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姜如何種植?

農人小三


你好,小魚兒仙倌很高興為你解答。洋姜,學名菊芋,俗稱鬼子姜,是一種多年生菊科向日葵屬的草本植物。洋姜具有抗旱耐寒、適應性強、抗逆性強、繁殖能力強、高產穩產等優良特點,在我國中東部地區廣泛生長,是一種易管理、效益高的農作物。

洋姜質地細膩爽滑,口感脆嫩清香 , 既可生食,又可炒食或醬醃, 廣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市場前景極其廣闊。因此,種植戶可根據洋姜的品性及特徵 ,充分利用當地的光、熱、水、土等自然資源,大力引進洋姜進行種植,運用高效的種植技術,不斷提高洋姜的產量及品質。

一、洋姜的品性及生長特徵

洋姜作為一種多年菊科向日葵屬的草本植物。莖長而直,一般為扁圓形,莖粗在2.0-3.0cm,兩側分佈不規則的突起,分枝由莖基長出;葉片粗糙,鋸齒邊緣,背部有絨毛,不規則多球形的地下塊莖,形狀一般為紡錘狀,為主要食用部分。

洋姜在我國一年一季種植 , 具有極強的耐旱耐寒能力,一般溫度在-20-35℃之間洋姜都可以正常生長,年平均100mm以上降水量的地區均可以進行種植;洋姜繁殖能力極強,種子從深度50cm的以上土壤中均能正常萌芽,可以快速的擴張生長;洋姜根系相當發達,保持水分能力極強,最適宜種植在沙土壤中,提高土壤的肥沃程度,施足基肥,可以保證洋姜地下塊莖的數量及個頭,起到增產增收的效果。

二、高效的種植技術

1、優選良種

洋姜可通過種子或者塊莖進行種植,目前多采用塊莖繁殖。種植前,應選擇抗病能力強、優質高產、生長週期短、耐寒的優良品種預留塊莖作為種子,塊莖選取時,可根據塊莖的外形、顏色進行篩選,選擇無腐爛、無病蟲害、無損傷、飽滿、3個以上芽眼、個頭大的塊莖作為預留種,目前,國內種植洋姜品種以神菊4號為主。

2、切塊催芽

洋姜塊莖大小以及芽眼數量差異較大,為充分利用種源,節約種植成本,可進行切種種植,以實現低投入、高回報的效果。切種時,應按照芽眼數量及塊莖大小進行分切,單個切塊保證1-2個芽眼,重量在20-25g左右即可;然後並對切塊進行消毒處理,用600倍多菌靈溶液或75%的酒精浸種10-15分鐘。

洋姜切種消毒後,將切塊用溼沙土進行包裹,用薄膜覆蓋置於18-24℃環境中,保持溼沙的水分含量在60%左右,一週左右切塊即可發芽進行播種。

3、整地施肥

洋姜是一種喜肥、抗寒的經濟作物,最適宜生長在疏鬆肥沃、透氣性好的沙壤土。種植前,先對土壤進行深耕整地處理,深度一般控制在25-30cm即可,然後按照每畝腐熟有機農家肥(以家畜糞便為主)1200-1500kg、硫基複合肥50-70kg或尿素40-50kg進行施肥,肥料施撒要均勻,深翻耙平,以便肥料與土壤混合均勻,為洋姜幼苗的正常生長以及塊莖膨大奠定基礎。

4、播種育苗

在我國中東部地區,洋姜一般適合在秋季進行種植,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播種最為適宜。

播種前,應按照行距55-65cm拉繩線進行劃線,按照劃線進行點播。點播時,一般株距控制在20-30cm,播種深度控制在8-10cm即可,塊莖芽眼儘量保證朝上,覆土輕微壓平,持續保持土壤的潮溼程度, 溫度儘量保持在18-23℃,溫度過低時應覆蓋地膜進行保溫保溼,以保證洋姜幼苗的出苗率,每畝種植1800-2300 株洋姜較為適宜。

一般出苗後10-15天左右,及時進行補苗、間苗定植。定植時,一般選擇陰天或者晴天的傍晚進行,按照株距30-40cm進行定植,去除病苗、幼苗、矮苗,避免種植密度不合理導致徒長、死株、倒伏等現象,嚴重影響產量。

三、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修除側枝

洋姜定植後,按時進行中耕除草。一般洋姜植株長到10-15cm時,即可進行第一次中耕除草,進而起到避免雜草過於旺盛,抑制洋姜幼苗生長的作用;根據種植地內雜草生長的情況,進行第二次中耕除草,通過中耕使土壤疏鬆,進一步增強土壤的透氣性,有利於洋姜根系的吸水能力,促進塊莖快速生長膨大。

中耕除草過程中,及時拔除洋姜的側枝及餘苗,保證主苗養料及水分的供給,有利於洋姜塊莖的不斷膨大和生長,增加洋姜塊莖的產量。

2、追肥灌水

洋姜是一種抗旱耐寒、適應性極強的經濟作物,但是在洋姜幼苗生長期以及塊莖膨大期,應提供充足的水分及肥料,有利於提高洋姜的產量。

洋姜定植後,應在第一次中耕除草後,及時進行澆水,並按照每畝1000-1200kg的腐熟農家肥或200-300kg的草木灰,20-30kg的尿素進行混合施肥,有利於幼苗健壯,枝葉的生長;其次,進入洋姜塊莖膨大期,根據塊莖的生長情況,進行適量澆水,同時,還應該做好排水防洪工作,開好圍溝、腰溝、溪溝,保證互相連通,保持土壤的通透性及含水量,避免田間積水導致洋姜塊莖腐爛,每畝追施25-30kg的硫酸鉀肥或氮磷鉀三元複合肥,為塊莖的不斷膨大提供充足的養分。

3、摘除花蕾

洋姜整個生長過程中,因其花量多、花期長、莖葉徒長,導致大量養分被白白消耗,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洋姜塊莖的快速膨大。因此,在洋姜出現徒長初期,應及時摘心,為塊莖生長節約養分;其次,在洋姜花蕾期,適時摘除花蕾,為塊莖迅速膨大提供充足的養分。

4、病蟲害的防治

▶鏽病

鏽病是由於洋姜栽植密過大,以及田間出現嚴重積水導致的一種病害。首先,應合理進行密植,降低土壤溼度,及時清除雜草、殘枝落葉,避免滋生病菌,進而導致發生鏽病,其次,可採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900倍液,或55%萎鏽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每週噴施一次,連續2-3次即可 。

▶斑枯病

斑枯病是是由於長期出現高溫、多雨天氣導致,易導致葉片出現黑斑後,黑斑逐步擴大相連,導致葉片開始變黃乾枯脫落,影響洋姜植株的正常生長。發病初期,應及時摘除病葉,採用30%綠得寶膠懸劑500-800倍液,或 50%苯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進行葉面噴施防治,每週噴施一次,連續噴施2-3次即可 。

▶金針蟲

金針蟲是由於土壤透氣差而滋生的一種害蟲,主要為害洋姜的塊莖,嚴重蠶食洋姜塊莖,影響洋姜塊莖的產量。應做好中耕施肥工作,增強土壤的疏通程度,促進根系健壯生長;其次,發生金針蟲害後,應根據受害嚴重情況,及時採用90%敵百蟲500-900倍液10%吡蟲啉300-500倍液進行灌根防治,減少受損情況。

▶ 蚜蟲

蚜蟲是一種易發生在洋姜植株頂端的嫩葉、嫩莖上,吸食莖葉的汁液,嚴重蠶食洋姜莖葉的害蟲,導致害部位生長緩慢,甚至造成幼苗枯萎,從而造成嚴重減產。首先,及時清除雜草、殘枝落葉,避免幼蟲滋生。其次,發生蟲害後,應及時噴施40%闢蚜霧可溼性粉劑,或60%來蚜松可溼性粉劑1800-2000倍液,或者 25%噻蟲嗪3000倍液進行葉面噴灑防治,每週噴施一次,持續防治一個月左右。

四、適時採挖

洋姜一般出現大面積莖葉枯黃後,即可進行採挖塊莖。適時採挖可以定程度上提高洋姜的產量及品質。選擇晴朗天氣進行採挖,採挖無汙染、無黴變、無泥沙、品相好的新鮮洋姜塊莖,避免塊莖長期暴曬、減少對其進行洗淨,採挖後即可及時裝袋,輕拿輕放,減少對塊莖造成損傷,避免塊莖黴爛後變質,有利於洋姜後期的存儲及運輸。

【結語】: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洋姜作為一種易管理、效益高的經濟作物,因其細膩爽滑、脆嫩清香的口感、以及期廣泛的食用方式,市場需求正在不斷增加,逐步成為我國中東部地區種植的熱門作物之一。在種植過程中,種植戶應根據當地市場需求情況,合理擴充種植面積,充分運合理的種植及田間管理技術,保證洋姜的產量及品質,穩步增加洋姜種植的經濟效益。


小魚兒仙倌


我姥爺家位於湖北恩施建始縣茅田鎮,地理環境好,村子裡種植了特別多的陽荷,根本不需要過多的管理,陽荷也可以生長的特別好。

陽荷主要分佈於安徽、四川、貴州、廣西、湖北、湖南、江西、廣東等地,愛生長於林蔭下、溪邊,海拔300-1900米的地區。

陽荷屬於野生的蔬菜,它有著非常頑強的生長能力,生長期間裡基本上不會遭受到病蟲的侵害。

生長習性:陽荷姜喜 肥沃、疏鬆、溼潤、涼爽環境,較耐陰,不耐高溫與強光。因而大面積種植陽荷姜,最好選擇降雨充沛、雲霧較多、夏季涼爽、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的二高山地區。

種植時間

陽荷一般在春季初種植,它一次栽培就可以多年採收,種在地勢較高不易積水的沙地上,種植之前要翻土,然後施足底肥。種植的間距不應過於密集,可選擇疏鬆肥沃、排水性好的土壤種植,保持環境的通風良好,應保證陽荷有充足的光照,但在夏季光照較強時,應進行遮陰,否則容易導致植株曬傷。

春季即可出芽,要及時清除雜草和追肥,夏季高溫期間要及時澆灌,不然容易乾死。

春季種植之後,春末即可出芽,夏秋季開花,有些地區需要在冬季就開始種植,如果在冬季種植,第二年冬季就可以收穫了。

種植方法

陽荷種植有種子播種種植地下莖繁殖,種子播種育苗成活率低,生長週期長,一般種植都是使用地下莖分割繁殖。而種子播種育苗適宜期在3月份中期,苗期為180-220天。

陽荷地上部枯萎後至地下根莖萌芽前,都可以進行定植,將陽荷的地下莖分成一塊塊的,每一塊地下莖上面要有2~3個芽,播種時將地下莖放平,小芽朝上,每株之間的距離保持在60~70釐米之間,之後蓋土澆水。

春季萌芽時定植,會導致植株生長不良、當年生長的地下莖小、生長花薹較少。而在11月份定植,第二年生長的嫩芽和花薹可收穫一定的產量。

培土澆水追肥

培土:陽荷春季嫩芽出土,夏秋花薹抽生後,需要用草泥灰、堆肥、垃圾泥等覆蓋在植株四周進行適當的培土、遮蔭,這樣可以使陽荷姜嫩芽和花薹變得柔軟脆嫩,提高其品質。

澆水:夏天8~9月高溫乾旱時,要及時澆水,以利於花芽抽生,植株的地下莖防澇能力差,不可以多澆,保持土壤溼潤性就可以了,否則容易爛根。

追肥:在其成長過程中要追肥三次,第一次在春季,用人糞尿腐熟之後澆灌,促進莖葉生長,第二次在5月中下旬,追施尿素,第三次在6月中旬,施過磷酸鈣和硫酸鈣,促進花芽分化,有利於開花。


醉美雪巖


你好,農學博士教種植 為您解答。洋姜又被叫做菊芋、鬼子姜等,屬於多年生的宿根性草本植物。洋姜原產於北美洲,於17世紀後傳於我國,並在我國的大部分地方進行種植。洋姜的地下塊莖含有豐富的澱粉、菊糖等果糖多聚物,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為21世紀人畜共用的作物。

相比於普通作物,洋姜耐旱、耐寒、抗鹽鹼、抗風沙、繁殖力極強、適應性廣,在全國各地均有栽培,在房前屋後、地頭田邊、荒山坡地都可以進行栽培,種植管理技術簡便,產量很高,經濟效益十分明顯。洋姜的鮮塊莖可以清炒、炒肉、燉湯,特別是在醃漬後,味道清脆,深受消費者的青睞,還能夠加工成酒精、澱粉、飼料等。因此,嘗試種植洋姜,可以取得不錯的經濟效益。

一、洋姜對種植環境的要求

1、溫度

洋姜比較喜歡溫暖氣候條件,植株的塊莖在6-8度時即可發芽,8-12度是洋姜發芽的最適宜溫度。在春季寒冷的時候,幼苗可以耐受零度的凍害,即便是在零下25-35度也不會被凍壞。當然,高溫天氣對洋姜生長極為不利,洋姜塊莖形成的最適宜溫度為18-22度。如果晝夜溫差較大,則有利於洋姜幹物質的充分積累。

2、光照

洋姜屬於典型的短日照作物,如果光照過強,會顯著抑制洋姜細胞的分裂和伸長,進而造成葉片小、植株生長緩慢。當然,如果光照不足,同樣會造成洋姜植株生長受到抑制。洋姜的塊莖一定要在土壤中完全避免黑暗的條件下,才能正常生長膨大。

3、水分

洋姜的耐旱能力較強,是因為它的根系龐大,可以利用深層土壤中的水分。洋姜粗壯的莖稈有貯備水分的能力,在天氣乾旱的時候,植株可以利用這一部分水來維持生命;洋姜植株的葉片表面密佈茸毛,有調節本身蒸騰和預防炎熱與乾熱風的作用。同時,水分對洋姜生長髮育和優質高產有著重要作用。因為洋姜植株只有在含水量充足的情況下,才可以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

4、土壤

洋姜對於土地的要求不嚴格,但要想獲得較高產量,一般要求選擇透水透氣、保水保肥、有機質含量高、耕作方便的沙壤土地進行種植。

二、洋姜的生物學特徵

洋姜的根系相對發達,大多分佈在30-50釐米土層中。植株一般高2-3米,地上莖較直立,扁圓形。地下莖為多球形或紡錘形,莖皮顏色主要有紅、黃、白等多種。洋姜的基部葉片對生,上部葉片互生,為卵圓形,葉片先端尖,正面粗糙,背面有柔毛,邊緣鋸齒狀,淡綠色或者綠色。洋姜為頭狀花序,黃色,外圍的舌狀花很難結實,其管狀花為黃色。果實為瘦果,楔形,在果實上面有毛,上端還有2-4個具毛扁芒。

三、洋姜的高產種植技術

1、選地整地

因為洋姜具有非常強的再生性,可以一年種多年收,只要管理得當,可以連作3-5年。洋姜的抗旱能力強,不用精細管理。因此,我們應該選擇應以高寒山區地塊為主,儘量避免與菊科或薯芋類作物進行連作,絕不能因為效益高而與糧食作物爭地。如果前茬作物為其他糧食作物,在前茬作物收穫之後,我們可以進行深耕,耕深以25-30釐米最為適宜。對於前茬為洋姜的地塊,我們可以在秋季採收後進行整地,一畝地施用腐熟的優質農家肥2500-3000公斤,70%用於撒施,30%在播種時集中溝施,另外,還可以配合施用硫酸鉀15-20公斤,深耕30釐米,在耕後整平做畦以備播種。

2、選用優良品種

在洋姜種植過程中,選用優良品種,對實現優質高產十分重要。洋姜良種的增產潛力,遠遠超過其他作物,且品質也遠超當地傳統洋姜品種。在洋姜品種選擇上,切忌選用本地自留種,本地自留種一般為紫紅色,繁殖代數多、體積小、產量低,一畝土地產量僅為500公斤左右。

洋姜品種一般是按照塊莖形狀、表皮顏色區分。洋姜地下莖形狀有圓形、梨形、紡錘形和不規則瘤形,表皮顏色主要有白色、黃色、紫紅色,肉則均為白色。目前,市面上最常見的品種為神菊4號,該品種優質、抗病、芽眼淺,一般種植地的產量在3000公斤左右,高的可以達到4000公斤以上,且個體大、易加工。洋姜的種塊大小對其生長髮育和產量有明顯影響,洋姜的苗期靠種塊供應養分,如果種塊太小,幼苗期植株生長較弱,會影響產量的形成;但如果種塊太大,用種量大,成本勢必會增高。因此,在一定範圍內,種塊越大,植株生長髮育越好,產量也就越高。根據經驗,一畝土地以40-50公斤用種量為宜,每個種塊質量以25-30克最為適宜。

3、培育壯苗

洋姜主要以塊莖進行繁殖。在秋冬季收穫塊莖之後,我們應該選擇顏色純正、生長健壯、無病害、無傷痕的塊莖做種。在選好種以後,沙藏備用,當然,也可以在春季土壤解凍以後,挖取大小適當的塊莖做種。洋姜可以進行秋播和春播,但還是以秋播為主。秋播一般在每年的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進行播種,春播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進行播種。秋播一般比春播提早結芋10-15天左右,產量能夠顯著提高10%-20%。洋姜穴播或溝播均可,在播種之前,我們需要翻耕土壤,並施足基肥,一般一畝土地施用優質有機肥1000-1500公斤。洋姜需要播種均勻,株行距以50釐米見方,播種深度約為10-12釐米。播後及時覆土,並澆少量的水。

4、田間管理

在洋姜種植過程中,我們可以採用地膜覆蓋種植,出苗期間要注意及時放苗,以避免高溫燙傷幼芽。追肥一般是在壟旁打孔或隨灌水追施,露地種植的時候,可在春季出苗以後或雨後及時中耕鋤草,苗期鋤草2-3次即可,有利於保墒壯苗。在植株莖葉高30釐米以上、覆蓋大部分地面時,已能抑制雜草生長,就不需要再全田鋤草,少數高棵大草拔掉即可。在洋姜株高30釐米,如果遇雨或大風,洋姜地上莖容易歪倒,我們需要及時扶正培土。

(1)中耕除草

在洋姜播種後,大約需要30天就可出苗。在洋姜株高5-10釐米的時候,應該及時進行鋤草,一般鋤草2次,以有利於壯苗;在洋姜幼苗高度15釐米左右時,可以根據情況進行第2次除草中耕。對洋姜的適時中耕培土,有利於根系保水和塊莖生長,與此同時,我們需要拔除洋姜主苗以外的側枝及餘櫱,以有效節省養分,進而利於塊莖膨大和充實。在植株莖葉高30-50釐米時,已能自控雜草生長,就不需再鋤草,只需要將高株大草拔除即可。

(2)水肥管理

洋姜的苗期生長速度較為緩慢,所以,在洋姜齊苗後,我們可適當追施肥料,以促其早發快長。但是,在基肥施用充足時,則不用追肥。如果洋姜栽培的目的是收穫飼草,則應該在每次割青後,及時追施氮肥,以有效增加莖葉產量,每次每畝地追施標準氮肥10-15公斤。洋姜較為抗乾旱,但遇旱澆水,能夠明顯提高莖葉與塊莖產量。其生長特點為:苗期較耐溼,中期怕澇,塊莖膨大期最怕旱。因此,中期如果遇雨,我們要及時排除積水,在現蕾前後到收穫前的10天,如果天氣乾旱,要及時澆水。一般現蕾前後到收穫前的45天內,0-20釐米厚的土壤保持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80%,並使壠部見幹見溼為宜。

(3)起壟培蔸

在洋姜的整個田間管理中,要把起壟培蔸作為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抓實抓好。洋姜的起壟培蔸有2個重要作用:首先就是防倒伏,洋姜的植株高大,根系主要為鬚根系,無明顯主根,如果遇到暴雨或大風,植株就特別容易倒伏; 其次,可以為塊莖膨大創造有效空間,用以增加產量。起壟培蔸的具體方法為:用犁或手扶拖拉機採取分溝培土的辦法進行培蔸,將壟高培到25-30釐米左右即可。

(4)植株管理

在洋姜植株有60釐米高時,我們需要及時摘心打頂,以避免過度徒長。在秋季時,我們應該隨時摘除花蕾,以利於塊莖膨大。在生長後期,我們應將植株中下部發黃、過密的枝葉及時除去,以有效通風透光,減少病蟲害,提高洋姜的總產量。

(5)病蟲害防治

★姜瘟

洋姜的姜瘟主要是由細菌引起的全株性病害。發病植株葉片捲縮,由黃變褐,枯萎下垂,至全株腐爛,並且發出特殊臭味。

防治方法:對於姜瘟,我們可以實行輪作和進行土壤消毒,種姜地塊最好選用生荒地。在播種之前,我們應該將種姜晾曬1-2天,然後再用波爾多液浸種10-15個小時,以進行種姜消毒。如果在田間發現病株,我們應該及時拔除,並採用20%噻菌銅800-1000倍液或70%丙森鋅800-1200倍液噴灑發病土壤,每10-15天噴1次,連續噴施2-3次。

★玉米螟

玉米螟主要以幼蟲為害,常常鑽入莖中取食,會造成姜苗枯心。

防治方法:在發現玉米螟為害的時候,我們可用4%阿維菌素600-800倍液或20%氯蟲苯甲酰胺1 500-2000倍液噴施防治,防治效果極佳。

★姜鳳蝶

這種害蟲以幼蟲危害葉片,我們需要先將葉片做成筒狀葉苞,然後在葉苞內取食,致使葉片成缺刻或孔洞狀。

防治方法:我們可採取冬季清園,燒燬枯枝落葉,消滅越冬蟲卵等措施,並結合人工捕殺蟲苞,在幼蟲發生初期,我們可以用90%敵百蟲800-1000倍液進行防治,每次間隔10-12天,連續用藥2-3次即可。

5、適時收穫

在霜凍之後,植株葉片逐漸乾枯、莖稈變為黑褐色時,我們即可進行收穫。洋姜的抗寒性非常強,一般不會發生凍害,但作為加工原料的洋姜,為了提高品質和產量,應儘量延遲洋姜的收穫期。在北方地區,一般在每年的10月下旬左右採用人工或機械收穫。人工收穫以專用鐵叉為宜,可以減少挖掘時對塊莖的機械損傷。

結語:洋姜的種植分佈廣,耐旱、耐瘠、耐病,適應性極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格。同時,洋姜是一種花草,可以美化環境。因此,學習種植洋姜,不僅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還能夠起到保護生態、優化環境的作用。

[我是中國農業科學院的一名農學專業博士,點擊右上角可以關注我!每天更新農業種植知識,推廣作物高產技術,歡迎大家評批指正!]


農學博士教種植


  • 洋姜對生長環境並沒有太高的要求,種植在哪裡基本上都可以生長,並且一次種植後,第二年甚至就無需再下種了,只要土壤裡存有沒有刨乾淨的莖根,來年春季就還會再度生長出來。但是如果是專業種植,那就需要考慮到產量問題,在種植上就要下一番功夫了。

  • 洋姜的種植季節一般選擇在春季進行,雖然說洋姜對生長的土壤要求不高,但以砂質或半砂質肥沃土壤為宜,這也是因為洋姜是地下根莖,沙質土壤有利於提高洋姜產量的同時,也有助於提升洋姜塊莖的品質,因此沙質土壤就很適合種植洋姜的要求。

  • 在洋姜種植前,每畝地施入經過腐化好的有機肥兩千公斤左右作為基肥,把土壤進行深翻並耙細耙平整,可以做土畦種植,也可以就地種植。洋姜是以塊莖繁殖而生的,種子也是採用上一年收穫後的優質飽滿較大的莖塊做種進行下種。

  • 洋姜種植的行間距一般在50公分見方的距離即可,種植時挖穴把種洋姜塊放入後進行覆土掩埋,種植深度大約10公分左右。在種植時如果土壤溼潤,可以不進行澆水,土壤如果比較乾燥,可以適當澆水讓土壤保持溼潤,或者是種植前3天先對土壤澆一遍水,種植後澆水不宜大水漫灌式的澆灌,一般播種後20多天就可以出苗。

  • 對於前期種植過洋姜的地塊,第二年基本上就可以不需要播種了,遺留在土壤內的根莖就會在來年自然生長出來,但考慮到密度不夠均衡的問題,要對出苗後的洋姜進行疏苗或補缺,讓其生長的密度適中。

  • 在洋姜出苗後,以及在其生長期間,中途可以適當進行一次追肥,日常做好澆水與排澇的工作,防止洋姜地塊乾旱或水澇對其造成不利的影響,其餘的就是加強田間除草的工作。洋姜的病蟲害發生的比較少,這一點也是洋姜優於其他作物有的優點,但也不要為此掉以輕心,日常也需要做好病蟲害的防護工作。

更多關於三農的文章,請點上面的“關注”二字。您的每一次轉發與收藏都是對作者最大的支持,您有什麼疑問,請在評論區留言,本欄目會盡力幫您解答,謝謝!(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繫)

農大知事


洋姜又名:菊芋,洋姜是一種藥食兼用的作物,主由以塊莖藥與食用,洋姜較耐旱、耐寒、是適應環境性較強的多年生植物,一般洋姜生長過程中,不易產生病害,病蟲害較少,很少需要噴灑過多農藥,因此洋姜可算稱得上是,綠色無公害的保健蔬菜其中之一。

那麼在眾多植物種植中,洋姜是如何種植?怎麼才能種出高產的洋姜呢?我現將種植洋姜的技術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以及一些須知事項,希望幫到大家。

一、洋姜種植的高產栽培技術

1、洋姜對環境條件的需要

✍洋姜喜溫涼、乾爽的環境氣候,且較耐旱和耐旱性,通常種後或存放塊莖在1-5℃時可萌動,溫度在9℃左右時可出苗。因洋姜較耐寒,也易在西北周邊地區地下越冬,洋姜幼苗可短時間耐2℃左右的低溫,因此被稱為多年生植物。溫度在19℃左右時,日照穩於11-12小時環境條件1下,塊莖的形成加速。洋姜塊莖可在26-29℃左右的淺層土下凍層內越冬。如是選一些土質適宜它的生長條件,一般都可獲得一定的高產和品質。主要還是人為需要加強管理,並結合它的生長規律特性來協調種作,合理密植,一般高產“畝達”1450-1550kg。

2、挑選姜種

洋姜是以“塊莖”進行繁殖,主選塊大、無汙染、抗病蟲、姜塊飽滿、株高健壯、塊莖內養素足的作種繁殖最佳,利於出苗快、苗壯。選好的塊種是創建高產和品質之作,這一步非常關鍵。

3、科學選地

(1)選地:洋姜種植,可棚內或露地栽培,南方地區露地就可,西北周邊等地區建議大棚內種植,防止遇到降雪量大,導致姜種腐爛,且不耐越冬。應選土質疏鬆、土壤肥厚、富含有機質物質高、微中酸鹼性土質,最好土壤pH6-7之間,一般土壤pH在5.5-7也可以高產,前提是基肥合理,加上後期管理得當就可。最需注重一點是,不可“前茬”有姜瘟疫,一定要徹底對土壤殺菌後種。

(2)作畦:種植前7-10天,進行深翻曬墒,同時對土壤噴一些殺菌劑,待藥效過後再種。深翻20-25㎝,起壟排水溝、作畦,作畦寬度1-1.2米,長度以實際地面積規劃。一定要加強排水暢通,防止後期出現地面積水,易導致引發姜瘟或塊莖腐爛。

4、姜種處理

(1)曬種:在播種前,把精心挑選的姜種處理一下,通過曬姜3-4天天后,使姜表面水分被吸收,起到殺菌作用,提高種後發芽率,降低姜種殘留細菌。

(2)催芽:用10-15℃的溫水先浸泡4-5小時,撈出晾乾後,再用12%鏈黴素1800倍液浸泡36小時,撈出後,拿到地面非常乾燥的地方進行催芽,催芽是溫度在23-24℃為宜,待20天后姜芽長到1㎝左右時就可作種。在催芽時間段,要避開太陽爆曬、大風,應選處於乾燥且又適溫、風小處最宜,防止風乾化,導致姜種無法發芽。需要控溫在23-24度為好,通常管理得當情況下,22天左右就可長出健壯的芽。

5、播種方法

(1)播種:在播種之前,先掰開,把一些減弱的芽抹除,再催芽,堅持以健壯姜種出的芽作種,這樣後期植株長勢好,每一個姜種保留1-2個健壯芽就可。

(2)密度:合理的密度是創建高產關鍵,棚內種植的行距55-60㎝,株距25-30㎝,露地種植行距50-55㎝,株距20-25㎝,畝栽5200-5800株,過於密集不利於採光、通風,易產生薑瘟病等不良因素髮生。以條播。挖坑作種。

二、施肥方法與田間管理

(1)基肥施用:洋姜種植需肥量較大,在播種之前應確保基肥充足,在洋姜生長過程中不同階段,需求肥量也不一樣,得根據它的生長規律特性進行充補肥料。深翻土壤開溝之後,平均畝所需要100kg農家有機肥(充分腐熟肥料),如雞、鴨、豬糞,但不建議自家的馬糞使用,如有專業人士指導下可以使用,施肥後先覆蓋一層0.5㎝的細土,再排放姜種,再覆蓋。

(2)苗期追肥:待苗長高度在14-15㎝時進行追肥,畝選用尿素8kg左右平均施入每穴,併合理澆水。

(3)立秋追肥:這時候是洋姜的生長旺盛期,畝施用餅肥75kg+磷酸二銨19-22kg。

(4)採收前後施肥:

為了能夠使姜塊莖肥大,創建豐收打下基礎,應畝施複合肥120-140kg,施肥後覆土蓋植株基部,利於使地裡生薑肥大,且起到防寒作用,便於安全越冬。

(5)除草+澆水:在洋姜生長整個過程中,多查看地裡,應不定時除草,併合理澆水,不可使地裡積水,防止姜瘟或地表蒸發,易引發病害。做好除草、澆水、雨後排水工作,澆水選在下午進行,避開白天高溫。

三、洋姜病蟲害主要防治:姜瘟病、玉米螟蟲、姜風蝶等。

●姜瘟病洋姜在種植的整個過程中,最為要害就是姜瘟,通常高溫多雨天氣時易引發,一般發病期在夏初至秋前易發,此時高溫、多雨,應加強管理。防治措施:在種前處理消毒塊莖進行催芽、對於姜瘟地則先徹底清除細菌後種植。在種植後發現姜瘟時,病初期選用(姜瘟寧400-500倍液)進行灌根以及病處。或選其它藥劑防治。

玉米螟蟲該蟲主要是邊食邊鑽入莖內,導致引發莖腐爛,形成穿孔,在病初期可(選用90%敵百蟲400倍液)灌根、灌心。或選用(殺雙蟲700倍液)和水胺硫酸磷800倍液進行全株以及地表噴灑。或選其它藥劑防治。

姜風蝶此蟲主要是破壞葉片,發現姜葉有如成包卷狀,一般以成蟲,對葉片吸食,在病初期可選用(90%敵百蟲900-1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或選其它藥劑防治。

●洋姜一般病害主要是姜瘟易發,一旦發生後,就很難根治,一定要在播種之前對種子進行消毒、對土壤消毒,當發現植株染病後及時採取有效措施,把一些染姜瘟的植株撥起帶出園內。在管理過程中,防止地裡積水,特別是高溫季節多加強管理。對於一些其它害蟲類,根據實際情況發生的程度第一時間採取相應措施。

-End-

以上是洋姜種植技術方法,供大家參考。我是:三農小管家,有多年的種植經驗,每天分享關於種植技術知識,喜歡可關注我,謝謝!


三農小管家


在每年春天,土壤化凍以後,就可以開始播種洋姜,穴種或者溝種都可以,株距和行距都應該在五十釐米左右。在種植洋姜時,挖好溝或者穴以後,要入基肥,肥料數量不宜過多,每穴一千克左右有機肥料即可,把洋姜塊莖種入以後上層蓋土平穴即可。



小吳試野


很高興為你解答,由於各地氣候條件不同,適宜的播種時期也不盡相同。因圓蔥喜冷涼的環境條件,耐凍性強,幼苗能耐-7℃的低溫,蔥頭在26℃以上時進入休眠。30℃上時葉片會枯死。圓蔥花芽分化需要的低溫時期,因品種而異. 一般品種在2~5℃條件下經50~60天可以通過春化階段。大苗通過春化所需低溫時間短,小苗需低溫時間長,苗子過小則不易通過春化階段。所以有的品種易抽薹,而有的則不易抽薹。

山東省圓蔥多數品種都在9月上旬露地播種育苗,育苗期40~50天左右。播種過早,冬前苗子長的大,第二年易抽薹,也消耗養分,降低產量和質量。播種晚了,苗子小,根系生長髮育不良,遇到寒冬,易受凍死亡。適宜的定植期在10月中下旬~11月上旬,定植前幼苗有葉片3~5片,株高15~20釐米,假莖粗0.5~0.7釐米,為適宜的苗齡。

洋蔥的種植方法一、品種和用地選擇。二、播種育苗 三、施足基肥,合理密植。 四、田間管理。 五、及時收穫。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的你




豆子視頻


種植優質的洋姜1.應該選擇土壤疏鬆的是最佳種植的土壤。土壤處於酸性更大的是不建議種植的,酸性的土壤在生長期間是非常不利於洋姜的生長的,另外在種植期間鹽鹼地個粘性大的土壤均不可種植,當然在種植時不建議將其他農村農作物放在一個土地中種植,防止洋姜出現嚴重的病害。

2.洋姜在種植期間溫度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溫度會直接影響洋姜的生長速度以及洋姜的產量。洋姜喜歡在陰涼乾燥的環境中生長。在播種期間溫度是需要控制在6度左右才會促進發芽的速度。其次在發芽之後的溫度是需要控制在10度左右幼苗的生長速度才會升高。用生長期間的溫度是需要控制在15-25度左右。

3.繁殖播種的方法有很多,不過經常用的播種方式是塊莖的方式進行的。在播種期間是需要注意播種的密度。建議使用條播或者穴播的方式進行。建議在播種期間的間距控制在50*50釐米的間距。這樣在後期上都是比較容易管理的,其次在播種期間還需要注意播種的深度,如果播種的深度太深則在發芽生長期間就很不容易發芽。其次在播種期間的深度控制在10-15釐米左右播種即可。

4.在播種前是需要進行底肥營養的補充的,其次在生長期間至少需要進行兩次的施肥工作。在夏天來臨之際進行施肥一次。其次在幼苗生長為15-20釐米左右也是需要進行施肥的工作的。在施肥期間可以使用尿素進行營養的補充,尿素主要是促進側芽的生長,為了讓枝芽生長出更多的側芽。在洋姜生長出抽蕾時間段是需要進行摘頂的工作的,摘頂還可以促進莖塊的生長不會出現發育不良的現象。不僅可以提高我們的收益還會提高觀賞價值。





農村小代


選擇無傷病的洋姜作為姜種,種植出苗後及時補苗,合理澆水施肥,並中耕除草,當葉、莖完全枯萎時即可收穫。

一:洋姜的生長習性

洋姜原產北美洲,經歐洲傳入中國,現中國大多數地區有栽培。耐寒抗旱,塊莖在-30℃的凍土層中可安全越冬。早春幼苗能忍受輕霜,秋季成葉能忍受短期-4~-5℃。溫帶18~22℃、光照12小時有利於塊莖形成。耐瘠薄,對土壤要求不嚴,除酸性土壤,沼澤和鹽鹼地帶不宜種植外,一些不宜種植其他作物的土地,如廢墟、宅邊、路旁都可生長。

洋姜的繁殖方法

春季解凍後,選擇20~25克重的塊莖播種,畝需塊莖種子50千克,株行距0.5×0.5米,播種深度10~20釐米,播後30天左右出苗。洋姜一年播種,收穫後有塊莖殘存土中,翌年可不再播種,但為了植株分佈均勻,過密的地方要疏苗,缺株的地方要補栽。

二:洋姜的栽培技術

1、除草:洋姜出苗後,要及時補苗,結合補苗進行1次除草。中耕除草一般播後30~40天中耕鬆土,深度6釐米左右,結合中耕進行除草。第2次中耕在現蕾以前,結合除草進行,為塊莖生長髮育創造良好條件。並結合中耕進行培土,在塊莖膨大期要摘花摘蕾,以促使塊莖膨大。

2、施肥:洋姜秋季採收後整地,畝施土雜糞肥5000千克,70%撒施,30%播種時集中溝施。另施硫酸鉀15千克,深耕30釐米,耕後整平作畦以備播種。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生長期需追施兩次肥,第一次在5月下旬前後,每畝追施尿素10千克,促使幼苗健壯多發新枝。第二次在現蕾初期,每畝追施硫酸鉀15千克,追後澆水。

3、澆水:洋姜的苗期、拔節期、現蕾期和塊莖膨大期是澆水的4個關鍵時期,一般可在4月中旬澆出苗水,5月下旬澆拔節水,8月中旬澆現蕾水,10月中旬澆塊莖膨大水。洋姜雖然抗旱,但土壤水分充足時能大幅度提高產量。

三:洋姜的採收貯藏

1、收穫:秋後正值洋姜塊莖快速生長的時期,待到10月上旬洋姜的葉、莖完全被霜凍死,即可收穫地下塊莖了。採用人工或機械等辦法,把洋姜塊莖從土裡取出即可。如果是第二年春季用洋姜的話,可以在秋後把洋姜杆割去,不收洋姜塊莖,但第二年春季要儘可能早些取出,否則發芽很快(地溫2℃即開始萌發),影響洋姜質量。

2、貯藏:秋季挖一淺窖,把洋姜放入,隨即撒上沙土,保持溼度和足夠的通氣,然後四周蓋上5釐m厚的土,不要讓洋姜暴露出來。大量貯藏時可用草把子作幾個通氣孔。洋姜在0℃以下即開始冬眠,冬季貯藏期間怕熱不怕冷,只要有土蓋住,-50℃也不會被凍死,第二年仍可發芽生長。

3、運輸:洋姜的包裝一般可採用塑料編織袋包裝,即透氣又保溼,一般放置10~20天沒問題。運輸可採用汽運或鐵路運輸,採用汽車運輸應將洋姜用苫布蓋好,以免失水過多。鐵路運輸最好選用通風的車皮裝載。若選擇船運,應將洋姜置於通風良好、低溫的狀態下海運時間最好不超過30天。


鄉下漁民


繁殖方式:

春季解凍後,選擇20-25克重的塊莖播種,畝需塊莖種子50千克,株行距0.5×0.5米,播種深度10-20釐米,播後30天左右出苗。菊芋一年播種,收穫後有塊莖殘存土中,翌年可不再播種,但為了植株分佈均勻,過密的地方要疏苗,缺株的地方要補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