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矮行星?有一顆矮行星繞太陽運行一週要1萬多年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太陽系中有九顆行星。冥王星是第九顆行星,曾被人認為比水星大,但經過進一步觀察,發現它比水星小得多。事實上,它比水星小20倍,這使得天文學家重新思考它在我們的太陽系中的位置。冥王星現在被歸類為矮行星,這個類別最近才被引入到天文詞典中。它與其他行星共享這一類別,對它們的分類標準相似。它們的特徵讓我們更好地瞭解了太陽系的組成,因為曾一段時間,所有的矮行星被認為是真正的行星,在太陽系中擁有12-15顆行星會有點多!

為了更好地瞭解矮行星在我們的太陽系中的作用,讓我們仔細看看它們的起源和意義。起源 1801年至1851年間,天文學家開始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發現像穀神星這樣的天體。他們稱所有這些發現為"行星",因此太陽系的行星數量上升到23顆。天文學家很快開始稱這些天體為"小行星",並停止將它們歸類為行星。

冥王星於1930年被發現,由此產生了太陽系中9顆行星的概念。在大約50年的時間裡,冥王星被認為比水星大得多,但在1978年,隨著冥王星衛星卡戎的發現,冥王星的質量可以更準確地計算出來,那時我們意識到它比水星小得多。


在柯伊伯帶——一個從海王星開始的天體帶——天文學家開始發現其他冥王星大小的天體,這些天體具有共同的物理特性。由於它們與冥王星的相似性,他們要麼不得不將這些新天體添加到行星列表中,要麼將冥王星從行星列表中刪除!

2003年發現鬩神星是最後一根稻草,因為它比冥王星稍大,因此對更好的分類的必要性變得顯而易見。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發佈了一個分類系統,為適當識別許多已知的天體和今後發現的新天體提供了指導方針。準則根據矮行星和普通行星的不同特徵加以區分,冥王星在這個過程中被趕下臺。

亡神星 亡神星於2004年首次被發現,是柯伊伯帶最大的天體之一,儘管它比冥王星小。它有一個類似的冥王星軌道,被稱為"反冥王星",因為它總是位於冥王星的軌道對面,使它處於相對相位。它的直徑約為958.4公里,需要246.06地球年才能完成繞太陽運行的軌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