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時應不應該露鉤?

楓梧簫楠


釣魚時應不應該露鉤?簡單回答一下

對於露鉤的問題,釣魚人議論紛紛,但是結果都趨於一種結果:露鉤和魚貨不成比例

根據餌料的不同大概說兩種

一:蚯蚓,紅蟲(活性餌料)

二:商品餌料

針對這兩種餌料,說一下

一:蚯蚓,紅蟲

對於這種餌料來說,最大的特點就是對於魚的吸引力比較大,不管是夏天或者冬天都是比較熱門的餌料之一。

夏季用蚯蚓釣魚該不該露鉤,我覺得影響不大,反而我到覺得掛蚯蚓的方法很重要,如果你的蚯蚓過長有殘餘在鉤子以外的情況,夏季的小魚會讓你懷疑人生,所以鉤子露不露已經沒有多大關係了

冬季蚯蚓釣魚,我覺得吧,最好還是露鉤,因為冬季魚活性低,吃鉤的信號弱,當不露鉤子時魚容易吐出,而且魚的吃食情況都是吸食,頭低尾高,吸食後露鉤子的不易吐出

二:商品餌料

對於商品餌料一般來說就沒有露鉤子這一說法,除了麥粒,玉米等一些固體形狀的餌料,一般粉狀餌料就不會出現露鉤子的情況,除非餌料狀態不好,拉出來的餌團不夠大,才會出現露鉤的情況

夏季釣魚

對於夏季釣魚,一般溫度高,餌料的狀態也比較好,一般來說餌團都比較大,這個時候露鉤的情況就比較少,但是露鉤少魚貨並不少,主要得力於提竿的時機

冬季釣魚

對於冬季釣魚,溫度低,餌料的狀態延緩,沒有夏季的餌團大,冬季拉餌團小,露鉤的可能性增加,但是,提竿時機抓好,魚貨少不了

總結:對於釣魚時應不應該露鉤,我覺得影響不大,畢竟魚貨不會因為露鉤的問題而大打折扣。最主要的問題還是根據浮漂的信號而提竿的時機,如果抓口比較好,露不露鉤就沒有多大問題了


野釣手小孟


釣魚應不應該露出魚鉤,這個問題其實從側面可以看出,很多釣魚人對一些事情看法有多大的誤區,我相信有很多人至今還認為,掛蚯蚓的時候如果露出鉤尖會影響魚口。今天正好藉助題主這個問題,來詳細聊聊釣魚應不應該露出魚鉤,有幾個關鍵點可以作為參考:

  1. 魚認識魚鉤嗎?

  2. 條件反射有作用,但一定會作用於魚鉤上面嗎?

解決了這兩個問題,那麼題主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談論任何事物都不能光憑藉自己的想象,要有科學依據,包括釣魚也同樣需要科學解釋的,不知道為什麼釣魚領域就存在這麼多誤區,因此:

  • 魚的智商不足以讓它認識到魚鉤的危險性,作為冷血動物如果有這種意識的話,估計大多人都要空軍了。

  • 魚確實存在條件反射,但作用不在魚鉤上,而是在餌料上面,魚是不可能魚鉤產生懷疑的,魚類把危險聯繫在魚餌上,所以為什麼滑口魚難釣,需要來調整餌料,而沒有說去調整魚鉤的。

魚認識魚鉤嗎?

我相信魚對魚鉤的認識是完全不存在的,不要認為魚鉤曾經傷害過它,就會建立起來魚鉤是危險物這個概念,這需要很高的智商才可以。魚類顯然不具備這種能力。就算它認識魚鉤,大概率已經沒有機會再去跟自己的同類解釋魚鉤有害了,畢竟跑魚的概率要小的多,哪怕有一些魚確實存在脫鉤跑魚的現象,但這僅有的1、2次機會也不足以讓它有智商來確定魚鉤是主兇。

所以我不知道為什麼有些人認為蚯蚓掛鉤露出魚鉤後,魚就不會吃,這種想法是依據什麼的出來的。我們來假設一個例子,就假設魚通過多次被釣放建立了魚鉤有害這種思維模式,那麼這種想法傳遞給下一代需要多久?我們知道哪怕是通過基因遺傳的話,也需要多少代才能完成?而且基因遺傳是需要種群數量的,幾百條魚想把這個遺傳給下一代恐怕是天方夜譚了。所以,魚根本不認識魚鉤,自然就不知道它的危險性了。

條件發射同樣不會作用於魚鉤上

有些釣友會說,魚是有條件反射的,這點我承認,但它絕對不是建立在魚鉤上面的,最簡單的一個例子就可以說明,練杆池裡有大量的鯽魚,剛開始釣的時候因為是生口魚的原因,屬於下去就吃餌的情況,但多次釣放後,大家知道會出現涮餌的現象,也就是魚邊滑口了。

這時候確實魚因為條件反射引起的警惕,但是對餌料,不是對魚鉤。這就是為什麼釣滑口魚要注重餌料狀態,要用清淡餌料或者白餌,而沒有換個魚鉤的說法。滑口魚不是不吃餌,而是試探餌料更多,因為它形成了條件反射,吃到這類味型的餌料,或者說在覓食的時候被釣過了,不信的話,你可換個奇形怪狀的魚鉤,和以前完全不一樣的魚鉤,滑口魚同樣會涮餌。

所以千萬別在偏執的認為魚會認識魚鉤了,你掛餌更應該考慮的是如何讓魚更順利的吸入,而不是怕鉤尖露出來讓魚感覺到危險,魚,真的沒那麼高的智商。關於這點也歡迎大家回覆討論,希望我的這些觀點能幫助到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點個關注,隨時分享有趣的釣魚小技巧。


江城釣魚


這是很早之前經常困擾我們的問題,初學釣魚時用蚯蚓居多,老釣友總會提醒我們說要把鉤尖藏進去,不然魚不會吃,那時也信以為真了,畢竟站在危機意識的角度上來說,鉤尖對魚來說就表示有危險,這是一種以人的思維方式和視角衡量魚的方式,所以肯定是不準確的。

魚依據什麼來判斷食物的位置

1、看。魚的眼睛在頭部兩側,多數沒有眼瞼,眼睛無法調節晶狀體,結構比人眼簡單得多,因此魚只能看清近的東西,屬於高度近視,加上水下渾濁,光線昏暗,想看清較細的魚鉤十分困難,也正因如此,魚的嗅覺和觸覺十分靈敏。

2、聽。其實魚並沒有耳朵,但是有比耳朵更靈敏的身體結構,那就是魚身體兩邊的側線,以此來感受外界的聲音,聲音都會引起水體震動,被魚的側線感應到傳遞到魚的大腦內,判斷是否存在危險,所以很多人說在岸邊說話會影響魚,確實是這樣,只是影響的程度不同罷了。

3、聞。魚的嗅覺非常靈敏,氣味是魚判斷食物方位的主要依據,因此,針對不同的魚種、季節演變出很多種味型的魚餌,就是利用這個原理來的。在所以味型中,腥味在水中的擴散速度最快,最容易被魚捕捉到。

釣魚正確的掛餌方式

1、針對粉狀商品餌,不管是用拉餌還是用搓餌都要求有一定的附鉤性,拉餌追求餌團蓬鬆飽滿,搓餌傾向於餌團大小適中,軟硬度好也就是適口性好,至於露不露鉤尖沒有明確的要求,但是很顯然不露鉤尖餌團外觀形狀和附著性都更好,鉤尖起到了掛餌的作用。

2、其實露不露鉤尖針對蚯蚓做餌時的爭議比較大,首先蚯蚓是活餌,身體形狀細長,喜歡擺動,加上自身分泌的腥味對魚有很強的的吸引力,因此在掛鉤時,希望儘可能放大這種優勢,於是將頭尾留在鉤外,只用鉤尖鉤住蚯蚓的身體,另一種做法是將蚯蚓貫穿鉤上,尾端露出,整個魚鉤藏於蚯蚓體內。這兩種方式經過試驗都可以上魚,並且前一種上魚的頻率明顯更高,說明鉤尖外露對魚吃餌沒有影響。

結束語

儘管鉤尖外露對魚吃餌影響甚微,有時候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在一些特殊情況下,還是必須要將鉤尖藏起來,例如當水底水草較多時,鉤尖外露,很容易使鋒利的鉤尖掛住水下植物,導致掛底。

綜上所述,在用粉狀商品餌做釣時,鉤尖儘量不要外露,讓餌團均勻附著在魚鉤上,防止入水後快速脫鉤。用蚯蚓做餌時,鉤尖外不外露均可,考慮到蚯蚓的優勢可以用分段掛法,讓頭尾自由活動,露出鉤尖。


工作之漁


露鉤不影響魚咬鉤。

因為魚兒咬鉤是吸釣餌入口中,釣魚人是根據魚兒咬鉤後浮漂的反映來判斷提竿時機的。如果錯過了魚兒第一口的“吸餌”動作,釣餌露出的魚鉤會使魚兒口中感覺不舒服,便會吐出釣餌,這個時候提竿便會錯失良機造成空竿。

釣餌如果是面餌,面餌軟的前提下,露不露鉤都無所謂,因為面餌軟,不影響魚鉤刺魚。但是如果面餌太硬就得露出來鉤尖,以便刺魚。

如果是麥粒或者玉米粒裝鉤的話,必須要露鉤,這樣還是有利於刺魚。

露鉤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隻露出魚鉤鉤尖,另一種是幾乎全部露出,這兩種情況要視釣餌的軟硬和利不利於刺魚來決定。


以上便是野釣魚倌對釣魚露鉤的見解,如有不妥之處,期盼釣友們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野釣魚倌


可能很多的新手才剛入門,接觸釣魚的時間還少,但是大家可能都有一個疑惑,那就是釣魚的時候到底要不要露鉤,按照常理來說,把尖銳的魚鉤露了出來可能會讓魚兒發現危險從而導致無魚上鉤,但是事情真的就是這樣嗎?並不是的。

用慣老一輩了傳統釣的釣魚人都會說露出鉤子會驚魚兒,但是這些年臺釣席捲迅猛,新手大多是臺釣入門的,而臺釣中的餌料大多是露鉤的,到底誰的做法更好不得不讓我們深思,冬釣鯽魚,釣魚該不該“露鉤”,新手老手為何截然不同?

在以前臺釣沒興起的時候,我們傳統釣掛蚯蚓的時候總是要用蚯蚓把鉤子完全包裹住,而且師傅教的時候也說鉤子露在外面魚不吃鉤,只有在垂釣過程中剛穿好的蚯蚓下去有口,提幾竿不中魚以後就沒口了,提竿發現露鉤尖了,重新換上蚯蚓或者把鉤子整理好下竿又有口,好像驗證了露鉤魚不吃的道理。

但是隨著臺釣的興起,我們用商品餌的時候入水後往往都會露鉤,可是還是依舊上魚!cctv體育頻道極為出名的《遊釣中國》節目中,李大毛穿蚯蚓的方法就得到傳統釣老人的質疑,老人認為他露鉤了,魚不會吃,傳統釣還真沒有像他那樣釣魚的。可是後來李大毛釣的漁獲並不少,這讓之前的說法不攻自破,這一點可以說是是在奇怪。

近幾年,在科學的進步下,我們也逐漸知道了魚沒那麼聰明,視力也沒那麼好,更多的是通過嗅覺尋找食物,因此露鉤不露鉤對漁獲沒有太大的直接關係。說白了,魚類根本分不清顏色和靜止狀態的東西。魚進食主要還是靠的是味覺,這一點打窩的作用可以證明,比如小藥,比如窩子料裡的酒味,麝香味都能快速聚魚。

而且魚的眼睛是高度近視,只有對特別明顯的,移動的事物敏感。所以有時候半天沒口,逗一下魚餌,突然來口了,還有蚯蚓整條掛在魚鉤上,效果要明顯優於穿在魚鉤上。因為整條的蚯蚓在魚鉤上的話,誘魚效果明顯,魚兒容易發現動的事物,還有就是蚯蚓身上特殊的腥味,也是讓魚快速發現的原因。

還有,釣魚露不露鉤主要看釣什麼魚,鯰魚、黃顙魚嘴大,生性猛,一般夏天都是直接吞鉤。要是白條吃食猛,漏鉤也沒有問題。有時候可以略漏一點,那樣刺魚快,不跑魚。而傳統釣掛一整根蚯蚓的,要是有小魚,蚯蚓浪費的太快了。

所以這就是認知誤差上的原因,新手、老手各有各的習慣,總之,釣上魚才是重中之重




生活好搭檔


一、因魚而定

例如釣鯰魚、鱖魚、黑魚、甲魚等兇猛性肉食性魚類不論使用何種釣餌,鉤尖均可外露。因為這類兇猛性魚類,平時稱王稱霸慣了,以小魚小蝦等為食,它們在吞食時,雖有魚鰭、蝦鰲等硬物扎嘴,但從無顧慮,所以在吞食鉤尖外露的餌料時仍然照吞不誤。

二、因餌而定

用面餌垂釣鯽魚、鯉魚時,一般鉤尖都不宜外露;如用蛆餌時,鉤尖則應外露。蚯蚓是垂釣鯽魚的主要釣餌之一,觀察與研究鯽魚進食時對個體(大小、粗細、長短)的選擇,對提高上魚率有非常重要的關係。

1.以便利於鯽魚進食的角度出發,尤其是小鯽魚,蚯蚓不僅要細小,而且絕不能露出一絲鉤尖,否則鯽魚絕不會咬鉤。此時,小號蚯蚓優於中號蚯蚓;中號蚯蚓優於分段的大號蚯蚓。

2.水是一個良好的溶劑,分段後的蚯蚓蚓液外溢,其所含的化學成份(多種氨基酸、無機鹽等)能迅速溶於水並向四周擴散,易被鯽魚的嗅覺所捕捉,從而會很快地進窩咬鉤。

3.藏鉤露鉤孰好孰壞,絕不能一概而論,而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具體對待。例如,當鯽魚多且個頭大的水域垂釣時,掛整條或半條蚯蚓,露出鉤尖,使蚯蚓頭部在鉤外扭動,特別能引誘大鯽魚咬鉤,鉤上的鯽魚又大又快;而掛一小段蚯蚓包住鉤尖,釣起的鯽魚又小又慢。從上述情況來看,在大鯽魚多的釣場垂釣,掛整條或半條蚯蚓,鉤尖外露效果好,在小鯽魚多的坑塘、河道垂釣,則以掛小段細蚯蚓,包住不露鉤尖效果好。

使用蚯蚓垂釣時,必須注意其鮮活和色澤,這些都會影響其誘惑力。蚯蚓在水中浸泡時間過長了或不新鮮等,都會影響垂釣效果。

三、因地而定

1.經常有人垂釣的水域,因常有發生跑魚,傷魚的情況,魚被釣滑了,它們攝食就更加謹慎,如發現餌料上有異物或鉤尖外露就不會輕易咬鉤,乃至見到餌鉤便會迅速逃遁或躲閃一旁。因此在這些水域垂釣必須藏鉤,鉤尖鋒芒一點也不能露。

2.生塘、野生塘或無人和很少有人垂釣的水域,魚兒比較老實,不計較餌料的質量和形態,雖鉤尖外露,魚兒同樣吞鉤,而且吞食較猛。在送漂或黑漂的標相上非常典型。

3.兩種特殊的情況:

①當多魚爭一食時,以先到口為強,就會出現搶食,那時就不顧是露鉤還是藏鉤,一口吞下而上鉤。

②飢不擇食,當魚兒在飢餓的狀態下,見到餌料就會囫圇吞棗地吞下,此時露鉤也能釣到魚。





可視釣魚鄒大錨


釣魚時應不應該露鉤?說說海釣方面的經驗。

經常出海釣魚,用得最多的魚餌有紅青蟲,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其次是活蝦,用來釣鱸魚用,還有一種是每年五六月份小魚猖獗時使用的沙蟲。

其實,海釣魚鉺遠不止這些,選取的三種是隻是較能說明問題罷了。


在海釣中,用紅青蟲作釣時,魚鉤由頭部向尾巴方向通過,其間,鉤尖刺穿蟲體體表後埋藏於蟲體中,鉤尖內藏,用來釣黃翅非常實用。


而當用活蝦釣鱸魚時,我們多選擇掛蝦槍,掛鉤後,整支魚鉤都外露,可是這並不影響魚的咬口,照上鱸魚。


當用沙蟲作餌時,為了提高上魚率,通常要求鉤尖外露。否則,在揚竿刺魚時,魚鉤不易刺穿魚嘴,這種釣法對於個體較大的魚有一定的殺傷力。

總的說來,釣尖露與不露不但和魚餌有關,也和目標對象魚有關。


隨波逐流話釣魚


釣魚時應不應該露鉤?

回答問題前先看幾種常用餌料的在鉤上的狀態。

1.玉米、螺絲:玉米是我們常用來釣青鯉草鯿的餌料;螺絲是常用來專攻大青的餌料。在自然水域中,用玉米打窩玉米做餌,釣以上魚種時往往效果要好於商品餌,螺絲釣青魚時也是如此。我們在掛玉米或螺絲時,無論鉤上掛幾粒玉米或多大螺絲,都要求刺穿餌料露出鉤尖和倒刺。以防提杆刺魚時,因餌料阻擋刺魚不牢,造成跑魚!

2.紅蟲、蚯蚓:這兩種活餌主要在氣溫低時釣鯽魚鯉魚用,同時四季均可使用,可以說是野釣中的萬能蟲餌。它們在掛鉤時也是要求露出釣尖,讓蟲體留在鉤外一部分。這裡露出鉤尖並不是怕擋口,一是怕蟲體在水中自己扭動而脫鉤,二是怕魚拉住鉤外的蟲體而使蟲脫鉤。這兩種蟲餌在低溫釣鯽魚或平常釣昂刺及一些小魚時往往也要好於商品餌料。

3.拉餌:主針對中小型魚,在魚口快或魚口輕時使用,要求餌料霧化適中。無論拉的餌團多麼飽滿,入水到釣層經過霧化後,鉤尖大都露在外的。但拉餌在釣中小型魚時往往也比不露鉤尖的搓餌快。

4.翻板鉤、鰱鱅水怪、爆炸鉤:這更不用多說,前兩者本身就是釣餌分體的,釣附在餌的四周。爆炸鉤雖然鉤是理入餌團中,但到水底也是餌料霧化後,鉤躺在或粘在餌團上面或四周,如果餌團不霧化很難中魚!

以上因不同餌料也帶來不同釣法,但無一例外都是釣尖甚至釣體在餌料外的,由此可見露不露鉤尖對魚的影響不大!當然這裡主指野釣,至於競技、黑坑或一些特殊環境還是有影響的!

以上為個人的一點理論性淺析,不對不足之處敬請廣大釣友評論指正!老套路,祝廣大釣友們:出釣多多,魚獲多多!

我是大王的釣魚日記,原創手寫不易!如果您覺得真實有用,給個關注點個讚唄!


大王的釣魚日記


露鉤會影響魚吃餌嗎?我認為是不會的,空口無憑,咱們還是來舉幾個例子吧

1、大家都知道路亞吧,路亞釣法連餌料都是假的,僅僅通過手法來使假餌作出各種動作,讓魚誤以為是真餌

但路亞的假餌鉤子基本是裸露的哦,只有某些軟蟲釣法為了更好的穿越障礙區才會把鉤藏起來(包括雷蛙也一樣)

但總體來說大部分餌鉤子還是露在外面的,照樣能夠釣到魚

2、可能有人會說路亞釣的都是掠食性魚,這種魚都很兇猛,而那些雜食性的魚比較膽小

那麼好,釣草魚、鯉魚的時候咱們會掛玉米,掛玉米時鉤尖肯定是得露出來的,否則會影響刺魚效果

如果說掛玉米還有人想不通,那麼掛皮筋顆粒的時候呢?顆粒是硬的,鉤尖總沒地方藏吧

用顆粒、玉米露出鉤尖能釣起來魚,那麼蚯蚓露出鉤尖也沒問題

3、大師們在穿蚯蚓的時候會故意把鉤尖露出來。李大毛前輩是大師無疑吧,不管大家認不認可他的釣技,人家遊釣中國那麼多年,經驗絕對是沒得說,見過、釣過的魚更是不計其數

我記得遊釣中國就有一期專門講野釣蚯蚓的掛法,明確指出蚯蚓應該整條掛,並露出鉤尖,當然現場演示時也上了不少魚

因為魚兒想吃餌的時候肯定把注意力放在食物上,當看見蚯蚓併吞入時,魚鉤只是順帶進去的,當它感覺到異物想吐掉時,露出的鉤尖又剛好掛在嘴唇上

當然不是說鉤尖不露出來就釣不到魚了,魚吃餌浮漂肯定產生信號,咱們把握好時機提竿,他照樣跑不了

關於露出鉤尖會不會影響魚吃餌的問題,需要更多的釣友來一起討論,當然大家不要鑽牛角尖也別憑空想象,請說出你的理由






窮小自


釣魚時避免不了露鉤!以前臺釣沒興起的時候,傳統釣掛蚯蚓總要用蚯蚓把鉤子完全包裹住,師傅教的時候也說鉤子露在外面魚不吃鉤!在垂釣過程中剛穿好的蚯蚓下去有口,提幾竿不中魚以後就沒口了,提竿發現露鉤尖了,重新換上蚯蚓或者把鉤子整理好下竿又有口,好像驗證了露鉤魚不吃的道理!不過隨著臺釣的興起,我們用商品餌的時候入水後往往都會露鉤,可是還是依舊上魚!看遊釣中國,李大毛穿蚯蚓的方法得到老人的質疑,老人認為他露鉤了,魚不會吃,沒有像他那樣釣魚的!可是釣的魚貨並不少,這與之前的說法又背道而馳!其實魚沒那麼聰明,視力也沒那麼好,更多的是通過嗅覺尋找食物,因此露鉤不露鉤對魚貨沒有太大的關係!而且經常在空鉤調漂的時候也會有截口!以上為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