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宝钗扑蝶暗示了什么?

润杨阆苑


《红楼梦》中的一干女儿中,黛玉风流灵巧,探春大气阔朗,湘云豪迈豁达,宝琴天真烂漫,而若论沉稳持重,非宝钗莫属。

宝钗的稳重成熟,除了天性如此,亦不乏后天行成,文中曾说薛父在世时酷爱此女,令其读书看字。而薛父死后,薛蟠顽劣懵懂,不能依贴母怀,宝钗只能丢掉书字,留心家事为母亲分忧。



住进贾府后,在一众姐妹中宝钗年岁最长,自然更要以长姐自居,素日相处都是沉稳做派,譬如元春省亲前在王夫人屋里,宝钗见王夫人和丫头们都在忙乱不得闲,便主动带姐妹们找探春玩了去;又譬如探春和迎春奶娘的儿媳妇就累金凤的事儿理论时,平儿恰好走来,宝琴和黛玉便拍手取笑,宝钗见状忙打眼色,并以别话岔开。可见,宝钗善解人意,持重老成。

然而,这么一位看似古井无波的少女,竟然会做出扑蝶这等活泼灵动的事儿,而且纵观全书,这也是宝钗做出的唯一一件阳光有趣的乐事,作者为何如此安排?细究起来,大抵有几个缘故:

首先,暗示宝钗的“热”

自打出场,宝钗就给人一种缄默、冷静的形象,她不喜花粉珠钗,不爱富丽闲妆,住的屋子一应玩器俱无,类似雪洞,就连众人玩花签,她抽到的也是“任是无情也动人”这等花语。

可是宝钗毕竟是个少女,少女情怀总是诗,宝钗亦不能幸免,所以我们可以见到大清早就赶宝玉处的宝钗,被晴雯抱怨“有事没事都来坐着”的宝钗,更有坐在宝玉床边绣鸳鸯的宝钗。更有一身素色衣服下穿着大红袄子的宝钗……而因为礼教的约束,宝钗只能将一腔欲火压在心底,甚至到了服用“冷香丸”的地步。



如此,见无人在旁,宝钗一时起了玩心,正显少女本性。

其次,暗示宝黛爱情将因宝钗受到阻碍

宝钗要找黛玉来玩,谁料快走到潇湘馆时,见宝玉进去了,为避嫌便退了回来,途中见到一对团扇大的玉色蝴蝶,大绝有趣,便取出扇子向草地上扑来。

这一处很有意味,为何蝴蝶不是红色不是黑色偏偏要是玉色呢?而玉在《红楼梦》尤其珍贵,一般用以指宝玉黛玉二人,这一对玉色蝴蝶,应是暗指宝黛二人,却被宝钗的扇子扇“散”了,使得二人如化蝶的梁祝,生前注定不能有结果。

再次,暗示宝钗对贾府的“处处留心窥察”

宝钗曾借诗喻己“珍重芳姿昼掩门”,似乎是一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淑女,可是在扑蝶时听到滴翠亭内有人窃窃私语,宝钗不是选择非礼勿听,而是“止住脚步往里细听”,一个止住,一个细听,活脱脱一枚鸡鸣狗盗之人,更令人咂舌的是,仅仅听到婷内的声音,宝钗便知道说话的是怡红院的小丫头红玉,并对此丫头的性情脾性了若指掌。而宝玉这个怡红院主人竟然对红玉一无所知,连面都不曾见过。



这件事可以看出宝钗对怡红院的事和人是多么上心,细想之前第一次和袭人攀谈时,宝钗也是因觉得“这丫头有几分见识”而“留神窥察”,想来宝钗也曾对这小丫头窥察过,才能有此成绩吧。

最后,宝钗潜意识里对黛玉的敌意

宝钗看人果然很准,红玉是个刁钻古怪的丫头,而且非常有心机,悄悄话说到一半便担心被人听了去,要打开窗子,宝钗一听着急了,怕对方狗急跳墙,惹火烧身,情急之下便喊出黛玉的名字来“颦儿,往哪里跑”,一语蒙过林红玉,虽然不知道黛玉后来是否会因此受到伤害,但从此事可见宝钗在遇到不好的事时,潜意识是希望黛玉作为挡箭牌,希望黛玉受到伤害的。很多人称宝钗因为要找黛玉,故而脱口而出黛玉的名字,个人觉得很强词夺理,早知道宝钗找黛玉见到的是她心心念念的宝玉,她为何不叫出宝玉的名字呢?



故而,看似沉稳的宝钗也有活泼的一面,看似贞静的宝钗也处处留神打听别人的私事,看似友善的宝钗也会想着嫁祸黛玉,看似很阳光的一件小事儿,竟然也暗流涌动,潜伏着算计和伤害。


微影悼红


宝钗扑蝶出现在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这天是芒种节,大观园众女儿都出来祭饯花神,但独缺黛玉,宝钗便去寻黛玉,走到潇湘馆前见宝玉先进去了,她便抽身回来,然后: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

一直以端庄示人的宝钗,也展现了一段少女的天真烂漫。宝钗扑蝶还暗示什么呢?

一、暗示着宝钗一直是“木石姻缘”的破坏者

贾母经常称呼宝玉和黛玉“两个玉儿”,作者写两个玉色蝴蝶,而没有写其他颜色,暗指宝玉和黛玉,两个蝴蝶比翼齐飞,相当于宝玉和黛玉在春天里心有灵犀,心意相通。宝钗赶着扑蝶,实际上暗喻宝钗一直想赶散宝玉和黛玉在一起。

在这之前,很多时候,宝玉和黛玉只要在一起,宝钗就跟随过来。

第二十回,黛玉和宝玉刚拌了嘴,宝钗走过来说:“史大妹妹等你呢。”说着便拉宝玉走了,并不管哭泣的黛玉;

第二十八回,宝玉和宝钗等在王夫人处,贾母的丫头来叫吃饭,黛玉自己去了,宝玉忙忙地吃完去寻黛玉,宝钗刚打趣完宝玉,但马上又赶脚跟过来,挨宝玉说:“老太太要抹骨牌,正没人,你(宝钗)抹骨牌去罢。”宝钗听说,便笑道:“我是为抹骨牌才来么?”

宝钗天天挂着金锁,而且薛家放出风来说将来找个有玉的相配,所以薛宝钗每每动心思,除了讨好承顺王夫人、贾母外,还想法设法亲近贾宝玉。

第二十一回,宝玉刚刚起来,黛玉和湘云还没有起床,宝钗就走来了,没有到黛玉屋里去找黛玉和湘云,而是直接去了宝玉屋里;

第三十六回天气炎热的中午,怡红院里的仙鹤和丫头们都睡着了,宝玉也睡着午睡,宝钗径直撞进了宝玉的卧室;

第二十六回,晚上宝钗来到怡红院,惹晴雯抱怨:“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 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

宝钗一方面想法设法接近宝玉,另一方面,必然设法阻止宝玉和黛玉在一起。这两种心理是统一的。宝钗追赶两个玉色蝴蝶,与她的心理和平时所为一致。

二、暗示着宝钗内心对林黛玉的嫉妒,和求不得的焦躁

宝钗跟着一双蝴蝶来到滴翠亭畔,正遇着丫头小红和坠儿说手帕子的事:小红欲通过坠儿向贾芸传定情之物----手帕子。

小红比较贼,说咱们在里面说话,外边别有人听到吧,说打开窗子,就是有人走近也能看得见,这时恰好宝钗走到跟前,宝钗躲已经来不及,就心生一计,使了个‘金蝉脱壳’的法子便故意放 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

小红和坠儿刚一推窗,看到宝钗又听如此说都吓住了。宝钗还故意向二人笑道:“你们把林姑娘藏在那里了?......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呢。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有走 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别是藏在里头了?”一面说一面 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

薛宝钗明知道小红是第一个刁钻古怪的丫头,怕偷听了她的话会狗急跳墙惹出事端,但她不想一想嫁祸给林黛玉,不是会给林黛玉树敌吗?她没有说二丫头、三丫头、云丫头,脱口而出的是”颦儿“,说明嫁祝是她潜意识所为,这更可怕。

三、暗示着宝玉黛玉的感情受到了周围环境的恶劣影响

第二十七回把宝钗扑蝶和黛玉葬花放在了同一个回目中了,前半回写宝钗扑蝶,后半回主要是写黛玉葬花,黛玉所作《葬花词》,有诗谶之说,“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黛玉物质生活无疑是丰富的,但”风刀霜剑“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破坏自己和宝玉美好感情的周围环境。

但黛玉的性格注定她不会谄媚,不会妥协,所以她发出”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悲音。


我就是竹韵


这个情节很轻松,但蕴含着沉重而丰富的信息量,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几点。

一、点明了宝钗的死亡方式。为什么把宝钗和杨贵妃类比呢?难道仅仅是“体丰怯热"这一个相同的属性吗?当然不是。另一个相同的属性是被人缢死。“滴翠"是比喻,一个穿着绿色衣裙的人吊在亭子的横梁上,从远处看,就象从亭子上滴下来的一滴绿色的水珠。为什么要这样理解呢?因为作者在告诉我们一件真事的时候,总是从多个角度暗示,相互照应和佐证,以免因孤证而降低可信度。其它的根据还有,“柔拖一缕香"、“冷翠滴回廊"、“丝垂翠缕"、“秋千架上春衫薄"等,春衫就是绿色的衣衫。这些都暗示宝钗是被人缢死的,翠,一方面点明她死时的衣服颜色,另一方面则表明宝钗至死还是个女心身,二宝的婚姻有名无实。

二、交代了宝钗的死亡时间。宝钗扑蝶的时间是四月份,正是她被绞死的时间,这也不是孤证,拢翠庵品茶时宝钗茶杯上的一行小字更把年号也一并交代明白,元丰五年四月即乾隆五年四月。

三、点明死亡地点。宝钗追蝶追到的地方池中的亭子,这就是她被绞死的地点,应该是一个长亭。也有旁证,“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衰草闲花映浅池",“冷翠滴迴廊"等。当然,这个长亭并不在大观园,而是北京的某个长亭。

四、交代了黄泉路上和宝钗作伴的人。宝钗的风筝为什么是一连七只大雁的,就是因为和她一起被绞死的还有六个人。谁呢?蝴蝶给我们提供了线索。大观园放风筝是如何引起的?是贾赦的小妾娇红的风筝断线了,落到了潇湘馆的竹子上,引起连锁反应,说明两者有因果关系。而娇红的风筝恰是蝴蝶。另一个是贾珍的小妾银蝶。尤氏是佩凤和元春的综合形象,实际并不是另有其人,不过是三尤对应三春而已。贾珍当时的正妻是佩凤(鸳鸯的胞姐),两个姨娘是偕鸾和银蝶。另外两个人就是邢夫人和嫣红。所谓“杨妃戏彩蝶"实际是彩蝶戏杨妃,这一方面是说这六个人和宝钗一同受死,含有嘲讽意味,另一方面又透露了一个真相,由于宝钗平时服用花粉,又用花粉洗澡,身上充满了花粉香味,当他吊在亭子上时,便引来一些蜂蝶围绕着他飞舞。佩凤荡秋千这个情节照应的就是宝钗的“秋千架上春衫薄",这两个秋千架都指代绞刑架。

五、暗寓了宝钗被处死刑的原因。宝钗扑蝶用的是扇子,这个扇子和宝钗关系密切。宝钗唯一的一次发火就是因为扇子,晴雯撕扇也和宝钗有关,那天宝玉正是在薛家吃醉了酒,宝玉见贾雨村忘了带扇子,袭人追上去送,弦外之音就是告诉读者不要忘了扇子,贾琏挨打也是因为扇子,这两件事看似和宝钗无关,但实际恰恰有关,因为雨村原型和宝钗原型是一家人,都姓傅。这个扇子所指代的珍贵书画真迹,一部分由贾赦藏匿,一部分由宝钗藏匿,而这正是招来杀身之祸的“罪产"。所谓“雪里埋"实际指的是宝钗因受薛家灭门案的牵连而死。

现在我们回头再看宝钗的柳絮词,“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等句,就知道在真事层面,描述的都是宝钗的被缢而死。

欢迎批评指正!


gaotzy


朋友们好,我是用心写原创的昨夜星辰昨夜风JK,希望我的回答能令您满意。

《红楼梦》宝钗扑蝶暗示了什么?

薛宝钗历来是有许多争议的人物,对喜欢她的红迷来讲,说她平和、稳重,接人待物滴水不漏,是一个大度,谦逊又可亲之人;而对讨厌薛宝钗的红迷来讲,说她是诡计多端的"心机裱",是宝黛爱情的拦路虎。而宝钗扑蝶,也算得上一个敏感的话题。宝钗扑蝶,是《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宝钗在滴翠亭附近赏春扑蝶的场景。

蝴蝶,在《红楼梦》中是重要的意象;“扑蝶”是红楼中的经典场景之一。喜欢宝钗的红迷认为,宝钗扑蝶是表现了宝钗天真活泼,性情真实流露的一面,而讨厌宝钗的红迷,却认为她是笑里藏刀、口蜜腹剑的奸人。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观点,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宝钗扑蝶到底暗示了什么呢?

我认为有必要先回顾一下宝钗扑蝶的场景:宝钗到潇湘馆找林黛玉玩,远远地看到宝玉进门的身影,她立刻停止脚步,避到一旁。这时,她看到面前有两只漂亮的蝴蝶翩翩起舞,就挥舞着扇子去捕捉。

薛宝钗停止脚步避到一旁和扑蝶,这两个相继的动作很有意思。如果不仔细体会,真的会被容貌丰美的宝钗天真烂漫的一面所吸引,而忽略其中的内涵。


我认为,这是宝钗的避嫌与宝玉的不避嫌形成鲜明的对比。从另一方面来讲,飞舞翩跹的蝴蝶,正是处于青春懵懂期的宝钗内心的写照。至于后来她随蝴蝶到滴翠亭,听到有人议论私下交换手帕的事,那就另当别论了。

总之,看问题应该客观,如果带着个人喜好去主观看待人或事,只能是管中窥豹。


昨夜星辰昨夜风jk


这一段文字环环相扣,无一闲笔。

1、宝钗心里想宝玉黛玉不避嫌,自己不方便去,可是出来之后就马上去扑一对“玉色”的蝴蝶。为什么这里非要强调是“玉色”呢?如果说没有特别的含义我是不太信的。

2、宝钗扑蝶展示了少女的可爱,也展示了深层的宝钗的内心,她不是她自己平时想的样子和表现出来的样子,她平时的样子是靠她吃“冷香丸”压制自己以维持的。此时她理智上是“黛玉宝玉在一起我去不方便”,潜意识确实想去“扑一对玉色蝴蝶来玩”。

3、蝴蝶没扑着,后来听到了小红的秘密,这里更有意思,小红,原名“林红玉”!听到这个名字不震惊吗?小红不仅名字里有玉,还姓林!曹雪琴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作者对这个人物是寄予厚望的。她追求自由恋爱,丢手帕给贾芸,根据脂批,八十回后小红和茜雪去狱神庙探望宝玉,表明她和茜雪都是有情有义的女子,可是这里宝钗的心下想法是什么?听音声是小红,心想这丫头“素来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的东西!”小红当时在怡红院并不算特别出色,连在屋里倒杯茶都没资格,宝玉自己都没见过不认识,宝钗听声音就知道是谁了,而且还很了解,宝钗到底是多么关心怡红院的一草一木啊,有点可怕。

4、著名被很多人拿来说事的“诬陷黛玉”。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只是宝钗情急之下不经意在嘴边就说出来了,不管是下意识说出黛玉的名字,还是故意说出黛玉的名字,都不是个好现象嘛!曹雪芹写宝钗就用了很多这样的笔法啊,但是写黛玉就从来没写过她背地里做这样的事儿,从来都是好话坏话当着人说的,当着人不能说的私下里也不会说。为什么偏偏却这样写宝钗,留下了明明暗暗各种容易让人误会的细节呢?

只能说是作者故意的。


小静


“宝钗扑蝶”是《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的一个画面。作者通过这个情节,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一幅仕女图,表现少女那种天真活泼的情趣,使人物的形象显得丰满——宝钗虽然生性平和稳重,但她毕竟是个少女,而性格也不是单一的,也有青春少女活泼可爱的一面。


记得有位名人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读者的想象力。宏大叙事,博大精深的《红楼梦》多线头发展,主线一明一暗,作者通过“宝钗扑蝶”的这一情节,也预设了一个伏笔——宝钗的出现,客观上驱散了两小无猜的两玉:宝玉和黛玉的姻缘。请看曹公笔下的情景:

宝钗一路逶迤来至潇湘馆,想找黛玉一起来玩,“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与黛玉从小儿一处长大,他们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想毕,抽身回来。



这里,作者通过对宝钗内心活动的描写,显示了宝钗处事的谨慎,考虑问题的精细周密,这和宝钗平和稳重的性格,是十分相契的,描写恰到好处。

而天真活泼是少女的天性,宝钗也不列外。请继续看画面:

“宝钗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这不是纯粹的青春少女天性吗?而客观上,两只玉蝴蝶却无端被她扑散了!


再看“宝钗扑蝶”细节的描写:

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将蝴蝶飞舞的情态,逼真地描出来了,这不仅增添了这一情节的画面美,且又进一步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人物的活动:“宝钗蹑手蹑脚的 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这样的细节描写,真切动人,给读者画出一个美丽的画面,画面中宝钗的表现,符合青春少女的天性,并无不妥之处。而两只可爱的玉蝴蝶,却被她手中的扇子扑散了……

《红楼梦》是青少年时代所读,阅读中屡屡泪下,望窗外明月悲叹,月光下流连忘返!当时印象深刻,时与日俱去,行走红尘之路,如今很多情景都有些模糊了,而动人心弦的一些画面,依然清晰。个人浅见,未必正确!网友若有不同见地,可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促进,共同提高认识。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是薛宝钗在大观园中最美丽的一个瞬间,平时谨言慎行,老气横秋的薛宝钗,突然展现出符合她年纪的少女情怀,让人惊喜。那么,曹雪芹为什么设计这样一个情节,让薛宝钗扑蝴蝶?真的是为了偷听到小红惊世骇俗的谈话么?答案显然不至于此!下面简单分析下。



【一】

第二十七回赶上一年一度的芒种“饯花神”活动,闺中女儿纷纷出门相约集会,偏偏林黛玉晚了。宝钗自告奋勇去寻黛玉出门,不想碰到贾宝玉进了潇湘馆。宝钗退却后就遇到了蝴蝶。

宝钗回身指道:“他们都在那里呢,你们找他们去罢。我叫林姑娘去就来。”说着便逶迤往潇湘馆来。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罢了,倒是回来的妙。想毕抽身回来。

薛宝钗扑蝶的前因是看到贾宝玉进了潇湘馆。扑蝴蝶是一种人在心情放松之下才有的行为。宝钗见贾宝玉进了潇湘馆,心情突然放松,这表明此刻的宝钗并没有卷入宝黛二人的感情。反倒看到宝黛二人亲近一身轻松。第二十八回,对“金玉良姻”的说法,薛宝钗表现出抗拒和压力。

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昨儿见元春所赐的东西,独他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

宝钗扑蝶的前因起于见到贾宝玉亲近林黛玉。对宝钗来说乐见其成。她一身轻松卸掉来自“金玉良姻”的压力。扑蝶代表压力释放后的“雀跃”心理。


【二】

宝钗扑蝶在滴翠亭听闻小红与坠儿一番惊世骇俗的谈话。其中涉及小红与贾芸的私情,坠儿的私相传递。宝钗听闻后,给出一个严厉的批评。

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

薛宝钗不过一会儿的功夫,先见到了贾宝玉进了林黛玉的潇湘馆,又听闻了林红玉的私情。曹雪芹有意如此设计,仿佛蝴蝶引导薛宝钗以另一种方式见证贾宝玉和林黛玉相见后发生的情感故事。小红和贾芸的私情,也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私情。前有坠儿送手帕,后有晴雯送手帕。是《红楼梦》一贯影射的方式。写小红与贾芸之情,就是写贾宝玉和林黛玉之情的另一方面。

因宝钗扑蝶发现小红与贾芸私情,才会有四十二回宝钗拷问林黛玉看“禁书”之事。更有四十五回二人“金兰契互剖金兰语”。宝钗旁观者清,远比林黛玉更清楚私情背后的“人言可畏”。推己及人,宝钗没必要对小红负责,却主动承担了对林黛玉的责任,谆谆教导黛玉处世之道,宝钗应得一个“善”字!



【三】

宝钗扑蝶还有一个关键点需要注意。蝴蝶对古人来说有特殊意义。《庄子·齐物论》中说: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不知道自己是梦到了蝴蝶,还是蝴蝶梦到了庄周。对薛宝钗来说蝴蝶代表她的梦。《红楼梦》中出现过黄粱一梦,南柯梦,贾探春的蕉叶覆鹿,薛宝钗的庄周梦蝶…都属于以梦喻事。这只被薛宝钗扑的蝴蝶,也是薛宝钗的一个梦。

首先,金玉良姻本就是薛家的“痴梦”。薛家妄图通过金玉良姻而寻找贾家做靠山,再反哺薛家。事实证明不过是“梦”。

其次,“梁祝”中,梁山伯与祝英台双双化为蝴蝶。成双成对。薛宝钗追着两只“玉色”蝴蝶而不得,寓意自己最终孑然一身。

最后,蝴蝶是梦,《红楼梦》是梦。宝钗追梦不得,岂不是每个人求而不得的人生?

欢迎关注、收藏: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新颖的红楼视角!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里有几组画面让人难以忘怀,比如宝钗扑蝶、黛玉葬花、湘云醉卧、惜春作画、可卿病卧、妙玉独行和宝琴立雪等,这些画面都反映了人物独特的个性,唯美动人,这些画面也只能由其中的人物来完成,角色互换将显得很突兀,甚至不和谐,试想一下,换成大方温婉的宝钗葬花,体弱多病的黛玉扑蝶?

宝钗扑蝶和黛玉葬花这两组镜头都出现在书中的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这一回发生在芒种,当时群芳皆出,祭饯花神,独缺黛玉,宝钗去寻黛玉,见宝玉进潇湘馆,便抽身回来,然后带出扑蝶的画面:

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对于宝钗扑蝶,有人解读为宝钗扑的“一双玉色蝴蝶”喻指宝玉与黛玉,宝钗此举是意在拆散“木石前盟”,但六甲番人却认为这未免有过度解读之嫌,书中其实交代得很清楚,宝钗只是临时生起玩耍之心。薛宝钗虽然比宝玉大两岁,但此时也不过十五六岁,自有少女心性,从扑蝶的动作也可以看出她也有天真活泼的一面,至此,宝钗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那么,这段描写算不算多余的闲笔呢?六甲番人认为,这也不能算。虽然扑蝶并没有寄托太多的寓意,但却有多处作用:

一、正如上文提到的,这段逼真的描写留给我们丰实的想象,我们看到宝钗的少女情趣,也可以体会到宝钗在春天里轻快的心情。

二、这个画面带出了“滴翠亭事件”,宝钗“金蝉脱壳”,装成在寻找黛玉,从而避免生出事端,可见其善良机智。

三、宝钗扑蝶与黛玉葬花发生在同一天,回目中的杨贵妃与赵飞燕都是绝代美人,有了前段杨妃的轻快,方更显后段飞燕的悲伤,前后形成鲜明对比,让人印象愈发深刻。

在春天里,每位少女都应该是快乐的,如同宝钗扑蝶那般投入春天的怀抱,黛玉的孤独,黛玉的伤春,是值得怜悯的,但大家又何必学着去葬花呢?

我是六甲番人,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六甲番人


如果说平时宝钗端庄稳重,温厚豁达,"任是无情也动人”,宝钗扑蝶则展示了宝钗活泼可爱,率真热烈的真我。同时也预示了宝,钗,黛三人的感情走向。



花神节,众姐妹到花园玩耍,迎春发现黛玉未到,宝钗自动请缨去“闹了他来”,可是在潇湘馆门口却看见宝玉进去了,想到宝黛二人青梅竹马,不避嫌疑,就自动退出了,这是她藏拙守愚的理智在掌控着她。可是,当她看到一对玉色蝴蝶忽起忽落,忽上忽下,十分有趣时,却取出团扇欲扑了来玩耍,则是她的本性了。



《红楼梦》无一处闲笔,从一对蝴蝶的“玉色",很容易想到贾母口中常说的"两个玉儿”,很明显,玉色蝴蝶象征宝黛二人,忽上忽下来来往往的翩跹起舞,正是落在宝钗眼中的宝黛二人不避嫌疑的互动,理智上宝钗想避开真实的宝黛爱情,但内心的热烈却让她去破坏,想占有这美好的情感。



而最终玉色蝴蝶翩翩飞过河去,则意味着宝钗终究没有成功,宝黛爱情有惊无险,而事实也是如此,此后不久,黛玉偷听到宝玉在湘云与袭人面前称扬自己,大为感动,最终引宝玉成为知己。


萍风竹雨123



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芒种祭饯花神,众姐妹中独缺黛玉未到,宝钗本想去闹了黛玉来,途中却见宝玉进潇湘馆,想到宝黛二人青梅竹马不避嫌疑,便独自走开了。

原文: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个人以为,青春少女宝钗在看到“一双玉色蝴蝶”时感觉“十分有趣”天真烂漫真情自然流露玩耍扑蝶,暗示了宝钗内心对成双成对的美好婚姻家庭生活的向往。

同时宝钗扑蝶的欢乐愉悦场面,也与正在葬花的林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悲观情绪形成强烈对比。然而宝钗扑蝶嬉戏的欢愉,却很快遭遇到了小丫头林红玉的“私情”,这与之后宝钗“绣鸳鸯梦兆绛云轩”听到宝黛二人的“私情”相照应,也许更暗示了宝钗的婚姻生活中的幸福时光注定会是短暂的转眼飞逝,因为“纵然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