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百年前老照片:督軍治下生活不易,看了很壓抑


1913年5月30日,昌黎三屯營的街道。民國初年,植物學家弗蘭克·邁耶多次進入直隸省進行考察探險,並用隨身攜帶的相機在所經之處拍攝照片。他的目的是進行自然科學方面的考察,但他的攝影作品具有很高的社會史意義,值得我們珍視。

1913年5月30日,昌黎三屯營的木柴市場。邁耶到來的那些年頭,清朝剛剛滅亡,國家百廢待興,這些照片為貧窮落後的社會面貌做了生動的註腳。再加上黑白的色調,更加突出了那種壓抑滄桑的觀感。現在向孩子說“貧窮落後”他們很難理解,邁耶的照片則有一圖勝千言之效。

1913年8月8日,站在蔚縣小五臺山頂俯瞰。邁耶來考察時,直隸省的叫法沿襲清朝之名。“直隸”地區在清朝特指天子腳下的心腹之地,進入民國皇帝沒了,但直屬首都的意思沒變。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將直隸省改為河北省。


1913年8月14日,蔚縣小五臺山北坡的民居。清朝時期,保定為直隸省省會,是直隸總督駐地,晚清時總督也有一半時間駐紮天津。民國時期直隸省會依然是保定。保定長期為直隸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以及北方區域性中心。

1913年9月1日,蔚縣小五臺山下的鄉村。1912年至1916年,直隸省的都督先後由張錫鸞、馮國璋、趙秉鈞、朱家寶擔任,他們無一例外都是袁世凱的親信。同時,這些人還兼任了直隸省的行政官職。

1913年9月2日,蔚縣桃花鎮附近正在打糧食的村民,他們身後是土坯房。

1913年9月14日,鄉村的石門。袁世凱當大總統的那幾年,直隸省正在醞釀一股勢力,那就是直係軍閥。隨著袁世凱去世,這股勢力終於浮出水面,與皖系、奉系等爭權奪利。直係軍閥大多出身直隸省,在政治理念上存在共鳴,利益比較一致,代表人物有馮國璋、曹錕、吳佩孚、齊燮元、孫傳芳等。

1916年12月4日,興隆的一家客棧。

1916年12月5日,興隆的茅草屋。當年直隸省並非沒有進步,但各項建設集中在城市,對廣大農村而言改善不大。農村的茅草房、土坯房普遍存在,農民餓肚子的現象普遍存在,農業基本維持著靠天吃飯的狀況,技術進步緩慢。

1916年12月8日,遵化馬蘭峪果園裡的人們。馬蘭峪被譽為京東名鎮,西去不遠便是聞名天下的清東陵。乾隆年間以來,這裡商賈雲集,繁盛一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