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中,停口怎麼辦?

牛牛142099396


釣魚中,停口咋麼辦?對於這個問題,個人的觀點是:找到停口原因,針對性的調整。

釣魚停口,我想這是每個釣魚人都遇到過的事情。根據個人這麼多年釣魚的經驗來看,釣魚停口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窩子裡魚兒被釣光造成停口。

釣魚打窩這個是能釣好魚重要前提。但能誘進窩的魚兒數量是人為不能把控的。如果窩子裡的魚被你釣光了,當然會停口啦!出現這種情況很大原因是沒有續窩造成的。少打窩,勤續窩方式才是比較可取的方式。

2,“散窩”造成的停口。

“散窩”顧名思義窩子裡的魚因為某種原因離開了。造成這種原因很多比如:外界強大的聲響,釣點附近有船經過或者有人在捕魚,釣淺水時,人在岸邊晃來晃去,中魚提竿”驚窩“等等。

這種情況下出現的停口,常常需要重新更換釣點來解決。

3,窩子裡進了大魚或者掠食行魚類造成停口。

每個物種都有天敵,當然魚類也不例外。如果窩子裡進來了大魚或者掠食行魚類,小魚或者雜食性魚類紛紛逃離,四處躲避,當然會造成停口的現象。

但當大魚進窩時,我們的浮漂往往會有細微的動作的。因為大魚體型大,遊動時造成的瞬間水壓較大,進窩時浮漂會呈現慢慢上浮(上浮幅度不大,也就一目左右的樣子),而後又慢慢會下降的漂相。這時我們就需要仔細觀察了,說不定能夠收穫到大魚的。

4,外界原因導致的魚兒上浮造成的停口。

這種現象往往有下面三種:

1,窩點的溶氧量變低。

由於外界原因造成溶氧量低,這時的魚兒往往會選擇上浮方式來尋找它們認為的“舒適地帶“。

這種原因造成的停口,如果選擇釣離底沒什麼效果的話,個人建議更換釣點,這個原因出現的停口是不好解決的。

2,雨後或者雨中水底變渾濁。

這個是我們垂釣在雨中常常遇到過的問題。由於新水不斷的注入,造成水底渾濁,魚兒待在水底已經不適宜了,紛紛選擇上浮。這也是我們在雨中常常需要釣離底的原因所在。

3,水溫突變造成的停口。

這種現象多出現氣溫低的季節,比如初春,秋末,冬季。特別是這些時候雨後垂釣時,這種現象更為明顯。

寫到最後:

對於釣魚中停口,我們首先需要做的是冷靜對待,找對原因,針對性的調整。還是那句話,具體水情魚情具體對待。


最後,作為釣魚人呼籲:釣魚謹遵“留大放小”的原則,自己製造的垃圾隨手帶走並分類放置。


石頭煮生活


墨海一直喜歡野釣,在野釣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鯽魚停口的現象。我們要知道,鯽魚是成群活動的,所以,停口的原因無非就是這幾種情況:

小魚停,大魚到

這是水裡生物鏈的一個現象,窩裡有吃的,小魚先進窩。當它們吃得正嗨的時候,大魚尋香而至。小魚是怕大魚的,當大魚來了,它們就躲開了。所以,當鯽魚突然停口,這時,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了。沒掛失手繩的把失手繩掛好,抄網拿到手邊順手的位置。可能就在下一秒,一個黑漂,魚竿就會大彎弓,魚線發出嗚嗚嗚的叫聲……我在野釣時,遇到過很多類似這樣的情況,釣著釣著突然停口,然後突然黑漂,一揚竿,線組猶如掛底一樣。釣鯽魚窩裡來大魚,通常是鯉魚進窩。很多次野釣鯽魚,釣十來條鯽魚,總會釣到一條大鯉魚。


一波已去,一波還未來

如果等了十幾二十分鐘,黑漂沒來,大彎弓也沒彎成。那就是上一群鯽魚被你照單全收了、或者所剩無幾也離窩而去。這時就需要撒上兩把酒米補窩,這裡不建議用抽窩的方式,萬一窩子裡大魚準備吃過準備進窩,你在不停的抽窩,就會把魚嚇跑。撒酒米呢,也就那一兩秒的事情,就算嚇到魚,那也是低概率事件。補完窩後,掛餌拋竿,開始等待下一波的連竿……

補窩無口早收竿

等大魚也沒等到,補窩了也沒鯽魚再來,那就說明,這一片暫時沒魚來了。窩裡沒魚就是沒魚,在等下去也是沒魚。例如早上釣魚,釣到快中午停口了,那很正常啊,神仙難釣午時魚嘛,中午氣溫上來了,魚往深水去了。當然這裡冬天中午另當別論。還有就是夜釣,釣到半夜某個時間點,水溫下降後,魚也會停口。所以這種情況下,還是趁早收竿罷了。

水位上漲餌離底

這是個特殊情況,在沿海河道或者汛期河道作釣,由於漲潮退潮或者開閘放水,會遇到水漲水落,那有時候水漲的時候,咱們浮漂剩餘浮力大,就有可能出現鉤餌離底的情況。鯽魚是在底層覓食的,若鉤餌離底,就會出現停口。當然有時候也會有人為原因不小心弄動了浮漂或者鉛皮裡的小鉛皮,造成鉤餌離底。所以,這時有必要重新找底試試。

釣鯽魚停口怎麼辦?我通常就是按這四步操作,當鉤餌是到底的、水位沒變、大魚沒來、窩也補了還是沒口。那麼就真的需要收竿回了。

以上是我的拙見,我是墨海,一名喜歡野釣的八零後。歡迎大家關注、評論和交流!


墨海遊釣


釣魚人最怕的是遇到停口的現象,遇到停口現象時開始懷疑各種人生,認為浮漂沒調好啊,線組粗了,魚鉤大了等等,其實停口就幾個原因,搞清楚就好解決了。從大方向上來看有兩種,一種是全面停口,一種是你自己停口。我們來逐一分析一下原因。

如果是全面停口,這種時候不需要懷疑了。無論是因為魚類消化食物暫時的停口,還是因為不適應的停口,都是人力無法解決的,釣魚人要做的就是打點窩子,休息一下,等待下次開口。

如果是你自己停口,其他人有口,那麼就要分析一下了。首先不應該是餌料問題,因為既然是忽然停口,那麼說明前期是有口的,停口了我認為只有兩個原因。

1、餌料狀態不適應當前魚情了,也許魚情發生了變化,需要從餌料狀態上找找原因,野生魚同樣也會挑狀態,當你的餌料十分不適應魚情時,自然會出現停口現象。

2、窩子沒有留住魚,這點很重要,其實就野生魚來說,只要味型不偏差太多就可以,更重要的是你的窩子沒有把魚留住,造成了散窩,自然就會停口了。其實留魚最好效果就是酒米,我發現很多釣友沒有餌料中或者窩料中夾帶酒米的習慣,這個並不好,酒米留魚效果是非常強的,它落在泥土裡,石頭縫裡,都可以起到味道留魚作用,無論是野釣還是黑坑,如果和把聚過來靠粉狀餌料,如果把魚留在窩內,就要靠酒米了,至於酒米怎麼泡製,可以看看我的專欄,裡面說的很詳細。點我的頭像,查看專欄的內容。

基本上釣魚停口就是這幾個原因,其他原因可能性比較小,參考這幾點進行調整即可,如果覺得說的不錯就點個關注唄,一起交流釣魚那些事。


釣魚人烏蘭


你好!很高興能夠回答你的問題。

鯽魚是常見的魚種,雜食性魚種,生性膽小,稍有一點動靜就四處逃竄。喜歡群集而行,擇食而居。

釣鯽魚突然停口,無外乎以下幾點:

1.窩裡的魚釣沒了

作釣的時候會經歷這種情況的,作釣之前我們通常都會先打窩來誘魚和留魚,既然想要作釣鯽魚當然第一個步驟就是聚魚了,魚都聚不過來當然不能出現咬鉤或者連竿的情況,但是聚的魚再多餌料也會有吃完的時候,這個時候大家一定就要注意要及時的補窩,不然打窩當中的食物都吃完了鯽魚就走了,不可能留在這裡,補窩可以頻率穩一點,食量一次比一次少。

2.受時間的影響

在作釣的時候一般都會選擇在上午,有時候作釣的時間長了不知不覺就到中午了,到了中午的時候氣溫水溫都升高了,作釣就比較困難了,及時開始的時候一段時間都有著不錯的漁獲,可能到了時間點的時候突然就停口了,就很可能是到了中午的時間,魚兒不吃食了,溫度那麼高當然不好作釣了。等到太陽快落山的時候溫度有所降低才好作釣。

3.天氣變化

氣候多變,天氣預報也不是非常準備,因為地形氣候的原因,有可能前面一陣子漁獲還不錯,到了後面基本上看不見魚影子,只會看到天氣慢慢的在變化,魚兒會在天氣變化之前的一段時間就開始做出變化,對於自然來說,魚兒的感知能力還是非常強的。

4.大魚或者食肉性魚種進窩

鯽魚身小且生性膽小,大魚或者食肉性魚種(如黑魚黃丫)進窩會給它帶來畏懼,此時鯽魚避而不吃鉤,逃命去了。











飛揚小哥哥566


我覺得這個問題問的方向有點偏離,因為一旦出現停口就很可能意味著你再做任何補救措施都已經沒有意義。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停口是無法避免的,我們只能儘量把所有細節都做好,讓停口來得更遲一些,這樣就能夠釣到更多的魚。接下來說一說停口產生的具體原因以及延遲停口的方法。

一、窩量不足導致停口

  • 產生原因:

窩量不足導致停口說白了就是你只顧著釣魚沒有把補窩這件事放在心上,窩子裡的魚越多魚口越快,就要求釣魚人必須用更高的頻率去補窩,因為窩子裡的魚多了之後窩料消耗的速度也會很快,如果補窩不及時就會導致窩料被吃光然後停口。

  • 應對方法:

當發現窩子裡的魚比較多的時候,首要的任務並不是把魚釣上來,而是把魚留住。俗話說“留住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能把魚留在窩子裡什麼時候都能釣。所以每釣上來兩到三條魚就必須補窩一次,如果魚的密度非常高,每釣上來一條魚就需要補窩一次。補窩的目的是讓窩子裡始終有剩餘的窩料,一旦窩料被吃光就必然會停口。

二、魚受驚擾導致停口

  • 產生原因:

窩子裡的魚一旦受到驚擾就會集體出逃,最常見的就是斷線跑魚或者是錨魚,導致窩子裡的魚受到驚擾,這種現象釣魚人叫做“炸窩”。有些釣魚人在補窩的時候方法不對,直接把窩料揉成大球扔進進水裡補窩,由於窩料入水的聲音太大也會造成“炸窩”。另外,在釣鯽魚的時候有其它大魚進窩,就會把鯽魚趕走從而導致停口。

  • 應對方法:

在魚口較快的時候必須使用更大的線組,同時使用更大的魚鉤,目的就是為了防止切線或者脫鉤跑魚。另外,調釣要更遲鈍一些,屏蔽掉更多的假信號,這樣也能增加中魚率。補窩的時候窩料不能一次性投放的太多,儘量減少窩料入水時的聲音,可以把少量的窩料捏在魚鉤或者鉛皮上帶入窩點,通過少量多次補窩來留魚。

三、氣候變化導致停口

  • 產生原因:

氣候的變化有時會導致魚改變活動規律,例如夏季比較炎熱的天氣下必須釣深水,但是如果天氣突然發生變化開始下雨之後,魚就會集體向淺水區轉移,這樣一來就會導致停口。另外,在秋冬季節氣溫較低的天氣下,深水釣鯽魚開始出現連竿,但是如果突然出太陽,淺水區的水溫開始升高,鯽魚也會轉移到淺水區,也同樣會出現停口。

  • 應對方法:

由於氣候變化導致停口是很預防的,最好的做法是臨時更換釣點,從深水區轉移至淺水區,或者是從淺水區轉移至深水區。

四、魚被釣光導致停口

  • 產生原因:

我們都知道想要釣到魚必須先誘魚進窩,但是誘魚進窩是需要時間的,離窩點最近的魚會率先進窩,離窩點較遠的魚進窩就需要更長的時間。如果我們把附近水域中的魚全部誘進窩了,並且把這些魚都釣上來了,那麼也就意味著附近的水域中在短時間內已經沒有魚了,這樣一來停口就很正常了。

  • 應對方法:

這種情況下出現的停口現象是很難預防的,只能在發現魚口變慢的時候立即開始補窩,並且不要把窩子裡的魚全部釣完,利用窩子裡僅存的魚來誘其它新魚進窩,如果這樣做依然無效那就只能更換釣位了。


眼鏡哥說魚


首先很高興可以回到這個問題,我也是一名釣魚愛好者,也有切身體會,釣鯽魚時釣著釣著突然沒口了,那我們會怎麼做呢?可能存在以下幾種情況~大家不仿看看吧,看看有沒相同的地方。

第一:釣著釣著突然沒口了,可能窩裡面沒魚了,所以才造成停口,這時候我們需要打窩,把魚引過來,打窩是最直接有效的辦法,沒有什麼辦法比打窩有效了,所以遇到停口時我們要確認是不是窩裡沒魚了,沒魚就要補窩,把魚誘過來,這樣才會口好。

第二:有可能窩裡面有大魚,大魚一進窩,小魚是不敢輕易去靠近吃食的,大魚攻擊性極強,小魚見到大魚就會嚇跑,要不有可能會受傷或死掉,大魚警惕性很強,也特別膽小,它進窩也不會馬上就吃食,它要在窩裡溜達一圈,確認安全了,它們才敢放心吃食,所以出現停口的時候,我們也要特別小心,要留意是不是有大魚進窩了,千萬不要粗心大意錯過了中大魚的機會,有可能一天就那麼一次。

第三:餌料出了問題或窩料打得太多了,餌料如果出了問題,釣著釣著也會出現停口現象,因為魚吃著感覺魚餌不對口,所以不吃了,也有可能是一開始魚比較餓,不管魚餌好不好吃,吃點再說,後來吃了點,然後不喜歡就不吃了,還有窩料打得多了,它們都吃窩裡料,窩料比餌料味道好,所以它們也會停口。

如果釣魚釣著突然停口了,我們要先了解清楚是不是窩裡沒魚了,還是進大魚了,還是餌料不對,只要瞭解清楚了,我們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釣魚飛飛


非常高興來回答您的問題。

很多時候,我們在思考釣魚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有的人覺得是魚獲,有的人認為是中魚溜魚的過程,還有的人覺得只要坐在水邊就能心曠神怡,尤其是在風景優美的野外水域。不論是什麼觀點吧,釣魚時停口了,肯定會讓你失望的,究其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本次就從四個大的方面來簡單分析一下,以做拋磚引玉之用。

原因一:天氣的變化導致停口

老生常談,天氣是影響魚類生活的主要因素和基礎性因素,但是天氣也是由多種因素構成的,比如溫度,氣壓,降水等,它們互相關聯,互相影響,共同組成了天氣的變化,而天氣的改變肯定是影響魚口的變化,下面就來具體說一下。


1、溫度

這裡的溫度只要包括氣溫和水溫,氣溫大家都能感知到,平時天氣預報說的也都是以氣溫為主的,水溫的話,比氣溫低幾度,變化速度也比較慢。人類對水溫的感知度沒有魚類對水溫的感知度強烈,所以當氣溫有所變化的時候,就要想到它對水溫的影響。比如在突然降溫的時候,魚口還是非常好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水溫逐漸下降,魚口肯定突然就停了。還有就是在夏季的時候,早晚涼爽,適宜釣魚,到上午九點之後就停口了,因為此時水溫已非常的高了,魚都遊向深水區避暑了。


解決方法

因為魚類也是具有趨溫性的,其自身對環境的適應也是需要時間的,所以把握一個宗旨,就是不論它溫度怎麼改變,都要等變化幅度變緩,溫度差最小的時候出釣,還是比較合適的。需要注意的是,某些特殊時刻,對魚口極為有利,比如剛降溫的時候,此時氣溫低,氣壓高,水體溶氧量高,但是水溫還沒怎麼改變,也是需要時間的,所以魚活性高,比較歡騰,魚口就不會差。

2、氣壓

魚類雖然是生活在水裡,但是同樣需要吸取水裡的氧氣,所以水體溶氧量的多少就直接影響魚類的生存,氣壓主要是通過改變水體溶氧量來影響魚類的。一年四季當中,氣壓的影響只在特殊的時候才會凸顯出來,比如夏季的三伏天,低壓時常導致魚上浮到水面來呼吸空氣中的氧氣,此時絕對停口。還有就是氣壓連續下降時,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適合作釣的。


解決方法

氣壓的變化不像溫度,帶來的影響還是比較直接的,最小的影響都是魚離底上浮,如果此時停口,大部分情況是口輕。可以嘗試改變一下線組,使用小鉤細線釣靈敏來抓住最細微的吃口信號。再就是三伏天等極端的天氣停口,可以使用一些開口類食物,比如天然的果酸,就像人在悶熱的時候喜歡吃酸的一樣,但只能說是嘗試一下,效果依實際作釣結果而定。

3、降水

除了降水帶來的溫度和氣壓變化外,降水還能使得魚類出現應激反應,短時間內環境的突然改變或者變化太大,魚類會停止一切活動,以安全為主要考慮因素,迅速逃避,尋找安全區域。這種情況多發生在夏季的時候,下暴雨,雷電,大風等天氣情況。所以極端的降水天氣肯定停口,解決的方法就是等此類天氣過去,魚情穩定後才能作釣。


原因二:魚情的變化導致停口

咱們作為釣魚人,心裡首先想到的就應該是魚,研究好了魚就等於成功出釣完成了一半,那麼魚情是肯定要把握好的,但是魚情總是在不斷變化著的,所以有時直接導致了停口。


1、大魚進窩

野釣時處處是驚喜,有時候我們的小心臟就是被大魚所羈絆著的。所謂小魚不鬧,大魚報到,當不經意間的一會停口,有可能就是大魚的光臨。所以一些老釣友經驗非常豐富,他能察覺到這些細微的改變,當小魚突然安靜下來,浮漂停止跳動之時,就會格外謹慎,眼睛一刻不離浮漂,雙手緊握魚竿,就是為了那一個漂亮的黑漂,抓住最好的時機,打的穩準狠。


2、窩裡沒魚

這個很好理解,野外水域作釣,魚都是三五成群,一陣一陣地來,有時來的數量少,釣的就快,魚窩沒有魚,就會很快發現停口。但是有時斷斷續續地來,剛開始感覺還行,連桿不斷,但是釣過一陣之後,也會發現停口。主要原因就是窩料太少,或者魚來的太多,消耗量太大了,魚發現沒吃到東西,當然就會遊走了,最終導致窩裡沒魚,停口顯而易見。


解決方法

所以釣魚也是考驗我們是否細心,當我們正為連桿上魚而歡呼雀躍之時,殊不知新的問題即將來臨,那就是及時補窩的問題。魚也是很現實的,沒吃的就得走,所以在作釣之時要保持理性的思維,全方位的考慮。


原因三:水情的變化導致停口

分析完魚情之後,還是老生常談,魚和水是分不開的,所以考慮問題要全面,水是魚賴以生存的物質,它的一丁點改變,魚都是感同身受。

1、漲水

這種情況多發生在降雨季節或者是有水源匯入的水域,比如河流作釣,上游水庫放水的話,水位會迅速上漲,導致停口的出現。漲水時,我們原先的釣位就會成為深水區,水會淹沒原先的淺灘地區,一些植被或者田地也會被覆蓋成為淺水區。但是,樹挪死,魚挪活,魚也不是傻子,都知道淺水區有豐富的食物,你再堅持原來的位置,肯定沒口。


解決方法

此時就要體現出人挪活的精神,遷移到淺水區域作釣,但是要注意此類區域可能地形複雜,植被眾多,做好防掛底的準備。至於作釣前,可以適當觀察一下釣點,是否有魚的活動跡象,因為它也知道抓緊時間進食,否則機會不等魚。也可以在夜晚的時候作釣,此時魚的警惕性更低,魚口更好。

2、退水

一切短時間內快速的改變都是不利於釣魚的,對應於漲水,退水的時候也是容易停口的。尤其是在夏季乾旱的時候,水稻等農作物的灌溉對用水量的需求非常大,再加上自然蒸騰作用巨大,就會導致作釣水域的水位極速下降。魚和水是共生關係,這等巨大的變化怎麼感知不到呢,就會隨退水一同游到深水區。


解決方法

對於退水導致的停口,一時間肯定是改變不了的,因為魚出於自身安全的考慮,此時是不會進食的,再好的食物也無濟於事。所以只能等水位穩定之後,魚情穩定之後才能作釣,而且還要在深水區或者水中央作釣,如果手竿夠不到,就用海竿串鉤,爆炸鉤或者磯竿滑漂作釣。


原因四:人為的原因導致停口

一年總會有幾次這樣的情況,天氣給力,魚情和水情都不錯的時候,我們連桿不斷,爆護的心願指日可待之時,卻不幸停口了,所以此時就要從自身處找原因。


1、炸窩

魚口好時也有個麻煩,就是如果節奏把握不好,會出現魚口亂的情況,比如,我一直喜歡用拉餌,在一開始的時候,都是保持高頻率的抽竿,當魚逐漸越聚越多時,我還是用拉餌來作釣的話,很可能就會把魚釣浮起來,造成搶食的情形。魚口就亂,此時如果把握不好就容易錨到魚,或者抓口不準而導致跑魚,其影響就是炸窩。其它魚也被嚇跑,自然停口。


解決方法

就是減少炸窩的情況,在作釣時要適時觀察魚情,不是釣的快就是好事,而是要釣的穩,物極必反,在魚口多的時候,適當放放口,抓抓死口。比如使用搓餌作釣,把魚控制在水底,增加餌料的黏度,保證正口的幾率。

2、手有異味

野外釣魚,我們經常是一釣就是一天,那麼就會有其它事要做,比如喜歡抽菸的釣友在沒口時肯定要抽根菸,吃貨釣友在沒口時肯定要來兩根辣條零食什麼的,又或者夏季夜釣蚊蟲多的時候,往身上噴點花露水說明的。這些行為雖然是小事,但也不能忽視,手上如果粘上與餌料不同的異味再作釣,很可能導致停口。


解決方法

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不要嫌麻煩,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往往小的細節的事會影響整個事件的進展。如果在餌料裡參入了花露水的味道,它能驅蚊肯定也能驅魚,所以勤洗手,隔離異味是要在細節處做到位。

最後總結

釣魚停口的主要影響因素就是以上幾個方面,理論歸理論,在實際作釣時能正確分析好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有時候可能是幾種因素共同造成的停口。我們能改變的儘量解決,比如人為原因,就完全可以避免掉,有不能解決的也要分析,增加出釣的經驗積累,時間長了,你就是釣魚高手了。

我是大別山小農人,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


大別山小農人


釣魚過程中,時常出現魚突然停口的現象,知道其中的原因,辦法自然而來。

1、大魚進窩:窩子小魚瘋狂覓食,大魚在窩外徘徊,一旦確定安全,大魚會漸漸向窩子靠攏,而小魚在離開。因為大魚謹慎、且數量少,釣魚人會出現短暫的停口,遇到這種情況,釣魚人應及時更換大鉤、大線,醒目的大餌料。另外,如果是鯰魚、黑魚進入窩子,其他魚種受到驚嚇,迅速逃離,也會出現停口,這兩種魚常常伴隨吐出的大量魚星,可清楚的辨認出來。等到鯰魚、黑魚離開,一般魚群會在此聚集,只是窩子魚少了許多,魚口不如前期連貫。

2、最佳時間段:哪個季節,都有釣魚最佳時間段,夏季清晨與傍晚,秋冬清晨,上午10點至下午3點,一般魚情較好。過來這個時間段,魚的吃口明顯少了,所以魚突然停口,可能過了最佳時間點。至於每個時間段魚情差異為何這麼大,多重因素作用的結果,如水溫、溶氧量、氣壓等等。

3、遊弋的魚群:相當部分的魚,屬於群居、集體行動的動物,常見的如鯽魚。窩料投擲後,逐漸霧化,將遠處的魚誘集到窩裡。常有這種情況:一條魚咬鉤之後,不需多長時間,第二條、第三條接連上鉤,可見魚群已經聚集來。當魚吃飽喝足之後或窩裡少了,魚群會再次離開。所以這就是為何窩子需要不斷補窩的原因,需要持續將周圍的魚聚集過來。

寫在後面

當然,除了上述原因,魚停口還有可能是受到驚擾等其他原因,一旦停口,等待一段時間後,仍然無口,建議更換釣位或者收竿,下次再戰!


野釣分享


一,魚層變化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是這三個原因造成的。

1,魚兒的自身原因,不同品種的魚和不同大小的魚都有自己習性。平時棲息的地方和覓食的地方也有所不同,比如說鯽魚,鯉魚就是典型的底層覓食魚種,鰱鱅,草魚,則屬於中上層魚種。而大鯽魚喜歡貼底覓食,小鯽魚卻有上浮搶食餌料的習慣。這些習性也是決定魚層的關鍵因素。

2,天氣問題,魚在水裡生存,對溫度和水體中的溶氧度就非常敏感,一旦氣壓,水溫等外界因素髮生變化,魚層就會很快發生變化,會讓魚兒上浮,下潛。總之魚兒會往最舒適的水層棲息。

3,人為因素,有時候餌料狀態或者味型不給力,也會導致魚層發生變化。有時候餌料霧化太好,或者水底魚兒密度過大,也會造成魚群上浮搶食而出現截口,導致魚層發生變化。

二,怎樣判斷魚層發生變化,一般可以從這3個方面來判斷

1,看漂相,當釣底沒有真實的魚口時,這時候就要注意看看浮漂的動作是否出現異常,比如說在浮漂站立前躺在水面的時間是否延長了,浮漂站立後還沒到達預定釣目時就出現停頓,浮漂下沉的速度明顯降低或者加速下沉,在下沉的過程中出現抖動,頂漂等現象。那說明截口過多,魚兒已經上浮。

2,從水面魚兒遊動的波紋判斷,如果釣點水面出現魚兒遊動的波紋或者魚上浮游動的身影,那麼很顯然魚群上浮了。尤其是冬季的魚有曬太陽的習慣。

3,從天氣上判斷,如果天氣突然發生改變,夏季容易出現,氣溫升高,感覺悶熱,氣壓低,冬季則最容易出現早晚溫差大,這些天氣變化都會讓魚兒改變魚層。

三,怎樣找底魚層?

辦法其實很簡單,只不過需要一些耐心,在原來釣底的基礎上,慢慢減少鉛皮,每次將浮漂下拉10釐米左右的距離,讓鉤餌從水底慢慢向上升,每次釣上三五竿,直到找到真正的魚層,出現準確的頓口為止。

四,怎樣控制魚的水層?

首先聲明,天氣問題造成的魚層發生改變是沒辦法的,這裡說的是因為人為因素造成的魚層發生改變後的調整策略。

1,改變餌料的狀態,減少霧化,增加餌料的粘性和比重。

2,換大浮漂,增加鉛墜的重量,讓餌料快速到底,不給魚兒截口的機會。

3,調低釣高,以釣鈍為主。

4,改拉餌為搓餌,搓大餌,讓餌料快速到底。

最後總結:很多釣友覺得魚層發生改變一般都是夏天的事,其實冬季早晚溫差大,魚層也經常發生改變,比如說你11點去釣魚,為啥等到下午4點才有口?難道這麼長時間窩子裡都誘不進魚?


谷岐釣魚


大家好,我是小青年。相信很多釣友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在做釣時,一開始魚口很好一個接一個。可是沒過多久就沒動靜了,這個時候我們就不能幹坐著了。要想想為什麼停口了,下面我給大家支幾個招,不喜勿噴哈

第一招:突然停口之後,釣友可以看下當下自己用的什麼線組,如果是粗線組,那麼就要更換小號的,相反如果是小號的就換大號的。同樣魚鉤也跟上述一樣,大小相反來,這樣才能更好的適應魚的需求,同樣浮漂調釣也是跟停口之前相反,這樣一來魚開口的幾率就會很高,改變停口就容易多了。

第二招:可能是窩裡魚被釣完了\r

窩子裡面魚兒被釣完,或者被嚇走了當然就停口了。這種情況那些把杆子拉出音爆的釣友最為常見!抬竿動靜太大把進窩吃食的魚兒嚇跑了!解決方法也很簡單,立馬補窩或者抽窩誘魚來,減小自己的抽窩動靜讓魚兒放心的在窩子裡面吃食。然後讓竿稍入水的長度也減小,埋風線,儘量減少可能會嚇到它的噪音。

第三招就是可能打的窩被吃完了要及時打窩,打窩時不能想做釣之前那樣。搓2個大餌團來補窩即可,這個辦法也是用得比較多的一種辦法,有時候窩子裡的魚膽子小,酒米和顆粒的味道比較濃。這時候可以直接搓餌料來補窩,只要感覺魚口比以前慢,直接搓幾個大餌團抽上幾竿就可以了。尤其是在魚的活躍度不高,魚的個體比較小,窩量不能打得太大的時候,這個方法特別管用。有時候也可以在餌料中適當的添加酒米,碎玉米之類的顆粒,進行邊釣邊打窩。

以上就是小編自己的看法,老手可以直接跳過,新手看看即可 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