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年度最佳結局:恍如隔世的感動之餘,卻又不甚唏噓

《好萊塢往事》可以看了。

我很喜歡這片子,但也無法否認,這是昆汀作品中,最為小眾的作品。

再者,可能是我比較鈍感,從全片的氣質來看,我並不覺得李小龍的部分,是之前爭議般的詆譭。

說從前,昆汀是香港電影粉,《英雄》後來在北美大熱,後面的功臣就是昆汀。

更不用說他能把吳宇森的《喋血雙雄》倒背如流。

《殺死比爾》中,昆汀更讓烏瑪瑟曼穿上了李小龍的經典戰衣。

說現在,我覺得片中李小龍的那部分,更多是一個喜劇效果。

因為,昆汀在片中也涮了不少當年的好萊塢明星。

甚至,波蘭斯基還被塑造成一個看起來有些傻的形象。

我的年度最佳結局:恍如隔世的感動之餘,卻又不甚唏噓

不過,李小龍在《青蜂俠》片場那場戲,如果和幾個情節串起來,也算是一個彩蛋了。

開場不久,小李子扮演的RICK也說自己演過《青蜂俠》。

片尾字幕出現後,背景音樂則是60年代《蝙蝠俠》電視劇的主題曲。

串起來看,則是一個迄今鮮為人知的梗:

60年代,《青蜂俠》和《蝙蝠俠》曾經拍過聯動劇集。

我的年度最佳結局:恍如隔世的感動之餘,卻又不甚唏噓

還有一幕,是片中出現了60年代的電影《勇破迷魂陣》中一個打鬥片段。

這期間,昆汀還穿插了一段李小龍和該片女主角莎朗泰特練拳的戲。

這個梗在於:

李小龍是該片的武術指導。

我的年度最佳結局:恍如隔世的感動之餘,卻又不甚唏噓

這類迷影的梗,片中比比皆是。

再舉兩個:

片尾的彩蛋,小李子抽著昆汀杜撰的紅蘋果香菸。

這也是昆汀當年安排烏瑪瑟曼在《低俗小說》中抽的香菸牌子。

我的年度最佳結局:恍如隔世的感動之餘,卻又不甚唏噓

一開始,小李子扮演的Rick和阿爾帕西諾扮演的Marvin有一番對話。

而因為Marvin邀請Rick去意大利拍西部片,使得Rick傷心欲絕,說道:

我過氣了。

梗在於:那個時候,好萊塢大牌對於意大利西部片是看不上眼的。

只有混不下去或沒名氣的演員,才會去拍那種他們眼中不入流的意大利西部片。

P.S.:好萊塢西部片和意大利西部片區別在於:

前者的正派角色高大上,而後者並不正邪分明,且遊走於道德和法律邊緣,暴力黑暗也更甚。

我的年度最佳結局:恍如隔世的感動之餘,卻又不甚唏噓

這麼多的梗,使得《好萊塢往事》成為昆汀夾雜最多私貨的一部,就如阿方索那部《羅馬》般私人。

對於昆汀來說,1969年,是好萊塢進入新時代的開始,嬉皮文化開始滲入到電影中。

他自己說道:

那時候我剛好6,7歲,對那時候的流行文化記憶猶新。

如今的我正處於一個經常回想過去,還沒有徹底老去,所以我對那時候的好萊塢有足夠的歷史知識,同時又保留一種童話般的遐想。

我的年度最佳結局:恍如隔世的感動之餘,卻又不甚唏噓

於是,私人迷影與年代久遠的梗,以及昆汀的話癆風格,使得本片會讓一部分觀眾,看得雲裡霧裡。

但如果對故事背景有了一定了解,我相信就會看得蠻爽的。

例如戲中這個咋一看莫名其妙的情節:

花花公子豪宅辦Party,其中有個人,神神道道地描述了舞池中某三個人的關係。

這三人的關係,是現實中,當年轟動好萊塢的一個勁爆八卦:

莎朗泰特在拍攝波蘭斯基的《天師捉妖》時,兩人相戀了。

於是,莎朗泰特甩了當時的男友:造型師傑伊塞布林。

問題是,分手後,傑伊依然還是前女友的密友和化妝師,且三人關係還不錯。

我的年度最佳結局:恍如隔世的感動之餘,卻又不甚唏噓

《天師捉妖》

所以,你說昆汀特別放大誰吧,好像也沒有。

基本上,昆汀基本上涮了每個人一遍。

但全片的視角,卻是兩個虛構人物:

小李子扮演的過氣演員Rick,以及Rick的特技替身Cliff(布拉德皮特)。

Rick和Cliff剛好是截然相反的人物特質:前者負責敏感搞笑,後者負責剛猛及熟男魅力。

我的年度最佳結局:恍如隔世的感動之餘,卻又不甚唏噓

Cliff是妹子看了就會自己跑上來被泡的那種。

布拉德皮特則很好地演繹了那種讓人信服的成熟老男人魅力。

打起架來,Cliff剛猛迅疾。


工作上,他是Rick最搭的特技替身,生活上,是Rick的好司機,情感上,又是Rick信任的好兄弟。

可以說,這個角色在人格上,幾近完美。

我的年度最佳結局:恍如隔世的感動之餘,卻又不甚唏噓

我的年度最佳結局:恍如隔世的感動之餘,卻又不甚唏噓

至於Rick,這應該是我這些年看到小李子最為搞笑的表演了。

例如有一段Rick在片場頻繁NG的戲,讓我笑岔了。

不過這得結合電影看才有感覺。

反正,這樣的小李子,很少見是不是?

我的年度最佳結局:恍如隔世的感動之餘,卻又不甚唏噓

Rick這個角色,多少也是指代那時的好萊塢,一代新人換舊人,光鮮背後的殘酷市場法則。

Rick這麼說道好萊塢的生存憑證:

在這裡最重要的是,你買了房,不用租的。

這表示你住下來了,而不止是一個過客。

只是,Rick如今的窘境,卻被製片人Marvin一語道破:

50年代你很紅嘛,都是男一號。

可你現在只能到處去劇集裡演反派。

這周在這劇集裡被新人打,下週在那劇集裡換個人打你,再下週,換誰扁你?

你成了新人的人肉沙包,後來,你倒下了,你的男一號生涯再也起不來了。

我的年度最佳結局:恍如隔世的感動之餘,卻又不甚唏噓

本片就從這個過氣演員起起伏伏的經歷,來看那個時代的一段好萊塢往事。

雖然是虛構,但Rick角色,卻也融合了一些當時好萊塢演員的經歷。

例如老牛仔伊斯特伍德。

片中有個情節,是Rick去意大利拍那所謂不入流的西部片。

而當年,伊斯特伍德也是過了事業黃金期,處於瓶頸,只能在電視圈打滾,而且出路看似越來越少。

於是,破釜沉舟,他跑到意大利與導演賽爾喬·萊翁內共同拍攝了著名的《鏢客三部曲》(《荒野大鏢客》,《黃昏雙鏢客》,《黃金三鏢客》)。

這一系列,使得伊斯特伍德翻紅,也成為意大利西部片的一座里程碑。

我的年度最佳結局:恍如隔世的感動之餘,卻又不甚唏噓

《荒野大鏢客》

昆汀說《好萊塢往事》算是他給電影的一封情書,裡面確實寄託了很多自己的情懷。

在我看來,這片子並非為了突出某些點,而是通過Rick和Cliff的視角,拍一段當時的好萊塢群像。

於是,片中涉及到當時的事件不少,但有的部分卻埋的很隱蔽。

例如片中出現有個陌生人來到導演波蘭斯基家找舊友,卻被告知舊友已不住在這裡。

這個陌生人,就是曼森家族的頭子:查理·曼森。

本片的另一個素材,就是1969年,曼森家族兇殺女演員莎朗泰特等四人的真實事件。

在片中,曼森就只露臉了這麼一次,還沒表明身份,只是在影像上有所暗示。

但對背景不瞭解的人,即使後面殺手還提到曼森的名字查理,估計也不容易Get到這個梗。


我的年度最佳結局:恍如隔世的感動之餘,卻又不甚唏噓

片中的曼森

還有一幕,是莎朗泰特走進一家書店,為老公波蘭斯基買《苔絲》。

據說當時,波蘭斯基並不喜歡這書。

但在莎朗泰特被殺10年後,波蘭斯基卻為亡妻拍了《苔絲》電影。

波蘭斯基說過,如果要算,他人生中唯一的分水嶺,就是妻子之死。

我的年度最佳結局:恍如隔世的感動之餘,卻又不甚唏噓

當年,曼森家族對明星犯下的這起兇殺案,在好萊塢著實轟動。

實際上,曼森家族的人並沒有血緣關係,只不過是以曼森的名字命名而已。

曼森的母親是個妓女,母親也不知道孩子是誰的種,於是就把自己最喜歡的情人的姓給了兒子。

曼森是由自己的阿姨撫養長大的,但姨夫是個心理變態。

種種暴行下,曼森流浪街頭,多次入獄,也缺乏正常教導,身邊充斥的是社會的黑暗面,這也造就了他的性格和人格的扭曲。

我的年度最佳結局:恍如隔世的感動之餘,卻又不甚唏噓

後來,在那個嬉皮士運動鬧得正歡的年代,曼森創辦了一個邪教,並通過招搖撞騙的伎倆,他把自己塑造成了這個邪教的精神領袖。

邪教裡,多是些迷茫的嬉皮士小年輕,且多為女性。

我的年度最佳結局:恍如隔世的感動之餘,卻又不甚唏噓

《好萊塢往事》中,有一場戲,時間不短。


背景是一個破舊的農場,事件是Cliff一人,鬥一群年輕女性為主的嬉皮士。

不瞭解背景的朋友,估計又會看得雲裡霧裡的。

尤其是Cliff到了這個農場後,為什麼非得去找一個80多歲的老瞎子聊天?

片中的這個老片場,原型就是後來著名的史帕恩農場,曼森家族曾經的一個重要據點。

曾經,這裡被出租用以拍攝西部片。

而當曼森和他的邪教到來後,為了換取免費居住權,曼森讓他的女性信徒們,輪番為80歲的失明老農場主提供性服務,並充當農場主的眼線。

這場戲,昆汀拍的就是當時曼森家族的這段事。

我的年度最佳結局:恍如隔世的感動之餘,卻又不甚唏噓

史帕恩農場

我的年度最佳結局:恍如隔世的感動之餘,卻又不甚唏噓

片中Cliff所至的舊片場

片中,那個未成年的嬉皮士女孩衝著離去的Cliff喊道:

喬治(農場主)沒瞎,瞎的是你。

曼森對於信徒這種邪惡的洗腦,在現實中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我的年度最佳結局:恍如隔世的感動之餘,卻又不甚唏噓

而1969年8月9日晚,曼森家族則將噩夢帶給當時在好萊塢已大有名氣的波蘭斯基。

當晚,波蘭斯基正在倫敦拍片,逃過一劫。

而他那已有8個月身孕的妻子莎朗泰特,則邀請了幾位朋友來到比弗利山莊的豪宅過週末。

沒想到,4名曼森家族的殺手的到來,對屋裡的人進行了無差別屠殺。


不僅無人倖免,更殘忍的是,莎朗泰特和她肚中已8個月的孩子慘遭毒手後,兇手還用莎朗的血,寫下PIG這個詞。

我的年度最佳結局:恍如隔世的感動之餘,卻又不甚唏噓

第二天,被隨機選擇的拉比安卡一家,又成了這個邪教的無辜受害者。

死者家中,也被寫上了血字。

後來查理曼森被捕,整個審判過程竟持續了9個多月,這個記錄直到90年代才被辛普森案打破。

審判過程被拍了下來,向全美播放,而瘋狂的是,曼森則藉此機會,在鏡頭前“慷慨陳詞”,意圖煽動全美。

教徒們則每天打扮得異常出個,而且還齊唱頌歌,意圖為曼森頂罪。

這期間,曼森還在前額畫了一個十字,後來,竟改成了納粹標誌。

而他的信徒們,竟然緊緊跟隨。

我的年度最佳結局:恍如隔世的感動之餘,卻又不甚唏噓

1971年,曼森和四名嫌疑犯被判了死刑(其中一名嫌疑犯作案時才19歲)。

只是,第二年,加州廢除死刑,於是,曼森等人被改判無期徒刑。

多年以來,曼森申請過12次假釋,統統被拒絕,而《滾石》還將他認定為“世界上活著的最危險的人。”

直到2017年,曼森病逝,終年83歲。

我的年度最佳結局:恍如隔世的感動之餘,卻又不甚唏噓

《好萊塢往事》的最後半個小時,才開始這起慘案的情節。

但是,昆汀並沒有在屏幕上還原這個慘案。

他做了自己的特別處理。

這個處理,使得本片的結局,成為今年我最喜歡的電影結局。

不劇透講不清楚,不講我又覺得不過癮。

所以,還沒看且怕劇透的朋友,到此您可以關掉本文了。

我的年度最佳結局:恍如隔世的感動之餘,卻又不甚唏噓

昆汀並沒有讓曼森家族的殺手們,再把莎朗泰特等人在屏幕上再殺一遍。

就像《無恥混蛋》中,昆汀讓希特勒被殺死於戲院。

這次,昆汀再次改變真實事件,讓邪教的幾個殺手們,來到Rick的住處,當晚,Cliff也在那裡。

哦,對了,在劇中,Rick剛好是波蘭斯基的鄰居。

結果呢?

三個殺手,兩個被Cliff給宰了。

最後一個,被Rick用噴火槍燒死。

我的年度最佳結局:恍如隔世的感動之餘,卻又不甚唏噓

這個殺的過程,讓很多人覺得,昆汀的血漿終於又回來了。

但最讓我感動的,卻是殺戮之後的結局。

驚嚇未過的Rick,一個人站在波蘭斯基家門口。

這時候,那個在現實中被殺死的傑伊站在門口,主動和Rick噓寒問暖,並關心起他晚上的遭遇。

進而,莎朗泰特也從門控對講機裡面,和Rick交談,一陣關心。

這對鄰居終於認識了對方。

而最後的最後,則是Rick被莎朗泰特邀請到家裡,喝一杯,聊聊天。

此時,昆汀將鏡頭拉遠,打造了一個旁觀者的視角,觀眾看到,Rick和新朋友莎朗泰特等人在豪宅門口握手問候,再一起被歡迎進門,很溫暖,很友好。

這就是昆汀打造的結局:


莎朗泰特等人不但沒死,甚至沒有遭遇惡徒。

惡徒,就這樣不經意地與他們擦身而過,且得到應有的下場。

畢竟,現實已經那麼殘酷了,昆汀顯然不願意讓那殘酷,在屏幕上再來一次。

所以,這個看似平淡的結局,卻讓我著實感動,恍如隔世,卻也不甚唏噓。

如果,這是現實,該有多好?

當然,這純粹是一個美好的幻想了。

但電影,不就是一個做夢的機器?

我的年度最佳結局:恍如隔世的感動之餘,卻又不甚唏噓


分享到:


相關文章: