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東線有多恐怖?

海寶海寶



二戰時東線戰場,也就是蘇德戰場之所以“恐怖”,主要原因是因為蘇軍的無能和低素質造成的。

事實上德軍大部分軍事力量消耗在了西線戰場,而蘇軍即使有英美負責援助,蘇軍軍官和士兵低素質也使得蘇軍在戰場上傷亡慘重。

德國有超過70%的空軍力量是消耗在了西線戰場,德國100%海軍力量消耗在了西線戰場。80%的防空力量消耗在了西線戰場。

為了防止英美空襲,納粹德國僅1944年就在西線戰場佈置了10900門重型高射炮、22000門輕型高射炮;根據戰後德國對納粹防空資料統計,在二戰正式爆發後的前20個月,納粹德國每擊落一架盟軍重型轟炸機需要發射2800發重型高射炮炮彈,到了1944年這個數量上升到16000發。而德軍在西線和本土用於防空的兵力高達200萬人。

也就是說德軍每擊落一架英美重型轟炸機所耗費的人力和物資,和東線蘇軍發動一次營級規模的戰鬥消耗的人力和物資相當。


事實上一直到1944年,納粹德國在一些關鍵工業指標上依然遠遠超過蘇聯,以下數據蘇聯方面並未計算英美援助部分:

1944年納粹德國TNT炸藥產量是蘇聯TNT炸藥產量的3.8倍。

1944年納粹德國鋼產量是蘇聯的2.6倍。

1944年納粹德國鋁產量是蘇聯的5.7倍。

1944年納粹德國自產高精度車床是蘇聯的2.1倍。

1944年納粹德國水泥產量是蘇聯的6.7倍。

1944年納粹德國的煤產量是蘇聯的4.3倍。

1944年納粹德國合成橡膠產量是蘇聯的4.6倍。


列舉這些數據就是要證明,即使到了1944年,假設英美停止對蘇聯援助,停止在西線與納粹作戰,那麼德國完全可以憑藉自己的力量再次兵臨莫斯科。

在二戰以前,儘管蘇聯經濟建設取得了令全世界矚目的成就,但是,歸根結底,蘇聯和英美法德這樣的老派工業國家還是有很大差距,以最基本的“人”為例。

德國在一戰前就已經普及了六年制義務教育,一戰爆發時德國士兵文盲率不足0.02%,而蘇聯要到1934年以後才開始全面推行四年制義務教育。

僅僅士兵文化素質,德軍就要遠遠強於蘇軍。

更別提二戰爆發前蘇聯主要坦克生產廠生產坦克所需要的主要設備全部來自美國或者德國進口。

綜上所述,二戰時期東線所謂的“慘烈”,主要是蘇聯軍官的無能和士兵的低素質以及裝備落後造成的。


蘭臺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看看槍王卡拉什尼科夫的遭遇就知道了。

卡拉什尼科夫當時是一個T34的坦克車長,坐車在坦克戰中被一炮擊中。

他被戰友拖出坦克,人已經昏死過去,直到1天后才甦醒。

他的左肩膀和整個左臂被炮彈碎片炸中,胸部也被整傷,頭部嚴重腦震盪,受傷非常嚴重。後來卡拉什尼科夫的左臂留下終身殘疾,幾乎不能有效轉動,只能勉強畫畫圖紙。

他被抬到一個掩體裡,當時蘇軍正在潰敗,2天后軍醫才趕來。

好在卡拉什尼科夫的傷情不致命,所以能夠挺得住,但一些重傷員早就因沒有救治而死亡。

醫生認為卡拉什尼科夫傷勢太重,必須去醫院治療。但當時部隊已經被德軍包圍,蘇軍作戰部隊自顧不暇,不能掩護傷員。

無奈之下,他們安排了一輛卡車和司機,由這個醫生帶著一個護士押送,將包括卡拉什尼科夫在內12個傷員送到醫院。

這需要突破德軍封鎖線,蘇軍期望於他們是傷員和醫護人員,能夠被德軍放過去。

然而,汽車剛剛走了一天,就出事了。

當時他們進入了一個沒有人煙的小村子,醫生下令停止前進,司機、卡拉什尼科夫和一個肩部燒傷的中尉3個人去附近偵查一下。

他們3個人,是唯一能夠自己行走的。3個人只有1支手槍和1發子彈!

結果他們剛剛離開沒多久,突然聽到村裡有衝鋒槍掃射的聲音,德國人來了。

他們無法和德軍作戰,只能躲在路邊等待德國人離開。

等到卡拉什尼科夫他們回到村子的時候,醫生和護士已經被德軍俘虜抓走,10個不能行走的傷員都被衝鋒槍掃射擊斃。有幾個傷員雖還沒死,但也只是死前的掙扎而已。

卡拉什尼科夫多年後回憶:我永遠不會忘記那一幕!

隨後,他們3個人只得步行撤退。然而,除了司機以外,卡拉什尼科夫和那個中尉都是重傷員。他們行動緩慢,卡拉什尼科夫經常因為肩部巨疼失去意識暈倒在地,那個燒傷的中尉也好不了多少。好在司機是個棒小夥子,一個人拖著兩個傷員,就這樣走了1天1夜。

但到了第二天,司機也累的半死,3個人沒有藥物,沒有食物,眼見都要是在曠野中。

萬幸的是,他們突然遇到一個年老的農夫。這個農夫告訴他們,距離這裡14公里就是他居住的村子,那裡有醫生,但是德軍團部就在附近,不時回來檢查。

老農和司機一個拽著一個傷員,就這樣把他們拖到了村口。

這個醫生冒著巨大的危險,收留了他們,幫助他們治療了傷口,還讓他們養了幾天傷。因為卡拉什尼科夫他們受傷太嚴重,在這樣消耗體力就會死。

要知道,如果德國人發現醫生這麼做,後者就會被絞死。

當卡拉什尼科夫和中尉不需要人攙扶就可以行走時,他們立即離開,不想讓醫生惹上麻煩,況且留在這裡也太危險。

他們帶著醫生提供的食物,走了1個星期。期間因為喝了沼澤地的髒水,他們眼中腹瀉,肚疼難忍。

但這樣不能停下,只能堅持前進。

最終3個人遇到了蘇軍,卻被當做叛徒或者間諜被捕。因為他們剛剛從德國人那裡過來!

不過,很快他們就被認為是清白的,司機回到軍隊繼續開車,卡拉什尼科夫和中尉被送到野戰醫院。

在野戰醫院中,軍醫聽說他徒步走了7天,驚呆了:我從沒看到受傷這麼嚴重,還能自己走這麼遠的!

然而,卡拉什尼科夫並沒有逃脫恐懼。在醫院時,他無數次在噩夢中進行,似乎回到了傷員中間,自己身上也全是彈孔還流著血。幾乎每天,卡拉什尼科夫都在噩夢中驚醒,無法繼續入睡。

看看,東線可怕不可怕!


薩沙


為了擊敗東線300萬德軍。蘇聯動員了3600萬士兵參戰,這其中還有不少人身份特殊:犯人、女人、孩子。

由此可見,蘇聯已經被打到全民皆兵

蘇軍的死傷人數是一千多萬,再加上平民則是兩千多萬。這數據與我們有的一拼。

能讓這麼多人死去、負傷。

完全可以想象得到,當年的東線只能是比現在局部衝突還殘酷且高效的屠宰場!



頂風作案


重鎮哈爾科夫的第四次易手,是德軍在東線崩潰的開始,標誌著在主要作戰方向上,蘇聯紅軍正式轉入大規模反攻作戰。1943年8月22日,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曼施坦因下令放棄哈爾科夫,同時致電在東普魯士的小鬍子最高統帥,要麼能給他增加六個裝甲師,要麼允許全線後撤:“在這種情況下,我要求自主行事權”。

(馬肯森將軍)


在狼穴那邊的希特勒看來,電文最後五個字最為刺眼,任何一名將軍要求自主行事權幾乎跟叛變沒什麼區別的,是他最敏感最忌諱的名詞,所以他親自打電話給曼施坦因:“不要採取任何行動,我親自過來”。

希特勒始終反對棄守哈爾科夫,更多是出自政治上的考量,他曾經在電文中懇請曼施坦因:“這座城市的失陷將造成嚴重的政治影響,我的陸軍元帥先生,土耳其人的立場取決於這座城市的狀況,還有保加利亞人的態度,如果放棄哈爾科夫,我們就會在安卡拉(土首都)和索非亞(保首都)大失臉面”,然而曼施坦因則完全從軍事角度考慮問題:我寧願失去一座城市,而不是一個集團軍。



兩人在文尼察相見,為了說服希特勒,曼施坦因特別邀請了幾位前線的軍長和師長參加會議,其目的是讓小鬍子真正瞭解東線的恐怖和德軍的窘境。陸軍元帥首先列舉數字說明困難:南方集團軍群在前面兩個月的戰鬥中,共損失兵員133000人,但是隻得到了33000人的補充,缺口是整整10萬人。

曼施坦因繼續彙報說,在兩個主力集團軍中,霍利特的第6集團軍在前一階段損失23830人,僅得到補充兵員3312名,部隊缺額至少20000人。而第馬肯森的第1裝甲集團軍損失27291人,僅得到補充兵6174名,部隊缺額超過21000人。



其中重建的第6集團軍(斯大林格勒戰役曾遭全殲)遭受到更加恐怖的損失,步兵上將霍立特親自向希特勒彙報:我的第29軍還剩下8706名官兵,面對著69000名俄國人;第17軍還有9174人,當面的俄國人有49500人;第4軍還有13143人,面對著18000名敵人,算是情況最好的。

霍利特直言不諱:“整個集團軍的兵力只有31133人(差不多是一個滿編軍的兵力),卻要抵擋165000名俄國人,第1裝甲集團軍和第8集團軍的情況差不多同樣如此,我的元首,在敵人強大的壓力下,憑藉現有兵力是無法守住頓涅茨地區,就在昨天,俄國將軍托爾布欣投入了165輛坦克發動進攻,而我手裡只有7輛坦克和38輛突擊炮”。



希特勒並不全然像宣傳那樣是個瘋子,前線將領的情況彙報也是能聽明白的,他只能喃喃自語:“我去哪找援兵”?曼施坦因趁熱打鐵,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你要麼給我援兵,要麼批准我撤軍,最終希特勒答應從中央集團軍群調來幾個師增援,條件是不許進一步後撤。

然而文尼察會議剛剛結束,蘇軍就在中央集團軍群的方向上發起猛烈進攻,克魯格元帥的第2和第4集團軍遭受沉重打擊,戰線被蘇軍突破若干地域,他親自飛回狼穴說明,中央集團軍群非但抽不出來哪怕一個師的部隊,還應該增加預備隊以維持陣線。結果就是,曼施坦因空歡喜一場,不得不單方面命令撤退。

(戈林)

與此同時,蘇聯紅軍卻在新解放的地區大肆徵召男人入伍,斯大林的口號是:“消滅南方集團軍群,這是勝利的關鍵”,於是所有能夠拿槍的人都被動員起來,只需要訓練他們如何裝子彈如何射擊就可以了,短短三週內,西南方面軍就徵召了80000人入伍。

比如第13集團軍在解放區域內要求所有16到60歲的男人必須參軍,短時間就擴軍30000人,部隊兵員的充足性遠超德軍。



為了防止這種危險性的增加,德國人終於開始實施更加恐怖的“焦土政策”,1943年9月7日,帝國元帥戈林簽發命令:各集團軍司令在撤退時必須帶走一切食物和原材料,帶走所有工業和製造設備,包括牛羊豬馬在內的全部東西,更重要的是,要驅趕所有平民遷移到第聶伯河以西的德軍控制區域內。顯然,潛臺詞就是,拒不隨軍遷走的百姓會立即遭到槍殺。

所以情形就是,曼施坦因的部隊撤經之處,所有的村莊都將空空如也,而為了延緩蘇軍推進,整個第聶伯河以東15到20公里的區域內將必須成為“不毛之地”,炸燬或者燒燬每一間房屋,摧毀一切帶不走的東西,從而使蘇軍找不到地方休息、沒有吃的和喝的,沒有遮風避雨的房屋,這就是法西斯德軍在東線最恐怖政策的由來。

(德軍在東線實施焦土政策)


度度狼gg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二戰時期的東線,也就是蘇德戰場,是整個二戰中盟軍與軸心國軍隊兵力投入最多,人員傷亡最多的戰場。

軍人傷亡佔了二戰的絕大多數

二戰期間,全世界各參展國家中,軍人死亡人數為1800多萬人,蘇聯接近900萬人,而德國在蘇德戰場上死亡近500萬人,也就是說,蘇德戰場上,雙方只是軍人死亡總數就接近了1400萬人,佔了二戰期間全世界軍人傷亡數量的絕大多數。

最大規模戰役的頻發地區

二戰期間,規模最大的戰役基本都爆發於蘇德戰場。

基輔會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圍殲戰,該次戰役蘇聯投入兵力85萬人,德國投入兵力50萬人,到9月中旬,德軍實現了對基輔的合圍後,開始逐步殲滅守衛的蘇軍,最終結果是蘇聯傷亡近20萬人,被俘65萬多人,德軍傷亡3萬多人。

莫斯科戰役,德軍先後投入兵力達190萬人,蘇聯投入兵力125萬人,雙方一場戰役就投入超過了300萬軍人。此戰德軍一路攻到了莫斯科,甚至到了能看到紅場的地方。但由於天氣原因,突降暴雪,德軍裝備大部分都不能用了,導致進攻被遲緩下來,蘇軍乘機發動反擊,導致德軍潰退。

此戰德軍傷亡50多萬人,蘇軍傷亡85萬多人,雙方一戰傷亡達到了130多萬人。

列寧格勒戰役,此戰德軍採取了圍而不攻的策略,圍困了列寧格勒近三年。期間列寧格勒多次斷糧,導致了大規模的饑荒。

據統計在德軍圍困列寧格勒期間,列寧格勒的市民由於得不到糧食,餓死了60多萬人。

斯大林格勒戰役,是二戰的轉折點,此戰德軍動員了200萬人參戰,蘇聯動員了300萬人參戰。

德軍在1942年7月份就攻入了斯大林格勒市區,從而開始了漫長的,近半年的街頭巷戰。雙方在每一個街道、每一棟房屋、每一個房間都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

如果你看過兵臨城下,一定會為其開始的場面所震撼。主角跟著大部隊先是渡河去往斯大林格勒,在過河的途中,德軍的飛機不斷地轟炸,一旦炸中了船隻,船上的士兵就基本全部被炸死。即便如此,還是有大批的船隻渡過了伏爾加河。

上岸後,他們馬上就投入了戰鬥,很多人都沒有分到槍支就上了前線去衝鋒。在這個過程中,始終有後面的督戰隊在督戰,一旦有人臨陣逃跑就會被督戰隊槍斃。然而面對全副武裝的德軍,這些人衝上去基本都是送死的,在德軍猛烈的火力下,衝上去的這群人很快就全部戰死。

主角也是躺在死人堆裡才躲過了一劫。

可見斯大林格勒在進行到最激烈的時候,戰況是有多麼地慘烈。

到了1943年1月份,蘇軍展開反攻,困守在斯大林格勒的德軍第六集團軍投降,戰役才宣告結束。此戰德軍傷亡達到了150萬人,蘇軍傷亡達到了200萬人。一戰下來,雙方投入兵力達到了500萬人,傷亡350萬人,是二戰規模最大,也是傷亡最大的戰役。

在1943年德國在斯大林格勒戰敗後,蘇軍開始了反攻,但是反攻過程中露出了破綻,被德軍打了一場哈爾科夫反擊戰,這一戰蘇軍傷亡45萬多人,德軍傷亡1萬多人。

之後德軍在1943年夏季開展了庫爾斯克戰役,在庫爾斯克地區展開了進攻,此戰德軍投入兵力91萬人,蘇軍投入兵力190多萬人,雙方共投入兵力達200萬人,這次戰役最終以德軍進攻失敗而結束,此戰中德軍損失50多萬人,蘇軍損失80多萬人,雙方損失達到了130多萬人。

1944年開始,蘇聯有計劃地展開了十次突擊,從年初到年底的一系列進攻行動中,消滅了160萬德軍,將德軍趕出了蘇聯領土,蘇聯進攻的鋒芒直至德國本土。

到了1945年最後的柏林戰役,蘇聯投入了260多萬人,德軍也投入了近百萬軍隊守衛柏林。經過20多天的激戰,最終以蘇軍傷亡30多萬人,德軍傷亡40多萬人,德軍戰敗而告終,至此蘇德戰爭畫上了句號。

可以說,蘇德戰爭是二戰中投入最大,其戰役規模也多是二戰中規模最大的戰役,戰況極為慘烈。在激烈的時候雙方經常是整連、整團、整師地戰死,蘇聯在這場戰爭中也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人員傷亡,但是卻牽制和消滅了絕大多數的德軍,為二戰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老威觀史


主要舉兩個例子

第一個是蘇聯元帥謝爾蓋·費多羅維奇·阿赫羅梅耶夫的自述

當時的阿赫羅梅耶夫參與了列寧格勒保衛戰,在整整18個月的時間內,即便外面是零下50度的低溫,他也沒有進入過屋子裡面,每天都在捱餓挨凍。阿赫羅梅耶夫的32名中學同學,最後只有他和一個同學活了下來,其他人都在二戰中死去了。

第二個例子是經典電影《辛德勒名單》中的一個片段

當時辛德勒的會計被納粹士兵抓到了送往集中營的火車上,辛德勒找到了納粹軍官,讓他們找出會計,將他放了。但是納粹軍官根本不把辛德勒放在眼裡,聲稱自己沒辦法幫忙。但是當辛德勒記下了他們的名字,並說會把他們調到東線戰場的時候,納粹軍官卻慌了,連忙帶人去找辛德勒的會計,最後救下了他。我們從德國士兵對於東線戰場的恐懼,也能知道東線戰場有多恐怖了。

比如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打了六個多月,雙方傷亡超過了200多萬人,戰爭激烈到一個團進入戰場,三天就打光了。當進入巷戰階段的時候,雙方的近身搏鬥更加殘酷,為了一個火車站就反覆奪了13回,是真正意義上的寸土必爭。德軍即便是佔領了客廳,也還要在廚房進行戰鬥,雖然這是句玩笑話,但也體現了當時戰爭的激烈程度。

如果從整個二戰東線戰場來看,蘇聯死亡的總人數是2700萬左右,他們手拉手站成一排,能夠繞地球赤道一圈,如果按照傷亡人數來計算,能繞地球赤道兩圈半。蘇德戰場持續了四年時間,期間蘇聯每5秒鐘就會有一個人死去,整整一代人被打光。而德國的傷亡同樣也不低,也超過了一千萬人。我一直懷疑,真的有士兵能從基輔戰役活到柏林戰役結束麼?

其實除了東線戰場之外,其他戰場也非常殘酷,戰爭哪有不死人的?所以現在這樣和平的時代真的很珍貴,希望永遠都不會有戰爭爆發吧!


呵筆尋史


“小熙為人人”為您回答。

二戰東線是人類歷史上規模罕見又無比恐怖的侵略戰爭。

(飢寒交迫的東線德軍士兵)

1941年6月,希特勒頒佈了瘋狂的“巴巴羅薩”行動命令,德軍138個師一路高歌,挺進蘇聯。

德軍仰仗著一直所向披靡的裝甲師,在不到20天的時間裡,幹掉蘇聯紅軍28個師,抓獲俘虜30餘萬人。

基輔戰役,蘇軍6個集團軍在基輔戰役中遭遇合圍,66萬蘇聯紅軍被德軍殲滅,造就了戰爭史上最大規模的殲滅戰。

開戰還不到一個月,蘇軍約十五個師被圍成鐵桶,德軍離莫斯科的最近距離只剩下不到380公里。

(頑強的東線蘇軍。)

斯大林在視察東線防空陣地時,差點被德軍飛機炸死。

列寧格勒被德軍圍成了鐵桶,整整兩年半的時間幾乎與世隔絕,數十萬老百姓被活活餓死,蘇聯軍民死亡總人數達150萬。

蘇聯紅軍的團級幹部,都像瘋了一樣不顧死活地衝在隊伍的最前沿。

蘇聯真的無愧於“戰鬥民族”的稱號!不可一世的德軍在東線遭遇到了二戰中的從來沒有過的頑強抵抗與慘敗!

一個德軍士兵的家書公佈於眾:我們也許不久就能攻陷斯大林格勒,它就在我們面前,卻像月亮那麼遙遠。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勝算在握的德軍,卻被身陷重圍的戰鬥民族絕地反擊,德軍30萬人被反包圍,不可一世的德軍第六集團軍最終全部覆滅。


(飢寒交迫的東線德軍)

德軍將領把東線比喻成地獄,實際上對德軍而言,赴東線作戰無異於下了地獄。

由於希特勒錯誤地估計了戰爭形勢,德軍士兵穿著單衣陷入了蘇聯徹骨的嚴冬裡。

僅僅莫斯科的對決,德軍凍死凍傷10餘萬,6.2萬名德軍官兵當了逃兵。

在東線,兩個國家殺紅了眼,都把國際公約扔到了腦後。

德軍飛行員棄機跳傘,蘇軍高炮機槍仍然對著身處空中的他們開火射殺。


(斯大林的兒子長子雅科夫·朱加什維利身陷納粹集中營。當他得知父親斯大林並不打算救他時,在越獄時被槍殺。)

在東線,兩軍射殺醫護人員和俘虜也時有發生。

而這些在西線是基本上不存在的。

有意思的是,大批東線的德軍竟紛紛跑到西線去投降。

蘇軍的瘋狂報復是有原因的,除了上面講過的德軍暴行,僅1942年7月的塞瓦斯托波爾慘案,德軍報復性殺害蘇聯軍民就有三萬多人。

為了遲緩蘇軍的反攻,德軍採取了與日軍的三光政策極其相似的焦土政策。

“在放棄的烏克蘭地區,不留下一個人、一頭牲畜、一根鐵軌、一座房屋、一口水井!”

一心復仇的蘇軍在炮彈上都寫上了“為孤兒寡婦,為母親們的眼淚報仇。”等字樣。

所以短短4年時間,大約1100萬蘇聯紅軍和200萬德國士兵死在恐怖的東線,而德軍二戰總傷亡人數也不過約800萬。


小熙為人人


從巴巴羅薩計劃實施起,納粹德國發動了對蘇聯的入侵。一直到柏林陷落,蘇聯完全佔領柏林後,蘇德雙方損失慘重。據不完全統計,東線戰場總共造成2700萬蘇聯人犧牲,700萬德國人死亡。由此,蘇聯和德國的男性比例大幅度下降,以至於很多本該由男性擔任的職位,全部都是由女性充任。



不同於西線戰場的如魚得水,東線戰場徹底摧毀了希特勒的意志,也直接促使其自殺。持續四年的東線戰場,令蘇聯一躍成為超級大國,而德國則被蘇聯消滅,而且被瓜分成東德和西德。

在這裡,我僅講述東線戰場打響時的戰況。

01

巴巴羅薩計劃

蘇聯豐富的資源一直讓希特勒垂涎不已,所以,在1940年6周佔領法國後,他迫不及待地推出自己的“巴巴羅薩”計劃。



雖然此時的蘇聯確實虛弱,而且斯大林的清除異己的運動致使紅軍人人自危,但德軍的狀況也不容樂觀。尤其是前線的供給問題,以及武器裝備問題,蘇聯的環境問題,讓希特勒的計劃顯得有點操之過急。

但是希特勒等不及了,他不能讓蘇聯趁機發展強大,也為了儘早得到資源,巴巴羅薩計劃(閃電戰佔領蘇聯)必須儘早實施。



02

斯大林的猶豫


在1939年9月,蘇聯就和德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儘管斯大林相信蘇德必有一戰,但沒想到會這麼快。



1941年6月21日晚,躍躍欲試的德軍已經集結完畢,戰爭的號角已經吹響。

而此時的斯大林在幹什麼呢?他也意識到德軍可能會發動進攻,不過他的態度很是矛盾。在當晚,他對前線做出指示:

德軍很有可能在兩天內發動對西線(蘇聯的西線,相對於德國便是東線)的進攻,部隊應做好充足應戰準備,但不能讓事態擴大化。

斯大林的指示讓許多將領覺得模稜兩可,以至於在德軍瘋狂進攻時,他們不知道是該反擊還是單純防禦。

03

東線戰場正式打響

6月22日凌晨,德軍350萬部隊,數千輛坦克對蘇聯發動了全面進攻。

空軍方面,德軍派遣數千架飛機對蘇方陣地進行狂轟濫炸。頃刻之間,硝煙四起,血肉橫飛。而蘇方的空軍還沒出場,就幾乎被德軍消滅(1200架飛機中絕大多數被德軍轟炸一空)。




而陸軍方面,德軍以閃電戰式推進,強渡河流。往往橋還沒搭好,德軍就已經開始衝鋒。

希特勒把德軍分為三路,南方集團軍群、北方集團軍群,中央集團軍群。

04

北方集團軍群

此軍群旨在奪取斯大林格勒戰區。



靠著出色的裝甲部隊,在5天內第4裝甲集團軍就已經前進了800km。在稍事休整後,他們與18軍和16軍會合。之後,蘇聯人的戰線迅速土崩瓦解。

令人震驚的事,在幾天內,北方集團軍就已經推進了一半的路程。8月8日,德軍距離斯大林格勒只有34km,勝利就在咫尺。

芬蘭本來是中立的,但是斯大林懷疑德國與其簽訂了秘密條約。所以,斯大林錯誤地發動了對芬蘭的進攻,這致使芬蘭加入到德國的陣營中。

由此,北方集團軍群和芬蘭連成一片,斯大林格勒岌岌可危。

05

中央集團軍群

此軍群旨在奪取莫斯科戰區。



德軍第3第3第4裝甲集團軍作為推進部隊,嚮明斯克進發。而且,他們與德軍陸軍第4軍和第9軍連成一片,在明斯克等地一共俘虜了65萬蘇聯士兵。

8月1日,斯摩稜斯克被德軍包圍,30萬蘇聯士兵被俘虜,3000輛坦克和3000門大炮被繳獲。

而此時,莫斯科僅有402km之遙。

06

南方集團軍

此軍群旨在奪取基輔戰區。



德國人想要佔領烏克蘭,就是覬覦其豐富的礦產資源。斯大林自然清除這一點,於是,他在此戰區部署了大量精銳部隊防禦。

縱深的防禦,以及蘇軍強大的裝甲軍,讓德軍損失慘重。

於是,德軍調整戰略,轉而向基輔城161km外進攻。這種迂迴的進攻方式,造成了蘇軍防禦的多個缺口,最後蘇軍被包圍,10萬士兵被俘。

07

小結

希特勒的巴巴羅薩計劃——妄圖在4個月內佔領蘇聯,由於蘇聯人民的頑強鬥爭以及惡劣的環境,計劃不得不破產。

然而,此戰還是造成了蘇聯的慘重損失。在僅僅四個月內,莫斯科就開始被德軍包圍,岌岌可危。

我是小豪說歷史,歡迎點贊,歡迎關注

小豪說歷史


東線有多恐怖?以斯大林格勒為中心點,前期是德國優勢,後期是蘇聯優勢,動輒人過百萬,大炮論萬飛機、坦克論千的大會戰,攻防圍衝都是玩集團軍集群,所有師級旅級單位,在這張戰爭地圖上,都是拱地雷的角色。一個集團軍六個師上去,不到四小時就取得了勝利,然而這支光榮的部隊必需撤下去修整,因為一個集團軍能動已不足兩個半師!



雙方先是德國人重兵集團閃電突擊,後是蘇聯紅軍大縱深切割包圍,人是幾萬幾十萬的殲滅著,俘虜是幾萬幾十萬的抓著,勉強還算僵持的四三年,德國坦克損失超過七千輛,相當於三十幾個裝甲師!不過這種損失,跟同一年損失了三萬名成熟而有經驗的軍官比起來,毛都不是。德國人有著傳統的刻板和自律,第三帝國時期還狂熱的沉迷於極右納粹理論,就在這種社會氛圍當中,一貫視榮譽為生命的德國軍官,都在不動聲色的暗中用力,儘量討好上級,以避免自己被調往東線,儘量抽調下級,把他們塞到東線去,指望有更多的人先去填那個無底洞,好儘量延遲自己被填進去的時間。


德國人打到斯大林格勒時,都還沒有考慮全國總動員,到四四年夏天,就被蘇聯紅軍大放血,放到盡起國內27、28年生的少年,全朝朝東線填,而29年生的十五歲少年也已徵召,好在新出山被重新啟用的古德里安,堅持把這批娃娃送到西線,否則戰後德國,二零後的一代男人就算絕了!


李三萬的三萬裡


德軍在東線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僅在斯大林格勒,被包圍在幾個街區以內的一個蘇聯步兵師殘部在僅靠空投資源的境況下堅守的時間超過了整個法國抵抗的時間

列寧格勒保衛戰中列寧格勒軍民被圍困整整兩年半,期間蘇聯嘗試用各種方法向列寧格勒輸送補給,但由於包圍圈太過嚴密,補給行動收效甚微。在列寧格勒死亡的數十萬居民中只有不到百分之三死於德軍炮火,其餘均是死於飢餓,而列寧格勒守軍因為缺乏食物,大部分士兵甚至行走幾百米就已經筋疲力竭。

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拖拉機廠距離前線僅有數公里至十幾公里,有些坦克甚至剛從生產線上下來就立即從工廠炮擊前線。

莫斯科保衛戰期間為了鼓舞蘇聯人民的反法西斯鬥志,斯大林決定在德軍兵臨莫斯科時十月革命閱兵儀式照常舉行,在閱兵前莫斯科空軍部隊接到了這樣的命令:如在閱兵過程中發現德軍飛機飛臨莫斯科,空軍部隊應當立即撞擊敵人,黨和人民沒有給你們留出瞄準和射擊的時間。

在通往莫斯科的一條道路上,德軍裝甲師遭遇了一支蘇聯步兵部隊的阻擊,在最後完成既定任務時,430人的阻擊部隊只有29人生還。

艾森豪威爾將進攻柏林的任務讓給了蘇聯,因為他覺得進攻柏林會讓盟軍損失大約十萬兵力。事實上,由於柏林守軍的頑強抵抗,250萬人的進攻部隊中陣亡了大約30萬,柏林戰役也由此成為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城市攻堅戰。

東線的恐怖在於,蘇聯人民為了勝利可以付出任何程度的犧牲,哪怕是斯大林在視察莫斯科防空陣地時差點被空襲炸彈炸到,哪怕是列寧格勒被圍困八百多天餓死了半座城,哪怕是身為軍官的團政委在衝鋒時永遠跑在士兵前面第一個扛子彈。這是一個德軍橫行歐洲卻從未遇見過的敵人。這種敵人可能不比你強,但是隻要還有一口氣,他就繼續跟你打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