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產之路仍坎坷,專家建議:要重視小散戶

  前言
  


  目前,全國豬價較年初大幅上漲了143.83%,豐厚的養殖盈利促進了各地市場養殖企業的復產與補欄。那麼,國內各地具體豬場復產情況到底如何?
  
  據卓創資訊檢測,截至11月底除北方局部地區外多數市場復產成效仍不盡人意。卓創資訊表示,隨著國內氣溫不斷地降低,南方市場開始進入疫情高發期,復養的腳步或“曲折坎坷”,今年冬季國內復養情況仍不容樂觀。
  
  而農業農村部專家也表示,從整個供給來看,豬肉整體供需偏緊的局面仍然存在,缺口不小,恢復生豬生產仍迫在眉睫。並表示不能忽視散戶養殖對於我國豬肉產量的重要作用,幫助中小養殖戶加快恢復生豬生產。
  
  2019年以來國內非洲豬瘟疫情由北至南快速傳播,9月份開始國家出臺相應的鼓勵補欄措施,各級政府鼓勵復養政策層出不窮。截至11月底除北方局部地區外多數市場復產成效仍不盡人意。那麼國內各地具體復產情況如何?復產情況不一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未來國內復產又將是何種趨勢呢?
  
  豬價漲幅
遠超預期,豐厚的養殖盈利促豬企復產與補欄

  
  卓創監測截至11月底,國內外三元出欄均價32.38元/公斤,較年初大幅上漲19.10元/公斤,漲幅達143.83%。最高價出現在10月27日,外三元出欄均價41.96元/公斤。價格漲幅另業者瞠目結舌,尤其是8-10月份。
  
  豬價大幅上漲根本原因是生豬存欄量的大幅下滑,農業農村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國內生豬存欄量同比下滑41.40%,而能繁母豬存欄亦大幅下滑37.80%。多數機構樣本調研數據更是遠超40%,卓創樣本調研截至11月底生豬存欄損失59.34%,環比上月存欄小幅回漲。
  
  豬價的大幅上漲必然帶來豐厚的養殖盈利。隨著豬價的上漲,自繁自養養殖盈利節節攀升,8月9日養殖盈利突破千元大關。隨後豬價快速上漲,10月9日全國自繁自養平均盈利超2000元/頭,進入超高盈利期。短短13天后的10月22日養殖盈利更是突破3000元/頭,進入“暴利”時期,但“暴利”持續時間並不長,進入11月份回落至3000元/頭範圍內。最高養殖盈利時間點基本與豬價最高點重合,為10月29日3155.92元/頭。
  
  豐厚的養殖盈利促進了各地市場養殖企業的復產與補欄。如下表所示,國內最早復產的地區為東北,東四省及山東市場3月份開始復產,隨後華北市場進入開始復產的階段。隨著時間的推移,華南市場及西南市場陸續開始復產。華中市場因疫情二次感染,復產時間相對較晚。

  
  各地區大量復產的時間基本與開始復產的時間重合,發力較為迅速。華北部分規模企業投資較少的地區無明顯復產現象。西南市場雖復產開始時間較早,但6-8月份疫情高發,直至8月疫情尾聲時期方才開始大量復產。

增產之路仍坎坷,專家建議:要重視小散戶

  
  11月份存欄微幅回漲,未來增產之路仍坎坷
  
  進入11月份,國內天氣逐步轉涼,晝夜溫差增大,其他常規疫病進入高發期,降低了豬群的抵抗力。伴隨著消費旺季的逐步到來,國內生豬調運活躍度增加,豬肉市場交投氣氛不斷升溫,成為非洲豬瘟疫情再次傳播的“鋪墊”。據瞭解國內非洲豬瘟疫情仍時有發生,尤其是在最先復養、散養戶佔比較多的東北地區;另外山東局部、河南北部疫情此起彼伏。
  
  如上圖所示,截至11月底,國內存欄已有所恢復,連續2個月小幅回漲,尤其是能繁母豬存欄量,前期“商轉母”已初現成效。生豬存欄損失同比下滑幅度降至59.34%,但由於部分地區疫情再起,產能再度縮減,一定程度上抵消增產量,因此環比上月僅回升1個百分點。
  
  目前國內復產仍在不斷進行,但冬季疫情高發的情況抑制了養殖單位復產、擴產的積極性,對散養戶而言更是望而卻步。加之高企的二元母豬及

仔豬價格,將資金實力較差的中小養戶置之門外。隨著國內氣溫不斷地降低,南方市場開始進入疫情高發期,復養的腳步或“曲折坎坷”。卓創預計今年冬季國內復養情況仍不容樂觀,在疫苗未研製成功前,2020年國內生豬存欄或難以大幅回升,豬肉供應缺口或將持續。
  
  專家:不能忽視散戶養殖對於我國豬肉產量的重要作用
  

  近日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豔麗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自8月30日開始,農業農村部會同相關部門出臺了17條政策措施,包括規範禁養區劃定和管理、縮短非洲豬瘟撲殺補助發放時間,明確生豬及其產品綠色通道政策、保障生豬養殖用地、支持新建改擴建豬場等扶持生豬生產的措施,對促進生豬生產加快恢復起到了很大的支撐作用。
  
  她認為,11月份豬肉價格回落是政策調控、供需矛盾有所緩解等多方面因素所致,但是從最新數據看,12月初的豬肉價格又有小幅上漲。年底將至,節日密集來臨,傳統消費旺季到來,豬肉價格仍有季節性上漲空間,或將保持高位震盪調整態勢。

  
  未來要穩定豬肉價格,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副研究員王立剛認為,針對地方養豬產業特點,因地制宜制定政策,效果才能更明顯。從2018年統計數據看出,我國養豬巨頭20強的出欄量只佔全國總出欄量的10%左右,預計經過今年的調整,以後佔比會快速增加,但同時不能忽視散戶養殖對於我國豬肉產量的重要作用。
  
  王立剛提出,目前雖然對母豬和生豬存欄等數據有統計,但凍肉庫存等監測數據相對欠缺,希望國家今後加強這些數據的監測並公開,有利於幫助生產者分析市場需求。
  
  對此,陳豔麗有相同看法。她認為,政府要加強對生豬生產和市場、飼料生產等情況的跟蹤監測,強化信息發佈,通報生豬生產和市場供應走勢,加強政策措施解讀,回應社會關切,更好地引導市場預期。
  
  對於明年豬肉價格走勢,陳豔麗表示,以往每年豬肉產量大概是5400萬噸,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下降了1000萬噸左右,從整個供給來看,豬肉整體供需偏緊的局面仍然存在,缺口不小,恢復生豬生產仍迫在眉睫。
  
  陳豔麗建議,一是隨著寒冬到來,消費旺季來臨,生豬調運增多,防疫是關鍵,政府要進一步加大對非洲豬瘟疫情的防範防控和信息通報,穩定養殖端信心。二是加大政策性生豬保險推廣力度,生豬保險能夠幫助養殖戶應對突發災害、疫情等突發事件,從長遠看有利於生豬養殖的可持續發展。三是要重視小散戶,幫助中小養殖戶加快恢復生豬生產。

文章轉載中國養豬網,整合自中國養殖網,如有侵權請聯繫01062979382,我們會立即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