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品大官葉名琛,被俘虜到印度,當猴子供人觀賞,是什麼情況?

遊子dream


葉名琛可以說是清朝時期最出“洋相”的一個總督,他不止被外國人當猴子看,即使是現代人看了,也感覺他是一個怪物。

清朝時期的一品大員,不是誰都能當的,葉名琛能夠當上兩廣總督必然有著他的厲害之處,這裡要說一下,清朝時期一共八位總督(不算清末設立的東三省總督),都是掌握實權的封疆大吏,按照實力排名,首位的是直隸總督,其轄區包括現在的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等地區;其次是兩江總督,其轄區包括江蘇、江西、安徽等地區;第三位的兩廣總督轄區包括,廣東和廣西。

直隸是因為靠近權力中樞,轄區大,人口多,所以位置重要,而兩江是當時最富庶的地區,因此也很重要,兩廣能夠排名第三是因為當時清朝唯一的通商口岸就設立在廣東,經濟也很發達。

按照道理來說,兩廣總督應該是富得流油的一個差事,奈何對外貿易對兩廣總督來說也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確實油水多,另一方面跟洋人打交道,他比較麻煩,尤其是對中國虎視眈眈的洋人。

所以,從1840年開始,兩廣總督走就開始走背字,麻煩不斷,你想想鴉片戰爭從這裡開打,還有你的好,著名的禁菸大臣,當時的政治明星林則徐就在兩廣總督的位置上隕落了,接替他的琦善也是滿清權貴,結果沒幹多久,也因為鴉片戰爭的事被革職了。

可以說,廣東由於是封閉的清朝唯一的開放窗口,人民思想開放,社會治安很不好,因此廣東也始終是爆發革命的策源地,葉名琛能夠1852年幹到1858年,長達六年之久,也是相當不容易的。

葉名琛之所以能夠穩坐兩廣總督,在於其在坐鎮兩廣時期雷厲風行的鎮壓農民起義,很多人看到葉名琛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的表現,認為葉名琛是一個窩囊廢,並不懂得打仗,不知道是怎麼做到這個位置上的。

其實,葉名琛是一個很厲害的人,1851年金田起義爆發後,很快從廣西涌入廣東,進攻廣州,當時葉名琛是廣東巡撫,他率領一萬五千兵馬居然抵抗了20萬太平軍的進攻,並且將太平軍趕出廣東地面。

葉名琛也並非貪官汙吏,他屬於那種家裡比較有錢,然後又比較有才華,考中進士,任翰林院編修,在明清時期貌似有一個傳統,不入翰林的人,沒有機會進入內閣,由此可見,其仕途起點至高,1847年擔任廣東巡撫,1852年擔任兩廣總督,當時對他評價極高:“葉相以翰林清望,年未四十,超任疆圻,既累著勳績,膺封拜,遂疑古今成功者,皆如是而已。”

葉名琛在對待洋人時,態度也十分強硬,在他的身上,我似乎看到了林則徐的影子,只不過林則徐更幸運,第一次鴉片戰爭剛打不久,他就被免職了,人們反而同情他,認為只要清廷不換掉林則徐,鴉片戰爭必然可以獲勝。

葉名琛的倒黴之處在於,他可能一直把林則徐當成自己的政治偶像,在對待洋人的態度上,十分強硬,當時廣東民眾和朝廷都認為葉名琛是好樣的。

1856年,亞羅號事件爆發,其實這個事件本來不關英國人的事情,只是當時中國商船打著英國的國旗從事貿易,清廷當即給予逮捕,結果英國人藉機挑事,認為清政府正處於太平天國運動的水深火熱當中,趁機想要清政府承認其在華權益。

葉名琛也以強硬的態度拒絕跟英國人交涉,結果英國人氣憤的佔領了廣州,但是佔領廣州也無濟於事,因為英國人對這場戰爭還沒有準備好,於是又撤了出去,當時正處於太平天國軍事全盛期間,清軍則節節敗退,處於內外交困當中的咸豐皇帝得到這個消息,還以為葉名琛打敗了英國,反而嘉獎葉名琛幹得好。

有了咸豐帝的鼓勵,葉名琛更不懼怕英國人,隨後以更加強硬的姿態對待英國人,1857年9月,英法聯軍的海軍到達廣州,令葉名琛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當時的朝廷眼見即將開戰,反而責怪他不應該掀起戰爭,由於朝廷的不支持,葉名琛的抵抗也就沒有持續下去的動力了。

不久之後,英國艦隊直接開入廣州,要求葉名琛立即投降,但是葉名琛卻毫無反應,也不抵抗,也不投降,也沒有逃跑,最後被英國人一臉懵逼的俘虜了。

對於葉名琛這樣一位在清廷內位高權重的人物,作為勝利者的英國人也不敢怠慢,並沒有把他當作戰俘來對待。

在將其帶到“無畏號”軍艦時,還允許他攜帶僕人,和一些生活用品,就這樣清朝的一品大員,兩廣總督在無畏號上待了48天后,被送往印度的加爾各答,葉名琛自詡“海上蘇武”,不吃外國人的糧食,只吃從中國帶去的糧食,在糧食吃完之後,絕食而死。

對於葉名琛這樣的一位“奇葩”,估計不止是當時的人認為他是怪物,就是現代人也無法理解,這位“六不總督”,還有待歷史的評價。


匹諾曹jun


這是真事兒,清朝晚期確實有個封疆大吏被英國人抓到印度關押起來,但是也沒有那麼不堪,當成猴子供人觀賞說的太嚴重了,他到印度因為水土不服很快就死了,這個人就是晚清兩廣總督葉名琛,當時人稱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六不總督。

葉名琛,晚清正一品兩廣總督,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無作為,被英軍俘虜至印度,最後客死異國他鄉。

葉名琛,武漢人,1807年出身醫宦之家,祖上經營“葉開泰”藥鋪,家族殷實,祖父葉繼雯做過給事中、玉牒館纂修,父親葉志詵為兵部郎中,而葉名琛從小就聰明,在當地“以詩文鳴一時”,26歲就考取了進士,翰林院庶吉士入仕,先後擔任興安知府、江西鹽法道、湖南布政使,40歲擔任廣東巡撫,算是早年得志了,1852年署兩廣總督,直到1858年被英法聯軍俘虜,他一直在這個職位,中間又拜為體仁閣大學士,封一等男爵,足以看出道光皇帝對他的信任,他也是名副其實的正一品大員。

圖為第二次鴉片戰爭時,在廣州黃埔港集結準備北上的英法艦隊。

但這個人打內戰可以,搜刮百姓在行,但打外戰,滅洋鬼子卻是個傻瓜和草包,當年他可是曾國藩得力的後勤部長,整個兩廣被他抽釐壓榨,專供了江、浙各省湘軍的軍餉,說到底葉名琛的頂戴是靠搜刮百姓換來的。但隨著1856年英國侵略者在廣州炮製了亞羅號事件,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葉名琛的日子不好過了。

圖為晚清的廣州城。

他知道打不過洋人,所以他不戰,整天在廟裡搞巫術活動,準備用鬼神嚇退洋人,英法聯軍可不管他打不打,直接進軍,他下令廣東水師不準抵抗全部撤走,是為不守,英法聯軍僅15天就佔領了廣州城,這時葉名琛才開始組織兵勇準備還擊,此時洋人派人來叫葉名琛罷兵講和,說凡事好商量,屢次三番他堅決不和,英法聯軍看到葉名琛油鹽不進,怎說都沒得談,再也不客氣,直接對其發動進攻,幾發炮彈落在葉名琛的船上,神奇的是這位總督命真大,竟然沒死,於是被英國人俘虜到了“無畏號”。

葉名琛的家族是當年武漢的豪族,一方面科舉入仕做官,一方面開藥鋪濟世救人,經營的“葉開泰”是塊響噹噹的金字招牌,民國時期與同仁堂、胡慶餘、陳李濟合稱為中國四大中藥房,圖為現在的葉開泰藥店。

英國人還是第一次俘虜清朝這麼高級的高員,所以沒有虐待他,還好吃好喝供著,然後派出各方人士進行勸降,葉名琛骨氣還是有的,怎麼說都不降,由於葉名琛打了敗仗,朝廷把責任全推到他身上,直接被免職,對英國人來說失去了價值,又不想放他回去,當時的“無畏號”要回到印度進行補給,於是將這位俘虜帶到了印度的加爾各答,囚禁在威廉炮臺,很多印度當地人都沒見過中國人長什麼樣,所以每天都有很多人趴在牆頭看稀奇,由於吃不慣印度的食物,天氣又炎熱,很多就生病,30多天後葉名琛就病死了。


圖文繪歷史


1858年1月,清朝兩廣總督葉名琛被虜至英軍“無畏號”上解往印度加爾各答,4月葉名琛得知覲見英國女王無望,絕食而死,這期間英軍對他禮敬有加,並無供人觀賞之說。



葉名琛是個可憐之人,他一是可憐在被虜往國外並死於異國他鄉,二是可憐在替咸豐帝背了黑鍋後還被黑出翔來。

從葉名琛的履歷來看,此人甚有天資,且是一個頗有能力的人。葉名琛,字昆臣,湖北漢陽人,26歲入仕,38歲便升任廣東巡撫,咸豐二年更是進兩廣總督皆通商大臣,成為權傾一時的督撫大臣。

葉相以翰林清望,年未四十,超任疆圻,既累著勳績,膺封拜,遂以古今成功者,皆如是而已。

他能力出眾,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平叛。在他主政廣東時,太平軍多次圖謀廣東,被他組建的民團一一擊敗,廣東省也成為南方少數沒有被太平天國波及的安定省份。其次是擊退英軍“亞羅號事件”的進攻。1856年10月23日,英軍借“亞羅號事件”闖入珠江,強攻沿岸炮臺,在葉名琛的指揮下,軍民合力,三元里大敗英軍,這也是近代第一次清政府擊敗列強,逼得英軍總督包令被解職,從手段而言,做到了有理、有利、有節,遠在西方的馬克思都對其讚歎不已,可見其能力突出。

即便這樣,腐敗無能的清政府仍然將第二次鴉片戰爭的黑鍋扔給了他,甚至現代史學上仍然有不少人認為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罪魁禍首就是葉名琛。

1857年12月,英法聯集結在廣州城外,要求入城修約,以“雪大恥,尊大體”為己任的葉名琛上奏咸豐帝請示。咸豐帝指示:“中原未靖,豈可沿海再起風波?”讓他“上不可辱國體,下不可開戰事,以息兵為要。”

這樣一來,他武裝起來的兩萬多民團,廣州水師,綠營官兵皆不能出戰,也不能求和,更不能投降,於是葉名琛很快在12月28日英法聯軍的攻擊中被俘,被當時稱為“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六不總督”。


但結合之前葉名琛的軍事手段而言,這顯然是一個有失偏頗評價。“不戰”是真的嗎?未必!咸豐帝不讓開戰,怎麼戰?“不和”的確是,他一直與洋人不和。“不守”是真的嗎?守了,為時已晚,綠營、民團皆在城外,拿什麼守?“不死”是真的嗎?事實上最後他絕食而死,不見得真的是不想死。“不降”的確是,他從始至終沒有承認過投降。“不走”也的確是,他沒有走,更不能走。

葉名琛的氣節比起廣州巡撫柏貴,那簡直是一個完人,柏貴投降英軍不說,更是被英法扶植為傀儡政權的代言人長達四年之久,成為中國近代第一個大漢奸。

而此時的咸豐帝是如何變態的呢?他把開啟戰端之罪名全部推給葉名琛不說,而且把廣州失陷的罪名也推給葉名琛,還怕英法兩國拿著葉名琛來要挾清政府,稱“該督辱國殃民,生不如死,無足顧惜”,此事的葉名琛已經變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清政府的薄情寡義、流氓無賴可見一斑。

1859年,從廣州帶來的糧食吃完之後,堅決不吃英國人提供的“異鄉粟米”絕食而死,英國人認為葉名琛是“一個英勇、果斷的人,廣州人一定為擁有這麼一個父母官而驕傲。”於是為了表示尊重,對葉名琛遺體放入棺中,外裹鐵皮運回廣東安葬。



對於這樣一位史說不清的歷史人物,我的應公正客觀的來謹慎的做出評價,而不是人云亦云,聽從小道故事。在葉名琛心中,或許有著太多的無奈,也曾有著拳拳報國心,但始終架不住一個腐朽的封建王朝的崩塌,他自稱“海上蘇武”,但沒有蘇武的好運氣,遇不到一個有尊嚴的王朝,最終落得個身死遭黑的下場,實在是可悲、可嘆!


望風瑟瑟


1860年,咸豐皇帝被洋人嚇得倉皇逃到了熱河行宮,後來更是以“天氣漸寒”為由躲在熱河不敢回京,最後於1861年8月22日憂鬱地死在了熱河。

這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所導致的後果,不過,葉名琛卻比咸豐皇帝更慘。

當然,葉名琛雖然夠慘,可多多少少也有一點骨氣,這一點咸豐皇帝卻又不如他了。

葉名琛前半生的路走得一直順風順水,18歲成為貢生,26歲中進士,28歲任廣東巡撫,45歲實授兩廣總督,誰不羨慕?

他被人稱為“六不總督”,即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一時為人所鄙,也因此被視為一個貪生怕死的軟骨頭。

可是,英國人在1849年吵著鬧著要進入廣州城的時候,葉名琛卻說什麼也不答應,1842年簽訂的《南京條約》雖然開放了廣州、寧波、福州、廈門和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可卻沒說讓你們洋人入城!

英國人生氣了,既然是通商口岸,你不讓我們入城,我們還通個屁的商?

不論英國人如何軟磨硬泡,葉名琛始終只有一個態度——不行!為了防止英國人可能派人打過來,葉名琛還招募好了鄉勇守城,擺出了“我說不行就不行,寧可一戰,也不讓你們洋人入城”的態度。

約翰牛氣得咬牙切齒,但也卻無可奈何,只能妥協。

道光皇帝將此次事件視為一次勝利,總算出了一口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憋下來的氣,高興得賞了葉名琛一個男爵。

1856年10月8日,葉名琛轄下廣東水師逮捕了走私船“亞羅號”上海盜和水手,已經憋屈了很久的英國人趁機胡攪蠻纏,隨後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

對於英國人的胡攪蠻纏和故意刁難,兩廣總督葉名琛是什麼態度呢?

英國人跑去找葉名琛說,“亞羅號”已經在香港註冊過了,是我們英國的船,我們擁有領事裁判權,你憑什麼在我們的船上抓人?放人,並且公開向我們的船員道歉!

葉名琛可沒被英國人嚇住,只是給了他們一個回覆,我們逮捕的12個人中有兩人已經查明是海盜,一人可作為證人,這三個人將會繼續接受審訊,餘下9人可以釋放,但是,道歉?抱歉,這不可能!

英國人隨後發出了最後通牒,24小時內必須釋放所有船員,並且道歉。

葉名琛看著咄咄逼人的英國人,最後迫於壓力釋放了12個船員,但是,道歉,仍然不可能!

雖然葉名琛在處理“亞羅號”事件的時候,處於被動地位,可是卻始終能夠秉持自己的氣節,守住了他自己的底線。

英國人則徹底失去了耐心,看著油鹽不進的葉名琛,英國人決定用戰爭來解決這場爭端,並從中攫取利益。

英國挑起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葉名琛也從來沒有奉行過所謂“不戰不和不守”策略,這更多是清政府對他的抹黑。

葉名琛一看英國人打過來,雖然認為英國所圖“惟貿易”而已,斷言15日後便沒事了,可是他仍然迅速出面號召和組織軍民一起抵抗英國人,整備了2萬多人的隊伍。

為了鼓勵軍民,他還發出了懸賞,每砍下一個英國人的頭,拿到衙門驗明即賞30元。

不過,英國當時已經從克里米亞戰爭中抽身出來,所以也能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到鴉片戰爭中,再加上當時可堪一用的清軍幾乎全用在了打太平軍上,所以葉名琛打得過英國人嗎?結果已經不言而喻了。

更難得的是,廣州城破在即,手下人紛紛勸他放棄廣州,說白了就是逃跑,可是他一直沒走,他守城了,只是守不住而已。

只憑這一點,他便已經不知道比後來一夜狂奔500裡的葉志超強多少倍了!

1858年1月5日,葉名琛被英國人俘虜,可是他仍然鎮定自若,沒有軟骨頭地向英國人求饒。

英國人俘虜葉名琛後,敬他的氣節,也恨他的強硬,一邊為防他的部將來救他,一邊想用他來增加和清政府談判的籌碼,所以一路帶著他去了印度加爾各答。

咸豐皇帝更狠,一聽說葉名琛被俘,擔心英國人拿他當籌碼,直接一口氣罷免了葉名琛的所有職務,明擺著是告訴英國人,你們俘虜了就俘虜了罷,反正我已經罷免他了,他已經無關緊要!

當時,葉名琛為什麼沒有選擇殉國呢?因為他一直以為英國人會押他去英國見英國國王,這在中國歷史上是一種常態,說白了就是向皇帝獻俘邀功。

他想著見到了英國國王,便可以當面據理力爭,可是他卻沒想到英國人只是將他帶到印度便停了下來。

所以,葉名琛在知道見不到英國國王之後,因為“所帶糧食既完,何顏食外國之物”,絕食身亡。

此外,英國人也從來沒將葉名琛當成“猴子”供人觀賞。

咸豐皇帝和清政府之所以刻意抹黑和醜化葉名琛,不外乎是想將第二次鴉片戰爭的黑鍋推給葉名琛,從而撇清自己。



懮國懮民


葉名珅為清末的兩廣總督,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俘,自詡“海上蘇武”。人稱六不總督: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

葉名珅作為當時清朝的高官,第2次鴉片戰爭的時候被英國俘虜,但是英國人並沒有為難他,更沒有拿他當猴子觀賞這樣的事情,雖然成為俘虜,但是,英國人還是敬重他的。

葉名珅被俘四十八天以後被英國人運往印度殖民地加爾各答,葉名珅在哪裡呆了一年多,葉名琛自詡“海上蘇武”,不吃外國人的糧食,只吃從中國帶去的糧食,在糧食吃完之後,絕食而死。



葉名珅當時被抓到船上的時候,英國人甚至允許他帶僕人和一些自帶的生活用品,他在船上呆了整整四十八天,就被英國人運往印度,在印度也沒有為難她,但他畢竟是當時清朝的高官,很多人都跑來看看高官向的什麼樣子,所以每天趴在窗臺看他的人絡繹不絕,就像看猴子一樣,葉名珅也是氣節的人,堅決不吃外國人的糧食,在他自己帶去的糧食吃完以後絕食而亡。


葉名珅出身富裕人家書香門第十八歲就考中貢生,26歲考中進士,他是一個比較聰明的人,同時也是一個具有民族氣節的人,最後活活餓死在他鄉,雖然做的事有時候欠考慮,但是也確實稱的上是一位英雄。


佳寧談歷史


這個問題問的有點不知所以然,作為清朝的一品大員,葉名琛被英國人俘虜,帶到了英國的殖民地,印度的加爾各達,這件事情是真實無誤的,但是就他被俘虜到印度之後,被人當成猴子觀賞的表述,顯然就不太對了。

清朝時期,全國範圍內總共有8位總督,都是實打實的封疆大吏,葉明稱能夠當上兩廣總督,確實是有兩把刷子的。並且當上梁廣榮總督之後還能做得穩,這才叫牛逼,畢竟以當時的形勢來看兩廣總督雖然是個好差事,但是也並不好坐。

兩廣地區是當時中國在南邊的大門,基本上洋人要想進入中國,絕大多數都是在廣東登岸,這裡離香港與澳門都比較近,意味著這裡的官員需要頻繁的跟洋人打交道,不出事還好,一旦出事就是國際性的大事件。

從1840年開始,兩廣總督就變得不那麼好乾了,大名鼎鼎的禁毒英雄林則徐,就是在兩廣總督的位置上掉下去的,接替林則徐的是,滿清權貴中的琦善,他沒幹多久也被擼了。隨後從1852年到1858年,兩廣總督葉名琛幹了6年之久,能夠坐穩這個職位的時間那麼久,足以可見葉名琛本人的能力是相當過硬的。

而葉名琛後來之所以會被英國人俘虜,主要原因還是在於他對於洋人的強硬態度,引起了,洋人的強烈不滿。而光緒皇帝錯誤的表彰,讓葉名琛以為自己強硬的態度得到了朝廷的默許,因此,在,後來英法聯軍到達廣州之後,做出了錯誤的決定,導致自己身陷囹圄。

1857年9月,英法聯軍的海軍到達廣州,當時的滿清政府以為英法聯軍會對清朝開戰,所以將葉名琛當作棄子,責怪他不應該掀起與洋人之間的戰爭。這頭話音還沒落,另一頭英國人的艦隊就直接開入了廣州港口,要求葉明琛立刻投降。前一刻還在被朝廷責怪的他,在面對英國人的喊話時,沒有任何反應,他自己也懵逼了,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要抵抗還是要投降,最重要的是他沒有逃跑,如果逃了,也就沒有後來的事情了。就這樣,英國人也是一臉懵逼的,就把這位清朝的一品大元給俘虜了。

不過幸運的是英國人對於這位敢於對外國人始終保持強硬立場的清朝官員,沒有絲毫的怠慢,始終保持相當高的禮節,尊重這位對手。在將他帶到無畏號軍艦上時,還同意讓他攜帶僕人和部分生活用品。就這樣,兩廣總督葉名琛被俘虜到英國艦隊的無畏號上後,呆了足足48天,被送到了印度的加爾各答。

作為清朝的一品大員,葉名琛還是相當有氣節的,在吃光了自己帶的乾糧後,堅決不吃外國人的糧食,最終絕食而亡。至於題目中所說的,葉名琛被帶到印度加爾各達後,被當成猴子一樣觀賞,在正史中沒有任何記載。不管怎麼說,葉名琛也算得上是鐵骨錚錚的漢子,儘管犧牲的毫無價值,但是最起碼他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報效國家,也算是死得其所。


小芊芊愛歷史


“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稱葉名琛為“六不總督”,不過很顯然,他只是大清的替死鬼而已。


就拿“不戰”來說,1857年英法聯軍大軍壓境,要求葉名琛開放廣州。這時廣州已經是空城了,軍隊都調到了江浙地區,葉名琛積極訓練了一萬多名雜牌軍,但是很顯然面對著五千名英法聯軍,這時候人多並不能代表什麼。所以說:

林文忠(林則徐)的被罷是他的終身大幸事,而中國國運的大不幸。林不去,則必戰,戰則必敗,敗則他的聲名或將與名琛相等。

葉名琛還是積極抗戰的,曾用重金鼓舞士氣,懸賞英國人首級。也曾派沙船在夜晚滿載炸藥騷擾岸邊休整的英軍。除此之外葉名琛還派人搞暗殺、投毒來突襲駐香港的英國人。


只是迫於現實,葉名琛根本無法力挽狂瀾,在當時和談就以為投降,逃走就是死罪,所以他不能跑也不能談,只能等著英國人進來捉他。

1859年,葉名琛被英國人擄到了停泊在香港的無畏號上,他在整個過程中都表現得大義凜然,沒有絲毫的怯懦和慌張。《香港紀事報》上說船上的英國軍官都很尊敬他。

之後葉名琛在船上帶了四十多天,就被轉移到了印度的加爾各答。後來絕食不吃,加上得病去世了。


據說葉名琛之所以沒有被俘後立馬絕食,是因為他以為可以面見英王,希望能和英王理論,再為清朝爭取一番,不過這只是他的一廂情願,當他得知這一切後,斷然絕食,死在了異國他鄉。

不過評價歷史人物也不能只為他翻案,畢竟雪崩之下他也不能獨善其身,葉名琛相較林則徐愚昧的多,並且妄自菲薄,還曾希望藉助求仙來戰勝敵人。


邯鄲醉


葉名琛是慈禧的老公——咸豐皇帝手下的重臣,官拜兩廣總督擢授體仁閣大學士,清中期的一品大員。

葉名琛的前任是火燒鴉片煙的禁菸英雄林則徐,後期擔任此職務的是力挽大清而不倒的曾國藩和李鴻章。由此可見葉名琛並非泛泛之輩。

事實確也如此,葉名琛是湖北漢陽人,史書記載:葉少時以詩文名噪一時,17歲考取貢生,講真這在歷史上是極其罕見的。

一般這個年齡的孩子不過是童生。(古代科舉進階的順序:童生、秀才、舉人、貢生、進士)26歲時,葉考取進士,這相當於天子門生。38歲時,擢升為廣東巡撫。

咸豐皇帝繼位的第二年(1852年),葉名琛接替林則徐的職務任兩廣總督兼通商大臣。



(葉名琛)

就在葉的仕途一帆風順時,意外出現了,這就應了“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句話。

咸豐六年(1856年),歷史上的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了。說起來這場戰爭的爆發和葉名琛有間接的關係。

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後,英國始終要想打開我國國門強制進行鴉片貿易,英國人處心積慮尋找機會挑起戰端。就在這當兒,“亞羅號事件”成了爆發戰爭的導火索。

亞羅號事件:亞羅號是我國的一條商船,船主為了方便走私,把這條船註冊在了英國。

有一天,大清水師例行檢查,發現船上有走私物品和強盜,船主為了躲避責任,就懸掛上了英國國旗,聲稱是英國商船,大清無權管轄。但大清水師依然扣押了船上的幾名英國水手。

這時英國大使巴夏禮(就是曾經被大清王爺僧格林沁摔趴下的傢伙)捏造事實,誣陷大清水兵扯下和侮辱英國國旗,提出必須賠禮道歉和釋放扣押的英國人。



這時總督葉名琛為了息事寧人,有理有據回擊了巴夏禮——放人可以,賠禮道歉就別想了!

講真葉名琛處理的這次外交事件無懈可擊,堪稱教科書。但強盜是不講道理的,英國還是叫囂要開戰。

按照正常思維,總督葉名琛應該做的是積極備戰,然後向朝廷通報實情。

但葉沒有這樣做,他隱瞞實情,向朝廷報喜不報憂,只說自己消滅了多少太平軍,把洋人要開戰的叫囂輕描淡寫,甚至說洋人是講道理的,不會輕易侵略我國……

(葉名琛的所作所為和林則徐的行為恰恰相反,林則徐對洋人很強硬,葉名琛對太平軍很強硬)

葉名琛寄希望於洋人良心發現,這就是典型的書生意氣,可能是讀死書把腦子讀壞了。

接下來他居然效仿諸葛亮,通過六爻八卦掐指一算,得出結論英國一個月內不會開戰。

戰爭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一方,就在一個月的月底,廣州總督府被英國軍隊攻陷,葉名琛在被窩裡被洋人捆了起來。



洋人從來沒見過清朝一品大員這樣愚蠢,於是送給他一個“六不總督”的綽號。即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

這“六不”深刻揭示了葉名琛的心理。“不戰”葉名琛想用真誠感動洋人;“不和”是文人的基本操守;“不守”是他認為洋人不會這麼不要臉;“不死”是他想說服強盜退兵;“不降”是傳統文化對他薰陶的結果;“不走”是指他能走到哪裡去?回北京咸豐還不把他砍了。

此時葉名琛不想回去,英國侵略者也不想讓他回去。洋人從沒俘虜過如此高官,所以倍感興趣,想研究一下他腦子裡是怎樣想的?

於是打算把他運到英國殖民地——印度研究一番。

如果我是一個封疆大吏,不為別的,為了大清的顏面,寧肯跳海自殺也不受這種侮辱。

但葉名琛腦子就是和一般人不一樣,他不想死。他竟然在船上和洋人講起了道德經,他的目的無非是想感化洋人,可這有何卵用?

甚至他想到了要面見英倫女王,說服皇室不要侵略中國……

事後葉名琛聲稱自己是“海上蘇武”,我認為這是他自己粉飾所做的一切,是為自己塗脂抹粉罷了。

我可以肯定葉名琛被八股文害慘了,腦袋秀逗了,和強盜講經佈道無疑是與虎謀皮,徒增笑料耳!



洋人總算開了眼界,原來大清的高官是這樣愚蠢不開竅,當時華人都罵葉名琛為何不撞死算了,何必放屁打跟頭臭名遠揚!

印度人總算找到了出氣筒,為了在他身上榨取最後一枚銅板,把葉名琛裝扮成猴子到全國各地進行巡迴展覽。

1859年4月9日,葉名琛客死他鄉,終年52歲,對於他的一生世人褒貶不一。


秉燭讀春秋


葉名琛,字昆臣,湖北漢陽人,1807年生。兩廣總督,官至體仁閣大學士。

咸豐六年九月十日,“亞羅號事件”爆發,由於葉名琛處置不當,在某種程度上導致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爆發。

  這年10月,英軍攻陷廣州城,但由於兵力少,不久後英國人便退出了廣州城。

  次年九月,英法聯軍再次來攻打,十月廣州陷落。

  當時英法聯軍要求葉名琛48小時內投降,但是葉名琛毫無反應,既不抵抗,也不議和,更沒有逃跑。

  十一月,葉名琛被英法聯軍俘虜,隨即押往停泊在香港的軍艦“無畏號”上。

葉名琛來到印度加爾各答之後,英國人逼迫葉名琛身著朝服,腳穿朝靴,頭戴三眼花翎紅纓帽,坐在玻璃房中像動物一樣被人參觀。

  玻璃房外掛有一個牌子,上面赫然寫道:清國公爵,被俘虜至此,大家可以免費參觀。

士可殺不可辱啊!!當葉名琛發現見英國女王無望,且被當做猴子一樣被人參觀後,決定絕食。

根據僕人記敘:他於二月二十九日得病不食,三月初七戌時病故。

  不管怎麼說,這也是一條剛烈的漢子!

  最後以自己的方式報國,葉名琛也算死得其所。



風嬙遙度天際


葉名琛,清末著名封疆大臣,官至兩廣總督。但是就是這麼一個當時的風雲人物最後卻落得一個悲慘的下場,被英國人俘虜後輾轉運至印度加爾各答,被當做猴子一樣供英國人取樂,最後不堪屈辱絕食而死。

要說葉名琛落得這麼一個悲慘的結局,和自身密不可分。咸豐二年(1852年),年僅四十五歲的葉名琛就被授予了兩廣總督兼通商大臣,可謂是年輕有為。而當時的兩廣總督可是一個苦差,因為在和英國人的貿易中處於下風,如何安全的與英國人相處就是一個考驗葉名琛的問題。

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朝戰敗,中國被迫開放五口通商口岸,並且在這五處通商口岸設立專門的理事館。但是這件事情卻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廣州當時作為五個通商口岸之一也被迫開放,但是當時的廣東民風彪悍,當地人都不喜歡這些“紅毛鬼”。一來二者經常發生摩擦,最早的可以追溯到1841年的三里元抗英事件,所以二者積怨已深。二來英國人傾銷他們的廉價手工品,對廣東的傳統手工業造成了很大的打擊。

但葉名琛一直奉行“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戰略,即不與英國發現摩擦,保證兩者相安無事。時間來到了19世紀50年代,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給原本積弱的清王朝又一記重拳,無奈之下清政府只好將大量力量用於鎮壓太平天國運動,而廣東當地的軍事力量也被削減了很多。英法兩國敏銳的發現了這個事情,於是計劃聯合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將通商的範圍擴大。

1856年“亞羅號”(Arrow)事件,英國政府蓄意挑起與中國的戰爭,並且炮轟廣州城,隨後英國軍隊進攻廣州城,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而葉名琛也是一個十足的死腦筋,皇帝讓他“息兵為要”,他就絲毫沒有組織力量抵抗英國人的進攻,將廣東水師的艦船全部撤走,英國人就這樣兵不血刃的佔領了廣州。

退出廣州的葉名琛也感覺到自己的失職,這麼大的一座城市失守怎麼說都是死罪,為了將功折罪葉名琛也組織了力量向廣東城內的英軍發起進攻,想要重新奪回廣州。但是英國有著更先進的武器,防禦設施也十分齊全,任憑軍隊浴血拼殺英軍還是穩住了,而葉名琛本人也被英國人俘虜。

所以之後就有了文章開頭的悲慘結局,最後葉名琛也算是以死謝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