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和《人生》哪本書好?為什麼?

用戶36892112509


《活著》和《人生》哪本書好?為什麼?

回答這個問題前,應當先搞清楚這兩本書分別寫了什麼?然後在進行比較,就比較好回答問題了。

01 首先看看兩本書都寫了什麼。

1.《活著》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之一,小說講述了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從此窮困之中的福貴開啟了悲慘一生的故事。富貴因母親生病去城裡給母親請郎中,沒想到半路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過世。長大後的兒子在給縣長夫人抽血時因抽血過量死亡,女兒鳳霞生孩子,也因難產死在了手術臺上,不久,妻子家珍也因病離世。女婿二喜在工地工作,被水泥板夾死。唯一的外孫苦根與福貴相依為命,生活十分艱難,福貴心疼外孫吃不上飯,便給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卻因吃豆子撐死了。

《活著》中,富貴身邊的親人一個接一個的死亡,最後孤零零地只剩下了富貴和他那頭也叫“富貴”的老牛。餘華通過富貴和他一家的悲慘命運,讓我們看到了活著的不易和活著的意義。

2.《人生》是陝西作家路遙的成名作。描寫了農村青年高加林在城裡讀完高中,畢業後回到農村當了一名民辦教師,但不久又被大隊書記的兒子頂替,只能去種地。這時候本村漂亮但沒文化的女孩劉巧珍對高加林一見傾心,並向高加林大膽表白愛情。高加林也很喜歡漂亮的巧珍,兩個年輕人談起了戀愛。命運有時候總是讓人難以琢磨。機會再次降臨到高加林頭上,他又進城當上了一名記者,工作幹得順風順水。進城後的高加林,感到了自己和巧珍的差距,最後放棄了巧珍,選擇了城裡的同學黃亞萍。然而命運再一次捉弄了高加林,他進城上班的事被人舉報,到手的工作飛了,不得已,高加林重新回到了農村。此時巧珍已嫁人,但她仍然深愛著高加林,她求姐姐的公公、村支書高明樓給高加林一個機會,讓他繼續去學校教書。高加林最後懊悔地痛哭。

作家路遙通過高加林和劉巧珍的愛情悲劇描寫,讓我們在痛惜他們的同時,也對人生進行深刻反思。高加林雖然出生在農村,但他的身上具備了現代青年自信堅毅的品格,他熱切地渴望離開愚昧落後的農村,成為城市生活的一份子。為此,他拋棄了農民固有的那種傳統的狹隘觀念,開始了對自身和社會的重新認知。可以說,正是都市文明和鄉村的落後愚昧的對立所產生的矛盾造就了高加林這樣的邊緣人物。

02 兩部作品的不同之處

1.時代背景不同。《活著》的寫作背景是以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直至文化大革命等為時代背景。

《人生》則是以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初期為時代背景。

2.人物性格不同。富貴一生雖經歷了眾多親人的死亡,但他從沒想過與命運抗爭,而是選擇默默承受。餘華就是想通過富貴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來告訴我們:“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高加林不同,高加林自始至終一直都想做出改變,但無奈個人力量太過於渺小。

03 結論

《活著》和《人生》究竟哪本書好?

1.《活著》出版後,先後榮獲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最高獎項,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勳章,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法國國際信使外國小說獎併入選香港《亞洲週刊》評選的“20世紀中文小說百年百強”;併入選中國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九十年代最有影響的10部作品”。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

2.《人生》入選“中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最有影響力小說”。

3.我認為,這樣優秀的兩本書,很難說孰優孰劣。但如果從作品的厚重度上來說,《活著》要勝一籌;而從閱讀體驗上來說,《人生》要好一些。畢竟讀《活著》太壓抑了,讓人喘不過氣來。

你同意我的看法嗎?

我是喜歡讀書的清音夜讀,願和朋友們相互交流學習,喜歡請關注點贊轉發!

清音夜讀


路遙的《人生》和餘華的《活著》都是我今年剛看過的作品,兩本書都不錯,一定要說誰更好的話,我覺得挺難的,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看法。

兩本書對我的影響不一,我也是在不同的處境下看的。



看《人生》時,我正面臨一個兩難的選擇,一如主人公高加林所面臨的那般,而從這部小說中我也看到了自己的結局,後來果真應驗了。

那時我本已經認識了一個男孩,同事介紹的,和他聊了快兩個月,感覺還可以。因為對方在深圳工作,我們就見了一面。我沒有告訴家裡人,畢竟他在外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說了只會招到反對。

正因此,家人不知情,又給我安排了另一次相親,加那個男孩子之初,我拒絕的意味已經很明顯了,以為對方會明白的。不想他還是同意見面,我也被家人逼著去了。去之前,我是抱著應付的態度,想著見了就走,不想事情完全亂了套。一天的接觸下來,我發現他可能確實更適合,於是陷入兩難,不知道該怎麼辦。



在兩個男孩子間,我糾結了許久,就像高加林一樣,不知道該選擇劉巧玲還是黃亞萍。當我選擇跟著自己的心走,不考慮別的時,原來兩個男孩子都已和我沒了關係。一個是我先放棄的,另一個我選了對方卻說不合適。故事到此為止,和高加林的結局如出一轍。

相似的經歷,一度讓我覺得《人生》彷彿就是為自己而寫,自然對它有份特別的感情,無法言表。



而看《活著》時,我正處於人生的低谷,幾次有輕生念頭,這本書看完我的心情特別沉重。

主人公福貴的遭遇堪比坐過翻車,起伏實在太大了,一般人都難以承受。和他一比較,我發覺自己所經歷的事簡直是不值一提。可能算是以毒攻毒,對症下藥,看完後我突然就釋然了,決定好好活下去。

人生很難,但還是要活著,為了我們愛的人,更為了愛我們的人。



這兩本書都是我今年讀過的好書之一,對我的影響頗大,都挺好的,值得一看。


喃噠喲


個人認為,餘華的《活著》是所讀過的名著裡最悲慘的一本書,其悲慘程度甚至超過了《悲慘世界》和《穆斯林的葬禮》。福貴本是一個富貴人家的玩世不恭的少爺,經歷種種事情之後,他便成立一個老實生活的老實人,然而世界並沒有因此而善待與他,到了最後,他的兒子,女兒,妻子,女婿,甚至到了最後,他唯一的親人,就是他的外孫,也因為吃毛豆而死了。整個世界就在這樣的痛苦的虐待他之後只留下了它一個人在這世界上。到了最後,文中描寫的年輕人去看到老福貴的時候,這個遭受了這個世界最大的苦難的老人,趕著他買來的一頭跟他一樣年老的取名為福貴的牛,正在勉力耕田。但是你聽他說話,看他做事,卻沒有半分的怨憤和悲觀,他還是在堅持著他的人生。餘華後來在作一篇序的時候,說:“其實我想,活著的意義,或許就是活著本身。”其實過了這麼多年,我也才終於明白,其實生命的意義,真的,就是生命這個過程的本身。我想,這也許就是《活著》為什麼會如此受重視的原因,因為他揭示了生命最純粹的意義。


最初映畫


《活著》展現了漫長歲月中複雜變幻的“人生”,《人生》只是在人生截面摘取、編織的一個有趣的故事。



《活著》將主人公福貴從高處拽下來,讓他的一生(包括家庭)隨著時代的變遷跌宕起伏,對社會、人性、不可捉摸的命運的探究深至骨髓,展現出的時代對人的捉弄或個人命運中體現出的時代烙印,都讓我們唏噓不已。

《人生》只是一個故事,時間跨度較短,就是一個年輕人找對象、找工作失敗的故事。似要探究如何對待人生的關鍵點:愛情和事業。但均流於表面了!



先說愛情,戀愛的各方有矛盾衝突,才會有深度吧?但幾個人的愛情觀出奇地一致,都以遵循城裡、農村身份的對應為首要:高加林是農民時愛巧珍,是城裡人時愛黃亞萍;巧珍在加林是民辦老師(非純正農民)時甚至不敢表白,是農民時立刻火熱相愛,加林又變成城裡人時,她馬上嫁給了另一個農民馬栓;黃亞萍在加林是農民(含民辦教師)時,本來不愛張克男,但因張畢竟是城裡幹部身份,就一直不冷不熱地處著,加林一成為城裡人,她立馬與張分手、投入加林的懷抱,加林成了農民,又馬上與加林分手。“門當戶對”得都如此嚴格,只有現實的權衡,沒有愛情的掙扎和反抗,沒有矛盾、沒有衝突,連糾結都沒有!可憐、無辜的是張克男和馬栓!

事業也是如此。加林的民辦教師被人以權勢頂掉了,復歸農民,頂掉者還擔心加林會報復,結果,加林除了沮喪,憤怒是微乎其微的!等加林的叔叔當了局長,他立刻得勢進城了。張克男的母親只是出於報復舉報了加林走後門,加林失去了縣委的工作和城裡人身份,要重新成為一個農民了,原來頂掉加林民辦教師的“權勢”答應幫助加林重新成為民辦教師,又讓加林激動不已,他不會想這是不是同樣的“走後門”!

反正,我看不到《人生》對城鄉差別摧毀愛情的悲劇揭示,看不到對城市、農村生活的價值追問,看不到對“走後門”等社會現象真正的反思和批判,也看不到對城鄉間人才流動問題的思考,它只是一個有趣的故事。


鄭光赫


兩本書我都讀過,路遙的《人生》講的是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餘華的《活著》講的是農村人福貴悲慘的人生遭遇。

我覺得兩本書都讀的很順暢,經典就是經典。但是我喜歡看《活著》。

說個題話外話,就像我小時候一直追著看湖南衛視的還珠格格以及後來的泡沫愛情劇,為啥吸引我呢,只不過是滿足一種幻想,因為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那種只靠愛情就能活的感情和遭雷劈的概率差不多,印象深刻的內容大多有一種代入感。

這也是我喜歡活著這本書的原因,改革開放後,很多家庭都發家致富了,甚至有的是暴富。我身邊的親戚,有的收入普通,起早摸黑做著同一件工作賺取點辛苦錢,養家餬口。有的錢太多了,後來吸毒,嫖娼,賭博去了,好好的家庭支離破碎。當我看完福貴一生的風霜雪雨後,主人公福貴牽著起了同樣名字的老牛消失在田地的暮色中。人一生的禍福無法預測,福貴就那樣活著,我身邊的人那樣活著,我又是怎麼活著?我趴在床上哭了很久很久。

人活在世上,最痛苦的不是自己死去,而是看著身邊的人一個個地離去。福貴因生性嫖賭而輸光了所有家當、抵押了土地與房子,父親因此氣死,母親幾年後也病逝,女兒鳳霞因小時候高燒而變成了聾啞人、妻子家珍患上軟骨病。在親人離世的痛苦中,白髮人送黑髮人為最痛,福貴的兩個孩子都死於意外,兒子有慶因輸血時失學過多而死,女兒因生孩子大出血而死,同一家醫院。隨後三個月,福貴的妻子家珍也離去。再來就是女婿二喜在工地工作時被水泥板壓死了,最後孫子苦根吃豆子撐死了。

福貴總結自己一生的時候說:“年輕時靠著祖上留下的錢風光了一陣子, 往後就越過越落魄了,這樣反倒好,看看我身邊的人,龍二和春生,他們也只是風光了一陣子, 到頭來命都丟了。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 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 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 我還活著。

質樸無華的文字,真真切切的情感,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會想到我身邊的人,明白一個道理:“禍兮旦福”,這是打動了我的地方。


真俊本君


文學作品尤其是大家的作品,我們要的是品讀,品味,反覆琢磨,細細思考,從再苦再難,悲觀失望,走頭無路中總有一股向上的力量,讓你在褻瀆人性的時候又從中看到一絲善良,一線光明,讓人生豐富,有活下去而且要活的有滋有味,體味悲苦的人生中的真善美。

我喜歡讀路遙的作品,總是在平凡的人物中顯出不平凡,在芸芸小人物中顯出光輝,聽評論他的作品中沒有那種十惡不赦的壞人,他作品中的小人就象是身邊的人,自私自利中又不乏善良正直,總是那麼有血有肉,這是一般作品所不能及的。

路遙的《人生》和餘華的《活著》都是我今年剛看過的作品,兩本書都不錯,一定要說誰更好的話,我覺得挺難的,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看法。

兩本書對我的影響不一,我也是在不同的處境下看的。

看《人生》時,我正面臨一個兩難的選擇,一如主人公高加林所面臨的那般,而從這部小說中我也看到了自己的結局,後來果真應驗了。

那時我本已經認識了一個男孩,同事介紹的,和他聊了快兩個月,感覺還可以。因為對方在深圳工作,我們就見了一面。我沒有告訴家裡人,畢竟他在外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說了只會招到反對。

正因此,家人不知情,又給我安排了另一次相親,加那個男孩子之初,我拒絕的意味已經很明顯了,以為對方會明白的。不想他還是同意見面,我也被家人逼著去了。去之前,我是抱著應付的態度,想著見了就走,不想事情完全亂了套。一天的接觸下來,我發現他可能確實更適合,於是陷入兩難,不知道該怎麼辦。

在兩個男孩子間,我糾結了許久,就像高加林一樣,不知道該選擇劉巧玲還是黃亞萍。當我選擇跟著自己的心走,不考慮別的時,原來兩個男孩子都已和我沒了關係。一個是我先放棄的,另一個我選了對方卻說不合適。故事到此為止,和高加林的結局如出一轍。

相似的經歷,一度讓我覺得《人生》彷彿就是為自己而寫,自然對它有份特別的感情,無法言表。

而看《活著》時,我正處於人生的低谷,幾次有輕生念頭,這本書看完我的心情特別沉重。

主人公福貴的遭遇堪比坐過翻車,起伏實在太大了,一般人都難以承受。和他一比較,我發覺自己所經歷的事簡直是不值一提。可能算是以毒攻毒,對症下藥,看完後我突然就釋然了,決定好好活下去。

人生很難,但還是要活著,為了我們愛的人,更為了愛我們的人。

這兩本書都是我今年讀過的好書之一,對我的影響頗大,都挺好的,值得一看。

兩本書我都讀過,路遙的《人生》講的是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餘華的《活著》講的是農村人福貴悲慘的人生遭遇。

我覺得兩本書都讀的很順暢,經典就是經典。但是我喜歡看《活著》。

說個題話外話,就像我小時候一直追著看湖南衛視的還珠格格以及後來的泡沫愛情劇,為啥吸引我呢,只不過是滿足一種幻想,因為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那種只靠愛情就能活的感情和遭雷劈的概率差不多,印象深刻的內容大多有一種代入感。

這也是我喜歡活著這本書的原因,改革開放後,很多家庭都發家致富了,甚至有的是暴富。我身邊的親戚,有的收入普通,起早摸黑做著同一件工作賺取點辛苦錢,養家餬口。有的錢太多了,後來吸毒,嫖娼,賭博去了,好好的家庭支離破碎。當我看完福貴一生的風霜雪雨後,主人公福貴牽著起了同樣名字的老牛消失在田地的暮色中。人一生的禍福無法預測,福貴就那樣活著,我身邊的人那樣活著,我又是怎麼活著?我趴在床上哭了很久很久。

人活在世上,最痛苦的不是自己死去,而是看著身邊的人一個個地離去。福貴因生性嫖賭而輸光了所有家當、抵押了土地與房子,父親因此氣死,母親幾年後也病逝,女兒鳳霞因小時候高燒而變成了聾啞人、妻子家珍患上軟骨病。在親人離世的痛苦中,白髮人送黑髮人為最痛,福貴的兩個孩子都死於意外,兒子有慶因輸血時失學過多而死,女兒因生孩子大出血而死,同一家醫院。隨後三個月,福貴的妻子家珍也離去。再來就是女婿二喜在工地工作時被水泥板壓死了,最後孫子苦根吃豆子撐死了。

福貴總結自己一生的時候說:“年輕時靠著祖上留下的錢風光了一陣子, 往後就越過越落魄了,這樣反倒好,看看我身邊的人,龍二和春生,他們也只是風光了一陣子, 到頭來命都丟了。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 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 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 我還活著。

質樸無華的文字,真真切切的情感,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會想到我身邊的人,明白一個道理:“禍兮旦福”,這是打動了我的地方。


四川應急救援高成龍


《活著》和《人生》講歷了兩個不同的故事,均出自大師之筆,堪稱經典。但若論兩本書哪本好,需要從以 下幾點進行分析。

第一,《活著》和《人生》的故事概述

《活著》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人生》是作家路遙創作的小說,也是其成名作。原載《收穫》1982年第三期,獲1981——1982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小說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時空背景,描寫了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構成了其故事構架。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構成了故事發展的矛盾,也正是體現那種艱難選擇的悲劇。

第二,《活著》和《人生》所獲獎項

《活著》的作者餘華因這部小說於2004年3月榮獲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勳章。

《人生》的作者路遙因這部小說於2018年9月27日 入選“中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最有影響力小說”。

第三,《活著》和《人生》的創作背景

《活著》的作者餘華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作者,作者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於是就有了1992年的《活著》。

《人生》的作者路遙生活在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商品經濟的活躍打破了農村的僵持與保守,具有現代文明的城市開始對一直困守在土地的農民產生強烈的誘惑背景下,當路遙年輕時不停地奔波在城市與鄉村時,他最為熟悉的生活即是“城市交叉地帶”,充滿生氣和機遇的城市生活對於像他那樣的身處封閉而又貧困的農村知識青年構成了一種雙重的刺激,不論在物質還是在精神上。路遙思考並理解了這一現象,在城市化的浪潮洶湧而來的種種衝擊中,他提出了農村知識青年該如何做出選擇。

第四,活著》和《人生》的影響力、

《活著》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人生》是路遙創作的第一部經典長篇小說,它的發表標誌著路遙的文學之路開始步入巔峰,也奠定了他在當代文學史的地位。這部作品一經發表,就引起了強烈的學術爭議,不僅因為它是理想童話和現實悲劇的矛盾結合,它所描述的愛情悲劇也引發了人們對現實社會的思索。

兩部小說均被改編為電影,描述了那些特殊年代小人物的悲歡離合,也反應了一個時代變遷對小人物的真實影響。兩部作品我都很喜歡,但若非要在兩本書裡分出“最”字來,我更偏愛餘華的《活著》,這本書告訴了我無論身處何種環境,活著就好。

歡迎大家關注我,或在評論區留言,共同看本好書,分享體會。


幸運的竹子



啟程vlog


個人認為,餘華的《活著》是所讀過的名著裡最悲慘的一本書,其悲慘程度甚至超過了《悲慘世界》和《穆斯林的葬禮》。福貴本是一個富貴人家的玩世不恭的少爺,經歷種種事情之後,他便成立一個老實生活的老實人,然而世界並沒有因此而善待與他,到了最後,他的兒子,女兒,妻子,女婿,甚至到了最後,他唯一的親人,就是他的外孫,也因為吃毛豆而死了。整個世界就在這樣的痛苦的虐待他之後只留下了它一個人在這世界上。到了最後,文中描寫的年輕人去看到老福貴的時候,這個遭受了這個世界最大的苦難的老人,趕著他買來的一頭跟他一樣年老的取名為福貴的牛,正在勉力耕田。但是你聽他說話,看他做事,卻沒有半分的怨憤和悲觀,他還是在堅持著他的人生。餘華後來在作一篇序的時候,說:“其實我想,活著的意義,或許就是活著本身。”其實過了這麼多年,我也才終於明白,其實生命的意義,真的,就是生命這個過程的本身。我想,這也許就是《活著》為什麼會如此受重視的原因,因為他揭示了生命最純粹的意義。


許都風采


文學作品尤其是大家的作品,我們要的是品讀,品味,反覆琢磨,細細思考,從再苦再難,悲觀失望,走頭無路中總有一股向上的力量,讓你在褻瀆人性的時候又從中看到一絲善良,一線光明,讓人生豐富,有活下去而且要活的有滋有味,體味悲苦的人生中的真善美。

我喜歡讀路遙的作品,總是在平凡的人物中顯出不平凡,在芸芸小人物中顯出光輝,聽評論他的作品中沒有那種十惡不赦的壞人,他作品中的小人就象是身邊的人,自私自利中又不乏善良正直,總是那麼有血有肉,這是一般作品所不能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