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運營商5G到底籤給了誰?為什麼?

上官青雲哥哥


    6月6日,我國5G商用牌照發放,不久後,移動簽署了第一批5G網絡設備合同,華為得到了半數的訂單,愛立信34%,諾基亞12%,中興5%,詳情如下圖所示。

    為何不全部使用華為中興?

    華為的5G設備與競爭對手相比,技術指標和成本有明顯的優勢,那麼為什麼不獨家使用華為的5G設備呢?


    國內運營商的不少5G訂單紛紛給了愛立信和諾基亞,並沒有完全與華為合作,比如前不久,聯通和愛立信簽下了200億的5G訂單,諾基亞與移動、電信分別簽訂了框架協議,總價值超20億歐元。

    原因1:成本因素

    三大運營商的最終目的仍然是為了“賺錢”,所以要考慮成本因素。5G網絡的前期部署大部分採用NSA(非獨立組網)的方式,在現有的4G網絡上建設5G網絡,那麼必須考慮原有設備的兼容。


    三大運營商均採用了其他公司的產品,設備的更新、維護受到了限制,在原有設備上升級改造,可以節約不少成本。


    原因2:貿易平衡

    國內的三大運營商採用諾基亞、愛立信的設備,也可以說是一種“交換”,對華為的一種“保護”。在國際貿易中,中國的商品要走出去,那麼國外的商品也要走進來。我們給一些訂單給國外的企業,其他國家同樣也會開放部分市場給華為。


    前段時間,華為助力英國主要電信運營商之一EE,在非核心網外,採用了大量的華為5G基站,英國6個城市開通了5G服務。BBC新聞網使用了華為的CPE進行了英國國內首個5G新聞直播。


    原因3:安全因素

    運營商在建設2G、3G、4G網絡中,同時使用了華為、中興、諾基亞、愛立信的網絡設備,其中華為大約35%,中興大約20%,愛立信和諾基亞的不到20%,上海貝爾不到10%(後來被諾基亞收購)。如果運營商全部採用一家公司,容易受制於人,萬一設備出故障,會出現嚴重的通信事故,後果不堪設想。



    隨著我國5G的商用,運營商的主流5G設備應該是華為和中心,但是考慮到多種因素不可能排擠歐洲的5G設備製造商,仍然會採用大量的愛立信和諾基亞的5G網絡設備。


Geek視界


感謝您的閱讀!

移動去年和諾基亞10億歐元的合作,確實挑戰了很多人的神經,同為中國企業,為什麼不選擇華為?最近,移動終於得以“沉冤得雪”,移動公佈了第一批5G核心網絡設備合同,華為得到了52%以上的核心網半數的訂單;排在其後的是愛立信,諾基亞以及中興。

確實,在2018年,移動和諾基亞簽訂了5G框架協議,根據協議內容,雙方將在5G方面達成戰略合作。

好些人對於移動可謂是“不理解!”,實際上,移動和諾基亞合作的原因是:

  • 中國移動與諾基亞籤的是對5G核心網的改造,在之前信移動的2G和4G核心網是諾基亞做的!而為了能夠順利對這部分基站進行改造,需交由諾基亞來完成。
  • 戰略意義。這是在國家牽頭的合作,而且中國移動與諾基亞的合作,也是向歐洲市場釋放一種信號:我們可以和歐洲企業合作,也希望歐洲能同華為合作共贏。

所以,不要單純的認為移動只和諾基亞合作。這一次,移動和華為,愛立信,諾基亞中興等都有合作,而在移動即將開通的40個城市5g商用中,華為中標了37個!

我們在說說聯通,有人說聯通和愛立信在合作,拋棄了華為!這種說法確實令人遺憾,我們可以看到華為和聯通的合作可不在少數。


2019年4月,華為加入中國聯通的5G應用創新聯盟,攜手打造“新藍海的試驗場、獨角獸的孵化器”。當然,它們的合作不止於此,在聯通未來5G基站公佈中,華為肯定佔有一席。

其實,聯通不僅和華為合作,還和愛立信,中興合作,不過200億的訂單確實沒有在聯通官網中出現,所以這種消息,到底怎麼來的,令人懷疑!

我們再說電信!電信很早前就和華為簽訂了5G方面的合約,在2019年2月份,中國電信在業界率先和華為,中興合作,實現了5G核心網的異廠家互通,成為全球首個遵循國際3GPP標準實現SA(獨立組網)異廠家互通的運營商。

當然,電信和其他運營商也同樣有合作。所以,三大運營商的合作商並非是華為一家,諾基亞,愛立信,中興都有合作。


LeoGo科技


嚴格的來說,這個並沒有對外公佈過,之前網上盛傳的三大運營商拋棄了華為,與諾基亞簽訂了200億(另一說240億)的訂單,我網上查了一下,沒有任何正式的官方報道,都是自媒體寫的各種據傳,至於真假,無從得知。

5G的合同我們不得而知,但是目前在網上我們可以看到2018年12月,電信4G的設備採購商包括華為、中興、諾基亞以及愛立信,其中華為排在第一位,如果參考歷史的話,5G的合同一般也是由以上幾家共同承擔。

為什麼不全部給華為?

大家都知道華為的5G技術強,那麼為什麼國內三大運營商不把全部採購訂單都交給華為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因素:

(1)華為是強,但是不可能囊括所有的5G設備生產,5G的全部通信設備裡,愛立信和諾基亞肯定也有自己的優勢部分,所以分開採購才能各個部件都是最強的,如下圖所示,5G標準的專利聲明瞭,華為雖然第一,但是優勢並不明顯,諾基亞排在第二,而愛立信與韓國的LG並列第三,所以愛立信和諾基亞也不可小覷。

(2)愛立信是瑞典企業,諾基亞是芬蘭的企業,兩家都是歐洲的重要企業,歐洲是華為除中國以外,最重要的市場,如果說國內的完全排除愛立信以及諾基亞,那麼兩家歐洲企業是否也可以達成聯盟在歐洲進行排斥華為?沒有進入美國的市場,如果在失去一個歐洲市場,那麼對華為的打擊也是致命的。

(3)華為雖然在5G領先了,但是2G、3G、4G當初都是諾基亞以及愛立信處於領先地位,即使在5G也沒有落後多少,兩者肯定也有其優勢之處。三大運營商採購部分愛立信以及諾基亞的設備,說不得背後還有提供給華為參考研究呢,畢竟有實物對象拆解研究比傳統自研快多(當然,這點純屬個人瞎想,當不得真)。

總結

現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家企業可以做到全行業內所有的產品都自產的,華為再強,也只是某方面強而已(比如雖然有麒麟芯片備胎,但這個只是芯片設計而已,芯片生產環節仍然要臺積電代工),所以三大運營商要想提供最好的服務,那麼就要擇優採購,選擇各家企業最強的部分,這樣三大運營商在5G上才能保證優勢地位,所以沒有全部訂單都給華為也就不足為奇了。


鯉行者


三大運營商的5G訂單大多數都是籤給了誰,其實這個不明確,因為目前還沒有任何官方的消息,還有就是在6月6號的時候,工信部才給三大運營商頒發了5G牌照,所以在此之前還是沒有三大運營商的5G相關的訂單。

三大運營商有5G牌照才具備採購5G設備設備的條件

1. 很多網上的一些消息,說是移動採用了諾基亞的5G設備,而聯通則採用了愛立信的5G設備,其實這都是不準確的消息,在工信部沒有頒發5G牌照之前,運營商都是沒有正式採用5G設備的條件的。

2. 這裡面可能還存在一種原因就是,三大運營商和諾基亞還有愛立信確實存在一些5G業務上的合作,比如說在之前的4G基站上面的合作,都是由愛立信所建設的,那麼現在升級5G基站也是有一些優勢便利。

三大運營商的基站設備都可能簽約哪些通信企業

1.正所謂我們可以以管窺豹,從去年的三大運營商之一的電信基站設備的採購情況略知一二,提供4G基站設備的通信企業又中興公司、華為公司、諾基亞、愛立信等,這四家企業佔據很大一部分的比例。

2.至於說在將來的5G基站設備的供應問題上,我個人認為三大運營商的基站供應商應該還會是華為、中興為主要的供應商,而剩下的一些小部分可能會由諾基亞和愛立信共同完成。


最後,對於三大運營商的5G基站設備的供應來源,我想在今年9月份的時候可能就會見分曉的,那時候大家可以看看這次三大運營商的主要的基站設備採用哪些企業的,那麼大家還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可以在下方留言,咱們一起探討!


帆辰科技


從去年4月份開始,華為已經在中國40多個城市與中國三大運營商開展了5G規模商用試驗,包括城區、室內、高速公路、地鐵等多場景實測,均已達到商用標準。

如今,中國正式發放5G牌照,意味著華為要大展拳腳了。

華為第一時間也表態,宣佈全力支持中國運營商建好中國5G。


中國移動、聯通和中國電信多年來一直選擇從諾基亞和愛立信等多家供應商處購買網絡設備。然而,隨著華為和中興通訊的技術進步,這兩家公司在過去兩代移動系統中擴大了在中國運營商市場的份額。

所以,絕對不會出現三大運營商拋棄華為,選擇諾基亞,愛立信的局面了。

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的行業分析報告顯示,禁止從中國供應商購買通信設備,將使歐洲5G成本提高4287億歐,並且會晚一年半的時間。

所以,雖然諾基亞因為華為被美國製裁而受益,但是這會明顯提高5G成本,最終對消費者不利。

中國日前也表示,願與世界各國分享5G技術,俄羅斯,巴西,馬來西亞,還有東歐國家,中東的沙特都表態會用華為的5G設備,根本無需擔心華為的訂單問題。


趙冰峰財經


三大運營商的單給誰了,九月份肯定就清楚了,我估計華為中興加起來應該佔總量的七八成。

1)移動的160M 的2.6G頻譜,當前移動需求MassiveMIMO模塊為64T64R,愛立信諾基亞短時間還不能大規模交付,這一塊我估計華為會佔大頭。

2)電信聯通各100M的話,模塊難度降低,這時各廠家會按比例分配,華為估計有四成左右。不過前段時間一直在流傳要電聯共建,這時頻譜變大,模塊實現難度又大了,就會出現和移動一樣的場景,華為估計又佔大頭。





昊昊雷他爸


1 三大運營商5G訂單華為和中興都有分一杯羹,愛立信和諾基亞也有參與其中,本身5G建設不是完全推倒重來,而是4G基礎的升級改造,這本身是需要多方技術合作互通的一個升級改造,不是華為一家來完成的,華為5G技術標準是重要一環,也需要其他公司技術互補,三大運營商既是處於成本和商業利益考慮,也是國外公司和華為之間的交流協作,打通市場的選擇。華為在中國的5G建設肯定是主導地位的,不能看到把幾百億訂單分給了愛立信和諾基亞就狂酸。要考慮訂單背後的其他利益考量。用一個訂單換歐洲市場的互惠互利,為什麼不呢。

2其實這兩家公司跟歐洲的關聯更大,跟美國的關聯較弱。之前的消息大家也知道,歐洲率先跟華為合作,完成了自家5G市場技術的佈局,而且歐洲媒體還爭相報道,5G技術代表未來,對歐洲是有利的,不能因為川普的流氓行徑就捨棄利於歐洲和群眾的事情。特朗普是施壓下,依然繼續和華為合作,這也是華為在國際市場遭遇圍追堵截後的一股暖流,後期通過兩家國際公司,逐步打通國際市場,任正非老爺子也說,美國不是唯一市場,歐洲也不想其他國家一樣貨幣被美元霸權掌控,怕制裁,歐元區有一定的自主權,不是三兩句恐嚇就能讓歐洲放棄利國利民的5G技術。

3 美國自家媒體看到5G的好處,都酸起了特朗普的團隊,都是一群滿嘴跑火車的政客,缺乏接地氣的基礎,沒有考慮真實的民眾需求吧。

明年打算換個華為的5G手機,有一起的麼


鑫財經


我是花火,點擊右邊【關注】,每天為你帶來最新的產品信息~

目前,三大運營商當中電信的5G訂單還沒有消息,其餘兩個運營商的5G訂單消息是這樣的:移動10億籤諾基亞、聯通209億籤愛立信。(消息真偽尚不能確認)

對於移動聯通放棄華為轉而選擇諾基亞和愛立信,有人說是在曲線救華為。目的就是拖延諾基亞和愛立信的交貨時間,使得他們需要賠付鉅額罰款,而讓華為在海外的市場進一步擴大。

對於這種想法,我只想說真的太異想天開了。

建立在以上傳言是真的真實的情況之下,我做下對這個觀點的分析:

1、拖延交貨時間的說法:以聯通為例,他們覺得,209億元的訂單量太大,愛立信不會在規定時間內交貨,這樣聯通就能獲得賠款。愛立信是小作坊嗎,交貨時間早的離譜他們會答應籤合同白白掉入聯通的陷阱?再者,大型企業對貨物的交付都有嚴格的規劃,同時他們還需要保障公司的名譽,而且貨物又不會是一下子交付,哪裡會有愛立信不能按時交貨的這種說法。

其次,聯通就敢保證愛立信就一定不會按時交貨嗎?如果愛立信排除萬難準時交貨,那這209億元的訂單,換個角度就是華為虧損的利益了。

2、幫助擴大華為海外市場:華為的海外市場是靠自己的實力在爭取的。換個思維,如果華為沒有完整的5G設備、到處都是安全漏洞,那英國、德國這些歐洲國家,為什麼還要頂著美國的壓力與華為進行合作呢?

事實上,官方目前還沒有對這些傳言有過正面的回應。從華為進入美國實體名單之後,有關於國內的企業互不信任的猜忌太多了。聯想斷供華為的謠言不才剛發生不久嗎?

也許很多人會說聯想是“美帝良心”,但是你不能否認聯想在法律上屬於中國企業。聯想確實有些事情做得匪夷所思,但是看看這次移動聯通的傳言掀起的民眾憤怒,是不是跟之前聯想斷供華為謠言傳出的時候很像呢?

現在這個時候,我們作為非決策者,一定要穩下來,即使你罵到天翻地覆,企業的決定也很難因為罵聲而改變。同時我們要清楚,我們是有選擇的權利的,如果真的不喜歡某些企業的做法,大家選擇不支持,就是對這個企業最大的懲罰了。


以上是個人觀點,如有不同的想法,請在評論區指教。


花火網


昨天中國移動公佈了5g網絡設備第一期招標結果,華為在幾個廠商中,獲得最大份額。

有些人,消息不靈通,僅僅憑藉自己的想象,在這裡胡說八道。


航模鋼琴


三大通信運營商與愛立信、諾基亞紛紛簽訂下鉅額訂單。大家的知道全球15個訂單愛立信拿下7個,這個十足的拿單王,現在中國也伸出了橄欖枝,愛立信拿下了中國也就是愛立信拿到了8個訂單,訂單數已經過半。愛立信先後拿下移動、聯通、電信大單。三大運營商均與愛立信這樣的國外通信設備商簽約,體現了我國運營商秉承開放合作態度、加強全球技術合作的決心,並且付諸實踐。愛立信公司1876年在瑞典創立,愛立信與中國的合作有超越百年的悠久歷史。早在1892年,愛立信就接到了來自中國的訂單。100多年來,愛立信以卓越的產品和技術為中國經濟發展和通信產業的快速崛起作出了積極貢獻。諾基亞也不落後,與三大運營商簽訂了超過240億的訂單,好不遜色於愛立信。當然三大運營商也沒說不準華為中興參與國內5G網絡的建設,只要技術夠強華為中興還是能夠搶到三大運營商的訂單的。5G時代電信設備商誰將笑道最後,中興已經掉隊了,都被剛起步的三星超越了,華為也估計夠嗆

運營商長期以來和諾基亞等方的合作養成的習慣使然,加上國內的技術長期達不到國際標準,第一時間考慮外國知名品牌,是一個正常的選擇,也是一個保險的選擇。因為在4g時代的國內運營商就已經與這些品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如果貿然改變,基建損失可能會很高,流程需要重新設定,各種麻煩也會要重新克服。都知道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的道理,現在已經有電信支持華為5g了,其他兩家運營商選擇與其他技術方合作,也無可厚非。同樣這樣做也能保持與國際技術的接軌,時刻觀測國內外的差距,也能更好地為國內科技企業服務。

國內企業包括華為在內應該多加強自身修煉,而非以愛國情懷強行“光環上身”,雖然華為5g技術很牛,但是5g技術並非華為獨有,所以其他國家或機構無論選擇和誰合作都是該國以及該機構的自由。同時在國家利益面前,任何個人利益都應當放在國家利益之後,此次作為國內老牌運營商的電信選擇力挺華為5g技術,是值得所有國內企業學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