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媽做這種油炸小吃,看著跟油條很像,吃著卻不一樣


初冬時節,在河南鶴壁市陳家灣村西頭一個小區的門口,今年53歲的李大媽正在攤位上炸面託。面託是安陽滑縣的傳統油炸麵食,李大媽老家在滑縣老廟鄉,從小就見父母炸這個,所以她做起面託來也是得心應手。

其實所謂的面託和油條很像,不過這個是發麵,不放鹼和明礬之類的東西。另外面託放涼之後不會變硬,依然是喧軟的,如果吃不完下頓在鍋裡餾一下,依然很好吃。

李大媽一家本是滑縣人,幾年前他丈夫來這裡的煤礦上班,她也就離開農村跟著來到了這裡。因家中還有大學生要供養,所以她索性也做起了小生意,天熱的時候早上和下午都賣,現在天冷算是淡季,她只在傍晚到晚上這一時間段出攤。

這輛小三輪就是李大媽的攤位,上面放著油鍋和液化氣罐,另外還有她準備好的發麵,和已經做好的麻葉胚子,所謂“麻葉”就是用壓面機壓出來的面片,撒上芝麻,切成梯形並劃上兩刀,炸好之後焦香酥脆,基本上河南每個地方都有這種油炸食品,只是名字不太一樣。

擺攤的位置離家有二三百米,每天傍晚李大媽就騎著她的三輪車,繞過這個有著幾十年歷史的影背牆,準時出現在固定的地方。

油鍋裡炸的就是面託,看著是個圓形的小糰子,當地人也把面託稱為“老鴰舌頭”。和麻燙、油條等油炸食品相比,面託的主要特點是軟,不像街上賣的油條,稍微涼下就咬不動了,吃的時候得手嘴配合拽才行。

其實說到面託,不知道有人想起過去在老家炸的油條沒。當時自己炸的油條可是什麼都不放,炸好的油條中間也不像現在那麼虛大,咬開就像蒸的虛饅頭那個樣子,涼的也能吃,第二頓在鍋裡餾一下味道更特別。

同一盆面,李大媽用來炸面託和油條,只是形狀不一樣而已,相對來說還是面託比較受歡迎,因為很多老顧客說她做的跟他們小時候吃的味道一樣。

一斤面託四塊五毛錢,來李大媽這裡吃的都是老顧客,儘管油炸食品在早上很流行,可在河南的很多地方,晚上吃點油炸的東西,也是保留了很多年的飲食習慣。李大媽為人熱情好客,炸的手藝又好,所以每天來吃的人絡繹不絕,偶爾那天她不出攤兒,大家還會想得慌。攝影記錄|楊學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