、花卉、翎毛無不精細入神,所用顏料與琺琅色同。”洋彩瓷因其原料珍貴、工藝繁雜、精美絕倫而被稱作“彩瓷之冠”,與“彩瓷皇后”琺琅彩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乃盛清宮廷工藝的曠世傑作,是乾隆至愛,藏之於乾清宮,供皇帝閒暇賞玩,是極其珍貴稀有的藝術精品。作為中國古陶瓷頂峰時期的作品,代表了中國陶瓷製作的最高水平,蘊涵著皇家的藝術性情,顯示著皇權至高無上的尊嚴。“彩瓷之冠”是對 洋彩 瓷器的一種形象稱呼。身份地位尊崇的洋彩瓷器受寵於 宮廷,從創燒到衰落都只侷限於宮廷之中為皇家所獨享,是“庶民弗得一窺”的御用品。洋彩瓷器創燒於康熙年間,興盛於乾隆盛年,然最終失傳於宮廷封建社會。

品鑑-清代乾隆洋彩瓷器

  • 清乾隆-錦地洋彩纏枝蓮紋象耳壁瓶

乾隆皇帝酷愛以壁瓶陳設內廷,養心殿三希堂東板牆上即掛有壁瓶十四件,他還將轎瓶掛飾於御輦之中,供途中插花欣賞。此品撇口,束頭,瓶身為天圓地方葫蘆形壁瓶,兩側堆塑雙象耳,寓意太平有象、福祿雙全的吉祥之意。口、底及象耳施金彩,唇下、頸部及足端分別描繪如意雲頭、回紋及龜背錦紋,頸腹主體則以礬紅鳳尾紋為地,其上以洋彩繪纏枝西番蓮紋,紋飾明顯受到西洋洛可可式裝飾風格的影響,佈局緊湊飽滿,彩料靚麗耀眼,繪製筆法細膩精緻,氣息雍容華貴。兼具兩者之臻,成為珍器。相較於歐洲巴洛克藝術及建築之壯麗沉穩,洛可可藝術予人輕巧曼妙之感。康雍兩朝宮廷審美莊嚴肅穆,此西洋風格則為之注入一股清心活潑氣息。此種裝飾採用乾隆朝獨創的“錦上添花”技法,錦上添花之藝,中外皆有,仍以分層劃花之法,強調飾地之間的對比,在中國始建於宋代,尤以耀州及磁州窯為名。有清一朝,用諸瓷器之上,則乃於已施釉燒成之白瓷之上,先罩彩,在剔去飾紋部分之彩料,露出白瓷,以續加彩色。此技差不多同時出現於紫禁城造辦處琺琅作及景德鎮御窯廠。景德鎮工匠則力求精巧,軋道多較細膩,雖為輔飾,卻不受此之限。乾隆一朝,洋彩瓷器,多綴以錐剔卷葉鳳尾紋,連綿細緻,如錦織花繡,瑰麗堂皇,乃乾隆時期最繁縟華麗的瓷器種類之一。

品鑑-清代乾隆洋彩瓷器

  • 清道光-黃地洋彩花卉紋盤

此盤弧腹,敞口,圈足。造型端正,胎質潔白細膩,碗內罩白釉,外壁以明黃釉為地,敷粉彩繪百合、蝴蝶蘭、荷花等六朵盛開的鮮花,配以茂密的綠葉和各色小花,底書「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此種黃地洋彩花卉紋器始燒於乾隆二年,在清宮內務府造辮處檔案中被稱為洋彩黃地洋花,是粉彩瓷的代表性作品之。其富有寫生風格的描繪手法,在芸芸格式化了的宮廷花卉紋樣中,顯得格外特殊,這是因為工匠們吸收了西洋美術觀念,採用半寫實的手法,創造出這種帶有巴洛克風味的花形與花葉,與傳統的樣式截然不同,纏蔓流暢的枝葉使用了陰影法暈染出陰陽向背的感覺,富有立體感;六朵碩大盛開的花頭顧盼生姿,搖曳動人,敷色豐富講究色彩的過渡十分平滑細膩,在明豔的黃釉地上,更加映襯得花容葉姿,繁縟茂密,豔而不俗,把粉彩粉嫩鮮亮的特點完全體現出來,充分呈現出富麗堂皇的宮廷藝衠風貌。這種黃地粉彩洋花器物由乾隆至道光均有燒製,皆明媚豔麗,富有強烈的裝飾效果,國內外各大公私收藏均有記錄,是著名的粉彩佳作。

品鑑-清代乾隆洋彩瓷器

  • 清乾隆-珊瑚紅地洋彩花卉紋筆筒

筒圓形,直筒腹,口底尺寸相若。胎體堅緻細密,體量頗重,造型端莊典雅,利落簡潔,制器考究,修胎規整。釉質光潤,醇厚瑩澤。乾隆御窯粉彩器可視為皇帝本人藝術品位的反映,乾隆時期的粉彩瓷器一改雍正時期靈秀典雅的風格,而傾向追求製作工藝精細,紋飾華麗繁縟。

品鑑-清代乾隆洋彩瓷器

拍品內壁和底皆施松石綠釉,勻淨厚潤。筒外壁珊瑚紅釉色澤鮮豔奪目,以各色洋彩料於礬紅地之上繪製折枝洋花,花蕊密佈其間,花瓣層疊綻放,枝幹輾轉婀娜,色澤明暗轉換自然,筆觸點染細膩。紋飾佈局疏朗有致,舒展優美,層次分明,密而不亂;繪製精湛,細膩生勤,鮮活靈動,頗富工筆意態,釉彩濃淡相宜,配色和諧,氣度不凡。於紅彩色地之上繪畫粉彩、琺琅彩、五彩或洋彩的瓷器在清宮中屬為名貴的品種。「洋彩」應指其來源可至西洋繪畫,運用西方繪畫中的明暗法,以亮點並調合白彩繪花瓣、葉片之亮處。洋彩能燒出如此明暗效果也使整體紋飾更加立體逼真,而折枝洋花紋之構圖亦屬西式風格。

品鑑-清代乾隆洋彩瓷器

此外,亮黃彩地極為珍罕,較常見於清宮傳教士創之北京畫琺琅器。劉良佑曾指出:黃彩乃清代金屬胎畫琺琅器之首要用色,這類洋彩器之燒造,需同時具備高強造瓷技衡,及精準控制,因此燒成數目極少,充分展現出大清朝康乾盛世的輝煌。整個器物紋飾繪製細膩,立體感強,雖未落款,但具有濃郁的宮廷氣息,應為乾隆一朝之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