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商場打翻粥,媽媽一句話被贊:父母的修養,決定了孩子的教養

看到一個暖心視頻:

某商場內,一男孩不小心打翻手中的粥,雖然商鋪的人表示,保潔員會來打掃。

媽媽卻說:“自己做的事,要自己承擔打掃責任。”

於是,男孩仔細把地面擦拭乾淨,把東西扔到垃圾桶後,才離開。

兒子商場打翻粥,媽媽一句話被贊:父母的修養,決定了孩子的教養

認真擦拭地面的孩子,耐心等待的媽媽,這麼有教養的母子太讓人暖心。

不由想起之前的一則新聞:

一媽媽帶著孩子坐地鐵,孩子喝牛奶時,不小心倒了一地。

孩子彎腰打算收拾,媽媽攔住他:“會有保潔員來。”

然後,帶著孩子換了個位置。

同樣的事情,因為媽媽不同的處理態度,讓兩個孩子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不同的選擇,背後反應的其實是家長不同的修養,以及孩子不同的教養。

智慧的父母知道,教育孩子的根本,是教會他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有教養,才是孩子人生最好的起跑線。



有教養的孩子,走到哪裡都會被大家喜歡和尊重。

那怎麼樣才算有教養?

心中裝著溫暖,謙卑而有禮,會為他人著想,更懂得遵守社會規則,我們稱之為「有教養」。

有人說每次看到熊孩子惹禍生事,氣孩子,更氣父母,氣他們沒有管教好自己的孩子。

更替孩子可憐,這些孩子現在越是張牙舞爪,長大後就容易處處撞壁。

深以為然。

兒子商場打翻粥,媽媽一句話被贊:父母的修養,決定了孩子的教養

今天,他或許是個隨地撒尿的熊孩子。

明天,他或許就成了隨便打人的熊家長。

在一部紀錄片中有這樣一句孩子的自白:

我是一面鏡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實於父母。

無論是外表還是內心,與他們是多麼的相似。

想讓孩子有教養,父母自己首先得有好修養。

不懂得以身作則的父母,帶給孩子更多的不是愛,而是傷害。

有些父母可能會覺得孩子還小,等大了再教育也行。

那就大錯特錯了!

千萬勿以娃小而不為,孩子越小,父母的言傳身教就越重要。

有一位心理學教授,大家都誇她女兒禮貌有教養,詢問她是怎麼培養的?

教授說很簡單,就是父母從小對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言傳身教。

比如他們家吃飯,永遠是長輩先上桌,老人先動筷子,孩子才能動筷子。

如果爸爸加班晚歸,一定會先拿盤子,把桌上的菜都撥一份出來,專門給爸爸留著。

兒子商場打翻粥,媽媽一句話被贊:父母的修養,決定了孩子的教養

從沒刻意教過,但孩子從小,就特別懂得照顧人。

這種教養,其實都是在普通的日常生活裡,點點滴滴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孩子的。

孩子優秀的素質和良好的習慣,真的來源於養育者從小的言傳身教。

兒子商場打翻粥,媽媽一句話被贊:父母的修養,決定了孩子的教養

孩子的教養,也需要父母有意識地培養。

有一位朋友,暑假帶孩子去旅遊,孩子提出要坐火車去。

火車要坐二十幾個小時,朋友想,這正好是對孩子的一次很好的教育機會。

她和孩子約定:旅途時間長,隨時都有乘客休息,在火車上一定要小聲說話,注意行為。

結果,整個旅程非常順利,不到三歲的孩子,每每要說話,都會捏著嗓子小聲說,連去廁所都輕手輕腳的。

朋友說:“旅途很辛苦,但對寶貝來說是很好的體驗。”

兒子商場打翻粥,媽媽一句話被贊:父母的修養,決定了孩子的教養

比起帶孩子去旅遊長見識,父母教給孩子要遵守的禮儀,才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它會在孩子的內心生根發芽,綻放出教養的溫暖光芒。

一位圖書館志願者說,按規定閱讀者一次只能拿三本書,看完要放回原位。

但很多孩子都做不到。

有一天,她遇到一位非常棒的媽媽。

離閉館時間還有半小時,一孩子順手把繪本放到她車上,喊著媽媽去吃飯。

媽媽連忙跟志願者道歉,然後把書拿回來,又搬了車裡一堆亂的書,交代孩子:

“寶貝,要吃飯可以,不過這個姐姐做什麼你也要跟著做什麼,做得好,媽媽就獎勵你去吃。”

兒子商場打翻粥,媽媽一句話被贊:父母的修養,決定了孩子的教養

孩子就跟著志願者整理了半個多小時的書。

整完之後,志願者對他說謝謝,孩子回:“好累呀!”

媽媽說:“你看,你做都會累,姐姐肯定也累,所以以後自己拿的書,自己放到原位好不好?”

孩子害羞了,又專門和志願者說了聲對不起。

志願者感嘆:“我真的好想說飯我請,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長大肯定錯不了。”

不得不說,這兩位媽媽的教育方式真的很贊,在和風細雨裡,讓孩子領受到教養的美妙滋味。

好的教育不是被動受教,而是啟發學習的自覺,在不知不覺中受教,家風對於孩子的影響,便是如此。

父母的修養,決定了孩子的教養。

每一個孩子的模樣,都藏在父母的言傳身教裡。

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明白,教養才是行走一生最強大的武器,它會賜予自己走向寬廣世界的無窮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