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鏡頭說話:繁華、破敗、小籠包——安徽蕪湖棚戶區之旅


從合肥出發,原本打算汽車站下車直接走到安徽師範大學。沒想到汽車的終點站是灣址。司機不願意進蕪湖汽車站。在司機的恐嚇與忽悠下,我在萬達下了車。想想,離兒時的家不算太遠,便打算回家一趟。下車後,我沿著弋江路向南,走了二十分鐘就到了黃山東路。黃山東路與弋江路交口是西洋湖公園。西洋湖在當年只是一個臭水塘。這幾年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的建設,已經變成了公園。 遠遠的望去,後面的高樓就是蕪湖萬達。

這是西洋湖公園的桂花樹。蕪湖號稱千湖之城,依湖而建的公園不計其數。所以西洋湖公園不為大家所知。附近的年輕人不屑去,遠處的人不知道,還沒有適合廣場舞的場地,所以人跡罕至。

西洋湖公園的樹。樹上結滿了不知名的果子。

地上也是。 我很好奇這是什麼樹?

好奇害死貓。好奇和探索有時候會讓你付出生命的代價。 是它,是它,就是它, 差點砸中了我的腦殼。

斜對面的小區:平湖秋月。

北塘小學。蕪湖最好的小學之一。小學的旁邊有很多小吃店。

已經是中午,打算先吃點午飯。蕪湖最好吃是各類小吃。真正的美味不在鳳凰美食街、不在中山路步行街,而是在偏僻的老巷子裡。老巷子拆遷了,老店鋪租了新門面。我要了一籠小籠包。由於豬肉價格的上漲,小籠包的價格也漲到了12元。一口下去,鮮美的湯汁流淌在齒間,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瞬間得到了滿足。 豬,才是最有權勢的動物。 豬,決定了GDP,是官員升遷的考核標準。 豬,是老百姓最重要的食材,決定了老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

你好,我是餛飩。 不,你是雲吞。 可我就是餛飩。 不,你不是。 好吧,我是雲吞。可我確實是餛飩。


一條通向小山的巷子。小山叫楊子山,是一座不高的小山丘。巷子很窄,消防車都進不了。小區一但發生火災,必上頭條。

巷子的盡頭就是楊子山3號,曾經的牛奶廠宿舍。牛奶廠又叫蕪湖市乳品廠,在那個物質匱乏的80年代,它是蕪湖市紅的發紫的企業。那時候,企業工人的待遇普遍高於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有些人為了生活方便會互換單位,當年,有的乳品廠的工人為了照顧家庭,放棄了乳品廠的工作去了工商局等單位。當然,相應的,也有人把工作從工商局換過來。也不知道現在,幾家歡喜幾家愁。

沿著山路是一道圍牆,圍牆的一邊是小區,另一邊是懸崖。由於圍牆的年代久遠,有一節圍牆已經坍塌。乳品廠在私有化的浪潮中已經倒閉了。沒有人會去過問這倒掉的圍牆了。


通向家的巷子,遠處的是一條沒有主人的黑狗。黑狗只是遠遠地望著我,是不是低吠幾聲。 三十年前,我怕狗;三十年後,狗怕我。 不知道這算不算成長?

我家的客廳。

房子漏雨了。

漏雨特寫。地面溼了,牆也起殼了...

通向二樓的樓梯。

二樓的房間。箱子和架子床都有悠久的歷史。

樓梯的隔層。

憑欄遠眺,是繁華與破敗。

從後窗看一樓屋頂。滿目瘡痍。這個小區很多年前就被納入某拆遷改造項目一期工程。然而,二期的拆遷改造都快完成了,一期的拆遷改造卻尚未動工。聽說是由於地塊太小、不規整,所以市場開發難度大、市場價值低,開發商看不上。沒有市場的動力,萬事艱難。

有個小區,叫做鄰居家的小區。 市場經濟解放了生產力,推動了時代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拉大貧富的差距。一牆之隔,天上地下,貧富差距帶來的是衝突和焦慮。一小部分人滑向了社會底層。他們住在棚戶區,買不起房、看不起病,而免費的義務教育和低價的公立教育是其後代們通向美好生活的希望。作為一名從事教育的心理學工作者,我堅決反對教育產業化。因為教育,是民族復興的希望,教育的機會,是共同富裕的保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